“被動式住宅”通過提高建筑物的主體,構架與外立面的性能,讓供暖設備的耗能小化,實現住宅的節能化。本書詳細介紹了“被動式住宅”的設計與實例,旨在告訴讀者,真正的節能住宅并不是讓人們忍凍受熱,,而是宜居的舒適空間。
相關圖書:《家裝者的自我修養》
竹內昌義(Masayoshi Takeuchi) 1962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縣鐮倉市。東京工業大學研究生院碩士課程結業。1989—1991,任職于 workstation 一級建筑師事務所。 1991年,創立竹內昌義工作室。 1995年,與他人合作創立橘子組。 2000—2007,擔任東北藝術工科大學建筑與環境設計專業助教授。 2008年至今,擔任該大學教授。主要著作:合著《住宅區改造計劃 / 橘子組的整修目錄》(2001,INAX 出版)、《POST=OFFICE 辦公空間改造計劃》(2006,TOTO 出版)、《看不見的震災》(2006,美鈴書房)、《未來的住宅 / 碳中和住宅教科書》(2009,Basilico 出版);獨立創作的著作有《核電站與建筑師》(2012,學藝出版社)等。 主要建筑作品:橘子組設計的有“NHK長野放送會館”“愛知世博會豐田展示館”“伊那東小學”“丸屋花園”“最上町的老人特護中心”;個人獨立設計的有“山形生態住宅”和“HOUSEM”等。 森美和(Miwa Mori) 1977年出生于日本東京都。 橫濱國立大學工學部建設專業建筑系學士課程結業。 1999年,獲得德國學術交流會的獎學金前往德國深造,在 Werner Sobek 和 Frei Otto 的指導下從事雙層空氣膜結構研究。獲得德國斯圖加特工科大學建筑學 Diploma 學位。 2009年,歸國后創立 KEY ARCHITECTS。 2010年,創立非營利性一般社團法人 PASSIVE HOUSE JAPAN。擔任東北藝術工科大學客座教授。 主要著作:《建造符合世界標準的好住宅》 (2009,PHP 出版)。 建筑作品:利用制作香腸用的管子制成的組合藝術作品——Prisma,鐮倉被動式住宅,磯子之家和木燈館等。 ◎譯者簡介 楊田 國際關系學院日語專業學士,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碩士。現就職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主要負責翻譯和接待工作,曾接待村山富市和山口那津男等日本政要。翻譯作品有《木質建筑構造》(中國電力出版社)、《猶太人筆記本的秘密》(新世界出版社)、《宮本武藏》(哈爾濱出版社)、《王陽明大傳》(重慶出版社)和《槍支里的科學》(化學工業出版社)等。
及時章 通過建筑和設備可以實現的事
首先需要考慮的事
01 環保思維圖譜:為了讓住戶與建筑師擁有共同的價值觀/ 002?
02 溫熱環境的設計與健康:這并不僅僅是生與死的問題/ 005?
03 溫熱環境的設計與舒適性:舒適性并不單由空氣溫度所決定/ 009
04 布局?配置:觀察空間,思考土地的潛力/ 013?
05 預算:綠色住宅是不是很貴呢?/ 017?
06 住宅的性能:不要光憑感覺,也要通過數值去判斷!/ 021?
07 房間布局:把房間布局當作立體謎題去解決/ 024?
08 剖面布局:剖面布局比平面布局更為重要/ 027
改善住宅性能的技術
09 隔熱設計:綠色住宅的隔熱性能應該以什么為目標呢?/ 032
10 氣密性:不會覺得憋悶。放心去建造高氣密性住宅吧!/ 039
11 蓄熱:建造一棟能夠儲存熱量的住宅/ 043
兼顧環保與設計
12 采光?遮擋:在冬季活用熱能,在夏季遮擋熱能/ 048
13 地板 / 地基:要從底部加強隔熱措施/ 051
14 墻壁:環保墻壁是指什么樣的墻壁呢?/ 054?
15 屋頂:不僅要擋雨,還要吸收陽光和能量/ 058?
16 窗戶:窗戶是隔熱的關鍵,同時也是通風的出入口/ 061
17 屋檐?袖墻: 可以對光照進行微調整的窗戶附件/ 068 18 綠植:綠植可以控制光照、風和濕度等所有因素/ 071
讓住宅設備變得環保的方法
19 通過能源轉換削減用電峰值:根據季節采取不同的削減用電峰值對策/ 078
20 供暖設備:尋求更加舒適又節能的供暖方法/ 082?
21 制冷設備與除濕:在溫暖地區,除濕才是??向舒適區的捷徑/ 086?
22 熱水供應/ 089
23 通風:不想打開窗戶,但又想讓房間通風!/ 093
24 料理:大家還是使用燃氣灶做飯吧!/ 097?
25 照明:早睡早起 利用自然光/ 101
活用可再生資源
26 能源的形式:大家想要的是電能呢,還是熱能呢?/ 104?
27 太陽能熱水器:有 60°C就足夠了!將陽光的熱能直接轉化為水的熱能/ 108
28 太陽能發電:如果有剩余電力的話,還可以賣掉/ 112?
29 生物質:不會破壞地球 CO2 平衡的能源/ 116?
30 利用地熱:讓地熱熱泵來作制冷和供暖設備的后盾/ 119?
31 風力發電:無論晝夜都可以持續運轉的可信賴設備/ 124
現在立刻就可以做到的節能技巧
32 堆肥:廚余垃圾可以制成非常不錯的肥料/ 128?
33 利用雨水:能用的就用,不能用的就讓它盡快滲透到土壤中/ 133
34 降低安培:如果真的想要節電的話,就要降低安培/ 137
希望大家預先了解的概念
35 被動式住宅:全世界共同的口號“Can you passive-house it?”/ 142
36 智能住宅(Smart House):期待著智能儀表今后的發展/ 146?
37 碳中和:將住宅的 CO2 排放量降為零/ 150?
38 初級能耗:真正有助于節能的衡量標準/ 154
39 節能的可視化:從歐盟的住宅耗能標識學到的事/ 159
40 建筑物的能耗指南:將被動式設計定量化的重要性/ 162
第二章 日本各地的綠色住宅
01 建在海拔 1000m 處的獨棟住宅/ 169?
02 如何利用低限度的預算來造出綠色住宅呢?低成本下的基礎設計/ 176
03 通過租借的方式讓一棟 28 年房齡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荒廢聯排住宅重生/ 180
04 住宅密集區中的綠色住宅/ 194
結語 擺脫電力依賴癥/200
參考文獻/ 204
序 可以將“舒適?節能?設計”變為現實的基礎知識 在家中不能再毫無節制地消耗能源在東日本大地震發生之前,大部分日本人覺得根本沒必要去關注能源問題。但在大地震發生后,人們不得不重新考慮這一問題。日本有一種觀點,覺得使用深夜電力就可以節省能源。這一觀點是構筑在核電站能夠正常運轉這一基礎之上的。東日本大地震給日本核電站造成了巨大的打擊,這一觀點自然也就站不住腳了,再加上一直以來討論的全球變暖問題和資源枯竭問題,節能就能為一個我們繞不開的課題。若從能源的角度來看,“家中又能消耗多少能源呢?”這一錯誤的觀點就無法被忽視。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究竟該如何生活才算合適呢?時至今日,如果讓我們回到過去的生活狀態,強迫自己去過那種受罪的日子,顯然是不可取的。今后,通過運用智慧、勤勞和技術,人們有能力創造出既節能又舒適的住宅。而此書正是匯集了很多相關的基礎知識,力求實現這一目標。話雖如此,我個人認為將住宅不斷地機械化和重裝備化未必是一種合適的選擇。同時,無論從全球視角還是從節能效果來看,當前的“次時代節能標準”還未能很好地處理舒適性與節能性之間的平衡,所以說,這一基準還存在很大的不足。環保是拓展住宅設計的手段之一環保不會限制住宅設計,反而會大大拓展設計的可能性。設計也不會成為節能的犧牲品,而是將住宅性能與環境統籌考慮的一種手段。例如,為了實現節能,我們可以創造出開放的空間,并對周邊環境進行樸素的布置和裝飾。本書所要呈現的,正是這樣一些具體的做法。
導言我們主張的“綠色住宅十條”“綠色住宅”這一詞語俯拾皆是,可以說都被用濫了。因此,我們在創作此書時就在考慮,“綠色住宅”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其發展方向又是何方呢?森美和女士從德國引入了被動式超節能住宅的概念——passive house(參照第142頁),并在全國各地建造帶有日本特色的綠色住宅。近年來,竹內昌義和馬場正尊率領的東北藝術工科大學團隊,以山形縣的建筑項目為契機開始關注“環保”,并且后來又蓋了許多綠色住宅。他們總結出了“綠色住宅十條”。一、資源是有限的首先,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這點是大前提。一直以來,人們所認為的“電價很便宜,所以,使用很多度電也沒關系”的觀點是錯誤的。我們需要從“資源是有限的”這一觀點去考慮家庭的耗能問題。今后,人們會逐漸轉變觀念,接受新的認知:使用少量能源的生活才是最棒的生活。二、過去的住宅耗能過度同過去相比,現在住宅內的制冷和供暖設備在性能方面取得了質的飛躍,但人們在一味追求舒適性的同時,卻在不斷地耗費能源。這樣一來,住宅就變得非常不環保。也就是說,過去的住宅耗能過度。在這一方面,綠色住宅就要節能得多,即使關掉供暖設備,房間內也會在一段時間內保持溫暖。三、綠色住宅是基礎技術的集大成者換言之,綠色住宅其實就是“扎實方法的綜合體”,也即“基礎技術的集大成者”。綠色住宅的主體構架和設備的配比是7:3左右。人們在討論新建住宅時,往往更多地關注設備機器,其實盡可能降低對設備的依賴才是重點。四、住宅結構的基本性能要比設備更為重要住宅內的設備可以隨時更換,但是像隔熱墻板和窗框等一旦建好了,就很難改變了。所以,在建造住宅時,對這些部位必須格外重視。當然了,綠色住宅也不能例外。也就是說,一開始我們就應該保障住宅結構具有良好的基本性能。五、不要憑直覺來判斷性能(次世代節能Q值-0.1)一座住宅要想成為“綠色住宅”,其住宅結構的基本性能必須達到“次世代節能Q值-0.1”的標準。passivehouse在這一方面就具有非常頂尖的性能。?六、無須忍耐,但需適度的調節真正的綠色住宅無須居民去忍受糟糕的生活,但需居民去進行適度的調節。什么都不需要做就能住著很舒適的住宅,那根本就不是綠色住宅。正如根據寒暑變化,人們會增減衣物一樣,居民根據住宅環境的變化而進行適度調節的住宅,才是理想中的綠色住宅。七、我的目標是只需要一臺冷暖空調東日本大地震以后,很多人開始考慮建造能夠應對災害的住宅,并且希望在能源方面能夠自給自足。我們在面對這一問題時,必須將其分開考慮。盡管太陽能發電和蓄電池等設備受到很多人的關注,但最重要的還是不要過度地依賴這些機器設備。我們的目標是建造只靠一臺冷暖空調就可以讓居住環境變得舒適的住宅。八、住宅、都市與自然的共存關系我們沒必要在住宅這樣一個單體內實現自給自足。住宅總是會與地球及周邊環境產生關聯。重點在于,住宅并不是獨立的,而是要與都市的基礎設施以及周邊的自然環境和諧共存。九、光照和通風很重要若論綠色住宅中什么元素最重要,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光照與通風。通風利用的是空氣的流動。雖然實現住宅的良好光照與通風非常困難,但通過適當的設計還是可以實現的。?十、環保不會束縛設計在建造綠色住宅時,雖然像“這個必須有,這個不能有”這樣的限制性要求有很多,但是以綠色住宅為目標的設計師卻越來越多。其實,環保并不是住宅的最終目的,它僅是整個住宅中極其微小的一部分。所以說,環保不會束縛設計,反而會不斷充實設計的詞匯庫。
“被動式住宅”通過提高建筑物的主體,構架與外立面的性能,讓供暖設備的耗能*小化,全面實現住宅的節能化。本書詳細介紹了“被動式住宅”的設計與實例,旨在告訴讀者,真正的節能住宅并不是讓人們忍凍受熱,,而是宜居的舒適空間。
喜歡喜歡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