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藥故事》系列圖書以“傳奇四百年,愛心滿人間”為人文主旨,分為《紅色廣藥》《綠色廣藥》《藍色廣藥》三輯。該系列叢書以講故事的形式,生動講述了廣藥集團的三大核心基因文化,即紅色基因、綠色基因、藍色基因。紅色基因體現的是廣藥的革命精神、紅色文化,廣藥與歷史偉人的故事,以及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廣藥集團如何發展壯大、繼往開來。綠色基因體現廣藥延續我國中醫藥的血脈,把傳統中醫藥的成果融會到現代醫學和現代人的生活方式里面,為提升中國人乃至世界人民的生活質量、抵御疾病、延長人類壽命做出重大貢獻。藍色基因體現廣藥創新的企業管理、經營模式,包括技術、營銷,以及制度的創新,通過創新體制、創新發展思路,在市場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廣藥故事》叢書講好廣藥好故事,傳播愛心文化,既總結經驗,凝聚集團底蘊,助力集團發展,又圖文并茂、生動活潑,廣播中醫藥傳統文化,這是廣藥人的故事,也是寶貴的嶺南文化財富。
1. 故事篇幅短小,情節深刻有歷史感,百年老故事講述企業發展革新之路。
2. 手繪插畫還原老故事場景,江柳、張伯濤等一批手繪作者精心繪圖,引發讀者共鳴。
3. 創造性地借鑒性格色彩學,以“紅綠藍”三色基因分別代表廣藥企業文化,呈現嶺南醫藥文化。
4. 表達了廣藥集團對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價值體系的認同與尊崇,廣播中醫藥傳統文化,裨益普羅大眾。
廣藥集團企業文化建設委員會,是以廣藥集團董事長李楚源為主任組成的企業文化建設部門,從文化高度提升各生產企業軟實力,傳播廣藥好聲音,讓世界讀懂廣藥。
紅色廣藥
紅 紅色血脈
林則徐贈名“王老吉”
“請茶”缸盛滿的愛國心
鄧世昌艦隊以涼茶護體
梁啟超海外“艷遇”王老吉
陳延年妙解王老吉
廣藿香種植基地迎來
革命先驅楊殷
李朗如義救國父國母
向秀麗,在烈火中永生
老照片引出的故事
低調的“跳水哥”
“獻血哥”在行動
紅 改革先鋒
貝兆汗:銳意改革一鐵漢
敢為人先的老廠長鄭堯新
羊城藥業領頭羊梁志堅
祁茂林,王老吉文化的挖掘者
勤修善學的馮贊勝
緊握領袖,堅定未來
紅 品德力量
逆境中的潘高壽
為普通工人樹碑立傳
長夜里不滅的燈光
“利”與“德”的取舍
好家風代代傳
紅 愛滿人間
陳李濟救火隊
誠信,一言一行的厚重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敢打硬仗助亞運
“輸血 造血”援建雅安
家庭過期藥品回收機制
黃手環的關愛保障
慰問海軍南沙守備部隊
西藏圣域盛開的白蓮
綠色廣藥
綠 基業長青
陳李奇緣,合創世界最長壽藥廠
中一藥業,始終如
造好藥的敬修堂
采芝林,老廣“執中藥”
王澤邦創涼茶祖方
涼茶鋪開枝散葉
潘高壽行銷省港澳
梁培基妙推發冷丸
陸順天開辦新民敷料廠
何濟公,活濟公
神農草堂與“三個七”
傳統中藥文化遇上廣繡
綠 長壽配方
一兩陳皮一兩金
古藥精做的夏桑菊
神奇的止咳藥
百年藥油源于1868“黃祥華”
蔡忠義贈萬花油
“正金油”與“萬金油”之爭
鎮痛藥膏助民“脫苦海”
安宮牛黃丸,南有橘花仙
婦科圣手,滋腎育胎丸
千年古方小柴胡
抗擊非典的“四座大山”
綠 生態中藥
檳榔驅瘟促一統
秀才夜嘗益智仁
砂仁益胃壯鼠牛
孔明難虞巴戟天
綠 健康密碼
廣藥神效沸京師
消炎鎮痛膏與柬埔寨國王
名家結緣潘高壽
“再造”詩人艾青
俄羅斯康復軍人的“華佗”情
情系兩岸,臺胞訪奇星
瑞典王后喜用“安神補腦液”
廣藥王老吉,“中國可口可樂”
藍色廣藥
藍 創新興業
陳李濟首創蠟丸
星群首創軟膠囊
夏桑菊是這樣面世的
小品種,大制作
散劑起效就是快
金戈傳奇
“大力神”誕生記
藍 管理創新
兩口大鍋“鬧革命”
不拘一格降人才
為有源頭活水來
仿創結合,專利保護
只為成功找方法
知識產權支撐研發和營
筑巢引鳳引來諾貝爾獎得主
滬深港三地重組載入史冊
藍 技術創新
藥界名宿丘晨波
源自古方的“消渴丸”
引領創新的郭兆廣
中藥提取的好“工匠”
生產自動化改造領跑人
做好涼茶文化遺產的傳承人
院士領銜靈芝孢子油研究
藍 營銷創新
何濟公的創新營
川貝枇杷口碑傳
基層醫療“輕騎隊”
白云山奇星共建中國女足二十載
“首富”垂青中藥
“四個三”營銷工程
中藥牽手足球
紅罐王老吉:從“三無”到銷量冠軍
新裝紅罐王老吉亮相萬里長城
“金戈”為什么這樣紅?
達沃斯首次響起中國醫藥企業的聲音
一兩陳皮一兩金
嶺南俗語有云:“廣東三件寶,陳皮、老姜、禾稈草。”其中陳皮者為陳李濟秘制的“百年陳皮”,曾被欽定為貢品。
陳皮性溫味苦而辛,為理氣化痰、健脾燥濕要藥,臨床廣泛運用于治療脘腹脹滿、呃逆嘔吐、食欲不振、咳嗽痰多、胸悶等證。既可與處方配伍或單味沖焗即時服用,也可以作為家庭調味及藥膳佳品。
陳李濟當初在手工制作蠟丸的時候,創制了另一種引以為豪的藥品 — 對祛風化痰有絕佳效果的百年典藏陳皮。由于陳李濟創始人姓陳,所以避諱“陳皮”,廠內一般稱為“果
皮”。
自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陳李濟創業以來,每年農歷九月至十月收柑季節,陳李濟藥廠花費重金大量收購廣東新會柑并精選苛刻,入選之柑,必須要果大皮厚,皮緊紋細,無蟲蛆霉斑,剛熟微微透黃者為佳,以致一大籮百斤重的品質柑,僅選四五成,甚則二三十個,有如皇帝選美女入宮。
柑果選好之后,工人把柑肉去除,再把柑皮開成四瓣,剔除雜質,并疊好裝入草席包,標明入庫年號,按先后順序存入果皮倉儲藏。果皮倉樓底為杉木欄柵,底下數口煮蜜鍋,夜以繼日煉蜜泛丸,蜜糖長年累月透過柵狀樓板,徐徐滲入陳皮之中,久而久之,陳皮外表色如檀香木,光亮如抹油之狀;內層附著薄層松化又不脫落的粉末。
陳李濟獨創儲藏陳皮之法,百年而無蟲霉之變,體輕而氣味清香,久煮不爛,化痰下氣、功效獨特。在清朝的時候,陳李濟陳皮被列為廣東每年進奉的貢品,當時的達官貴人以擁有陳李濟陳皮為榮耀。
陳李濟歷代恪守陳、李兩創業人訓言“火兼文武調元手,藥辨君臣濟世心”,只使用地道藥材,傳統炮炙,且百年陳皮除入藥泛丸及進貢入京御藥房備用之外,歷來聲明系非賣品,絕不外賣牟利。唯有一次例外,民國乙卯年(1915年)廣州大水成災,沿江一帶及低洼地區洪水沒漆齊胸,墻室毀塌,災民無數,扶老攜幼,流落街市,悲涼之狀慘不忍睹,當局腐敗無能,對民生束手無策,工商界慈仁之士便自發義賣,賑濟救災。對此,陳李濟主事人發揚先祖“存心濟世”遺訓,義賣百年老陳皮,售價與黃金售價等同,一兩陳皮一兩金,權貴富賈仍相爭而購之。所得售款全部賑濟災民。此舉其時傳為佳話美談。
解放后多家同行紛紛效仿炮制,但所產陳皮效果差之千里,陳李濟百年果皮成為陳皮窖藏史的經典傳奇。陳李濟經典名藥陳李濟咳喘順的重要成分之一就是陳李濟陳皮,它采用世界上的特殊秘制工藝,是目前能夠清除咳喘病根 — “死痰”的有效成分,這是一般陳皮和普通藥物都不具備的。經典名藥陳李濟咳喘順位列陳李濟十大名藥之一,在南粵大地有口皆碑!
川貝枇杷口碑傳
解放前,由于潘高壽川貝枇杷露暢銷,不少藥鋪、藥行也紛紛仿制生產,在商業化社會的香港更是如此。為此,潘郁生曾在香港與誠濟堂打了一場官司。事情的起因是,誠濟堂藥行在推出川貝枇杷露的同時,在香港的各大報紙上刊登川貝枇杷露廣告。潘郁生一向認為川貝枇杷露是自己獨家首創,別人無權仿制,見到現在居然有人仿效生產,而且還大做廣告、廣為宣傳,便十分氣憤。于是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忠孝仁愛禮義廉”為題,在報章上撰文諷喻誠濟堂“忘八”(王八)和“無恥”,喻指其川貝露是冒牌貨。誠濟堂的人見到文章后,仗著他們早有準備:誠濟堂的川貝枇杷露已在香港政府注冊備案,于是就到法院狀告潘郁生,法院判潘郁生以影射他人冒牌而敗訴。
感受到因沒有“專利”及“知識產權”的意識而吃虧的切膚之痛,潘郁生想出了一個主意:在川貝枇把露每一瓶的外包裝盒上,除了印上潘高壽的創始人及作為川貝枇杷露創制人——自己畫像之外,還在兩邊以對聯的形式印有“勸人莫冒潘高壽,留些善果子孫收”的字句以警醒世人。此舉確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仿冒潘高壽川貝枇杷露的事件就大大減少了。直到21世紀的今天,在香港及境外行銷的“潘高壽”川貝枇杷露仍然沿用這個包裝。
20世紀30年代,德國某廠出品名為“赫利西佛”的止咳藥也進入了中國市場,在華南一帶擁有了相當廣的市場。同時,由于“潘高壽川貝枇杷露”療效確切,而且價廉物美,口碑甚好,銷量極佳,“赫利西佛”在華南的商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為了擴大“赫利西佛”的影響力,與潘高壽爭占市場份額,他們不惜投入重金開展宣傳攻勢,除了不斷推出廣告外,又煞費苦心地將潘高壽著名產品川貝枇杷露的主要成分川貝、枇杷的諧音串拼為聯,在報紙上刊登所謂征聯啟事,上聯曰:“穿背琵琶,焉能彈高調?”,矛頭直指潘高壽的川貝枇杷露。
面對“洋品牌”的挑釁,潘高壽族人也不甘示弱,很快就做出了反應,司理潘郁生不惜斥資,以高額稿酬聘請高手,在同一報章投稿應征,針鋒相對地對出下聯:“黑脷史弗,哪得有良心!”同是用品牌名稱的諧音應對——“黑脷史弗”(“脷”是粵語“舌頭”之意,“史弗”與粵語中的“屁股”相諧)。征聯一經刊出,讀者嘩然。人們都認為對出的下聯詼諧幽默,揶揄之中透著睿智。“洋品牌”惡意征聯的挑釁行為弄巧反拙,一時在坊間被傳為笑柄,品牌形象在廣大市民心目中大打折扣。潘高壽則贏得了更多老百姓的信賴和擁戴,川貝枇杷露的銷量有增無減。
國醫大師鄧鐵濤于百年期頤之年為本書親筆題寫書名。
國醫大師禤國維為本書欣然作序。
南方都市報整版報道,《紅綠藍出版 100個故事講述廣藥成功之道》。
南方日報、廣州日報、廣東電視臺、廣州電視臺、今日頭條、網易讀書頻道等聯合《廣藥故事》新書首發消息。
不錯哦。。
一直是當當的忠實購買者,書的質量不錯,性價比很高。
好薄的書,不過內容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