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用豐富的材料展示了香港西藥業從19世紀到21世紀的發展,為讀者勾勒了一幅香港西藥及其服務變遷的圖景,無論是對普通讀者還是藥劑行業相關從業人員都具有很大的價值。香港西藥的發展緣起于19世紀中葉的鴉片貿易,作為鴉片貿易的重要中轉站香港成功融入了全球殖民體制的運行,經濟貿易和商業活動同時帶動了西藥業的快速發展。伴隨西藥業的發展,職業藥劑師隊伍不斷壯大,新的藥物研發獲得突破,醫院藥劑服務以及藥劑學教育不斷完善,為香港西藥業的全球化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此過程中亨利 堪富利士和他的屈臣氏藥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是香港西藥走向全球連鎖的重要推動力量。
本書作者并未單純敘述一個行業的發展,而是將西藥行業的發展與香港風云變幻的現實結合起來,使得我們可以透過一個行業的變遷去窺探香港近代的歷史。在回顧歷史的同時并沒有回避當下,醫藥分家的問題、占領中環對西藥業的影響乃至香港西藥業在未來都成為本書所擔憂的問題。
本書介紹了香港西藥業從19世紀到21世紀的發展歷程,從初的鴉片中轉站到屈臣氏藥房的全球連鎖,將西藥行業的發展與香港風云變幻的現實結合起來,使得我們可以透過一個行業的變遷去窺探香港近代的歷史。書中論述了諸多為香港西藥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物,從他們身上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中讀者可以了解到香港西藥業發展的成就與艱辛。這是屬于一個行業的光榮與夢想,更是一座城市的光榮與夢想。
趙粵,香港藥史學會會長。祖籍東北,鑲黃旗,原姓依爾根覺羅。出生于廣州,襁褓期在上海,在香港接受教育。后留學英國,在德蒙福特大學獲藥劑學理學士,后在赫爾大學獲工商管理學碩士。曾赴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學習,獲全球高管文憑,先后在英國和加拿大從事醫院臨床藥劑服務,曾長期在亞洲太平洋地區從事藥品、醫療儀器和營養保健品行業的工作,目前在一家專注孤獨教育與關懷的慈善基金會服務。
本書為讀者打開了一個了解香港近代以來西藥業發展的窗口,值得欽佩與贊揚。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院長 張大慶
本書記錄了這重要的歷史片段,同時也盡顯作者對藥劑業的愛護和關懷。
——澳洲莫納什大學藥劑學教授、英國《藥物經濟》期刊總編輯 李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