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辛亥革命改變了中國近代歷史的走向,革命之下,資本洶涌!
人們習慣于把辛亥革命的戰場說成是野心家的樂園、政客的競技場、文人的舞臺,有時甚至連伶人、妓女和市井之徒都能粉墨登場。然而,作為一場資產階級革命,資本才是最貼近革命的力量。在這一年里,中國的商界暗潮涌動,梟雄輩出,風云迭起。
本書的故事即是從一時無兩的大商人盛宣懷等開始,落腳于晉商這個傳奇商幫的覆滅。因果回環中,形形色色的商人在歷史鏡面反射下或悲或喜:辛亥時期的中國商人具有什么樣的時代性格,他們遭遇了什么?中國的商業環境在歷史大背景下發生了什么樣的重大變化?你方唱罷我登場,在這樣一個紛亂的年代里,中國的商人、商業與時代之間究竟有著怎樣水乳交融般的變革?
行商的,做了官;為官的,下了海;
憂心國民者,九死一生;唯利是圖者,獨占灘頭;
辛亥這一年的商界,有人發軔,有人潰敗,有人渾水摸魚,有人悄然布局。
在這槍彈之下、權力紛爭之外,究竟上演著一場怎樣的資本大戲?
1911年的商界,一場沒有主角的演出。各種力量在暗夜里滋生,千般理想在沉默中膨脹。商業巨子與新派文人狹路相逢,失意政客與革命領袖粉墨登場。有人春風得意,有人黯然退場,有人攻城略地,有人舉步維艱,有人發國難財,有人為眾生計。帷幕開啟,睿智,遠見,慷慨,風骨,被時光逐一擦亮;怯懦,虛偽,魯莽,奸佞,也將被歷史無情演繹。
這一年的意義,曾被辛亥革命獨占,風云激蕩,又著實波瀾不驚。武昌起義兵不血刃,而勝負已判;商界革命驚魂動魄,卻鮮有人知。本書是部從商業角度深入觀察辛亥年的作品,跨越百年離合與烽煙,填補歷史敘事空白。開卷馳騖,掩卷沉思,無邊落木,滾滾長江,歷史的詩意都化作命運的悲歡、人世的浮沉。生前身后,自待公論。
吳比,財經作家,中國商業史研究者,著有《四海皆商機:溫州人的創富史1978-2010》(與周德文合著)、《奔騰入海:三十年民企風云人物沉浮史》(上冊)、《大》等。
序一 這就是命運,無可破解
及時章 恰似春夢
第二章 訣 世
第三章 人禍天災
第四章 意氣書生
第五章 群氓的盛宴
第六章 "圣人"與大盜
第七章 夜奔
第八章 革命的陌生人
第九章 雷雨(上)
第十章 雷雨(下)
第十一章 革命與生命
第十二章 萬丈紅塵
及時章 恰似春夢
1911年12月31日,深冬的大連之夜,凄涼如水。
浩瀚犬海,水天茫茫,一艘輪船離港出發,駛往日本。故國漸遠,與之同時淡去的還有停留在記憶深處那如同過眼云煙般的榮華富貴。此時,67歲的盛宣懷倉皇踏上了流亡之路。一個亂世粉墨登場,數十年捭闔商界而不倒的人物,的謝幕無人喝彩。
盛宣懷離去的一幕,即便百年之后看來,還是如此驚心。想必,他當時的心境一定和這冬日的暗夜一樣,凄涼如水。
這是一個變化節奏快得讓人應接不暇的年頭,徘徊和彷徨、低回與落寞、傷痛與掙扎、崛起與沉淪,在光影切換中交替輾轉。舊秩序脆弱不堪,以至于風雨一旦聾來,注定轟然倒塌。于是,火之運勢隨國運起伏,顛簸于潮流,風云變色,百轉千回。
1月本該是吐故納新的好時節,可是凋敝的景象在這個暮氣沉沉的國度四處蔓延。1911年1月初,清政府頒布上諭,準改革派重要人物載澤所奏,禁止廣東各項賭博。國運不濟,人心頹廢,帝國的臣民們似乎喪失了進取心。秩序混沌且含糊,一切亂七八糟。
普通人有普通人厭世的消遣方式,王朝的精英們也各找其樂。政壇新秀許世英奉命赴歐洲考察司法制度,卻出現在艷舞場,并對突然出現的記者談笑風生:脫衣舞是很好的娛樂,同時有助于增加貴國人口。翌日,當地報紙無不以許代表活色鮮香的話為頭版頭條。
這是不倫不襲卻真實苦澀的情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1911年的王朝只剩下暗流洶涌的危機,以及皇族那仍然頤指氣使、無端泛濫的優越感。
迎面還是嚴冬的肅殺,不過對于盛宣懷來說!一紙郵傳部①大臣任命,難免不心旌蕩漾。事實上,這年年初的時候,在帝國商業版圖上,盛宣懷的勢_力與威望依然無人能及?;始业亩鳚删祛?,讓他雖遭無數彈劾,跌跌撞撞,卻始終屹立不倒。
財經作家吳曉波將盛宣懷視為"一代商父";"才華出眾,意志堅強;很多時刻,扮演了國家經濟利益捍衛者的角色。"然而盛宣懷一生行事向來為我,毫不顧及他人,由此謠諑不止,終其一生,乃至死后數年,坊間有關他的功過評價仍聚訟不休,極難定論。
回望盛宣懷今生前世,即使想象力再豐富的人也很難將其與"一代商父"。聯系起來。1870年,26歲的盛宣懷正式身份還是一位落第秀才,雖有鴻鵠之志,卻壯志未酬。
此刻,日后他商業上較大的死對頭胡雪巖早已聲名鵲起,阜康錢莊處于巔峰,田地萬畝,資金2000余萬兩,分店遍布大江南北;晚清四大官商格局既定——鄭觀應、徐潤、唐景星①與席正甫顯赫一時;而即使是還未步入商海的張謇,也在一年前考中秀才。
可是,一封來信徹底扭轉了盛宣懷的命運,造就了一段波瀾壯闊的人生傳奇。從此以后,他的人生大部分時光都將行云流水,且轟轟烈烈。
寄信人是盛宣懷父親的老友楊宗濂,當時正追隨湖廣總督李鴻章。恰逢后者正極缺人手,由此盛宣懷有了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閱人無數的總督大人,也偏偏對盛宣懷一見如故。識才和惜才的李鴻章親手把盛宣懷推到了歷史的前臺。后來,史學家陳寅烙的父親陳三立為盛宣懷作墓志銘,特意強調:盛宣懷最受知李文忠公(李鴻章)二者親疏可見一斑。
在李鴻章麾下,盛宣懷大放異彩,幾乎參與了晚清所有大型國有公司的創立。因為深諳李氏心理,每當盛與旁人爭權奪利時,無一不輕松取勝:招商局控制權之爭中,驅徐潤、逐唐廷樞,大獲全勝;興電話局,博弈外資,游刃有余。而抓住時機、給競爭對手胡雪巖致命一擊,則將盛宣懷冷酷的商人本性展現得淋漓盡致。
盛、胡兩人恩怨始于前者創辦招商局。當時,盛宣懷親筆寫信,言詞誠懇地請胡雪巖出資人股。后者爽快答應。然而,幾萬兩股份錢卻遲遲未能到位。盡管日后投資張謇紗廠,盛宣懷也多次出爾反爾,可胡雪巖的失信確實讓他心懷憤恨。矛盾由此而生,終身未能化解。
盛、胡二人可謂清末最杰出的商人。兩人均有名商之稱,且確有名商之實。他們本應該志同道合,惺惺相惜,一同努力拯救這個式微的帝國與民族。
遺憾的是,不知究竟是二者商業的才華不相上下,均自視甚高;抑或其背后依附的政治力量水火不容,兩人終究互不相容,形同陌路。
要知道,區區幾萬兩白銀,無論對盛、胡兩人而言,都絕不算多。但是,一場圍剿大戲因此悄然拉開帷幕。
主角之一的胡雪巖常年囤積生絲,控制價格。1882年,富甲一方的胡雪巖決定進行一次孤注一擲的豪賭:依托錢莊里的千萬存款,見絲就收,哄抬絲價,囤貨代售。P3-6
挺實惠的,讓我對民國時期的民族資本家有了新的認識。
語言風格適合我,就像在餐館里遇到一道好菜一樣,令人回味。還想再讀作者的其他作品。
不錯,新的視野,新的角度,從經濟方面展開去認識辛亥革命,有創意,增加了解讀這段歷史的方法。
總的來說印刷還可以,不過還是有錯誤,比如下圖,不知道是什么情況
革命還能和生意聯系在一起,有意思??磥恚锩彩且环N生產力?。?
當你看這本書的的時候你會熱血沸騰,當然你必須是個年輕人,因為老狐貍們的思想已經定型,根本沒有辦法接受其中的道理。絕對的一本好書,值得一讀
在這個浮躁的年代,歷史總是被匆匆挖掘,但大多的浮光掠影,而看這本書的感受卻讓人的內容多了一份寧靜,原來這個民族自來如此。此書看似是寫商業,其實商業又是整個社會的折射。1911年的中國尚且如此,而當下不過是歷史的一角罷了。作者想告訴人們的,恐怕在自序中早已點明:“歷史不能透析未來,人心將一片黑暗”。不過,好在我們還有這樣的書本,如沉在河底的黃鐘,不時被問詢者敲響。
類似書籍很多,作者僅是拂掠而過,成書倉促,難有深究,令人遺憾。不過作者的文筆和觀點還是可圈可點。
老公指定要買的書籍,他看后說非常有用,雖說是辛亥革命時期的事情,但是對現實非常有參考意義!
革命斗爭!新浪有幾個懂?生意興隆?誰都想?
紀念辛亥百年的應景之作之一。寫的不錯,從經濟的角度來闡述商人和社會變化的關系。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顏如玉!不錯
內容非常豐富,引人入勝,是了解近代史非常好的一本讀物,推薦
從后人的角度回顧了辛亥革命前后商人的商海沉浮!
如何去評價這樣一些故事?我深感力不從心。無論在對中國的歷史了解、文化傳承、名族性格,亦或是社會結構或者在世界格局下每一個歷史時期、朝代歷史的演變、發展。包括在激蕩的中國歷史時期文中所塑的各色人等是否亦或是偶然或必然的命運?我只能說我們是否每一個人不應該忘記他們在那個歷史時期的中國曾經有過那樣的一段歷史。
書中有段話,大概意思是:商人期盼改革,但懼怕革命。在這本書里,歷史也在照亮著未來
革命與生意,兩者放在一起~~~會擦出怎么樣的火花~~~
書的確不錯。非常喜歡,值得珍藏,且快遞迅速,值得點贊,總之,愉快的購物。
書中的有些歷史細節還有待考量,是否真實的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目還有待研究。但從獨立個體的角度出發,展露人性,突出個人在歷史大潮中的掙扎,猶豫,無奈的本來面目。。。來讀歷史,往往讓人意猶未盡,思索良久。對認識辛亥革命,對舊中國的經濟、政治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是本不錯的好書。
此書看完了,寫的不錯,雖然是按人物來簡單介紹的,但是故事娓娓道來,很吸引人,一口氣看完,感覺了解到不少知識。
這本書看完內心很受觸動,我們國家商業有一絲絲機會,可能就會蓬勃發展,可惜。。。。。。
還沒看,不過之前買的好多書都有錯別字,現在的出版社不負責任啊 特別是浙大出版的尤其明顯
1911年,辛亥革命在擦槍走火中爆發,各色人等游刃有余于期間,商人是鮮為人知的一個階層,他們讓這場革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100年后的今天,不妨打開這本書看看。
開始以為只是花邊新聞一類,看了幾頁就發現卻是一本內容深刻的歷史評論,很好。
湊單買的,文字不多,帶有不少老照片,不錯的休閑歷史讀物
給高中學生當獎品買的。如果要以今鑒古,肯定得出光鮮之下污垢厚積的結論,所以以此質疑利益操控革命過程,也不是沒有道理。只是我們要努力還原真相,超越時空理解真相,謙卑地向前人學習,才不至于惡惡相資。
看南方周末,采訪馮侖,提到這本書,索性買來看看,書名比較唬人,我改一下,《1900-1945年的中國成功企業家年鑒》,介紹人物太多,給真正做生意的看也許能找到共識,一般老百姓想象不到,也就是看看熱鬧,不過這本書的革命鼓動性還是很強的,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