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精神科醫生、心理咨詢師和普羅大眾能夠理解如何應對DSM-5中所描述的精神障礙和沒有達到精神障礙診斷標準的的心理困擾,張道龍團隊編寫了“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詢”以及與之配套的案例解說“短程心理咨詢與督導實錄”系列。《短程心理咨詢與督導實錄 職場篇》是配套的第三本案例解說。《短程心理咨詢與督導實錄 職場篇》借助真實的咨詢案例,通過講解和剖析,希望幫助高三、大四及研三的學生及早樹立職業目標,有針對性地在上學期間磨煉自己未來進入職場的各種技能。書中還對如何處理職場的人際關系,提供了具有實際意義的方式方法。
短程心理咨詢與督導實錄 職場篇》:
高中就為職業發展做準備,太早嗎?
畢業找工作,怎樣才能順?
前途選擇,要為戀人放棄一座城嗎?
辦公室規則稀奇古怪,怎么適應?
…………
面對職場千奇百怪的問題,要從每個人的高中和大學階段做準備。《短程心理咨詢與督導實錄 職場篇》借助真實的咨詢案例,通過講解和剖析,希望幫助高三、大四及研三的學生及早樹立職業目標,有針對性地在上學期間磨煉自己未來進入職場的各種技能。
夏雅俐,經濟學博士,心理學碩士,副教授,華東理工大學MBA職業導師,高級經濟師,人力資源管理師,美中心理文化學會心理咨詢師,《督導與研究》電子期刊常務副主編。
黃國平,醫學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中國精神科醫師協會危機干預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睡眠研究會睡眠心理專委會常務委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身醫學專委會常務委員,四川省心理衛生協會副會長,四川省精神科醫師協會副會長,《四川精神衛生》雜志執行主編。
美)張道龍 (Daolong Zhang,M.D.),美國芝加哥退伍軍人醫學中心精神醫學系行為健康部主管醫師,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精神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河北醫科大學客座教授,好人生國際健康產業集團醫務總監,北京美利華醫學應用技術研究院院長。
目錄
章大四才找工作,來得及嗎?
STEP 1畢業生們,找到目標,“倒著計劃”,做好的自己
STEP 2只有“冷門”的人,沒有“冷門”的專業
STEP 3理清自己,再去“北上廣深”
STEP 4保持清醒頭腦,為所當為
STEP 5讓“喜歡”爆發持續的能量,聚焦投入
STEP 6布局職場人生一盤棋
STEP 7如何讓大四、研三畢業生永遠“來得及”?
第二章畢業找工作,怎樣才能順?
STEP 1做一件事,是因為它對,而不是因為它容易
STEP 2規劃職業生涯——思考比嘗試更重要
STEP 3學習管理,從大學開始
STEP 4發展“思辨”,吸引伯樂
STEP 5打開眼界,與強者同行
STEP 6當一只不睡懶覺的兔子
第三章爹媽要我畢業就回家鄉的小城!
STEP 1“忠孝”可以兩全
STEP 2我的職業我做主
STEP 3家人是職場人好的支持
STEP 4讓父母相信你,你就要做出好樣子
STEP 5從與父母的關系中看職場成長的關鍵
第四章我要為戀人放棄一座城嗎?
STEP 1畢業季,不一定是分手季
STEP 2要男友還是要出國,可以不兩難
STEP 3設計職業生涯時,把TA放進去
STEP 4大齡,不是職場人匆匆結婚的理由
STEP 5顧家還是顧工作,是動態平衡
第五章我是直來直去的“學生腔”,怎么面對“可怕”
的職場?
STEP 1“象牙塔”外沒那么可怕
STEP 2“傻”人有“傻”福
STEP 3不被他人左右
STEP 4學會管理,向上晉升
STEP 5避免非理性跳槽
第六章辦公室規則稀奇古怪,我怎么適應?
STEP 1公司的“潛規則”和“顯規則”
STEP 2讓自己專業,不被“潛規則”擊敗
STEP 3發現和應對職場危機,是自我保護的規則
STEP 4辦公室還有實干和共贏的規則
第七章高中就為職業發展做準備,太早嗎?
STEP 1高中就得知道未來要做什么
STEP 2千萬別逼得孩子“討厭學習”
STEP 3關注社交和情緒問題,并非“不務正業”
STEP 4不拖延,從小訓練
STEP 5放棄“我真倒霉”的習得性無助
STEP 6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樣
STEP 7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第八章讓上班為我們充電而不是泄氣!
STEP 1職場適應不良,情緒亮起紅燈
STEP 2“頭疼”跟工作情緒也有關
STEP 3選擇與個性不沖突的職業
STEP 4科學的職業選擇可改善人格
章 大四才找工作,來得及嗎?
STEP 1 畢業生們,找到目標,“倒著計劃”,做好的自己
貌似托著腮幫子認真思考,其實心中一片迷亂,往往不知自己該往哪兒走。這就是——大四畢業生,面臨就業的感覺。
在學生的成長路上,職業發展從來就不是被認真思考和討論的題目。中學,一直在準備高考,生命隨高考政策、節奏而律動,到了大一,輔導員對同學們說:在大學,你們中學時代形成的“三觀”將被顛覆!這是因為,高考的目標沒了!大伙兒并不太清楚未來要干什么!
父母曾警告兒女:“不好好學習,就考不上大學,考不上大學,就找不到工作!”這個模糊的“魔咒”還在,具體目標卻迷失了。
畢業之前,常有同學在寢室里嗑著瓜子,皺著眉頭,坐而論道:“我們到底應該釋放活力迎接挑戰好呢?還是找一份穩定工作更好?”
其實,無論迎接挑戰還是穩定工作,都不是的。畢業生必須確定具體目標,進行縱向積累,提高能力,才能不畏挑戰,并達到職業狀況的相對穩定。
歸為一句話:找到目標,“倒著計劃”,做好的自己!
先說“找到目標”
且分清這是你的目標還是父母的目標。有不少朋友按照父母的意愿填報高考志愿,大學畢業后成為公務員,三五年后,每天一張報紙一杯茶,感覺生命被掏空,或是“唯領導馬首是瞻”,為每次升遷的落空而焦慮,為漸漸的“武功全廢”而懷疑。
當然,并非說就不能以所謂“穩定工作”為目標,只是每個人要想好這些選擇的后果,以及這些后果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再作理性的決定。有機會自己做主,當然是好事,但自己做主,也意味著要自行承擔風險。只要想清楚了,就是目前理性的決定。
當然,“想清楚”,不能僅僅在“目前”的認知條件下,還要想得遠一些。有的同學是留在大城市做平穩的工作,未來必然面臨收入較低、無法滿足高層次物質需求的問題,雖說“我喜歡無欲無求”,但未來的配偶會有別的想法,或許會迫使他不得不變化。同時也不得不兼顧原生家庭的經濟情況。
所以要權衡各方面的條件來確定目標。
還要“倒著計劃”
如果你希望成為IT界精英,且不是純粹做技術的,并成為業界領軍人物,那就要“倒著計劃”。
比如,要在10年中成為網絡游戲界領軍者,畢業后3年要先從技術新手成為高手,并指導團隊其他成員。這就是具體目標,然后倒著算,畢業后前3年得做什么,以接近目標。
首先得進入行業內領軍企業,掌握,接觸熱項目,與秀的技術人員成為同事,若是一開始進不了這樣的公司,也要“騎驢找馬”,時刻為與這樣的公司、這樣的團隊謀面做好準備。
接著,以下苦功的狀態,度過3~6個月見習期,并在之后的半年達到一定飛躍。
到第二年,看是否有機會負責項目,哪怕先做小項目、給項目經理做助手打雜;到了一定階段,尋找機會獨當一面;且在努力的同時,學會“借力”,向前輩討教,與同輩合作。
再退回臨近畢業的狀態,“倒著計劃”。大四階段,實習,做項目,去做與游戲有關的玩家市場調研……
再如播音主持專業的同學,似乎技能較窄,“倒著計劃”就意味著根據自己的特長縱向積累!除了同專業同學都在學的課程,假設你還擅長廚師技能,就比別人多了一分競爭力。再假如你會跳舞,身材窈窕,就可能去主持全民健身、大眾舞蹈節目。
當然,還需要有多套計劃,計劃的重要性是第次排列、輕重有別的。A計劃重要,是想做的工作,必須進行充分的技能準備,B計劃是備選,那么C計劃,或許是嫁人,或許是別的。但這幾種計劃不能混成一鍋粥,避免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接著“做好的自己”
如果只“做好的自己”,就可能對競爭不夠敏感。在“找到目標,倒著計劃”之后,常用眼角余光掃視競爭領域其他人在做什么,就可開始全力以赴“做好的自己”。
如果想當一名新聞主播,你原有條件是:顏值高,聲音好,普通話標準,但這樣的人在你的競爭范圍一抓一把!好在你腦子好使,平時關心時事新聞,又愿意到街頭巷尾去跟別人聊,收集的市民心聲,碰巧你文字功底還不錯,那么,還等什么呢?把你的思考形成文案,把你的新聞觀察做成系列,錄成視頻,在校園電視臺直播,或寄給城市里的電視臺或是網絡新聞頻道,你的才華一定能“亮瞎”別人的眼。
找到目標,“倒著計劃”,做好的自己!
如此一來,找工作,你就趕得上好的“班車”!
STEP 2只有“冷門”的人,沒有“冷門”的專業
高考時,學生和家長被局面逼迫, 只要有個大學念就可以,不去管所考志愿是否喜歡,是“長線”還是“短線”、“冷門”還是“熱門”,可到畢業找工作時,就開始后悔。
投了許多簡歷如石沉大海時,會有負性思維冒出來:“我的專業太‘冷門’啦!找不到工作!”
有“冷門”的專業嗎?
有“冷門”的專業,事實果真如此嗎?用數字說話:美國經濟大蕭條時失業率高達22%,是不是意味著大家都找不到工作?
可是剩下的78%呢?為什么還有絕大多數人能存活,活得還不錯,等待整體經濟平穩,又可“滿血復活”?
其實,任何人群、行業中,往往前20%做得很出色,當中60%還可以,后20%就是擔心失業的那一部分!因此美國經濟大蕭條時失業率高達22%,主要是覆蓋了人群、行業中靠后的那一部分人。
那么,到美國的華人呢?那些能漸漸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華人,會對工作和生活比較滿意,通過多年奮斗,他們的付出會有相應回報,甚至成為的專家。
你能把專業做到多“專業”?
播音主持專業學生抱怨:“我的專業太‘冷門’,現在去電視臺電臺實習還可以,正式編制不好進!我又不想扔掉專業,我該如何是好?”
我們馬上給他一個專業題目:“去采訪城市中一片動遷區域,你會怎么組織素材?怎么報道?”這位學生想都沒想,回答:“采訪那些將要搬遷的人家,回顧一下當地今昔,進行對比,用他們的語言來表達對新生活的期待……”
假如你看到這條新聞,會換臺嗎?你關心的是什么呢?可能關心事件中有問題點的、有爭議的、有趣的、吸引人的內容,而且還會喜歡了解主持人對問題的探究和分析,否則,為什么做得好的訪談類節目那么吸引人呢?
假如要去采訪城市中的動遷區域,是否可以了解現存的問題、不為人知的矛盾點、過去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當事人的不同說法,請居民、開發商、政府部門、法律專家、群眾分別談談他們的看法,并對比各地、各國的實踐,進行一個精彩的總結,并請觀眾期待后續的報道?
這就要從受眾需求出發,用上大學4年訓練出來的、良好的抽象思維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一件看似普通的工作做得活靈活現。
不做“冷門”的人
是的!沒有“冷門”的專業,只有“冷門”的人!即便別人就業有波折,那也不意味著你就一樣。
即便在心理學專業,也有類似問題。早些年心理學畢業的許多同學跨行了,去做人力資源的、市場調查的、培訓的,他們中也有不少曾抱怨專業“冷門”,但只要能找到自身所擅長的、資源豐富的,與“冷門”專業結合,也可“腦洞大開”。這幾年應用心理學在普通人群中都受到歡迎。只要足夠投入,成為本領域的先行者,當專業漸漸“變熱”,行業變得越來越有需求時,每個努力的人都可能成為“大熱門”!
當然,關鍵仍在于:你是否愿意選擇做前20%?只要愿意選擇,也懂得怎么去做,就容易成功。關鍵是,你不能選擇做“冷門”的人。
這樣的“選擇”,可能早就埋藏在我們的認知模式中了。
想讓自己不永遠“冷門”,就要保持積極態度,不因“冷門”而自卑,也不因“冷門”而防御他人、擔心受到傷害,保持開放心態和正向情緒,盡量多學一點有用的東西,到了高年級做一些有用的實踐活動。盡量少睡懶覺、少玩游戲、少翹課,有閑暇就去輔修感興趣的其他專業和課程。
發貨速度很快!
看起來還不錯,稍后再評······
還沒開始閱讀,相信不錯
這個系列不錯
包裝 內容及質量都不錯
發貨很快,書不錯,慢慢學習。
當當的忠實粉絲,購書VIP大戶,大都是心理學書籍。高估了自己的看書速度還是想看的書太多買的太快?先囤貨,慢慢看。看完了情感篇,剛開始看親子篇,內容很不錯,有啟發。
要求購買的教材。
書的質量很好,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