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虛擬經濟的特征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高流動性
虛擬經濟是虛擬資本存量的持有與交易活動,只是價值符號的轉移,相對于實體經濟而言,其流動性很高。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股票、有價證券等虛擬資本存量無紙化、電子化,其交易過程在瞬間即刻完成,更加突出了虛擬經濟的流動性特征。
虛擬經濟的流動性要比實體經濟強,虛擬經濟的調整速度也必然快。虛擬經濟的這一特性使它對外部的沖擊反應迅速;而一旦偏離均衡狀態,要恢復到均衡也很快,并在恢復過程中有越過均衡水平再返回來的特點。虛擬經濟的這種性質已被應用到經濟分析中,如多恩布什提出的關于外匯的矯枉過正模型就是利用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流動性之不同的特點,而弗蘭科鑒于基本商品與制造品流動性之不同也做出了關于基本商品的矯枉過正的模型。
三、高投機性
投機是指根據虛擬資本價格的預期,買賣虛擬資本以賺取價差為目的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雖然在形式上與投資并沒有什么兩樣,在操作上也難以區分,但在本質上卻根本不同。投資是投資者為獲取股息、紅利等以使資本增殖而買賣證券的行為,具有與實體經濟同步成長性;投機則更多地依賴于對虛擬資本價格的預期,與實體經濟并沒有必然的聯系。相對而言,投資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投機則具有短期性和不確定性。隨著電子技術和網絡高科技的迅猛發展,巨額資金劃轉、清算和虛擬資本存量交易均可在瞬間完成,這為虛擬資本存量的高度投機創造了技術條件,提供了技術支持。越是在新興和不完善、市場監管理能力越差、防范和應對高度投機行為的措施越差的市場,虛擬經濟越具有更高的投機性,投機性游資也越容易光顧這樣的市場,達到通過短期投機、賺取暴利的目的。
虛擬資本的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由于客觀世界的不確定性,人們無法完全了解未來實際經濟和虛擬經濟的基本面的變化,因而缺乏對虛擬資產價格的完全了解,這種不確定性本身就孕育著風險。隨著金融創新和金融市場的發展,虛擬經濟的交易規模增大和交易品種增多,又使虛擬經濟活動變得更加復雜。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人們極易出現決策失誤,因而使虛擬經濟演變為一種投機風險很高的經濟活動。
四、脆弱性
虛擬經濟的脆弱性表現為:虛擬經濟固有的虛擬特征和固有的經濟周期波動使虛擬經濟易受到沖擊導致虛擬經濟系統的不穩定性。這里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虛擬經濟的脆弱性是相對于實體經濟而言的,正足由于虛擬經濟系統容易出現問題,所以人們廣泛關注的是“虛擬經濟的脆弱性”,而不是“實體經濟脆弱性”。二是理解金融脆弱性的關鍵在于價格。據此,我們可給出金融脆弱性的明確定義;虛擬經濟的脆弱性可以理解為虛擬資本(或資產)的價格過于敏感,很小的沖擊就可能把虛擬經濟系統推向危機的邊緣。
虛擬經濟的脆弱性來自三個方面:貨幣的虛擬化、虛擬資本的“虛擬性”以及正反饋機制。
首先,貨幣表現出顯著的虛擬化特征。貨幣與金本位和金匯兌本位脫鉤之后,貨幣的內涵與外延更加廣泛,各種新型的支付結算形式、各種創新的金融工具與傳統的貨幣一起發揮貨幣信用的作用。雖然貨幣具有支付手段的使用價值,但已經不再具有真正能以某種實物來衡量的價值了,貨幣純粹只是一種價值符號,體現高度社會化的生產關系的價值符號。貨幣雖然作為其他價值的表現形式,但本身沒有任何價值。這時貨幣的價值只能用其購買力來衡量,而貨幣的購買力又要受貨幣發行量、利率、匯率、人們消費行為等因素影響。隨著金融創新和金融制度的發展,貨幣的表現形式發生著重要的變化。宏觀經濟中 M1和M2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二者之間的轉化越來越頻繁,導致社會總的貨幣供應量已很難控制。同進,電子技術和網絡的發展也改變著“貨幣”的存在形式,貨幣更加抽象化、社會化。因此,貨幣的虛擬化就會增強虛擬經濟的不穩定性。
篇2
虛擬經濟起源于馬克思提出來的虛擬資本(Fictitious Capital),它是從具有信用關系的虛擬資本衍生出來的,并且隨著信用經濟的高度發展而不斷發展。隨著不斷加深的經濟貨幣化程度和日益深化的金融改革,金融創新有了明顯的進步,衍生金融市場交易額和金融活動本身的產值也隨之迅速膨脹,從而逐漸形成了規模龐大的虛擬經濟。我們應正確認識虛擬經濟,掌握虛擬經濟發展的規律,弄清楚虛擬經濟的發展對實體經濟產生的影響,以使我國的虛擬經濟健康快速發展,與實體經濟共同發展,促進我國整體經濟的繁榮。
1 虛擬經濟的內涵及其特征
1.1 虛擬經濟的內涵 目前,對于虛擬經濟內涵的界定,學術界主要有三種觀點:①將虛擬經濟劃分為廣義和狹義兩類,廣義指泛指與傳統物質生產相對應的一切虛擬活動,包括虛擬資本交易(金融交易)、以信息技術為工具進行的經濟活動和計算機模擬的可視化經濟活動;狹義是專指虛擬資本的交易活動。②將其定義為與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為依托的循環運動有關的經濟活動或虛擬資本以脫離實物經濟的價值形態獨立運動的經濟。③將相對于實體經濟之外的虛擬資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動稱為虛擬經濟。
1.2 虛擬經濟的特征 ①虛擬性。虛擬經濟最根本的特征就是虛擬性,同時虛擬性也是區別于實物經濟最突出的特點。虛擬經濟的交換物在形態上是虛擬的而非實物的,它的交易對象是價值符號,而非實物。同時其傳播和交易也都是在虛擬的過程中進行的。②高度流動性。虛擬經濟是指虛擬資本的持有與交易活動,在它的交易過程中只是價值符號的轉移,所以相對于實體經濟而言,其轉移更加容易速度也會更快,因此其流動性也相對更高。③復雜性。虛擬經濟的復雜性主要表現為虛擬經濟的交易載體、交易主體、交易決策和影響因素的復雜性。④高風險性。有很多因素會影響虛擬資本的價格,這些因素自身的變化比較頻繁、無常,其交易規模和品種也在不斷擴大,再加上人們有限的預測能力,使得虛擬經濟更為復雜和難以駕御,存在很高的風險性。
2 實體經濟的內涵
2.1 實體經濟的內涵 實體經濟是指物質的和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它不僅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等的物質生產和服務活動,同時也將商業、體育、教育、藝術、文化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包括在內。實體經濟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2.2 實體經濟的特征和功能 實體經濟的特征可以歸納為四點:有形性、載體性、主導性、下降性。實體經濟的功能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①提供吃飯、穿衣、行動、居住、看病、休閑等基本生活資料的功能。②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功能。③增強人的綜合素質的功能,保證人們高層次精神生活的物質前提同樣是由各式各樣的具有特殊性質的實體經濟所提供的。
3 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產生的影響
3.1 積極影響
3.1.1 有利于促進實體經濟的增長 一是可以為實體經濟的融資提供便利。虛擬經濟的發展使得社會的信用度增加,帶動資本價格上升,從而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資金支持。二是有助于降低實體經濟的成本。三是可以降低實體經濟的風險,有效規避市場價格波動和匯率變動帶來的經營風險。四是虛擬經濟發展規模的擴張,一方面可以擴大GDP的規模,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大批的就業崗位和機會,反過來又可以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3.1.2 促進資本和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基礎性作用 由于虛擬資本的高度流動性,使得虛擬資本由效益低的企業、行業和地區向效益較高的企業、行業和地區流動,從而帶動社會資源可以按照效益最大化的原則進行重新分配組合,進而促進了資源的優化配置,經濟效益的提高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從宏觀角度看,虛擬經濟不僅可以優化經濟結構,同時還促進了經濟增長。
3.1.3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企業制度創新 在國有大中型企業中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而現代企業制度的一種主要形式就是股份制。全局性的資本重新組合、配置是國有企業改革的基礎,虛擬經濟的運是其主要內容。目前,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正處于一個關鍵的時期,改革過程中重要政策措施之一就是“債轉股”,而產權和資本正是“債轉股”的運行主體,因此,這一過程也正是虛擬經濟的運行過程。剝離銀行的不良債權不僅可以提高國有企業中所占用的國民財富的利用率,同時還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管理趨于協調。
篇3
然而,在傳統經濟理論中,房地產(realestate)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最重要的實物資產(realassets),屬于實體經濟的研究范疇,房地產的變動應該與經濟基本面相吻合。但是,現實經濟中的“房經背離”和“房地產泡沫”等種種“異象”又說明了僅把房地產作為一種實物資產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從當今經濟虛擬化的現實出發,運用虛擬經濟理論對之進行合理的解釋。
一、房地產虛擬資產特性研究
在現代經濟中,資本化定價方式越來越普遍,整個經濟系統中虛擬經濟部分的影響日益增強,相應地,虛擬經濟的研究也越來越重要。國內外學者對虛擬經濟的定義和稱呼有很多種,但是它與“實體經濟”相對獨立而存在的看法卻是共同的。虛擬經濟概念的本質意在概括一種不同于以往的經濟運行方式,其基礎就是資本化的定價方式。它是觀念支撐或心理支撐的價格形成系統,而實體經濟是成本支撐的價格形成系統。從這樣的認識出發,房地產的價格形成無疑屬于虛擬經濟系統。
可見,虛擬經濟理論重視預期和心理活動、不確定等因素的作用,它把整個經濟系統劃分為由成本支撐的實體經濟系統和由心理支撐的虛擬經濟系統。虛擬經濟是一種以資本化定價方式為其行為基礎的特殊的經濟運行關系,一種資產,不論其有形還是無形,也不論其是金融資產還是房地產,一旦以資本化定價方式來定價,它就具有虛擬資產的運行特征,就應該納入虛擬經濟的研究框架。虛擬經濟中的所有運行特征、運行規律和所發生的重大事件無不與資產的這種特殊定價方式有關。對房地產虛擬性的研究也是從資本化定價方式入手的。有關的研究如下:
1.關于房地產定價方式的研究。劉駿民(1998)指出:如果從定價方式的角度來看,即使是狹義的虛擬經濟的定義也要包括房地產。隨后,南開大學虛擬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課題組“房地產虛擬資產特性研究報告”指出房地產虛擬性是介于一般商品和金融資產之間的,房地產虛擬性的主要影響因素具體包括:房地產存量與市場、經濟發展與經濟虛擬化的程度以及制度因素(包括土地制度、法律制度和市場結構等影響房地產虛擬性質的主要制度因素)。
2.關于房地產虛擬資產特性與經濟穩定的關系研究。郭金興(2005)指出:房地產市場的波動并不必然導致宏觀經濟的不穩定,房地產具有穩定經濟的內在機理。房地產價格的長期增長趨勢可以使貨幣供應與經濟增長中的貨幣需求相適應,而房地產價值的相對穩定性對穩定貨幣發行,從而穩定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王國忠(2005)通過計量經濟模型的檢驗發現:房地產價格波動對整個經濟價值系統的影響是直接而顯性的。房地產價格與貨幣供應在整個區間內存在雙向的影響機制,房地產價格對股票價格與實體經濟的價格指標都有著單向的傳導機制,房地產的價格波動會影響股票市場的價格及實物生產價格的波動。這說明作為虛擬經濟的子集,房地產在國民經濟運行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如果把房地產部門看成是虛擬經濟的一部分,然后再來考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就會發現,房地產價格的變動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出現了增強的趨勢。鞠方(2005)基于對現代經濟和房地產市場特殊性的分析,提出了一個基于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二元結構分析框架,提出了房地產市場貨幣積聚假說,對房地產泡沫的成因進行新的解釋。進而把房地產泡沫放在協調處理好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關系的角度進行研究,重點剖析房地產泡沫、經濟增長和金融發展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為三者的互動協調發展提供理論基礎。并指出:房地產市場是一個具有鮮明的虛擬經濟特征和實體經濟特征的特殊市場,正是由于這種“虛實兩重性”,決定了房地產“異象”成因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二、從虛擬經濟的角度重構房地產經濟理論的基本思路
在認識到房地產的虛擬性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按照虛擬經濟的理論框架(劉駿民,2003),從虛擬經濟角度來重構房地產經濟理論。這種重構包括以下幾個有機的組成部分:①房地產虛擬資產特性研究。這是從虛擬經濟的行為基礎——資本化定價方式的角度對房地產虛擬性進行的研究。②對房地產自身的穩定性的研究。首先,從虛擬經濟的運行特征——強波動性入手,然后,對房地產這種虛擬經濟成分自身的穩定性進行研究。③從價格的角度來研究房地產虛擬資產特性與宏觀經濟穩定的關系。說明房地產價格與宏觀經濟的互動關系——房地產如何影響宏觀經濟以及宏觀經濟對房地產市場產生什么影響。④從資金流的角度闡述房地產虛擬資產特性與宏觀經濟穩定的關系,這種資金流包括貨幣資金流和信貸資金流。分析房地產虛擬資產特性與宏觀經濟穩定(波動)之間的關系構成了新的房地產經濟理論的核心部分。⑤指出在虛擬經濟條件下政府要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干預,以促進經濟穩定。⑥案例研究。研究美國、英國、日本、中國等國房地產業的發展與宏觀經濟穩定的關系。
由此,從虛擬經濟的角度來重構房地產經濟理論的分析框架圖大致如下:
三、從虛擬經濟角度來重構房地產經濟理論的意義
在經濟虛擬化背景下,研究房地產虛擬性質與宏觀經濟穩定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大體而言,從虛擬經濟的角度重構房地產經濟理論有兩個基本特點:第一,強調房地產的投資和投機功能,從而將股市、債市、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等看作一個整體來考察房地產,考察資金在這些領域中轉移流動的規律及其影響;第二,強調房地產作為資產的虛擬性質和可能的房地產引發的泡沫經濟的風險。這種從市場經濟功能視角的研究將有助于從整體上把握房地產經濟的發展。具體表現在:
有利于正確解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房地產在國民經濟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傳統經濟理論難以有效解釋房地產市場運行中的“異象”,只有在對房地產虛擬性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才會對虛擬經濟的定義和研究領域有更深刻的了解;才會對虛擬經濟的理論出發點是把整個經濟看作一個價值系統而非物質系統有更深刻的理解;這種研究必將極大地豐富虛擬經濟的理論。
有利于提高宏觀調控政策的有效性。研究房地產虛擬性與宏觀經濟穩定的關系,指出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有利于維護整個社會的公平、穩定和協調發展,這在客觀上為政府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宏觀調控提供理論依據,并有利于提高政府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的有效性。
有利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和實體經濟部門的協調發展。房地產市場和實體經濟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房地產的健康發展對經濟增長至關重要,研究房地產虛擬資產特性與宏觀經濟穩定,有利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和實體經濟部門的協調發展,從而為經濟增長服務。
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事關老百姓的安居樂業和社會穩定,房地產泡沫引發的財富分配效應可能加劇收入分配差距,造成社會利益主體的矛盾激化。目前,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房地產市場發展迅速,房地產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趨勢,房地產業也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各國的GDP增長對房地產業的依賴性較強。在此情形下,如果房地產業出現不正常的發展,不僅會導致房地產業衰退,還會對金融體系甚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帶來不良影響。因此,認識房地產虛擬性并在此基礎上解決房地產市場發展中的問題,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金融安全、投資決策和社會穩定,關系到和諧社會的構建。
[參考文獻]
[1]AlanGreenspan.Newchallengesformonetarypolicy.beforeasymposiumsponsoredbytheFederalReserveBankofKansasCityinJacksonHole[R].Wyoming,August27,1999.
[2]劉駿民.從虛擬資本到虛擬經濟[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39~42.
[3]劉駿民.虛擬經濟的理論框架及其命題[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
[4]王千.房地產虛擬資產特性與宏觀經濟穩定[D].南開大學2006年博士學位論文.
[5]王國忠.虛擬經濟穩定性研究[D].南開大學2005年博士學位論文.
篇4
然而,在傳統經濟理論中,房地產(realestate)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最重要的實物資產(realassets),屬于實體經濟的研究范疇,房地產的變動應該與經濟基本面相吻合。但是,現實經濟中的“房經背離”和“房地產泡沫”等種種“異象”又說明了僅把房地產作為一種實物資產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從當今經濟虛擬化的現實出發,運用虛擬經濟理論對之進行合理的解釋。
一、房地產虛擬資產特性研究
在現代經濟中,資本化定價方式越來越普遍,整個經濟系統中虛擬經濟部分的影響日益增強,相應地,虛擬經濟的研究也越來越重要。國內外學者對虛擬經濟的定義和稱呼有很多種,但是它與“實體經濟”相對獨立而存在的看法卻是共同的。虛擬經濟概念的本質意在概括一種不同于以往的經濟運行方式,其基礎就是資本化的定價方式。它是觀念支撐或心理支撐的價格形成系統,而實體經濟是成本支撐的價格形成系統。從這樣的認識出發,房地產的價格形成無疑屬于虛擬經濟系統。
可見,虛擬經濟理論重視預期和心理活動、不確定等因素的作用,它把整個經濟系統劃分為由成本支撐的實體經濟系統和由心理支撐的虛擬經濟系統。虛擬經濟是一種以資本化定價方式為其行為基礎的特殊的經濟運行關系,一種資產,不論其有形還是無形,也不論其是金融資產還是房地產,一旦以資本化定價方式來定價,它就具有虛擬資產的運行特征,就應該納入虛擬經濟的研究框架。虛擬經濟中的所有運行特征、運行規律和所發生的重大事件無不與資產的這種特殊定價方式有關。對房地產虛擬性的研究也是從資本化定價方式入手的。有關的研究如下:
1.關于房地產定價方式的研究。劉駿民(1998)指出:如果從定價方式的角度來看,即使是狹義的虛擬經濟的定義也要包括房地產。隨后,南開大學虛擬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課題組“房地產虛擬資產特性研究報告”指出房地產虛擬性是介于一般商品和金融資產之間的,房地產虛擬性的主要影響因素具體包括:房地產存量與市場、經濟發展與經濟虛擬化的程度以及制度因素(包括土地制度、法律制度和市場結構等影響房地產虛擬性質的主要制度因素)。
2.關于房地產虛擬資產特性與經濟穩定的關系研究。郭金興(2005)指出:房地產市場的波動并不必然導致宏觀經濟的不穩定,房地產具有穩定經濟的內在機理。房地產價格的長期增長趨勢可以使貨幣供應與經濟增長中的貨幣需求相適應,而房地產價值的相對穩定性對穩定貨幣發行,從而穩定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王國忠(2005)通過計量經濟模型的檢驗發現:房地產價格波動對整個經濟價值系統的影響是直接而顯性的。房地產價格與貨幣供應在整個區間內存在雙向的影響機制,房地產價格對股票價格與實體經濟的價格指標都有著單向的傳導機制,房地產的價格波動會影響股票市場的價格及實物生產價格的波動。這說明作為虛擬經濟的子集,房地產在國民經濟運行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如果把房地產部門看成是虛擬經濟的一部分,然后再來考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就會發現,房地產價格的變動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出現了增強的趨勢。鞠方(2005)基于對現代經濟和房地產市場特殊性的分析,提出了一個基于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二元結構分析框架,提出了房地產市場貨幣積聚假說,對房地產泡沫的成因進行新的解釋。進而把房地產泡沫放在協調處理好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關系的角度進行研究,重點剖析房地產泡沫、經濟增長和金融發展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為三者的互動協調發展提供理論基礎。并指出:房地產市場是一個具有鮮明的虛擬經濟特征和實體經濟特征的特殊市場,正是由于這種“虛實兩重性”,決定了房地產“異象”成因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二、從虛擬經濟的角度重構房地產經濟理論的基本思路
在認識到房地產的虛擬性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按照虛擬經濟的理論框架(劉駿民,2003),從虛擬經濟角度來重構房地產經濟理論。這種重構包括以下幾個有機的組成部分:①房地產虛擬資產特性研究。這是從虛擬經濟的行為基礎——資本化定價方式的角度對房地產虛擬性進行的研究。②對房地產自身的穩定性的研究。首先,從虛擬經濟的運行特征——強波動性入手,然后,對房地產這種虛擬經濟成分自身的穩定性進行研究。③從價格的角度來研究房地產虛擬資產特性與宏觀經濟穩定的關系。說明房地產價格與宏觀經濟的互動關系——房地產如何影響宏觀經濟以及宏觀經濟對房地產市場產生什么影響。④從資金流的角度闡述房地產虛擬資產特性與宏觀經濟穩定的關系,這種資金流包括貨幣資金流和信貸資金流。分析房地產虛擬資產特性與宏觀經濟穩定(波動)之間的關系構成了新的房地產經濟理論的核心部分。⑤指出在虛擬經濟條件下政府要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干預,以促進經濟穩定。⑥案例研究。研究美國、英國、日本、中國等國房地產業的發展與宏觀經濟穩定的關系。
由此,從虛擬經濟的角度來重構房地產經濟理論的分析框架圖大致如下:
三、從虛擬經濟角度來重構房地產經濟理論的意義
在經濟虛擬化背景下,研究房地產虛擬性質與宏觀經濟穩定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大體而言,從虛擬經濟的角度重構房地產經濟理論有兩個基本特點:第一,強調房地產的投資和投機功能,從而將股市、債市、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等看作一個整體來考察房地產,考察資金在這些領域中轉移流動的規律及其影響;第二,強調房地產作為資產的虛擬性質和可能的房地產引發的泡沫經濟的風險。這種從市場經濟功能視角的研究將有助于從整體上把握房地產經濟的發展。具體表現在:
有利于正確解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房地產在國民經濟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傳統經濟理論難以有效解釋房地產市場運行中的“異象”,只有在對房地產虛擬性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才會對虛擬經濟的定義和研究領域有更深刻的了解;才會對虛擬經濟的理論出發點是把整個經濟看作一個價值系統而非物質系統有更深刻的理解;這種研究必將極大地豐富虛擬經濟的理論。
有利于提高宏觀調控政策的有效性。研究房地產虛擬性與宏觀經濟穩定的關系,指出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有利于維護整個社會的公平、穩定和協調發展,這在客觀上為政府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宏觀調控提供理論依據,并有利于提高政府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的有效性。
有利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和實體經濟部門的協調發展。房地產市場和實體經濟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房地產的健康發展對經濟增長至關重要,研究房地產虛擬資產特性與宏觀經濟穩定,有利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和實體經濟部門的協調發展,從而為經濟增長服務。
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事關老百姓的安居樂業和社會穩定,房地產泡沫引發的財富分配效應可能加劇收入分配差距,造成社會利益主體的矛盾激化。目前,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房地產市場發展迅速,房地產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趨勢,房地產業也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各國的GDP增長對房地產業的依賴性較強。在此情形下,如果房地產業出現不正常的發展,不僅會導致房地產業衰退,還會對金融體系甚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帶來不良影響。因此,認識房地產虛擬性并在此基礎上解決房地產市場發展中的問題,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金融安全、投資決策和社會穩定,關系到和諧社會的構建。
[參考文獻]
[1]AlanGreenspan.Newchallengesformonetarypolicy.beforeasymposiumsponsoredbytheFederalReserveBankofKansasCityinJacksonHole[R].Wyoming,August27,1999.
[2]劉駿民.從虛擬資本到虛擬經濟[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39~42.
[3]劉駿民.虛擬經濟的理論框架及其命題[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
[4]王千.房地產虛擬資產特性與宏觀經濟穩定[D].南開大學2006年博士學位論文.
[5]王國忠.虛擬經濟穩定性研究[D].南開大學2005年博士學位論文.
篇5
一、虛擬經濟的內涵及其特征
(一)虛擬經濟的內涵
虛擬經濟的概念是由馬克思的“虛擬資本”概念衍生而來的。馬克思早在《資本論》中就已經指出虛擬資本本身并沒有價值,只是實物資本的所有權證明,是“實物資本的紙質復本”。國外對虛擬經濟內涵的界定一般有三種:一是叫虛擬經濟,指的是股票、債券、期貨、期權等虛擬資本的交易活動;二是可以稱為數字經濟或信息經濟,是指以信息技術為工具進行的經濟活動;三是指采用計算機仿真技術建立經濟模型,進行實際經濟運行過程模擬的可視化經濟活動,即用計算機模擬市場來進行經濟政策的模擬等。
國內對虛擬經濟的研究始于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當時主要是從金融安全的角度,沿著馬克思對虛擬資本的分析來討論虛擬經濟。目前,國內學者對虛擬經濟的研究大都還是界定在虛擬資本的范疇上,其中研究內容最全面、影響最大的是成思危和劉駿民。成思危認為對虛擬經濟的研究不應只局限于經濟學或是金融學,可以通過多方面的研究相互促進,互相<優麥電子商務論文>補充。他認為虛擬經濟是指與虛擬資本的以金融系統為主要依托的循環運動有關的經濟活動,簡單的說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即虛擬經濟是利用股票和債券及金融衍生物等虛擬資本直接用錢生錢的經濟活動。虛擬經濟的產品是各種金融工具,虛擬經濟的工廠是各種金融機構,虛擬經濟的交換場所是各種金融市場。劉駿民認為虛擬經濟是以資本化定價為行為基礎,具有內在波動性的一套特定的價值系統。整個經濟系統可以看作是一個價值系統,這是經濟活動的本質屬性;它由兩個系統組成:一部分是價格系統,是成本支撐的系統,即實體經濟系統;另一部分是資產價格系統,是觀念支撐的系統,即虛擬經濟系統。劉駿民認為虛擬經濟一般包括金融、地產、無形資產和其他呈現出資本化定價方式的各類資產的經濟活動。實體經濟則是指各種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和流通等經濟活動。
雖然目前學術界尚未形成統一的虛擬經濟的概念,但是作為與實體經濟相對應的經濟運行方式,它的快速發展以及與實體經濟的互動,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經濟活動的一種重要的制度環境。
(二)虛擬經濟的特征
雖然虛擬經濟不是現代經濟的產物,但是虛擬經濟成為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的運動形態還是得益于經濟全球化、貨幣虛擬化以及各種金融產品的誕生。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相比,具有明顯不同的特征:
1.虛擬性。所謂虛擬性是指虛擬經濟中的虛擬資本沒有實際資本的生產內容,它們的交易是在虛擬的運動中完成的。只是以價值符號作為交易對象,而不是實物交易。此外交易信息的傳播也是以虛擬的信息在虛擬的過程中進行的。因此,虛擬性是虛擬經濟的最根本、最突出的特點。
2.高流動性。實體經濟是以具體的事物為交易對象,交易活動的實現需要時間和空間作為條件。在虛擬經濟中以虛擬資本為交易對象,交易活動只是價值符號的轉移。而且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互聯網成為虛擬經濟交易的最好的平臺,更極大的提高了虛擬經濟的流動性。
3.高風險性。虛擬資本價格的決定不像實體經濟的產品價格決定過程一樣遵循價值規律。影響虛擬資本的價格決定因素很多,而且變化無常。隨著虛擬經濟的發展,其交易的產品和規模都在不斷的擴大,各類風險資金大量注入,甚至“全民炒股”盛行,虛擬資本交易更加復雜和難以把握,大大提高了虛擬經濟的風險性。
實體經濟相比,虛擬經濟具有更高的不確定性。這是由虛擬經濟自身的虛擬性特點所決定的。虛擬資本的交易取決于虛擬資本持有者和參與者對未來虛擬資本所代表的權益的主觀預期和供求關系。這些更多的取決于社會環境、政治環境和行業前景等許多非經濟因素,又大大增加了虛擬經濟的不穩定性。5.高投機性。風險與投機作為兩個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的特性而客觀存在。正因為虛擬資本價格的不穩定性和不可預測性,一部分風險偏好者得以利用“賤買貴賣”獲取利差。另外隨著信息產業和網絡市場的迅猛發展,巨額資金劃轉、清算和交易都可以在瞬間完成,這為投機又創造了技術條件和可能。
二、虛擬經濟的發展階段分析
虛擬經濟形成和發展實際上是虛擬資本在經濟環境變化中不斷發展和運動的結果。虛擬經濟的各個發展階段必然對應虛擬資本不同的特點。縱觀虛擬經濟發展的全過程,可以將其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虛擬經濟的初始階段。與這一階段對應的是閑置資本的貨幣化和借貸行為的中介化過程。在人們把暫時不用的閑置貨幣直接讓渡給急需資金的使用者的借貸過程中,貸方獲得利息收益的行為便是虛擬經濟活動的雛形。由于個人之間借貸規模小、風險大等局限性的存在,銀行這一中介機構便應運而生。銀行以吸收閑散資金再向資金需求者發放貸款的方式促進資本的流動和轉化。同時由于借貸成本的存在,企業等金融機構又會選擇債券、股票等其他方式進行融資。所有這些融資方式的出現都意味著虛擬經濟的社會化。
2.虛擬經濟的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各種有價證券逐步流動形成自己的交易市場,突破了原本的虛擬資本因為缺乏流動性而難以向生息資本轉化的障礙。有價證券可以按照預期的收益自由買賣,而且在證券、外匯等交易的基礎上又衍生出許多金融衍生產品,如期貨、期權等,虛擬經濟的規模迅速擴大。此外在股票、債券大規模發展的基礎上,又出現了證券資產化,即是以一些有價證券為抵押發行新證券或是將穩定的收入流,如住房、汽車等抵押貸款證券化。這類證券化資產的出現,更加強了虛擬經濟的虛擬性特征,提高了原有證券的信用等級或者避免了資金的長期積壓,達到提高資產流動性的目的。
3.虛擬經濟的成熟階段。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各國經濟<優麥電子商務論文>間的依存程度大大提高,虛擬經濟的規模不斷擴大。各國的金融市場逐步集成,國際間的金融聯系也更加密切。由于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高度發達,出現了網絡銀行、電子貨幣、電子商務等,這些因素都使得虛擬經濟更加發達和無形化。此外,國際金融領域興起的金融創新浪潮也使得虛擬資本的交易規模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虛擬經濟的發展日漸規模和成熟,已經脫離實體經濟,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領域存在。
三、虛擬經濟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雙刃劍”一詞是對虛擬經濟作用的最好形容。因為虛擬經濟既是遵從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而產生,能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可能給實體經濟的發展帶來消極影響,甚至毀滅性的破壞。
(一)虛擬經濟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1.能夠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虛擬經濟的存在和發展為社會上的大量閑置資本增值創造了途徑,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實體經濟的資金需要,為實體經濟通過抵押貸款或者直接融資提供了便利的渠道。證券市場的頻繁交易,一方面降低了證券投資者對利息和紅利的要求,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面也鍛煉和增強了上市公司的投資能力。
2.提高了社會資源的利用效率。虛擬經濟通過市場的力量自動調節資金流向,虛擬資本總是從低效益的企業、行業或地區向效益高的方向流動,帶動社會資源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則不斷重新分配和組合,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另一方面通過虛擬經濟中的資產重組等產權交易活動,實現資本在不同部門間的再次優化配置,提高全社會的資本利用效率。
3.有助于分散企業的經營風險。企業通過股權分散、股票交易等虛擬資本運作方式,使企業的投資主體多元化、社會化,減弱了企業的所有權轉讓和處置可能給公司治理產生的影響,增強企業經營的穩定性。虛擬經濟可以使很多具有高風險的實物資產轉換為較為保險的金融資產;虛擬資本的多樣性、可轉換性和高流動性又使企業能夠以比較低的風險成本實現實物資本存量的積累。另外,企業也可以通過虛擬經濟所傳達的直觀有效的信息,及時處理可能由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經營問題。
4.繁榮國內金融市場,推進國際經濟和金融一體化進程。虛擬經濟的融資渠道寬、方式靈活、成本低、周轉周期短等特點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者,這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金融支持。發達的實體經濟也必然會帶動金融市場的發展。另一方面,作為當今虛擬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國際游資的存在,便利了國際貿易融資,縮小了各國在參加國際貿易活動中的差距,推動了國際經濟和金融一體化進程的發展。5.緩解社會就業壓力,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虛擬經濟的迅速發展自身創造了許多新興的職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另外虛擬經濟也直接帶動了實體經濟中第三產業的發展,對整個社會GDP的增長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進一步改善了全社會的就業環境,對于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維護社會穩定做出了貢獻。
(二)虛擬經濟對經濟發展的消極影響
1.對實體經濟的運行產生不利影響。一方面,虛擬經濟會增加實體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和投機性。虛擬經濟中的各種虛擬貨幣的投資本身就帶有風險性,但因為這種投機活動具有能夠以較少的保證金墊付實現很大倍數交易額的“杠桿效應”,很多人仍會為追求巨額利潤參與其中。另一方面,虛擬經濟的過度膨脹會減少進入實體經濟的資金。降低對金融資源的利用效率。虛擬經濟市場中潛在的利潤收益吸引了大量資金投資者進行炒作和投機,導致資金滯留在二級市場或衍生工具市場而不能進入實體經濟領域,使實體經濟的可支配資金和資金利用率下降,甚至導致實體經濟的萎縮。
2.虛擬經濟的過度膨脹發展極易促生“泡沫經濟”。泡沫經濟就是虛擬資產的價格,由于過分樂觀的預期,脫離其自身的價格基礎和社會物價水平畸形上漲,進而導致社會中大多數商品的價格也脫離其價值上漲,形成虛假的經濟價值,造成虛假的經濟繁榮,給人們以錯覺,這種錯覺通過對虛擬資產的投入又不斷地通過虛擬資產的上漲表現出來,于是經濟就像泡沫一樣膨脹。當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的運行相對獨立的發展時,極易加速擴張,引發經濟泡沫,當虛擬經濟擴張達到一定程度,泡沫在經濟中的成分不斷加重,資產價格普遍大幅度偏離或者完全脫離由實體經濟因素決定的資產價格時,會導致泡沫經濟,泡沫經濟的產生又會進一步導致資金更多的流向虛擬經濟領域。實體經濟的正常運行遭到破壞,金融系統的風險加劇,進而導致貨幣危機、資產市場泡沫經濟的破滅和金融機構的信用危機等,造成宏觀經濟的持續衰退。
3.虛擬經濟會加劇經濟體系的不穩定性,使國際經濟危機的可能性加大。虛擬經濟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優麥電子商務論文>的發展,發達國家的企業與金融機構不斷推行全球化戰略,發展中國家也在經濟發展中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各國的經濟相互滲透,經濟的相互依存程度不斷提高。虛擬經濟的虛擬性特征往往導致虛擬資本與實物資本嚴重背離,虛擬資本數量和價格的變動造成人們虛擬財富的劇烈變化,極易引發盲目投資和突發的大額買賣,對一國的經濟乃至世界經濟掀起大的動蕩,導致全球性的金融和經濟危機。
四、發展虛擬經濟的相關對策
從世界范圍來看,虛擬經濟的發展已經處于成熟階段,但是我國的虛擬經濟發展仍處于發展階段,因此要借鑒國外成熟的經營和管理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本著發展中規范、規范中發展的原則,研究虛擬經濟的運行機制和特點,建立虛擬經濟系統風險的監測機制,科學把握虛擬經濟發展的“度”,充分發揮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積極促進作用。
1.繼續努力發展實體經濟,為虛擬經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虛擬經濟的產生和發展是以實體經濟為前提,因此在發展虛擬經濟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面對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競爭和替代影響,必須完善實體經濟的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在企業改革、金融政策、宏觀經濟調控等方面采取相關政策措施,提高創新能力,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向內涵式轉變,增大實體經濟的盈利空間。同時,要兼顧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比例關系,實現協調發展。
2.完善資本市場,推動金融創新。虛擬經濟是以虛擬資本為交易對象,虛擬資本的發展狀況對虛擬經濟的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我國作為金融化程度較低的發展中國家,金融品種匱乏是重要的問題之一。在資本市場的發展中一方面要放松金融管制,拓寬投融資的渠道和來源,推進多層次金融市場建設;另一方面要鼓勵金融創新,增加金融交易品種,擴大資本市場容量,逐步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此外,完善法律法規建設,規范市場參與者的行為等保障措施也是資本市場建設中應當注重的問題。
3.加強虛擬經濟風險性管理,建立風險預警體系。由于虛擬資本的高風險性、高投機性和高流動性,以及虛擬經濟的高度預期性和復雜性,使得對于虛擬經濟的調控十分困難。因此,必須建立起系統的虛擬經濟預警體系進行監督,防止大規模泡沫經濟的發生。系統風險的指標有資本合宜指標、資產質量、還款能力、穩健性管理指標、盈利指標、流動性指標和市場風險敏感指標等。通過對各項指標的量化分析,建立有效的預警監控體系。針對虛擬經濟中存在的風險投機交易行為加以限制,加強網絡安全防護措施,確保虛擬經濟的健康發展。
篇6
一、引言
目前的廣義虛擬經濟分類方法主要有兩個。一種方法是從心理需求角度出發,將廣義虛擬經濟分為純粹滿足心理需求的經濟活動和既滿足生理需求、也滿足心理需求的經濟活動。由于廣義虛擬經濟是建立在心理需求的基礎之上的,因此這種分類方式突出了廣義虛擬經濟現象產生的原因。另一種分類方法是從產業角度進行劃分,例如金融產業、文化產業和各種服務產業等等。特別的,金融業又被稱為狹義虛擬經濟。從產業角度進行分類的優點有兩個,一是有利于對廣義虛擬經濟的核算,二是于有利于將研究集中到極具廣義虛擬經濟特征的產業領域。但是由于產業分類方法受到經濟核算方法的制約,很難做到全面和準確。目前的統計部門的產業分類方法并不是按照廣義虛擬經濟的概念進行的,在金融、文化和服務產業中也存在實體經濟的成分,而在實體經濟中也存在有廣義虛擬經濟的成分。例如企業對產品進行的工業設計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用來滿足心理需求的,但工業設計的價值通常會隨產品劃分到制造業的某個部門,而不是通常所認為的虛擬產業部門。也就是說,由于廣義虛擬經濟包括了“既滿足生理需求、也滿足心理需求”的經濟活動,從而明確區分實體經濟部門和廣義虛擬經濟部門是非常困難的。
上述兩種廣義虛擬經濟分類方法雖然都有其自身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但是也都存在著一個重要的缺陷:這就是它們都不是根據廣義虛擬價值的形成方式來對廣義虛擬經濟進行分類的,而廣義虛擬價值的形成方式才是廣義虛擬經濟理論的核心問題。本文的目的是嘗試著從廣義虛擬價值的形成方式,對廣義虛擬經濟進行分類。
在本文中,我們首先按照是否可以通過市場交易形成價值,將廣義虛擬經濟分為可直接定價的廣義虛擬經濟和不可直接定價的廣義虛擬經濟。對于可直接定價的廣義虛擬經濟又可根據其供給彈性劃分為強廣義虛擬經濟和弱廣義虛擬經濟,前者有較低的供給價格彈性,后者較高的供給價格彈性。當然,區分弱廣義虛擬經濟與強廣義虛擬經濟的供給價格彈性值具體為多少仍然是一個問題,不過作為理論研究可以暫時回避這個問題,在本文中我們假設兩種極端的情況:強廣義虛擬經濟的供給彈性很小、甚至為O;弱廣義虛擬經濟的供給彈性很大,甚至為正無窮,以此來突出二者之問的性質差別。并在此基礎上討論介于二者之問的情況。
綜上所述,本文將廣義虛擬經濟劃分為:強廣義虛擬經濟、弱廣義虛擬經濟、不可直接定價的廣義虛擬經濟。以下的第二節、第三節和第四節分別討論這三種類型的廣義虛擬經濟,第五節是結論。
二、強廣義虛擬經濟
可直接定價的強廣義虛擬經濟是指具有較低供給價格彈性的情況。為了更清晰的說明問題,不妨假設供給價格彈性為O。當供給的價格彈性為O時,稱為供給完全無彈性,它意味著供給數量為一不隨價格變化的常數,這時廣義虛擬產品的價格等價于經濟學的租金。因此我們以下先對經濟學中租金的概念做一說明,然后在此基礎上討論強廣義虛擬經濟的特征。
在經濟學中,租金是指供給數量不變的資源的服務價格。圖1表示了租金的形成的基本原理。在圖1中,縱軸代表價格或租金,橫軸代表產品數量;D1、D2和D3代表不同的需求曲線,越上方的需求曲線代表的(同一價格下的)需求水平越高;S1代表供給曲線,其供給量為常數q。
從圖1中不難看出,由于供給量是不變的(供給彈性為O),因此價格由需求水平決定。當需求處于較高水平D2時,形成的較高價格或租金P2,當需求處于較低水平D1時,形成較低價格或租金P1。特別是,當需求處于更低水平D3時,形成O價格或O租金。
對于強廣義虛擬經濟而言,由于供給數量確定,因此廣義虛擬價值就體現為租金。需求水平越高體現為租金的廣義虛擬價值越高,廣義虛擬經濟的特征越顯著;反之,需求越低,體現為租金的廣義虛擬價值就越低,廣義虛擬經濟的特征就越不顯著。這就是說,在強廣義虛擬經濟中,廣義虛擬價值主要是由需求水平來決定的。又由于廣義虛擬需求本質上是由心理需求決定的,因此也可以說心理需求水平越高,廣義虛擬價值越高,廣義虛擬經濟的特征就越顯著;反之心理需求水平越低,廣義虛擬價值越低,廣義虛擬的特征也就越不顯著。
根據廣義虛擬經濟理論,人們的心理需求是隨著經濟發展而增加的,因此強廣義虛擬經濟非常直接的體現了廣義虛擬經濟理論中的一個重要命題:隨著經濟的發展廣義虛擬經濟的相對重要性會不斷提升,廣義虛擬經濟規律將成為繼實體經濟規律之后越來越重要的經濟規律。
這里需要特別加以說明的是,強廣義虛擬價值體現為租金,但不是所有的租金現象都等同于強廣義虛擬經濟。實際上租金是一個很古老的經濟學概念,最初只限于土地租金,后來租金的涵義隨著研究的深入而發展,它的外延也在擴大。現代經濟學中的租金泛指缺乏供給彈性所產生的差價收入。因此在以滿足人們生理需求的領域也會由于供給不足而產生租金,如剛剛提到的土地租金,以及建立在土地租金基礎之上的房屋租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還有一種租金稱為行政壟斷租金――通過行政權力人為的限制供給所產生的租金,這種租金一般而言也不應屬于強廣義虛擬經濟的范疇。
由于租金現象的普遍性,又由于廣義虛擬經濟的二元價值容介態性質,因此許多存在于傳統實體經濟領域中的租金現象也包括了強廣義虛擬經濟的性質。例如即使是土地租金也有可能包含心理需求的作用,居住在CBD一方面固然是滿足了交通、工作和商業購物的方便,但同時也滿足了身份地位的心理需求。再例如技術發明所產生的新產品會有壟斷性,壟斷性會使供給數量受到限制,從而在需求的作用下會產生壟斷租金,這種壟斷租金既包括了生理需求的作用,也包括了心理需求的作用。但是只有對應于心理需求的那部分壟斷租金才屬于強廣義虛擬經濟。在現實中如何將與心理需求相對應的廣義虛擬價值從總壟斷租金中分享出來是有困難的。一種近似的方法是與同類低端產品相比較,新產品與同類低端產品的價格差可以近似代表強廣義虛擬價值,因為同類低端產品主要滿足的是生理需求。如果認為 同類低端產品也滿足部分心理需求,那么這一價格差就代表了新產品新增的廣義虛擬價值。例如新型蘋果iPhone 4手機與同類其他品牌的手機的價格差,就可以認為是iPhone 4所新增的廣義虛擬價值。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知道的不是絕對的廣義虛擬價值,而是相對的廣義虛擬價值。甚至在純廣義虛擬經濟理論研究中,我們也許連具體的增值數量都無需知道,只要知道隨著收入的增加,心理需求、進而強廣義虛擬經濟的相對重要性會日益提升就足夠了。
供給完全無彈性的強廣義虛擬經濟是一種極端情況,在現實中往往難以嚴格滿足,一般情況下供給總是有彈性的,至少在長時間內總是有彈性的,我們在下一節討論弱廣義虛擬經濟時會討論這種情況。但是盡管如此,也還有一些現象很接近供給完全無彈性的強廣義虛擬經濟,下面我們就來舉四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古玩(其他的收藏品也類似)。古玩可能是最為典型強廣義虛擬經濟。由于古玩供給數量非常有限,因此可以視為供給是完全無彈性的。而對古玩的需求完全是心理需求,從實用角度上看古玩可能完全沒有什么價值。當人們的收入增加時,古玩的心理需求會上升,從而古玩的價格、也就是租金會上升。
第二個例子是高檔品牌的奢侈品。從供給方面看,首先高檔奢侈品的品牌就是有限的,實際上就某一品牌而言它是獨一無二的,其次高檔品牌的產品往往供給數量是有限的。從需求方面看,高檔品牌的奢侈品主要是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如品位、身份地位等,而且越是富有的人群對其支付意愿越高;經濟發展水平越高,這類商品的需求也發揮高。因此高檔奢侈品的價格基本上體現了人們的心理需求。
第三個例子是的演藝明星的價值。演藝明星主要依靠的個人天賦――雖然也有后天的努力與包裝的作用,因此其供給是有限的。例如麥克爾。杰克遜只有一個。而對演藝明星的需求基本上是心理需求,需求越高,明星的價值也越高,這就是為什么演藝明星可以有很高的收入的原因。
第四個例子是獨特的風景資源和古跡。顯然獨特的風景資源和古跡的數量是一種既定的自然存在,其供給是幾乎完全沒有彈性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類的心理需求也在提高,這集中反映在隨收入水平提高人們花費在旅游方面的支出也在不斷增加。如果不存在政府的價格管制,獨特的風景和古跡的參觀票價應當是上升的。
三、弱廣義虛擬經濟
在第二節中我們說明了強廣義虛擬經濟的價值體現為租金,而且由于供給的完全無彈性。這種租金主要由心理需求來決定。但是從圖1中也不難看出,如果供給增加,即供給曲線向右移動,價格(租金)會下降。例如供給曲線S1移動到虛線位置,對應于各個需求曲線的價格(租金)會相應下降。這就是說,如果供給是有彈性的,體現為廣義虛擬價值的租金就會下降。在現實中,供給數量完全不變的情況是不多見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要時間足夠多,供給總是會增加的。因此可以假設,租金往往只能在短期內存在,在長期內租金總是會下降的。像第二節中所說的,古玩、品牌和演藝明星可能都是某些特例。供給變化導致的租金下降可以用圖2來簡單的表示。
在圖2中,當需求曲線由D1升至D2時,租金由P1升至P2。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供給由S1增加到舵,租金又回到P1。從長期供給似乎是在租金P1不變條件下,由S1增加到S2,因此虛線,LS可以視為長期供給曲線,由于它是水平的,因此價格供給彈性為正無窮也稱為完全彈性的供給曲線。這就是說,在弱廣義虛擬經濟條件下,短期租金會隨著需求增加而增加,但長期租金則由于長期供給曲線是完全彈性珠而保持不變。
當然,完全彈性的長期供給曲線是一種極端情況,在現實中供給彈性不會如此之大,但就定性來說,供給彈性的增加會導致租金的下降。
根據上面的分析,在弱廣義虛擬經濟條件下,心理需求或廣義虛擬價值從長期來看并不體現在租金的上升上,那么它又體現在什么地方呢?經驗告訴我們,在弱廣義虛擬經濟條件下,心理需求或廣義虛擬價值體現在產品的多樣性上。從消費心理學角度出發,單純滿足人們生理需求的產品往往是簡單的和品種單一的,而心理需求的提升則要求產品有更多的花色品種。例如早期的福特轎車功能簡單,可以概括為一把椅子加四個輪子。福特公司通過標準化和大規模生產,以極低的成本滿足了美國人民對交通工具的需求。但是隨著美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轎車不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人們的對轎車的心理需求不斷增加,對轎車品質和多樣性的需求不斷上升。福特轎車由于沒有及時跟上這一需求變化而一度陷入困境。在20世紀70年代,日本豐田公司創造的精益生產方式,進一步解決了在大規模生產條件下滿足多樣化需求的問題,將轎車生產方式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這在集中體現了廣義虛擬經濟對工業生產方式的影響。
弱廣義虛擬經濟條件下人們追求產品多樣化的心理需求可以由下面的CES效用函數來表達:
其中:n是產品種類數,xi是第種產品的消費數量。
首先在效用u中,每種產品都不是必需品,即不會由于一種產品的數量蓋xi=O而導致效用為O。這完全復合廣義虛擬經濟以心理需求為基礎的概念。其次產品種類數的增加可以增加效用。如果令所有xi都相等,則效用函數可以簡化為u=np-x,可見產品種類數n的增加可以提高效用。而且由于1/p>1,因此產品種類的效用彈性大于產品數量x的效用彈性,這說明多樣化對效用增加更為重要。
篇7
馬克思最早提出了“虛擬資本”這一概念。虛擬資本是在借貸資本(生息資本)和銀行信用制度的基礎上產生的,包括股票、債券、不動產抵押單據等。虛擬資本本身并不具有價值,這是它和實際資本的不同之處,但是它卻可以通過循環運動產生利潤(某種形式的剩余價值),這是它與實際資本的共同之處。
國內學者在深入研究馬克思的“虛擬資本”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虛擬經濟”這一概念。目前,比較權威的概念是成思危(1999)與劉駿民(2003)對“虛擬經濟”所作的界定。成思危教授認為:“所謂虛擬經濟是指與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為主要依托的循環運動有關的經濟活動,簡單地說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并指出,虛擬經濟系統具有“復雜性、介穩性、高風險性、寄生性、周期性”特征。劉駿民教授認為虛擬經濟的定義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虛擬經濟是指“虛擬經濟是以資本化定價行為為基礎的價格系統,其運行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內在的波動性”;廣義的虛擬經濟是指“虛擬經濟是觀念支撐的價格體系,而不是成本和技術支撐的價格體系”。此外,高德步(2002)深入研究了馬克思的虛擬資本,并論述了虛擬經濟的起源;劉曉欣(2005)試圖說明虛擬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勢態。本文將在上述概念的基礎上,對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進行分析。
二、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的物質基礎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當人滿足了生理物質需求后,會產生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舊的需求被滿足,新的需求便會產生。正是人類這種“永不知足”為經濟提供了運行、發展、進化的動力。工業革命與技術創新使人類掌握了更多的自然力,使物質生產力提高,物質產出速度與日俱增,解放了更多的勞動者,使人有時間去追求更高級的精神追求。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的基礎,虛擬經濟依賴實體經濟而存在,某種程度上虛擬經濟具有寄生性(成思危,2001)。在經濟全球化的平坦的世界中,國際分工、國際資本流動、跨國公司使得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發生國際化轉移的趨勢。正確認識這一點,是保證實體經濟的穩定發展,進一步加大力度發展虛擬經濟的理論前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在國際新經濟格局中占有有利地位。
三、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反作用
(一)貨幣的虛擬性與支配性
貨幣是衡量價值的外在尺度,是一種虛擬資產。在信用體系下,廣義貨幣的虛擬性進一步提升。而貨幣的統一度量衡作用,代表著一種支配的力量。支配經濟行為的信息是以貨幣作為計量基礎的,如果將貨幣抽象化、物質化,貨幣是經濟運行的能量;如果將經濟系統比作人體,貨幣就是血液。虛擬經濟中產生的債券、股票將分散的部門通過債權債務關系與產權投資關系聯系起來,組成了一個復雜的經濟系統。而虛擬經濟以其信息優勢支配系統資源的配置,提高了系統配置資源的效率;并以其自身的發展,依靠貨幣統一度量衡的條件參與蛋糕的分配。
(二)虛擬經濟的雙刃劍影響
消費信貸是以永久收入假說為前提由金融部門提供的虛擬金融產品。某家庭以貸款方式購買房產,房價為p,支付首付款p*r,向銀行貸款p*(1-r),如果沒有虛擬金融產品,此項交易不能成立,家庭部門的物質需求便不能得到滿足,投資的乘數效應與實體經濟的就業便不能產生。因此,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投資與規模具有促進作用。如若房產此后升值,房價由p上漲為ph,則家庭財富增長ph-p,這將對消費增長產生刺激作用,家庭消費增長(ph-p)*k1,其中k1為消費傾向比率。對貸款銀行而言,貸款會隨著標的抵押房產的升值而變成更優質的資產,推動銀行繼續開發衍生金融產品。若市場反轉,房產價格下降,由p下降為pl,家庭財富減少p-pl,由于債務的契約性質,損失p-pl由家庭承擔。此時,將對家庭消費產生負面影響,家庭消費因此而減少(p-pl)*k2。根據前景理論,人們在面對收益與損失的時候是非對稱的,因此k2>k1,即資產價格下降時人們減少消費的程度將大于價格上漲時人們增加消費的程度。抵押品價值的下降導致銀行資產負債表遭受損失,銀行部門金融資產質量降低。資產升值帶來的繁榮可以無限膨脹,資產減值卻存在臨界值,超出臨界值,會導致家庭、甚至銀行破產,即家庭房產價值低于家庭負債,導致違約產生。若經濟虛擬度過高,金融衍生品開發過度,由信貸支撐的經濟系統甚至發生擠兌與金融恐慌,爆發金融危機。因此,虛擬經濟投資和消費具有雙刃劍作用。
(三)虛擬經濟的防火墻功能
紙幣與信用貨幣自身就是虛擬經濟的產物。彼德?德魯克就提出了符號經濟的概念,用以描述虛擬經濟。為了刺激經濟,中央政府大量發行紙幣,利用金融系統通過貨幣乘數效應創造信用貨幣,可是近40年來,并未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而這要歸功于虛擬經濟系統。虛擬經濟促進了交易的便利性,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時,為實體經濟提供了防火墻的保障。當中央政府向經濟系統注入大量貨幣時,貨幣并沒有在短時間內全部流入實體經濟領域,而是被虛擬經濟系統吸納,從而避免了災難性的通貨膨脹。然后虛擬經濟系統將流動性按照高效的配置路徑進行資源配置。虛擬經濟的防火墻功能并不僅限于此,在一個開放的經濟系統中,本國實體經濟容易暴露在國際金融風險下。例如國際熱錢的投機性沖擊,國際炒家的貨幣攻擊。此時虛擬經濟系統的外匯市場、股票市場會首當其沖,率先實施防御系統,以避免實體經濟遭受重創。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中央政府實施恰當的調控政策以時間余地。
四、結論
虛擬經濟不是毒瘤,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任何虛擬經濟脫離了實體經濟都無法持久。虛擬經濟具有雙刃劍影響,全盤否定虛擬經濟或任憑其自由化發展都是片面的。發展虛擬經濟的同時,政府應加強對虛擬經濟監管。
參考文獻
[1]成思危.虛擬經濟與金融危機[J].管理科學學報,1999,(2):34-37.
[2]劉俊民.虛擬經濟的理論框架及其命題[J].南開學報,2003,(2):34-40.
篇8
Abstract: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has the feature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virtual economy. A new idea of Pan-Tourism is brought up, namely, integrating sight-seeing and recreation,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Some remedial measures, such as expanding tourism industrial chain, innovating tourism operating form and improving tourism service levels,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are proposed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ourism.
Keywords: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modern, tourism and leisure industry
一、現代旅游休閑產業符合廣義虛擬經濟的特征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旅游休閑產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將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標志著旅游業深層開發和系統發展的現代旅游休閑產業對于我國經濟增長將起著越來越重要的推動作用。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當一國人均 GDP 達到3000―5000美元時,就將進入旅游休閑消費的爆發性增長期。目前,我國人均 GDP 已達4300美元,居民休假時間在逐漸增多,旅游需求也水漲船高,現代旅游休閑產業的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無論是對于發達地區的經濟結構轉型還是不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旅游休閑業的發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這種形勢下,對旅游休閑業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而迫切的意義。而對現代旅游休閑產業的研究必須借助于廣義虛擬經濟的視角,這是因為,現代旅游休閑產業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農業、工業,也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服務業:
首先,其生產要素構成尤其是首要生產要素不同。在農業發展中,土地是第一生產要素。對工業來說,資本是第一生產要素。對于服務業來說,其首要生產要素或以勞動力為主,如家政、保姆、搬家公司等;或以技藝或知識為主,如餐飲、裝修、服裝設計、汽車修理、表演、醫療、教育等;或以資金為主,如金融、保險業等。而現代旅游休閑業的首要要素則是一個地區獨特的自然或人文景觀,這與其他產業有著本質的區別。
其次,現代旅游休閑產業的產業鏈條與其他行業不同。現代休閑產業的發展涉及吃、住、行、觀、玩等各個環節,比農、林、牧、漁業及工業、建筑業等所包涵的內容、行業要豐富得多。
再次,現代旅游業的產品與其他行業不同。農業、工業提供的是有形的產品,一般服務業提供的是直接性、目的性、功利性的有形服務,旅游休閑業提供的服務則是給旅游者提供特殊、無形的體驗,如對自然或人文景觀的觀看、欣賞、記憶及其帶來的快樂。因此,從這一意義上來說,盡管旅游休閑業這一產業是實的,但其提供給消費者的最終產品則是虛的,更符合虛擬經濟的特性。
最后,現代旅游休閑業比一般產業更強調滿足人的心理需要和可持續發展,具備廣義虛擬經濟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經濟的特征。
綜上所述,由于現代旅游休閑產業這一特性,單純依靠傳統經濟學的分析框架無法對旅游休閑業尤其是現代旅游休閑業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因此必須從廣義虛擬經濟的視角對現代旅游休閑產業進行研究。這是因為:現代旅游休閑產業屬于廣義虛擬經濟范疇,只有從廣義虛擬經濟的視角才能對現代旅游休閑產業進行系統而深入的研究。現代旅游休閑產業具有要素特殊性、產業內涵豐富性、產品及服務虛擬性(以滿足心理需求為主)等特點,符合廣義虛擬經濟的特征,更適合應用廣義虛擬理論及視角對現代旅游休閑產業進行研究。
二、我國現代旅游休閑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均收入的增加以及節假日制度的改善,我國旅游業取得了快速發展。2010年我國國內出游人數達21.0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6%;國內旅游收入12580億元,增長23.5%。入境旅游人數13376萬人次,增長5.8%。國際旅游外匯收入458億美元,增長15.5%。①
但總體來看,我國旅游休閑業的收入與經濟發展的狀況、居民人數與收入并不相稱,旅游收入占GDP比重還偏低,不僅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與我國豐富的旅游資源也不相稱。我國旅游休閑業的發展仍有極大的拓展空間。與此同時, 我國旅游業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也阻礙著現代旅游休閑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一是目前旅游業的發展與現代旅游休閑產業的標準還有較大差距,旅游內容和形式還較為單一,多數旅游地還處于“到此一游”、“觀光游覽”式的淺層次旅游開發的初級發展業態;二是旅游開發缺乏長遠規劃和眼光,缺乏目標明確、定位清晰、運營合理的長期、系統的規劃,經營混亂、破壞環境、欺客宰客等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式的短期經營模式非常突出;三是缺乏品牌意識,對旅游景點的品牌不重視、不珍惜,更談不上特色開發與品牌發展;四是服務意識與服務水平不到位,經營不合理,服務不規范,宰客、欺客等方面的投訴頻發,甚至旅游安全方面的重大事故也屢見不鮮;五是餐飲、住宿、交通、娛樂、互聯網等方面的建設還有較大差距,基礎設施建設亟待加強;六是環保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和普及,許多地方對景點自身和周邊環境還缺乏保護意識、統籌規劃和具體措施。
這就需要我國在對旅游業進行合理規劃、加強管理的基礎上,大力推動傳統旅游業向現代旅游休閑業的轉型。與傳統旅游業相比,現代旅游休閑業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它不再是“到此一游”式的觀光游覽,不再是淺層次的簡單旅游,而是休閑、體驗、發現、創新之旅甚至是精神的修煉之旅(正因如此,美國的許多旅游地都冠名為“Recreation ② area”),是包括吃、住、行、玩、休、娛一條龍的深層次旅游、休閑、精神創新。這就需要把現代旅游休閑產業置于廣義虛擬經濟的視角和研究范圍內,才能把握現代旅游休閑產業的實質,對其進行合理規劃和統籌安排。傳統的實體經濟主要滿足人的物質需求,但隨著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目前以滿足人們心理需求為目的,以品牌、服務、體驗和文化消費等為體現的虛擬價值滲透到各個經濟活動領域。現代旅游休閑產業的發展尤其如此。在現代旅游休閑產業的經濟活動中存在著大量既包含使用價值,更包含虛擬價值的商品和服務。從這個角度來看,現代旅游休閑產業毫無疑問屬于廣義虛擬經濟的范疇,屬于滿足心理需要求的經濟活動,因此就更應當采用多學科的、系統、集成的研究方法,從廣義虛擬經濟的視角對現代旅游休閑業進行規劃和研究。
按照廣義虛擬經濟理論,當實體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后,廣義虛擬經濟將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而經濟發展逐漸以廣義虛擬經濟帶動實體經濟發展為特征。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階段恰恰符合這一發展及趨勢。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滿足居民心理需求為特征的現代旅游休閑業正方興未艾。這就需要學習美國等旅游業發達國家的經驗,注重廣義虛擬經濟的視角,盡快推動傳統旅游業向現代旅游休閑產業轉變,加快制機制改革,推進組織制度創新,正確處理保護與開發的關系,突出歷史人文特色,推動旅游業可持續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著力培養高素質從業人員隊伍,加強“軟環境”和“硬環境”建設,全面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
三、廣義虛擬經濟視角下現代旅游休閑產業的發展
(一)充分認識現代旅游休閑產業對推動經濟發展尤其是廣義虛擬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對現代旅游休閑業的發展給予應有的重視。以廣義虛擬經濟的理論指導旅游休閑產業的發展,加強對我國現代旅游休閑業的規劃和開發。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現代旅游休閑產業的發展規律以及我國汽車普及率逐步提高的現狀,逐步把自駕游、休閑游、度假游作為未來旅游業發展的重點,加快我國傳統旅游業向現代旅游休閑業的轉變。
(二)樹立“大旅游”和“旅游―休閑”的理念,探索、建立現代旅游休閑產業的發展模式。進一步拓展旅游休閑業的產業鏈條,由傳統旅游景點的簡單開發向的現代旅游休閑業的綜合開發、系統開發、深層次開發轉變,推動旅游業態從游覽觀光、簡單發展型向度假休閑、深層開發型轉變。逐步形成觀光旅游、探親旅游、教育旅游、探險旅游、科學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態旅游、會展旅游、體育旅游、保健康復旅游、文藝旅游、美食旅游、購物旅游等多種方式的主題旅游,圍繞“休閑”理念來策 劃旅游景點的開發、營銷和服務。
(三)加快旅游業機制改革,推進旅游休閑產業的組織制度創新。鼓勵網絡營銷、網絡預訂(門票、賓館)消費等新型業態發展,支持品牌賓館、特色餐廳、農家樂、主題公園等各種類型的經營者共同繁榮、互補發展。基于我國城鄉間、地區收入差距的存在,居民對旅游需求具有多樣性的特征,基于此應鼓勵旅游景點針對不同消費者進行市場細分,實現特色經營、特色發展。
(四)完善服務設施和水平,加強旅游點的“硬件”和“軟件”建設。繼續加強公路、餐廳、賓館等基礎設施建設,在各地籌劃、建立服務便捷、信息完善的旅游信息中心。在免費旅游信息及地圖、洗手間、公路指路牌等設置上,都應加強服務意識,突出安全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從各方面細節著手,著力培養高素質從業人員隊伍,加強飲食、旅游安全等“軟件”建設,全面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
(五)加強對旅游業的立法、執法及監督,認真處理對個別地區旅游業的不滿和投訴。針對居民對旅游業日益提高的要求以及旅游業投訴增多的現狀,發揮政府相關部門的作用加強監督管理,倡導品牌意識和行業自律。使旅游地的從業者真正明白品牌、聲譽與收入的相關關系,以及自身經營行為與旅游地品牌、聲譽的關系,盡最大努力避免在旅游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惡名遠揚”。正確處理長期與短期、旅游與休閑、開發與保護的關系,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推動我國旅游休閑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六)借鑒美國等國的經驗,針對個別貧困地區進行旅游項目扶貧。在這方面,美國通過發展旅游休閑業帶動落后地區或自然條件惡劣地區經濟發展的經驗值得借鑒。大西洋城、拉斯維加斯、印第安人保護開發區等,或屬于經濟落后地區,或自然條件惡劣,或相當于我國的“老少邊窮”地區,美國分別通過賭博合法化法案、旅游業扶持、文化遺產保護等特殊政策,促進了這些地區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不僅促進了就業、增加了居民收入,而且成為當地的龍頭產業和持續發展,其經驗具有較強的普適性。
注釋:
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國家統計局網站。
② 《WordNet》詞典對Recreation的解釋是activity that refreshes and recreates; activity that renews your health and spirits by enjoyment and relaxation,意思是一種“恢復與再創造的活動,通過娛樂與休閑賦予你的身體與精神新的活力的活動”,并非單純的“娛樂”的含義。
參考文獻:
[1] Archer B, Cooper C.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s of tourism[M]. Global tourism:The next decade,Toronto: Elsevier, 1994: 73-91.
[2] 蔡紅.中國高端旅游市場:定位與開發[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
篇9
縱觀虛擬經濟的發展,可將其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或形態:一是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出現銀行資本、股票資本運動的虛擬經濟初級階段;二是價格劇烈變化條件下出現衍生工具的虛擬經濟發展階段;三是技術進步產生了大量網絡服務的工具和場所,出現了虛擬經濟的成熟階段。
第一,虛擬經濟的初始階段。
希法亭(Hiferding, R., 1910)從揭示股票資本的運動出發,對虛擬經濟活動進行了詳細。他提出,在股票交易所里,資本家的財產以生產之外的純粹形式出現了。此時,虛擬資本具有雙重迷信色彩,仍有某些實際根據,即作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職能表示的貨幣資本。
第二,虛擬經濟的發展階段。
虛擬經濟不僅獨立于實體經濟活動,而且呈現虛擬經濟活動的雙重虛擬性,即新的金融工具可以是對某種虛擬資本(如股票)所有權的收益進行再分配,如期貨、期權、期貨的期權等工具。近20年來,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現,使得虛擬經濟進入了發展階段。期間,金融工具的推出以及金融市場的建立有了較快發展。
第三,虛擬經濟的成熟階段。
虛擬經濟在其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方面有了很大發展。因特網的迅速發展,使得網上銀行、網上股市、網上交易正在向我們走來,這些市場沒有一般意義的建筑物,沒有交易大廳和柜臺,"營業廳"就是網頁,所有交易和清算都通過互聯網絡自動進行。
沒有中心交易所和柜臺,引進先進的網絡技術,出現了虛擬空間,并使得虛擬經濟的無形化,其"假想"的程度更高。
虛擬經濟的成熟階段開始于90年代中期,因特網的發展,網絡超市的出現,虛擬空間的擴大,加上數據化存儲技術的采用,傳統的時空觀念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革命。
當人類進入21世紀,這種虛擬化的空間和市場形式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將會與日俱增。此時,虛擬經濟的特點及其功能發生了質變,人類的生存空間也相應得到了擴充。
二、虛擬經濟的特征:
虛擬經濟是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產物,以服務于實體經濟為最終目的。隨著虛擬經濟迅速發展,其規模已超過實體經濟,成為與實體經濟相對獨立的經濟范疇。與實體經濟相比,虛擬經濟具有明顯不同的特征,概括起來,主要表現為高度流動性、不穩定性、高風險性和高投機性等四個方面。
1、高度流動性。實體經濟活動的實現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即使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其從生產到實現需求均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但虛擬經濟是虛擬資本的持有與交易活動,只是價值符號的轉移,相對于實體經濟而言,其流動性很高;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股票、有價證券等虛擬資本無紙化、化,其交易過程在瞬間即刻完成。正是虛擬經濟的高度流動性,提高了社會資源配置和再配置的效率,使其成為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2、不穩定性。虛擬經濟相對實體經濟而言,具有較強的不穩定性。這是由由虛擬經濟自身所決定的,虛擬經濟自身具有的虛擬性,使得各種虛擬資本在市場買賣過程中,價格的決定并非象實體經濟價格決定過程一樣遵循價值規律,而是更多地取決于虛擬資本持有者和參與交易者對未來虛擬資本所代表的權益的主觀預期,而這種主觀預期又取決于宏觀經濟環境、行業前景、及周邊環境等許多非經濟因素,增加了虛擬經濟的不穩定性。
3、高風險性。由于影響虛擬資本價格的因素眾多,這些因素自身變化頻繁、無常,不遵循一定之規,且隨著虛擬經濟的快速發展,其交易規模和交易品種不斷擴大,使虛擬經濟的存在和發展變得更為復雜和難以駕御,非專業人士受專業知識、信息采集、信息分析能力、資金、時間精力等多方面限制,虛擬資本投資成為一項風險較高的投資領域,尤其是隨著各種風險投資基金、對沖基金等大量投機性資金的介入,加劇了虛擬經濟的高風險性。
4、高投機性。有價證券、期貨、期權等虛擬資本的交易雖然可以作為投資目的,但也離不開投機行為,這是市場流動性的需要所決定的。隨著電子技術和網絡高的迅猛發展,巨額資金劃轉、清算和虛擬資本交易均可在瞬間完成,這為虛擬資本的高度投機創造了技術條件,提供了技術支持。越是在新興和發展不成熟、不完善、市場監管能力越差,防范和應對高度投機行為的措施、力度越差的市場,虛擬經濟越具有更高的投機性,投機性游資也越容易光顧這樣的市場,達到通過短期投機,賺取暴利的目的。
三、適度虛擬經濟發展對實體經濟的作用
虛擬經濟是與實體經濟相對立,但又密切聯系,各種形態虛擬經濟的發展是與不同階段實體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而且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然而,虛擬經濟一旦形成并發展,就會對實體經濟產生深刻的影響。這些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延伸。
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必要補充,并有利于促進實體經濟活動。在虛擬經濟的初始形態,股份制的出現不僅在股東共擔風險的前提下,為產業資本提供資金融通,而且有利于加強管理,促進競爭機制的形成,提高實體經濟運行質量。
虛擬經濟發展階段,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現是適合價格劇烈變化要求的,新的工具和市場形式可以用來防范價格風險,確保產業資本運行的穩定性。
虛擬經濟的成熟階段,網絡經濟的出現使得虛擬經濟在時間和空間上對實體經濟進行了有益的補充,網上交易的開通,為更多的潛在交易者提供了市場準入的可能,并大大地推進了跨越時空的金融交易。此外,網絡超市的出現不僅有利于簡化購物手續,而且會大幅節約交易成本。
二是,虛擬經濟有利于促進實體經濟的資本形成。虛假經濟有利于提高實體經濟的資金融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實體經濟的資金來源。比如,股票資本的出現使得上市公司可以獲得穩定的產業資本來源;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現促使相關資產(或標的物)的流動性有所提高,并為風險控制提供新的手段,有助于增強實體經濟的穩定性;網絡經濟的出現使得實體經濟的空間有所延拓,此外,較低的成本使得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趨于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對于股票資本和金融衍生工具來說,托賓"q比率"的增加,有利于促進實體經濟運行的資本形成,擴大資本形成的基礎。
三是,虛擬經濟有助于降低實體經濟的成本。
虛擬資本的出現,表面上看,是從產業資本中分化出來的一部分,作為一種獲取收益的權證,因而具有虛擬性。然而,虛擬資本的形成并非"虛無縹緲"或"無中生有",而是以實體經濟為基礎而產生,并形成對實體經濟有益的補充,這種補充傾向于降低實體經濟的成本。
股票資本的出現使得借貸資本形態轉化為股票分紅,這樣,不僅使產業資本的來源得到保證,而且傾向于降低資本成本;對于金融衍生工具來說,新的金融工具的出現,使相關資產的流動性有所提高,盈利能力有所擴大,并直接或間接地降低實體經濟的資金成本;就網絡經濟而言,虛擬交易場所和空間的擴大,不僅拓展了現實的空間,而且直接降低了相關設施成本,如網上購物、網絡交易相對降低了實際經濟交易活動的尋租成本或交易成本。
四是,虛擬經濟可對實體經濟的風險進行重組。
虛擬經濟是以虛擬資本運動為特征,與實體資本相比較,虛擬資本所有權的市場性更強,其價格構成中包括預期因素和時間因素。尤其是一些新的風險對稱性金融工具可以對實體經濟所有權進行重新組合,產生風險的重新"捆綁"。
總之,虛擬經濟雖然獨立于實體經濟而存在,卻以現實的實體經濟為基礎,不能離開實體經濟活動。虛擬經濟是與實體經濟相對應的,卻能對實體經濟的運行產生深刻的影響,并且相應提高實體經濟的效益。
四、過度虛擬會對實體經濟產生不良
虛擬經濟的出現及其是實業經濟運行的必然結果和客觀要求,如果虛擬經濟的發展脫離了實體經濟的發展階段和水平,虛擬經濟的優點便不能得到有效發揮,相反,其不利影響會有所放大。因此,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發揮促進作用是有一定條件的,過度發展、缺乏管理的虛擬經濟會對實體經濟產生嚴重的危害。
第一,虛擬經濟可能產生"泡沫"經濟。
虛擬經濟價格形成往往與心理預期和時間密切相關,一旦對未來經濟形勢展望過于樂觀,便可能出?quot;虛假繁榮",出現"泡沫",最終形成經濟衰退。
股票交易本來有利于股票一級市場發行和股票融資,但是,如果股票交易過度,市盈率高,轉手率太高(這意味著其價格變化頻繁而且幅度大),股票市場所停留的資金量就會越來越大,這些被"擠出"的資金可能來自產業資本,因而會相應減少實體經濟的資金。不僅如此,股票市場價格的劇烈變化,還會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到人們的資產,尤其是價格下降時,所產生的財富效應可能形成需求萎縮而直接影響到總需求變化,使宏觀經濟波動的幅度和頻率有所加劇。為此,大多數國家創建商業銀行、組建股票市場、衍生市場以及開通網上交易,其目的在于為實體經濟提供有益的支持,而不在于促進虛擬經濟的膨脹。經驗表明,虛擬經濟的過快發展,常常會形成金?quot;泡沫",最終危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虛擬經濟會對實體經濟需求產生劇烈震蕩。
虛擬經濟以實體經濟為參照系或相關資產,其價格變化表現為對實體經濟預期趨勢。實際上,虛擬經濟可以作為實體經濟未來變化的一面鏡子或參照物,展示未來經濟可能出現的變化趨勢,正因為如此,虛擬經濟的劇烈變化可能帶來實體經濟行為的相應變化,比如股票和金融衍生工具價格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到相關資產市場(現貨市場)的供求變化;外匯遠期、期貨、期權價格的變化,會反過來影響到外匯現匯的供求及其價格變化。因此,虛擬經濟會增加實體經濟供求失衡的力量。
第三,虛擬經濟可能成為監管和稅收的"盲區"。
虛擬經濟的高級形態中以非中心場所為特點的市場部分可能游離于宏觀管理之外,與實體經濟相比較,這些經濟活動的合法性較難得到確保,監管上有可能存在"漏洞",尤其是虛擬經濟往往處于國家稅收管理范圍之外。一旦大量的實體經濟行為為虛擬經濟活動所替代,國家稅收的稅基范圍會相應縮小,從而影響到國家稅收的合理增長。
五、促進我國虛擬經濟發展的對策
當人類社會已經開始進入虛擬經濟發展的成熟階段,我國虛擬經濟初級階段發展過程中,既面臨機遇,又面臨嚴峻挑戰。從機遇來看,隨著全球業的發展,網絡市場具有巨大的潛在市場,外資正看好中國網絡市場的前景。中國的電腦及網絡市場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國虛擬經濟的發展具有較大的潛力。近年來,日本、美國和中國省的上市公司通過加強開發,實行向網絡公司轉型,把發展目標瞄向中國市場。
從挑戰來看,我國的虛擬經濟仍處于初級階段,不僅股票市場發展規模小,受運行機制的影響,作為虛擬經濟初級形態的股票市場還有待規范和發展。在金融衍生工具的推出方面,我國金融創新受到強大的制度性約束,金融行業市場化程度很低,還有待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建立有效的金融機構體系和金融市場體系。
為了推進我國虛擬經濟的發展,要從我國實體經濟的情況出發,按照實體經濟的要求和條件,采取有利措施,積極創新,逐步推進虛擬經濟的發展。
發展虛擬經濟的目的是要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實現實體經濟有效的延伸,為實體經濟提高效率提供有效的空間。無論是發展股票、期貨、期權等金融工具,還是發展以網絡交易為標志的成熟形態的虛擬經濟,都要從現實經濟需求出發,根據現實經濟的流動性、風險性、收益性等特點,明確虛擬經濟的發展方向,對金融機構進行金融創新的積極性予以保護,適當發展虛擬經濟,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要發展虛擬經濟,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既要創造條件,因勢利導推動虛擬經濟的發展;又要加強管理,防范風險。為此,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發展虛擬經濟為實體經濟提供有益的設施。
對于可以代替實體經濟運行的虛擬經濟部分要有條件地發展,力求降低實體經濟的經營成本。要轉變宏觀管理的觀念,逐步取消金融管制,建立合理的金融監管體系,完善金融機構內部監管,增強透明度,確保虛擬經濟健康運行。
二是,根據虛擬經濟可能面臨更大的風險,加強系統性風險管理。
虛擬經濟獨立于實體經濟之外,其價格變化更多地受心理預期所影響,因而具有比現實金融交易的風險更大的風險,因此,其系統性風險日益突出。要加強對虛擬經濟的風險管理,如在網絡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做好防火墻設置,要有確切的安全防護措施,確保虛擬經濟的健康發展,避免其有效性隨著網絡技術的更新而有所降低。
在加強風險管理中,要針對虛擬經濟中存在風險投機交易行為,對虛擬經濟的風險重組適當加以限制,不僅要對虛擬經濟的風險性加強管理,而且要對風險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轉移予以防范,并實現技術上的保證。
三是,加強對虛擬經濟的宏觀管理。
不管是對新的金融工具,還是對提供虛擬服務(虛擬社區、網頁、郵箱等虛擬服務)虛擬場所,都要加強宏觀調控,適時制定有效的虛擬經濟法規,頒布相關的稅收和準則,確保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發揮積極作用。
四是,加強對虛擬經濟的監督管理。
虛擬經濟的發展可能會給現實經濟提供經濟金融犯罪的可乘之機,為此,要加強對虛擬經濟的監督管理,防止通過虛擬經濟進行非法金融交易、盜竊資金、"洗錢"等金融犯罪。
五是,建立和完善實體經濟結構調整。
虛擬資本的發展可能對實體經濟產生了形成競爭和替代。例如虛擬經濟的發展將使銀行業面臨新的重組。原來,商務和電子貨幣的普遍使用,銀行辦公大樓開始出現減少,并相應增加網絡化建設。據報導,美國政府已經決定對銀行業進行重組,僅在加州就要關閉120家分行,裁員3700人。 今后若干年內,美國銀行業的經營網點將減少一半左右。
為了適應虛擬經濟的適度發展,還要在企業改革、金融政策、宏觀經濟調控等方面采取相關政策措施,要努力推動企業制度建設,提高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重組銀行業,充分發揮金融中介的作用;逐步放松金融管制,推進利率市場化,完善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建立適應市場機制運行的金融市場體系;在宏觀調控手段方面,要努力采用市場化手段,發揮金融機構金融創新的積極性。總之,要通過多方面的努力,為發展虛擬經濟創造條件,推動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同步發展,最終實現實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
1.Hayek, F. A., 1939, "Price Expectation, Monetary Disturbances and Malinvestments", in Hayek, Profit, Interest and Investment, London, Routledge.
篇10
在一般意義上,虛擬經濟是以金融系統(金融機構、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場)為主要依托、與虛擬資本的循環運動密切相關的經濟活動。顯而易見,虛擬經濟是一種與實體經濟相對應、與傳統的物質生產及其有關的一切勞務活動相區別的經濟形態。換句話說,虛擬經濟是和資本運動相聯系的經濟,是一種資本獨立化運動的經濟,即以盈利為目的的資本是其運動的主體,并且資本以脫離實物經濟的價值形態獨立運動。就具體形態而言,虛擬經濟有早期的以銀行資本、股票資本運動為特征的經濟形態,有后來的在價格劇烈變化條件下出現的以金融衍生工具為典型特征的經濟形態,還有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進步所產生的以網絡服務工具和場所(所有交易和清算都通過互聯網絡自動進行)為主要特征的經濟形態。
實體經濟是指物質產品、精神產品的生產、銷售及提供相關服務的經濟活動。實體經濟不僅包括為農業、工業、交通運輸、商貿物流、建筑業、服務業等提供物質產品的生產活動,也包括教育、文藝、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
由此可見,虛擬經濟是一種與實體經濟相對應、與傳統的物質生產及其有關的一切勞務活動相區別的經濟形態。與實體經濟相比,虛擬經濟具有高度流動性、不穩定性、高風險性和高投機性的特點。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貨幣化程度不斷加深,虛擬經濟在規模上已超過實體經濟,成為相對獨立的經濟范疇。2000年底全球虛擬經濟的總量已達160萬億美元,其中股票市值和債券余額約為65萬億美元,金融衍生工具柜臺交易額約為95萬億美元,而當年各國國民生產總值的總和只有約30萬億美元,即虛擬經濟的規模已達實體經濟的5倍。全世界虛擬資本日平均流動量高達1.5萬億美元以上,大約是世界日平均實際貿易額的50倍,就是說,世界上每天流動的資金中只有2%真正用在國際貿易上,其他的都是在金融市場中進行以錢生錢的活動。可以預計,隨著電子商務和電子貨幣的發展,虛擬經濟的規模還會進一步膨脹。
二、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1、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的基礎
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的基礎體現在虛擬經濟的產生和運動兩方面。虛擬經濟的產生是以實體經濟為基礎的,因為股票和債券直接產生于企業的融資行為,而大部分衍生工具的原生工具是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就虛擬經濟的運動而言,由于以股票、債券為代表的有價證券的價格主要取決于企業的未來收益和社會貨幣信用狀況,而一般來說,企業的未來收益和社會貨幣信用狀況又反映了一國宏觀經濟的基本面貌。宏觀經濟形勢好,企業的經濟效益就較高,貨幣信用狀況就比較寬松,利率水平也會比較低,證券市場的行情就會比較紅火;反之,證券市場的行情就會比較低迷。所以,從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來看,一國實體經濟的運動周期也決定了虛擬經濟的運動周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的基礎。
虛擬經濟以實體經濟為基礎具有兩方面的特點:(1)在時間上,兩者并不是如影隨形的。一般來說,實體經濟相對于虛擬經濟具有較強的穩定性。這是因為實體經濟的客體是有形的商品和無形的勞務,他們一般都有一個投入、產出的過程,這些過程都需要時間。而有價證券卻不是這樣。有價證券是一種金融產品,在現代技術條件下,它們又往往是電子金融產品,它們本身并沒有價值,但有價格,它們的所謂“制造”和流通幾乎是不需要時間的。基于這個特性,證券價格就會經常受到供求關系、政治、心理等方面的影響而頻繁發生變動。另外,虛擬經濟的發展狀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示實體經濟未來的發展趨勢,有價證券價格的變化往往會早于實體經濟重要指標的變化。(2)在空間上,二者增長或下降的比例基本不對等。因為證券的價格是企業預測未來收入的貼現值,所以當前企業利潤和社會利率水平的些微變化,都會引起證券價格的更大幅度的波動。
2、虛擬經濟反作用于實體經濟
(1)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正面影響。虛擬經濟可以促進生產和流通,成為社會再生產的動力,是市場經濟發展的有利組成部分。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積極作用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虛擬經濟促進了各經濟部門利潤的平均化過程。虛擬經濟的發展為各部門之間資本的自由轉移提供充足的媒介工具,加速資本轉移運動,在利潤率平均化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第二,虛擬經濟有利于提高實體經濟的資金融通能力,促進實體經濟的資本形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實體經濟的資金需要。比如,股票資本的出現使得上市公司可以獲得穩定的產業資本來源;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現促使相關資產的流動性大大提高,并為風險控制提供了新的手段;網絡經濟的出現使得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明顯降低;所有這些,都加速了財產的集中和資本的積累。第三,虛擬經濟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增長。規范發達的證券一級市場將引導社會資金流向經濟效益高的企業和發展狀況或前景良好的行業,這是優化增量資源配置。二級市場也能起到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它主要是通過證券價格的導向作用,引導企業間的購并重組,這是優化存量資源配置。金融衍生工具通過其風險管理和價格發現功能也能對資源配置產生一定的優化作用。第四,虛擬經濟有利于改進公司治理結構,防止“內部人控制”。通過產權重組和股權購并等運作,可以優化企業產權組織結構,使企業的所有權、經營權和收益權相對分離,提高企業競爭能力;將期權引入公司治理激勵機制,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企業經營效率。
(2)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虛擬經濟制造出空前龐大的金融財富體系,其膨脹速度大大超過實體經濟發展。但如果虛擬經濟發展過度,任其與實體經濟脫離越來越遠,也會對實體經濟帶來負面影響。一是投機本身是不可避免的,它在客觀上能起到增加市場流動性的作用。但投機很容易形成自我膨脹,產生過度投機,甚至類似于賭博,從而產生社會資源的低效配置以及不合理的財富再分配問題。二是虛擬經濟的過度發展會擠占實體經濟的資金供給。在虛擬經濟高速發展階段,金融投資收益大大高于實體經濟投資收益。在高投資回報預期下,大量資金從實體經濟領域流向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造成經濟虛假繁榮。如果流入虛擬經濟領域的資金過多,就會造成實體經濟部門資金不足,發展乏力,形成生產性投資的擠出效應。三是虛擬經濟的過度發展會引發泡沫經濟。如果虛擬經濟發展缺乏有效監控,新興市場開放過快,使虛擬經濟過度膨脹,經濟泡沫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泡沫經濟。泡沫經濟會扭曲社會資源配置,泡沫的破裂又會對實體經濟產生更加巨大的負面作用。
三、正確處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虛擬經濟是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產物,以服務于實體經濟為最終目的。在我國,正確處理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本世紀頭二十年經濟建設和改革任務的需要,也是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新形勢的需要。因此,我們要從我國的實體經濟的具體情況出發,按照實體經濟的要求和條件,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創新,穩步推進虛擬經濟的繁榮和發展;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根據虛擬經濟自身的特點及其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加強與虛擬經濟相關的法規建設和監督管理,防范風險,使虛擬經濟真正成為實體經濟有益的延伸和補充。
1、正確認識和積極發展虛擬經濟
從發展階段看,我國仍處于經濟虛擬化的初級階段。目前全球虛擬經濟的總規模已經大大超過實體經濟。2000年底全球虛擬經濟的總量至少在 410萬億美元,其規模已達實體經濟的12倍以上。而我國虛擬經濟規模明顯偏低,1999年年底我國金融市場虛擬經濟總規模約44537億元,僅為實體經濟的一半左右。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虛擬經濟也應該有較大程度的發展,否則就會對實體經濟的發展形成制約。對虛擬經濟的發展,不能回避,更不能扼殺,要積極引導和促進,否則就會坐失改造和提升實體經濟的機遇。要在正確認識虛擬經濟的基礎上,繼續適度發展虛擬經濟,不斷優化虛擬經濟的內部結構,提高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貢獻度。
2、大力發展實體經濟,促進虛擬經濟健康發展
要重視發展虛擬經濟,但必須扎扎實實發展實體經濟。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是發展虛擬經濟、防范金融風險的堅實基礎。無論到什么時候,無論虛擬經濟如何發展,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因此要努力發展實體經濟,不斷進行實體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增長方式向內涵式轉變;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加強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增大實體經濟盈利空間。同時,要把握好虛擬經濟發展的“度”,使其與實體經濟不斷整合,穩步發展,不能盲目擴張,過度膨脹。
3、不斷規范和發展資本市場
資本市場是虛擬經濟的主要活動場所。我們應當不斷擴大資本市場規模,鼓勵金融創新,擴大居民投資渠道和企業獲得資本性資金的渠道,擴大機構投資者比例,加快資本市場發展。同時,要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加強信息披露和提高市場透明度,規范證券交易,打擊惡意炒作,在發展中不斷規范資本市場。
4、積極穩妥推進我國金融開放
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金融開放不斷推進,資本市場也推出QFⅡ制度等重要舉措。隨著金融的開放和資本市場的發展,我國虛擬經濟將會有大的發展。但在開放過程中,要牢牢把握循序漸進、穩步開放的原則。特別是現在我們的金融監管制度還不健全,監管經驗不足,如果貿然推行金融自由化,在國際資本流動瞬息萬變的今天,難以抵御國際游資的沖擊。
5、加強對虛擬經濟的監管
在大力發展虛擬經濟時,必須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膨脹,為此,要加強對國內虛擬資本市場管理的立法和監督,按國際慣例嚴格規范市場行為。對國際資本流動進行監控,以防國際投機資本的沖擊。適當調控為虛擬經濟服務的虛擬場所,如虛擬社區、網上交易、郵箱等,以避免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積極作用的發揮因網絡技術的更新而有所降低。
6、為虛擬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進一步完善社會信用制度,在全社會形成遵法守信的良好環境。充分肯定虛擬經濟成分的非勞動性貢獻,確實保護私人財產,解除各類資金投資資本市場的后顧之憂。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減少居民對未來不確定性預期的影響,同時減少對民間投資的過多限制性政策,以啟動民間投資,為虛擬經濟提供更寬松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付強:虛擬經濟論[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篇11
A Study of Low-Carbon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MA Yong-hong LIU Xian-wei(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characterized by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 emission has leaded to several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global warming, resources exhaustion and air pollution. Human surviv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been seriously challenged by these problems. Under this background, developing the low-carbon economy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time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the paper studies the nature of dualistic Rong-Jie state of low-carbon economy. Furthermore, the method of cost-benefit analysis is employed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material value, environmental value and psychology value of low-carbon economic model.
Keywords: low-carbon economy,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material value, virtual value, dualistic RongJie state
一、引言
林左鳴先生將同時滿足人的物質需求和心理需求以及只滿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經濟定義為廣義虛擬經濟,其基本特征表現為“二元價值容介態”,即傳統價值由于不斷融入信息介質而進化為更高級的價值。廣義虛擬經濟實質上是一種基于“生活價值論”的人本經濟,它著重考慮人的心理需求和由此反映出來的社會進程中所生成的信息態及其發展規律,它正在取代傳統物本經濟成為當今社會經濟的主角,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純粹滿足生理需求或純粹滿足心理需求的經濟往往是以錯綜復雜的方式交織在一起[1]。低碳經濟概念是在全球氣候變暖、能源危機等生態災難日益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環境和發展前景的背景下提出的。人類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轉變現有發展模式,在此背景之下,低碳經濟便成為廣義虛擬經濟的一項重要研究內容。
二、廣義虛擬經濟視角下的低碳經濟內涵
人類進入工業文明之后,全球人口數量激增,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傳統工業經濟對自然資源存在的巨大依賴以及發展所帶來的一系列環境惡果,逐漸為人們所認識,20世紀60年代起,環境保護運動的浪潮不斷高漲,這使得人們開始反思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發展與增長極限的關系。在此時代背景之下,低碳經濟,環保經濟,綠色經濟等一系列概念和經濟發展模式應運而生。“低碳經濟”最早見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劉細良認為現代意義上的低碳經濟是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人類自身對經濟增長與福利改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關系的一種理性權衡;是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和諧關系的一種理性認知;是繼人類社會經歷過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之后的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繼工業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能源新革命[2]。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低碳消費也已成為世界人民新的生活方式。
廣義虛擬經濟視角下的低碳經濟,其內涵更為系統和充實。廣義虛擬經濟是基于人本經濟的新經濟學理論,傳統的發展觀聚焦于滿足人的物質需求;人類福祉提高的發展觀或是新的發展觀則是同時滿足人的物質需求和心理需求的發展觀,發展的目的,是以人為起點,又以人為歸宿的,理想狀態是實現一種以人文本的和諧社會[3],低碳經濟正是契合了廣義虛擬經濟這一發展觀念。低碳經濟從根本上說是對傳統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是對經濟福利指標的重視和對綠色GDP的追求。低碳經濟通過盡量減少生產、生活所需的直接和間接的能耗、物耗,盡量以非物質形式滿足人們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從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減緩全球氣候變暖,減少人類社會對自然資源索取和對生態環境破壞的目標,最終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基于廣義虛擬經濟的視角,可以認識到低碳經濟實質上是一種人本經濟,它凸顯了人自身作為生產力發展的價值取向,不斷豐富和發展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彰顯以人為本的理念,使每個人都能感受得到,享受得到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發展綠色化、社會和諧化,是在對人的物質需求的滿足基礎之上對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的不斷滿足和擴展。
廣義虛擬經濟理論認為當前的經濟系統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 并非一成不變的均衡系統, 而是時刻處于傳統價值與信息介質帶來的新價值之間不斷動態融合和進化的容介態[4],基于容介態這一特征,低碳經濟可以看成是由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相互融合的經濟系統,圍繞低碳經濟所建構起的價值體系是一個相互容納、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的系統(圖1),其中實體經濟層面,低碳經濟、產業與傳統經濟模式和產業一樣,創造出具體的實體價值以滿足人們的基本物質、生理需求;在虛擬經濟層面,包括了環境價值,心理價值以及其他與低碳經濟有關的虛擬價值(如碳金融市場的虛擬價值)的實現,以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人們的心理和社會需求。實現實體經濟價值的同時,環境價值等作為一種附加價值得以實現,實體物質和虛擬兩種價值形式相互容介,進而產生了整個價值的增長。作為一種可行性判斷方法,成本―收益方法被廣泛應用于各類經濟研究,在以往對低碳經濟的研究當中,就有研究者使用該方法建立了低碳經濟的簡單模型,進而比較傳統經濟與低碳經濟之間的成本和收益變動 [5],但之前的研究對低碳經濟模式下的成本和收益的衡量是以傳統經濟模式為視角的,并未能夠全面深入地探索低碳經濟模式下價值實現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本文將在廣義虛擬經濟視角下,以成本―收益分析為方法,對低碳經濟各種價值的實現機制及其容介態特征的表現進行探討和分析。
三、低碳經濟是在廣義虛擬經濟時代對傳統經濟的革新性嘗試
I = ( R + C ) - [ (S1 - S2) + G ] (1)
其中,I表示低碳模式的成本;S1表示傳統模式下需要投入的常規能源成本;S2低碳模式下需投入的常規能源成本;G表示公共投入;R表示科研和開發上的投入; C表示新設備、材料等的成本或對原有設備、材料等的改造成本。
在式(1)中,與傳統產業模式相比,發展低碳產業存在成本上的增大和減少兩部分,在增加的成本方面,主要包括了新的生產模式在研發、設備和材料上的投入,例如貝丁頓社區的建設中,必要的建筑材料投入、改造以及采暖、能源等設備的研發,就屬于增加的成本。在減少的成本方面,利用了新的能源,廢舊材料再使用,以及人力資源成本的降低,使得對常規能源的消耗和原材料成本下降,此外,低碳產業在很多國家得到政府和社會的大力支持,包括了政策上的支持和資金上的投入,以及社會融投資,這些可以看作是公共投入部分。綜合來看,增加的成本即R+C趨于一個固定值,而減少的成本從長遠來看,投入的資源成本差額S1-S2的值則越來越大,因此,短時間內I值可能會大于0,但就長期而言,I值則是負值,并存在從一開始I的值便是負值的可能。
低碳模式的收益值B可以表示為:
B = ( B2 - B1) + E + P (2)
其中,B表示低碳模式的收益;B1表示原產業模式下產品的市場收益;B2表示低碳模式下產品的市場收益;E表示低碳模式所實現的環境價值;P表示低碳模式下所不斷衍生出來的,能夠滿足人們各種社會心理需求的價值形式。
在式(2)中,低碳模式下的收益包括了實體物質價值的實現,具體表現在產品的銷售額的提升,也包括了環境和生態價值形式實現,還包括了社會、心理價值的實現。低碳模式的收益中,各種價值的實現形式和過程是復雜的,在實體價值得以實現的同時,生態環境價值與社會心理價值也一并得以實現且各價值形式的實現相互交融。對于低碳模式之下,生態環境價值與社會心理價值的實現將在下文進行具體分析。
綜合低碳模式下的成本與收益分析,傳統模式轉向低碳模式的凈現值可表示為:
NPV = B t I t / ( 1 + r ) t (3)
其中,Bt表示t年的收益;It表示t年的成本;r表示貼現率;t表示年份。如果NPV≥0,說明該模式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根據上述分析不難判斷在低碳模式之下,收益值不斷擴大,而源于低碳模式所投入能源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低碳模式下的成本投入則遠低于傳統模式下的成本投入,因此,低碳模式能夠產生更好的經濟效益,是對傳統模式一種革新。
四、低碳經濟對生態、社會和心理需求的滿足
五、結語
本文從廣義虛擬經濟的視角對低碳經濟進行了系統分析,對低碳經濟模式之下各種價值形式的實現及其二元價值容介特征的表現進行了探討。基于上述低碳經濟在實體價值、環境價值、心理價值及其他虛擬價值上的實現方式,綜合(2)、(4)、(5)式,可以得出低碳經濟價值實現模式,即(2)式可以改寫為:B = ( B2 - B1) + E1 + E2 + E3 + P1 + P2 + P3。在廣義虛擬經濟視角之下,與傳統經濟模式相比較而言,低碳經濟價值的實現包括了產品實體收益所產生的增值,低碳模式所帶來的兩類環境價值及節約下來的環境補償價值,還包括了滿足人們社會、心理需求的價值形式以及產品自身品牌價值的實現。可以看出,各種價值的實現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賴,環境價值、心理價值及其他虛擬價值的實現有賴于實體經濟,否則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低碳經濟模式之下,環境價值、心理價值和其他虛擬價值形式不斷融入到實體價值之中,使得價值產生了增值,體現了低碳經濟的二元價值容介特征。
參考文獻:
[1] 林左鳴.廣義虛擬經濟――二元價值容介態的經濟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 劉細良.低碳經濟與人類社會發展 [N].光明日報,2009-06-10.
[3] 陳元先、陳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經濟學理論的重構 [J].廣義虛擬經濟研究,2010 (2):5-15.
[4] 林左鳴.廣義虛擬經濟――二元價值容介態的經濟導論 [J].廣義虛擬經濟研究,2009(1):5-25.
[5] 朱亞光.成本收益分析視角的低碳經濟簡單模型研究 [J].中國證券期貨,2010 (5):99-101.
[6] Roszak T. The voice of the Earth: An Exploration of Ecopsychology [M].America: Red Wheel/Weiser, 2001: 291-296.
[7] 洪大用.環境關心的測量:NEP量表在中國的應用評估 [J].社會,2006,26(5):71-92.
[8] Dunlap R E, Van Liere K D. The New Environmental Paradigm: A proposed measuring instrument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J].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978, 9(4): 10-19.
[9] Dunlap R E, Van Liere K D, Mertig A G, et al. Measuring endorsement of the new ecological paradigm: A revised NEP scale [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2000, 56(3), 425-442.
[10] Wu J P, Zi F, Wang G X, et al. A study of public environmental concern in ten cities of China [R]. Paper reported at the Nin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Asian Association of Social Psychology, Kunming, China. (2011, July).
[11] 吳建平.生態心理學探討 [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8(3):37-41.
篇12
網絡虛擬經濟,是指網絡世界中通過使用的虛擬金錢來實現支付的經濟發展方式,這個過程中一些網絡公司為方便網民支付服務費用推出的一種網上虛擬貨幣。如用戶購買IT產品或使用網站各種增值如我國互聯網公司推出的騰訊Q幣、新浪U幣、盛大元寶、網易POPO幣等。網絡虛擬經濟也具有支付功能,由各網絡機構自行發行,但是不能實現現實的價值,不能通過銀行轉賬,沒有形成統一的發行和管理規范,只能流通于特定網絡世界。
網絡虛擬經濟從產生至今,規模越來越大。據業內人士估計,國內互聯網已具備每年幾十億元的虛擬貨幣市場規模,并以15%-20%的速度成長。這種現象也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關注:一些專家表示,隨著虛擬經濟的出現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有財產屬性,對現實實體經濟的沖擊也逐漸出現。2007年2月,文化部、公安部、信息產業部、中國人民銀行等14個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網吧及網絡游戲管理工作的通知》來規范相關網絡公司進行的網絡虛擬經濟的行為,防止其影響我國的貨幣流通。
那么,網絡經濟貨幣是否能對現實貨幣流通甚至實體經濟形成沖擊?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分析網絡虛擬經濟的相關問題,論證其存在的合理性。
2.網絡虛擬經濟的貨幣屬性分析
網絡虛擬經濟是一個新興事物,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即信息技術革命的發展,電子計算機的推廣逐步走進千家萬戶的,一經誕生便給人們的生活、生產乃置實體經濟發來了巨大改變和沖擊,那么它以后的發現究竟如何,是曇花一現還是久盛不衰呢?讓我們從基本經濟原理出發,深入了解網絡虛擬經濟的前景和未來。
(一)貨幣相關理論概述
貨幣是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止實體經濟,虛擬經濟也是如此,貨幣是指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體現生產關系西方學者則一般把貨幣定義為“在交易和支付中被人們普遍接受的交換媒介”。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必須具有兩個特征:能夠衡量和表現一切商品的價值;能夠和一切商品進行直接交換。
一般情況下,貨幣均可以執行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價值儲藏手段和支付手段這四種職能。
(二)W絡虛擬貨幣的特征
網絡虛擬貨幣屬于符號的范疇,若要成為貨幣,必須滿足貨幣的特征和執行貨幣的職能。網絡虛擬貨幣是特定商品預售的工具,以私人信用作擔保。一般來說,網絡虛擬貨幣是一種定向支付工具,供人們購買發行者提供的各種商品等,以便滿足自己的需求。轉賬支付則受銀行清算系統服務時間和條件的限制,更加難以滿足需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供應商設計了各自的虛擬貨幣,通過系統認證接受隨時支付。用戶只需在規定時間內購買虛擬貨幣,就可根據需要隨時在線支付。
(三)網絡虛擬貨幣行使的職能
目前,虛擬貨幣在虛擬世界中可以購買物品、支付物品的流通,甚至出現不同虛擬貨幣之間的兌換,虛擬貨幣在網絡上已經具有貨幣的交易媒介、支付手段的某種功能,有了現實貨幣的雛形。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網絡虛擬貨幣還不能執行貨幣的四種職能。
(四)網絡虛擬貨幣的本質
網絡虛擬貨幣只是作為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而非一般等價物。實際上,網絡虛擬貨幣屬于信息貨幣。信息貨幣的特點是:第一、信息貨幣是基于電子網絡的分布式的價值中介。第二、其價值具有混合價值形態,是一種附加信息的貨幣卡。一方面其價值取決于面值,另一方面取決于其承載的信息內容;第三、沒有在國民經濟整體水平形成統一市場,其等價物不能與貨幣進行對等交換。
可見,與貨幣的一般等價物屬性不同,網絡虛擬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貨幣只是代表發行者所提供的特定服務。其被接受的范圍僅限于有特定需求的人群,與商品供求狀況相同。而這種特殊符號需要被特定的系統識別。因此,不同供應商發行的虛擬貨幣必然不可通用。由此形成分散發行、自成體系的格局,導致每一種網絡虛擬貨幣都只能依靠單薄的私人信用作為保證,不存在“普遍接受”的經濟基礎。所以在這一點上,比起實體經濟還是有著很多的不足。
3.虛擬經濟應更好服務于實體經濟
從上面的論證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網絡虛擬經濟的發展并不完善,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由于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市場經濟中,實體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以金融業為核心的虛擬經濟支持。
一方面,金融市場的合理運行讓閑置資金匹配合適的實體經濟投資領域,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融資平臺,提高資金配置效率;另一方面,金融市場能扮演風險識別的角色,預警實體經濟發展可能出現的問題,也能促進實體行業之間的競爭。例如,股市能將難以進入社會再生產的分散資金集聚起來,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而股票的買入和賣出過程,也是企業風險發現的過程,對企業經營能起到預警作用。
然而,如果網絡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盲目擴張、過度炒作資產等現象蔓延泛濫,也將產生巨大的危害――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實體經濟是社會財富和綜合國力的基礎,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礎,也是虛擬經濟發展的基礎。虛擬經濟的利潤最終來自實體經濟,離開了實體經濟,虛擬經濟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如果不有力抑制“脫實向虛”、遏制投機炒作,就會導致實體經濟無法獲得虛擬經濟的充分支持,制約其較快發展,不利于增加就業崗位、改善人民生活、實現經濟持續發展和保持社會穩定,最終也將影響虛擬經濟的發展。
同時還會擴大社會貧富差距。無論是房地產還是農產品炒作,最終結果都是價格急劇上漲進而產生泡沫。這個過程的受益者往往是大量資本持有者即炒作的最先發起者,而受害者往往是后來的跟進者,大多又是財富擁有量較少的群體。因此,炒作的過程,成了財富從窮人向富人集中的過程,貧富差距會因此而加大。
4.網絡虛擬經濟的未來
篇13
實體經濟是指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生產、銷售及提供相關勞務服務的經濟活動,不僅包括農業、交通運輸業、能源、建筑業、郵電業等物質產品生產活動,也包括商業、教育、文化、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
虛擬經濟的概念是由馬克思的虛擬資本衍生而來的,它是指股票、債券以及金融衍生品等各種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為主要依托的循環運動有關的經濟活動;簡單地說,虛擬經濟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虛擬經濟運行貫穿于企業債券市場、財政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借貸市場、產權交易市場等五大市場。虛擬經濟是虛擬資本的持有與交易活動,只是價值符號的轉移,相對于實體經濟而言,其流動性很高。隨著現代電子信息和網絡技術快速發展,股票、有價債券等虛擬資本無紙化、電子化,交易在瞬間即可完成。
假定從事經濟活動的人都是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且其行為完全理性,但是現實中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西蒙(Herbert Simon)所指出,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只能是有限理性的,由于人們受到信息和知識的限制,難以了解和預測各種可能的結果,通常只是根據主觀判斷進行決策,而且在決策時,也難以考慮所有可能的方案,此外。人們的價值觀和周圍人們的言行也會影響其決策的正確性。這樣,我們將投資者分為理性投資者與噪聲投資者兩大類型。
虛擬經濟的發展是靠人們樂觀的心理預期來支撐的。如果虛擬經濟中沒有投機、泡沫和風險,就不是虛擬經濟。當交易者都是理性投資者,都能準確的預測未來收益,那么虛擬資本價值就是固定的,也就不會有交易量了。在噪聲交易者占主體的市場環境中,每位交易者也是理性的,都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正是這種趨利行為,投機者不是看未來收益的折現,而是看買賣差價,買賣差價的存在依賴于一部分人對未來有樂觀的估計,所以他們購買的價格才會超過其理性價格,而有投機就會有泡沫,就是上市交易價格與理性價格之差,有泡沫必然會有風險,這種風險就是主觀風險。這種風險有正反饋作用,很容易被放大。由于虛擬資本市場發生小規模的外部沖擊可能最終導致實體經濟發生大幅波動,其中的傳導機制被稱為“金融加速器”。
二、虛擬經濟運行不同于實體經濟的特征
虛擬經濟是在實體經濟的基礎上產生的,實體經濟第一性的,虛擬經濟第二性的,但是虛擬經濟具有不同于實體經濟的特征。
(一)高流動性
實體經濟活動的實現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無論信息技術多么發達,其從生產到實現都需要消耗一定的時間,而虛擬經濟只是虛擬資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動,只是價值符號的轉移,相對實體經濟而言,其流動性很高,現代電子信息和網絡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巨額虛擬資本交易在瞬間即可完成。
(二)高風險性
虛擬經濟在發揮風險分散和風險規避功能的同時,自身卻蘊藏了巨大的風險。因為虛擬資本價格的決定并非像實體經濟產品價格均衡過程一樣遵循價值規律。而取決于公眾的主觀預期,所以價格波動劇烈。
(三)高投機性
正因為虛擬資本價格的不穩定和不可預測,一部分風險偏好者得以利用“賤買貴賣”獲取利差。現代電子信息和網絡技術更使投機活動如虎添翼,增大了虛擬經濟的風險。
(四)不穩定性
虛擬經濟自身具有的虛擬性,使得各種虛擬資本在市場買賣過程中,價格的決定并非像實體經濟價格決定過程一樣遵循價值規律,而是更多地取決于宏觀經濟環境、行業前景、政治環境等許多非經濟因素,這增加了虛擬經濟的不穩定性。
三、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現代經濟有兩個“輪子”,一個是虛擬經濟,一個是實體經濟。雙輪驅動,使現代經濟比單靠實體經濟獨輪推進的傳統經濟馬力更大,效率更高,發展速度更快。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必須發展虛擬經濟,做實實體經濟,使兩個“輪子”必須按比例協調發展,虛擬經濟的滯后發展會阻礙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其超前發展則容易引起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是指虛擬經濟規模和發展速度超過實體經濟規模和發展速度所形成的經濟虛假繁榮現象,當某種資產被預期價格將上漲而成為集中追捧的對象時,大量的買入使市場價格攀升,以至于實際資產價格嚴重偏離理論上的價格,形成泡沫經濟;而一旦價格上漲的預期發生逆轉,價格暴跌,泡沫破滅,并引發金融危機,乃至整個社會經濟衰退。
虛擬經濟系統作為整個經濟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是社會關系直接以市場為載體的直接體現。隨著經濟的演化,虛擬經濟的穩定成為監控宏觀經濟穩定的核心內容:
第一,隨著金融虛擬化的加深,一方面,虛擬經濟的價值系統不再完全依賴于實體經濟系統而逐步取得相對的獨立性――實體經濟對虛擬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弱;另一方面,虛擬經濟的價值系統通過對社會整體價值關系產生作用,從而對實體經濟的價值系統的影響越來越強。
第二,實體經濟的價格主要受制于資源稟賦的約束,比較穩定,波動的周期長:而虛擬經濟的價格是由心理預期支撐的,所以波動性大而且周期短,不穩定性是虛擬經濟的常態,比較敏感,容易引發社會價值系統危機,所以,虛擬經濟的穩定性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
第三,虛擬經濟的配置資金作用,而在市場經濟當中,實體經濟的生產、流通、消費都是以資金為導向的,虛擬經濟的活動對實體經濟的活動起著引導和制約的作用。
因此,在當代經濟系統中,虛擬經濟穩定成為監控宏觀經濟風險、保持現代經濟系統穩定的關鍵。我們的目標是:使虛擬經濟帶來的“收益最大化”,同時使虛擬經濟產生的“風險最小化”。
四、研究虛擬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建議
2007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二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推進和資本市場不斷完善,為了推進我國虛擬經濟的發展,要從我國實體經濟實際情況出發,按照實體經濟的要求和條件,采取有力措施,積極創新,逐步推進虛擬經濟的發展。要發展虛擬經濟,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既要創造條件,因勢利導推動虛擬經濟的發展,又要加強管理,防范風險。我國一方面存在實體經濟發展不足的情況。不利于實體經濟對虛擬經濟促進作用的發揮:另一方面,要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膨脹變為泡沫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消極影響,正確處理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
(一)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宏觀經濟結構不合理是中國經濟發展中長期存在的突出問題。產業結構層次低,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這是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不高、經濟社會發展存在諸多矛盾的重要原因。我們只有著力解決好結構不合理問題,才能持續擴大國內市場的需求,增加生產的有效供給,促進各行各業的全面發展,顯著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做實實體經濟。
(二)從根本上轉變已有的經濟增長方式
要從推動科技進步、深化體制改革、加強科學管理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著力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物質消耗、保護生態環境,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更要重視和加強虛擬經濟領域的宏觀調控。充分而有效的發揮資本市場的要素配置作用,以資本市場的活躍與穩定來保證國民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
(三)合理發展虛擬經濟,保持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協調發展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我國今后不但要加快發展以股票、債權為主要代表的虛擬資本,還要增加各種有價證券的上市交易量,而且要創造條件發展金融衍生工具,同時加強政府宏觀調控的職能,積極支持并鼓勵我國經濟環境服務于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金融創新業務的發展,充分發揮虛擬資本市場對資源的有效配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