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總結課題組近年來對高校科研體制機制改革研究的理論分析和典型案例研究。全書共分八章,章緒論,闡述課題研究背景、研究目的與意義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第二章高校科研管理體制機制理論基礎和有關觀點,從科學技術哲學、科學社會學、制度經濟學、公共管理學和國家創新系統理論等方面闡述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第三章基本概念界定及國內外研究現狀,包括基本概念界定和國內外研究現狀;第四章廣東高校科研發展現狀、主要問題和體制機制障礙,包括廣東高校科研隊伍、科研活動經費、科研機構與平臺、科研項目與成果、科技服務等方面發展現狀,廣東高校科研發展面臨的結構性和低效性問題及制約廣東高校顆牙年發展的科研項目立項、科研自主權、科研經費管理、科技成果轉化、科研評價與激勵和科技創新氛圍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第五章廣東高校科研體制機制改革的目標與路徑;第六章高校科研體制機制改革的國際經驗和趨勢;第七章廣東高校科研體制機制改革的政策建議;第八章廣東高校科研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專題研究,從高校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科技資源配置、科技評價、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基礎研究、科教協同育人等方面進行專題探討。
田興國,博士,1976年12月出生,湖南邵陽人;主要研究領域為科研評價與預測方向。現為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科研管理研究方向碩士生導師、廣東省高校科研管理研究會秘書長。近幾年,共主持科技部創新方法研究專項、廣東省軟科學等課題7項。在《研究與發展管理》《科技管理研究》等雜志上共發表研究論文20多篇。獲各級各類獎勵14項。呂建秋,研究員,1964年7月出生,湖南省婁底市人;主要研究方向為科技發展戰略、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創新方法等。現任華南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廣東省科技管理與規劃研究院院長、華南農業大學創新方法研究所所長、廣東省高校科研管理研究會理事長等。近幾年,共主持完成國家軟科學、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課題19項;在《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中國科學基金》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榮譽旺書、教育部"九五""十五""十—五"科技管理先進個人、第二屆廣東科技管理獎—等獎等近50項。
及時章緒論()
及時節研究背景()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意義()
第三節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第二章高校科研管理體制機制理論基礎和有關觀點()
第三章基本概念界定及國內外研究現狀()
第四章廣東高校科研發展現狀、主要問題和體制機制障礙()
及時節廣東高校科研發展現狀()
第二節廣東高校科研發展主要問題()
第三節制約廣東高校科研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第五章廣東高校科研體制機制改革目標和路徑()
及時節改革目標()
第二節改革路徑()
第六章高校科研體制機制改革的國際經驗和趨勢()
及時節高校科研體制機制改革的國際經驗()
第二節高校科研管理體制機制改革趨勢探討()
第七章廣東高校科研體制機制改革的政策建議()
第八章廣東高校科研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專題研究()
及時節高校教師對創新型科技人才發展環境認知及改革意愿研究
——基于全國61所高校的實證調查()
第二節高校科技工作者對科技資源配置狀況認知及滿意度研究
——基于全國61所高校的實證分析()
第三節高校科技工作者對科技評價現狀認知度及滿意度研究
——基于全國61所高校的實證分析()
第四節高校科技創新團隊建設狀況、存在問題與改革取向
——基于全國61所高校的實證調查()
第五節創新驅動發展背景下廣東高校的基礎研究管理機制改革探討()
第六節廣東高校科技資源優化配置的體制機制改革()
第七節科教結合協同育人模式的問題及對策
——以廣東高校為例()
第八節廣東高校科研管理機構設置研究()
附錄A關于深化廣東高校科研體制改革的若干政策意見()
附錄B關于高校科研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情況調研報告()
附錄C高校科研管理體制機制改革調查問卷()
附錄D高校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典型案例訪談提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