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散文隨筆,選取了蔣勛由一九八四年起出版和發表的經典散文佳作,描寫的內容以作者生活和工作中的人和事、旅行中的見聞以及對早年臺灣生活的回憶等為主。本書中大部分的主題都較貼近生活,文辭優美,描寫細膩動人,感情自然真摯,亦展現了臺灣地區的風土人情和社會面貌,是對蔣勛散文作品的總結。
恭謹謙遜的善述者 人類文化的孝友之子 臺灣著名作家,畫家,美學大師 蔣勛
我們聊了臺灣,聊了孤獨,聊了美學 現在,讓我們來談談歲月
蔣勛是我的偶像,半顆安眠藥。——林青霞
蔣勛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喚醒,讓我們看見精燦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啞喑滅的美喚醒,讓我們聽到恍如鶯啼翠柳的華麗歌聲。——張曉風
本書從蔣勛的數十本散文集中精選其中的佳作名篇成集,富有收藏價值。 “字里行間散文大家”叢書已推出蔣勛《少年臺灣》,張曉風《色識》,余光中《黃繩系腕》等。 蔣勛說散文:散文似乎是自在的一種文體。多一些對話,多一點修辭和心事的格律,在這些不同的文體間悠游自在,也許更貼近人的肺腑之言吧。
蔣勛,祖籍福建長樂,1947年生于西安,成長于臺灣。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后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1976年返臺后,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并先后執教于“中國文化大學”、天主教輔仁大學、臺灣大學、淡江大學,任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 現任《聯合文學》社長。著有詩作、小說、散文、藝術評論等數十種,近年來更以理性感性兼具、深入淺出的“美學”闡述風靡海峽兩岸,作品有《少年臺灣》《孤獨六講》、《生活十講》、《天地有大美》、《漢字書法之美》、《新編傳說》、《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此生:肉身覺醒》等。
善述與喜舍/張曉風
我的散文觀/蔣勛
輯一 萍水相逢
萍水相逢
別時容易
淡水河隨想
自私的放肆的愛
石頭記
輯二 大度?山
無關歲月
春鶯囀
空城計
寒食帖
辭歲之鐘
山 盟
輯三 歡喜贊嘆
“人”的電影主題
輯四 今宵酒醒何處
屋漏痕
大 學
美是歷史的加法
芭樂樹始末
輯五 夕陽無語
寒窯上的鐵鏟
夕陽無語
輯六 人與地
靜浦婦人
蘭亭與洗衣婦人
花的島嶼
佛在恒河
阿西西的芳濟(一)
阿西西的芳濟(二)
天籟唱贊
分享神的福分
輯七 島嶼獨白
獨 白
飆
臺 風
秋 水
島嶼南端
領 域
宿 命
蓮 花
夏之挽歌
輯八 不可言說的心事
父 親
出 走
不可言說的心事
羊 毛
少年集集
少年水里
少年白河
少年八里
輯九 情不自禁
大仙院
全日空
輯十 寫給Ly's M 1999
帝國屬于歷史,夕陽屬于神話
肉身覺醒
輯十一 射日
射 日
大河種種
挽歌中復活的嬰啼
專有名詞對照表
無關歲月》 時間其實是一條永不停止的長河,無法從其中分割出一個截然的段落。我們把時間劃分成日、月、年,是從自然借來某一種現象,以地球、月球、太陽或季節的循環來假設時間的段落。時間,也便儼然似乎有了起點和終點,有了行進和棲止,有了盛旺和凋零,可以供人感懷傷逝了。 “抽刀斷水水更流”,在歲月的關口,明知道這關口什么也守不住,卻因為這虛設的關口,仿佛也可以駐足流連片刻,可以掩了門關,任他外面急景凋年,我自與歲月無關啊!今日的過年是與我童年相差很大了。在父母的觀念中,過年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一九五一年許,我們從大陸遷臺,不僅保留了故鄉過年的儀節規矩,也同時增加了不少本地新的習俗,我孩童時代的過年便顯得異常熱鬧忙碌。母親對于北方過年的講究十分堅持。一進臘月,各種腌臘風干的食物,便用炒過的花椒鹽細細抹過,浸泡了醬油,用紅繩穿掛了,一一吊曬在墻頭竹竿上。用土壇封存發酵的豆腐乳、泡菜、糯米酒釀,一缸一甕靜靜置于屋檐角落。我時時要走近去,把耳朵俯貼在壇面上,仿佛可以聽到那平靜厚實的穩重大缸下醞釀著美麗動人的聲音。母親也和鄰居本地婦人們學做了發粿和閩式年糕。碾磨糯米的石磨現在是不常見到了。那從石磨下汩汩流出的白色米漿,被盛放在洗凈的面粉袋中,扎成飽滿厚實胖鼓鼓的樣子,每每逗引孩子們禁不住去戳弄它們。水分被擠壓以后凝結的白色的米糕,放在大蒸籠里,底下加上徹夜不熄的熾旺的大火,那香甜的氣味,混雜著炭火的煙氣便日夜彌漫我們的巷弄。放假無事的孩童,在各處忙碌的大人腳邊鉆竄著,驅之不去。連那因為蒸年糕而時常引發的火警,消防車趕來的急迫和匆促,也變成心中不可解說的緊張與興奮。早年臺灣普遍經濟狀況并不富裕的情況下,過年的確是一種興奮的刺激,給貧困單調的生活平添了一個高潮。在忙碌與興奮中,也夾雜著許多不可解的禁忌。孩子們一再被提醒著不準說不吉祥的話。禁忌到了連同音字或一切可能的聯想也被禁止著。單方面地禁止孩子,便不生什么實際的效果,母親就干脆用紅紙寫了幾張“童言無忌”,四處張貼在我們所到之處。母親也十分忌諱在臘月間打破器物,如果不慎失手打碎了盤碗,必要說一句:“歲歲(碎碎)平安。” 這些小時候不十分懂,大了以后有一點厭煩的瑣細的行為,現今回想起來是有不同滋味的。遠離故土的父母親,在異地暫時安頓好簡陋的居處,稍稍歇息了久經戰亂的恐懼不安,稍稍減低了一點離散、饑餓、流亡的陰影,他們對于過年的慎重,他們許多看來迷信的禁忌,他們對食物刻意豐盛的儲備,今天看來,似乎都隱含著不可言說的辛酸與悲哀。 《肉身覺醒》 我不知道是遺失了你,或是遺忘了你。我無法聽到你的聲音,我無法看到你的字跡,得不到你的訊息,甚至不再能確定你是否存在,存在于何處,存在于什么樣的狀態。連我的思念也無法確定了。我開始疑問:我真的認識過你,擁抱過你,熱烈地戀愛過你嗎?你說的話仿佛是:“一切都如此虛惘。” 是什么原因使生命變得如此虛惘?親情,友誼,愛,信仰與價值,在一剎那間土崩瓦解。Ly's M,在那最虛惘的沮喪里,我們還會記憶起曾經彼此許諾過的愛與祝福嗎?我行走在烈日赤旱的土地上。大約是高達攝氏三十七八度的高溫。漫天塵土飛揚。我感覺到皮膚被陽光炙曬的燙痛。眼睛睜不開,日光白花花一片。我覺得在昏眩中仿佛有一滴淚水落下。落在干渴的土中,黃土上立刻有一粒濕潤的深褐色斑痕,但隨即又消失了。塵土飛揚起來,很快掩埋了斑痕。也許只有我自已仍記憶著有一滴淚落在某一處干旱的土中吧。我走在熱帶叢林里一座被遺忘了數百年之久的古城廢墟中。Ly's M,我的心和這古城一樣荒蕪。石柱傾頹,城墻斷裂,藤蔓糾纏著宮殿的門窗。我在廢墟中尋求你,尋找曾經存在的繁榮華麗,尋找那曾經相信過美與信仰的年代。這個城叫做“安哥”,在十世紀前后,曾經是真臘國繁盛的王都所在。賈雅瓦曼王修建了方整的王城,有寬廣的護城河,架在河上平直的石橋。石橋兩側是護橋的力士與神祇,抓著粗壯的大蛇的軀干,蛇身也就是橋邊的護欄,橋端七個大蛇頭高高昂起,雕鏤精細,栩栩如生,使人想見繁盛時代入城的壯觀。城的中心有安哥窟,“窟”從當地“WAT”的發音譯成,原意應該是“寺廟”。這是被喻為世界七大奇景的建筑,一部分是城市,一部分是寺廟;一部分屬于人的生活,一部分留給神與信仰。寬闊的護城河,有一級一級的臺階,可以親近河水。水是從自然的河流引來,繞城一周,好像河水到了這里也徘徊流連了。河中盛開著蓮花,粉紅色和白色兩種。白色的梗蒂都是青色,常常被縛成一束,供在佛前。男女們都喜歡在水中沐浴,映著日光,他們金銅色的胴體,也仿佛是水中生長起來的一種蓮花。幾乎長年都有富足的陽光和雨水,人的身體也才能如蓮花一般美麗吧。
一直挺喜歡蔣勛先生美學文章,他出的書買了大半了。
蔣勛老師的書,看了很多,尤其是關于藝術家的三套,很喜歡。這本未來得及看。
蔣勛老師的書,買了很多本。這一本應該是早年間寫的。很喜歡老師的文字。不緊不慢娓娓道來。
放購物車里很久了,趕上閱讀日買回來,還沒開始讀,不過我是蔣勛老師忠實粉。差不多就快買齊了他的全部作品。
一直很喜歡蔣勛的作品,活動時買的,認真讀了,非常好的書,把刷手機的時間用來讀書,收獲會很大的。
蔣勛老師,喜歡他的聲音,喜歡他的才氣,他的作品基本上買了
蔣勛的作品本本經典,老少皆宜,不多說,全部收藏!
蔣勛還是很不錯的,多才多藝,看看他的心路歷程,了解一下
蔣勛先生的又一力作,從蔣先生的書中能明顯感受到文化人看世界的視角和觀點,對于人文的平和。
聽說蔣勛很久了,今兒就從這本書開始認識他吧!
喜歡蔣勛的書。溫暖娓娓道來的文筆,讓人不忍釋卷。蔣勛給人的一種儒雅之氣,讓人感覺很寧靜。
蔣勛先生的文章很清新,展現了臺灣地區的風土人情和社會面貌。《我的鄉愁,我的歌》中有許多觸痛人心的部分,臺灣的奢華、臺灣的鄙俗、臺灣的粗野。但是,我們似乎又覺得痛中有愛,因為那鄙俗中有樸實天真,那粗野中有昂揚奮發的求生的志氣,那假象的奢靡背后掩蓋著人的溫暖與感傷。
喜歡蔣勛,非常好的一本書,蔣勛的文字清麗淡雅,聲音也很好聽,喜歡
一直喜歡蔣勛的作品,喜歡他的文筆,細膩優美,給姑娘看的,希望有所收獲。
一直喜歡讀蔣勛的書,包括他的評紅樓。這本書是他的散文隨筆。剛看了一點,喜歡他的隨性,信手拈來。
正在看的過程,不過蔣勛的書是很不錯的,《生活十講》《美學六講》《美的沉思》等等都很好看。
蔣勛的書,值得一讀,回味無窮,大師級作品,很好很好
第一次讀蔣勛的書,寫的還是不錯的,這本書是他的一本選集,將他的很多書里面的短文匯編成一本,其實我覺得有必要再看看他的其他的書,畢竟這一本范圍太廣了,專注不夠。
蔣勛先生的散文集,,之前看過《孤獨六講》,感覺像是救命的一樣,最近情感波動很大,甚至是分痛苦,孤獨六講的文字非常精彩。。。讓人看了感覺到暢快,而這本多的是情感,蔣勛先生的情感表達相當細膩獨到,很有詩意。
買的三本蔣勛的書都看完了,蔣勛是偶像,活的很好
我是從他的另一本書《孤獨六講》認識作者的,一個思維很深邃的人,從這本書中也可以窺探到他的思維之光。非常喜歡,不過也必須承認有些篇章我沒怎么看懂,當然是我個人問題,我的能力還有待提升。
這是我在當當網買的蔣勛的第七本書,蔣勛的書不錯,讀起來比較輕松,他有思考,有高度
蔣勛的書,柔美而不造作,富有詩意卻也發人深省,感悟時光與生命,是蔣勛散文中的精華,非常好的書!
買了太多蔣勛的書,卻覺得每一本都很值得很有意義,跟身邊的很多人推薦了蔣勛的書,趕上有活動開心的不得了,囤積控犯了買了這么多……慢慢看慢慢看……
有一種想把蔣勛十本散文集都買下的沖動。很向往像蔣勛那樣超脫塵囂,親近山山水水的生活,如是只不過一顆透徹心
這是從臺灣著名學者、作家蔣勛先生數十年散文作品中精選出來的一本集子,蔣先生也是一位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文辭優美,細膩動人,讀后讓人久久難忘,回味無窮。
很好看的書,從蔣勛老師對自身經歷的講述中能清晰地感受到文化人看世界的視角與觀點,其中對歷史與時代變遷的敘述與思考也很好,看完覺得自己也有文化了呢,哈哈。還是希望自己有機會也可以去書中所寫的地方看看。
我們偶然感覺到的身體上無緣由的痛,我們偶然感覺到心中一陣不寒而栗的悸動,我們偶然盈滿淚水的眼睛,不可解不可知的種種,因為這些,我們在一個小小的島嶼相遇、相愛或彼此憎恨,那雙被錐刺后如黑洞般闃黑幽靜的眼睛,都一一探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