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政治生命,只是它的淺薄的面目。要認識它內心的生命和行動的淵源,必得要從文學、哲學、藝術,那些反映著這個民族的思想、熱情與幻夢的各方面,去滲透它的靈魂。
--傅雷
文學:作品不是匠人的東西。在任何場合,它都展示給我們看作家內在的靈魂。
翻譯以效果而論,應當像臨畫一樣,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以實際工作論,翻譯比臨畫更難。
美術:大凡一件藝術品之成功,有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即要你的人格和自然合一。
音樂:它能使人們內心的秘密,長久地蘊蓄在心頭的情緒,找到一種藉以表白的自由的言語。
此版全新收錄了傅雷先生36篇文章,101封與家人、朋友的書信。
展示了他一生對藝術的追求,以及對兒子傅聰的藝術培養。
文中相關的畫作配有插圖,品評的音樂均收錄在音樂專輯中。
在閱讀全書的過程中,讀者可以隨著大師的節奏徜徉在藝術的世界里。
文學、翻譯、美術、音樂,
正如先生說的,“藝術是一種享受,一切享受中迷人的享受。”
傅雷
(1908-1966)
翻譯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
1928年赴法國巴黎大學,研習美術理論與藝術評論
1931年回國任教于上海美術??茖W校(現南京藝術學院)
對中西畫論及西方古典音樂造詣頗深
著作
傅雷家書》
傅雷談藝錄》
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
譯著
巴爾扎克全集》
約翰 克里斯朵夫》
米開朗琪羅傳》
托爾斯泰傳》
伏爾泰小說選》
藝術哲學》
文學篇
3 讀劇隨感
19 論張愛玲的小說
35 《歷史的鏡子》
39 亦莊亦諧的《鍾馗嫁妹》
42 致傅聰書信十一封談中國文學
51 雨果的少年時代
67 羅曼 羅蘭《約翰 克利斯朵夫》譯者弁
73 《勇士們》讀后感
78 杜哈曼《文明》譯者弁
81 巴爾扎克《攪水女人》譯者序
85 巴爾扎克《都爾的本堂神甫》《比哀蘭德》譯者序
89 致傅聰書信六封談西方文學
94 關于巴爾扎克《貝姨》的翻譯
96 關于譯名統一問題的意見
100 巴爾扎克《高老頭》重譯本序
102 翻譯經驗點滴
106 書信十七封談翻譯
美術篇
129 丹納《藝術論》譯者弁言(初譯本)
133 塞尚
142 藝術與自然的關系
155 丹納《藝術哲學》譯者序
160 劉海粟
165 薰琹的夢
169 現代中國藝術之恐慌
174 我們已失去了憑藉——悼張弦
177 觀畫答客問
184 沒有災情的“災情畫”
187 龐薰琹繪畫展覽會序
188 書信二十四封談美術
音樂篇
217 音樂之史的發展
228 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
264 蕭邦的少年時代
272 蕭邦的壯年時代
281 的藝術家莫扎特
287 樂曲說明(之一)
291 樂曲說明(之二)
295 從“工部局中國音樂會”說到中國音樂與戲劇的前途
303 已故作曲家譚小麟簡歷及遺作保存經過
305 書信十三封談音樂
318 傅聰的成長
325 與傅聰談音樂
335 書信三十封談傅聰的音樂學習
致傅聰
近來又翻出老舍的《四世同堂》看看,發覺文字的毛病很多,不但修辭不好,上下文語氣不接的地方也很多。還有是硬拉硬扯,啰里啰嗦,裝腔作勢。前幾年我很佩服他的文章,現在竟發現他毛病百出??梢娢也坏珜ψ约旱淖g文不滿,對別人的創作也不滿了。翻老舍的小說出來,原意是想學習,結果找不到什么可學的東西。
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八日夜
一月九日寄你的一包書內有老舍及錢伯母的作品,都是你舊時讀過的。不過內容及文筆,我對老舍的早年作品看法已大大不同。從前覺得了不起的那篇《微神》,如今認為太雕琢,過分刻劃,變得纖巧,反而貧弱了。一切藝術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自然,好像天衣無縫,才經得起時間考驗而能傳世久遠。比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但寫長江中赤壁的夜景,歷歷在目,而且也寫盡了一切兼有幽遠、崇高與寒意的夜景;同時兩句話說得多么平易,真叫作“天籟”!老舍的《柳家大院》還是有血有肉,活得很。--為溫習文字,不妨隨時看幾段。沒人講中國話,只好用讀書代替,免得詞匯字句愈來愈遺忘。--最近兩封英文信,又長又詳盡,我們很高興,但為了你的中文,仍望不時用中文寫,這是你惟一用到中文的機會了。寫錯字無妨,正好讓我提醒你。不知五月中是否演出較少,能抽空寫信來?
最近有人批判王氏的“無我之境”,說是寫純客觀,脫離階級斗爭。此說未免褊狹。及時,純客觀事實上是辦不到的。既然是人觀察事物,無論如何總帶幾分主觀,即使力求擺脫物質束縛也只能做到一部分,而且為時極短。其次能多少客觀一些,精神上倒是真正獲得松弛與休息,也是好事。人總是人,不是機器,不可能二十四小時只做一種活動。生理上就使你不能不飲食睡眠,推而廣之,精神上也有各種不同的活動。便是目不識丁的農夫也有出神的經驗,雖時間不過一剎那,其實即是無我或物我兩忘的心境。藝術家表現出那種境界來未必會使人意志頹廢。例如念了“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兩句詩,哪有一星半點不健全的感覺?假定如此,自然界的良辰美景豈不成年累月擺在人面前,人如何不消沉至于不可救藥的呢?--相反,我認為生活越緊張越需要這一類的調劑;多親近大自然倒是維持身心平衡好的辦法。近代人的大病即在于拼命損害了一種機能(或一切機能)去發展某一種機能,造成許多畸形與病態。我不斷勸你去郊外散步,也是此意。幸而你東西奔走的路上還能常常接觸高山峻嶺,海洋流水,日出日落,月色星光,無形中更新你的感覺,解除你的疲勞。
一九六一年五月一日
書不是自己簽收的,但聽家里告訴我書籍都是塑封完好沒有變形破損,內容不用講,都是自己了解過的,這就沒問題了,好評
這本書很棒
很好.滿意
一本讓人開化的書,總體對傅雷的印象好了很多
傅雷的藝術品味與氣節風骨在我心中無人可及
傅先生是典型的既充滿才華又懂得自控的知識分子
這本書拿在手里的觸感很神奇。里面很多段落非常喜歡……
如同一面人生的鏡子,年輕人都該讀一讀,尤其愛好藝術的
傅聰是鋼琴家,傅雷也很懂鋼琴,里面說好多樂理我都不懂。
中國再也出不了像傅雷先生一樣的才情與學識并重的人了!
讀完這本書有一種沖動,想買《傅雷全集》,至少是《傅雷譯著全集》
可惜我沒有音樂理論基礎,許多談論音樂的地方讀得一知半解。
原來人格可以這樣偉大,學識可以這樣淵博,作風可以這樣嚴謹
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直率的人
完美畢竟總是鏡中月水中花,但不影響理想主義照耀一代又一代。
作者懷“赤子之心”,卻在迫害中雙雙自盡,自述部分真是傷懷。
看傅雷對當時文人、藝術家的吐槽還挺好玩的,難怪也有很多人吐槽他。
現在藝術被當成了賺錢的產業,大家都飄飄然了,大家都應該看看這本藝術評論
里面的內容多年前大部分讀過,還做了筆記。傅雷雖有些偏感性,但藝術感覺敏銳又敢于直言不諱,他的文章很值得一讀。七歲的女兒在學音樂,所以買了這本書,回頭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
聽過傅雷先生的大名,所以買來學習學習,豐富生活。
文藝理論,讀來總是心有戚戚焉,同傅雷產生了很多共鳴,正好這本書讓我機會也聽聽傅聰的肖邦和莫扎特。
要不是張愛玲寫的他的丑聞,我還真以為傅雷是位完美無缺高高在上的嚴父……如今似乎也多了一些人情味了。
讀的是翻譯專業 對書中的翻譯部分看得特別認真 從中窺得了傅雷的翻譯推崇神似 但十分講究措詞 值得學習
這本不僅涉及到藝術學美學,亦有深刻的批評和針砭時弊的銳利言辭,幾乎涉及了藝術所有領域,造詣之深,吾輩深為折服。
在動蕩年代里,對藝術對理想狂熱執著,出世的灑脫曠達,“藝術家一定要比別人真誠,更敏感,更虛心,更勇敢,更堅韌,比任何人都less imperfect?!?
傅雷不多說了,是個非常非常了不起的大家!一直很喜歡他的理論。也是個性格非常鮮明,很有個性,有自己立場的人。這本書寫得太好啦!必須購買。還可以掃碼聽音樂!是種享受啊!
我最看重的是傅雷先生追求藝術和真理的一顆赤子之心,結合時代背景,這般骨氣,這般學識,這般人格,傅雷先生是那個時代的一座高山,以獨特的方式屹立在后輩們面前,無法回避
朋友推薦的,還是有營養的書籍,包裝不錯呢整體感覺不錯性價比很高印刷很正紙質好咯排版不錯,一定錯不了額,快遞很給力?;顒淤I的真是不錯啊,經常關注當當一定會有不少驚喜,大量囤書中,當當是的不錯的選擇哦,買了好幾百本書了吧,沒有失望的,也沒有發錯或者漏發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