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較高人民檢察院公訴廳工作指導用書。針對刑事案件的監督、提起公訴和自偵自查,在刑法理論、刑事司法實務方面研究、反映司法改革、司法建設、司法發展的動態與成果,追擊并剖析刑事司法領域的問題。全書內容包括刑法適用、司法實務、證據運用、疑案剖析四個欄目,收錄了相關的文章及論文。這些文章及論文以全新的視角及獨到的觀點論述了上述方面的問題。具有一定的連貫性及獨立性,是從事司法工作的人士必備的參考工具書。
[刑法適用]
突發公共事件刑法適用原則研究
死緩減刑制度若干問題探究
綁架罪若干疑難問題探討
試論詐騙罪中的處分行為
規范案件死刑量刑標準探析
私分國有資產罪若干疑難問題研究
[司法實務]
關于公訴集體辦案模式的探討
試論我國起訴變更制度的完善
——兼論起訴效力與審判范圍的關系
公訴人當庭舉證、質證的策略與技巧
[證據運用]
英美法上的意見證據規則及其對我國司法的借鑒意義
集資詐騙犯罪案件證據收集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疑案剖析]
強奸罪司法認定中的兩個疑難問題研究——以兩起無罪案件的成功抗訴為切入點
采取"低價購房"形式受賄的法律適用問題——析裴某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
公司成立后自有資金超過虛報注冊資本額行為的定性問題——析楊某虛報注冊資本案
關于非法買賣煙花爆竹制品法律適用的幾個問題——析黃立娟、張鳳法非法買賣爆炸物罪案
刑法適用
突發公共事件刑法適用原則研究
一、引
自1986年德國社會學家烏爾里希·貝克在《風險社會》一書中首次提出"風險社會"概念后,風險社會就引起世界各國諸多領域研究人員的關注。得出的基本觀點是,信息技術、科技進步在帶來諸多客觀方便的同時,也使整個社會處于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風險之中,并且這種風險具有突發性、不可預見性、迅速擴展性、超民族性、后果災難性等特征。快速發展的中國也初步具有了風險社會的癥狀,各種突發公共事件時有發生。如2003年SARS病毒肆虐中華大地、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驚中外等。隨著生態的破壞、環境的惡化,還會有更多突發公共事件在不遠的將來等待著我們。
在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和救援期間,"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奉獻愛心者有之,而"趁火打劫,渾水摸魚"的實施犯罪者亦有之,如在2003年SARS病毒猖獗期間,就出現了諸如生產、銷售偽劣的防治、防護產品、物資的犯罪行為;編造與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有關的恐怖信息的犯罪行為;貪污、侵占用于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款物的犯罪行為等。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間,出現了諸如盜竊、搶劫、哄搶救災物資,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擾亂、破壞災區市場秩序的犯罪行為,以賑災募捐名義詐騙、斂取錢財,散布傳播各種謠言、制造社會恐慌的犯罪行為等。
……
發貨及時,絕對正版,不錯@下次繼續光顧
很好,很好,車很好。
公共
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