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魯迅二弟,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最了解魯迅的人之一。
魯迅的故家》是周作人晚年回憶魯迅的重要著作之一,從"百草園"、"園的內外"、"魯迅在東京"、"補樹書屋舊事"四部分,記述魯迅青少年時期生活、學習、交游情狀。不僅重筆勾勒活動于園內外的魯迅,而且兼及背景中隱現的人事物,在其"生活著的空氣"中,徐徐延展出一卷卷清末民初風俗畫。文章沿承知堂懷人憶往之作平白真切、不落空言的風格,文字簡潔樸訥,寥寥數筆,便曲盡人事物景情,為旁人所不及。
作者周作人生前親自編定,學者止庵窮數年之力精心作校,增補從未出版作品,為市場上的周氏文集。
的關于魯迅青少年時代的回憶錄
有分量的魯迅研究資料
真實還原有血有肉的"人"之魯迅
周作人(1885-1967),現代作家、翻譯家,原名櫆壽,字星杓,后改名奎綬,自號起孟、啟明(又作豈明)、知堂等,筆名仲密、藥堂等。浙江紹興人。青年時代留學日本,與兄樹人(魯迅)一起翻譯介紹外國文學。五四時期任教北京大學,在《新青年》《語絲》《新潮》等多種刊物上發表文章,論文《人的文學》《平民的文學》,詩《小河》等均為新文學運動振聾發聵之作。首倡美文,《喝茶》《北京的茶食》等創立了中國美文的典范。在外國文學藝術的翻譯介紹方面,尤其鐘情希臘日本文學,貢獻巨大。著有自編集《藝術與生活》《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等三十多種,譯有《日本狂言選》《伊索寓言》等。
總序
及時分 百草園
關于百草園
一 從園說起
二 東昌坊口
三 新臺門
四 后園
五 園里的植物
六 園里的動物
七 園里的動物二
八 菜蔬
九 曬谷
一○ 園門口
一一 灶頭
一二 廚房的大事件
一三 祭灶
一四 藍門
一五 橘子屋讀書
一六 橘子屋讀書二
一七 立房的三代
一八 白光
一九 子京的末路
二○ 興房的住屋
二一 吃飯間
二二 曾祖母
二三 房間的擺飾
二四 誠房的房客
二五 漫畫與畫譜
二六 煙與酒
二七 兩個明堂
二八 兩個明堂二
二九 廊下與堂前
三○ 伯宜公
三一 介孚公
三二 介孚公二
三三 王府莊
三四 蕩寇志的繡像
三五 娛園
三六 魯家
三七 三味書屋
三八 老壽先生
三九 廣思堂
四○ 賀家武秀才
四一 沈家山羊
四二 童話
四三 祖母
四四 祖母二
四五 關于穿衣服
四六 阿長的結局
四七 阿長的結局二
四八 山海經
四九 山海經二
五○ 仁房的大概
五一 玉田
五二 藏書
五三 抄書
五四 椒生
五五 監督
五六 監督二
五七 軼事
五八 墓碑
五九 講西游記
六○ 伯升
六一 恒訓
六二 病
六三 大書房
六四 禮房的人們
六五 四七
六六 四七與五十
六七 五十在誠房
六八 誠房之余
六九 桐生
七○ 桐生二
七一 月如與日如
七二 蘭星
七三 阿有與阿桂
七四 單媽媽
七五 四百年前
七六 臺門的敗落
七七 祭祀值年
七八 做忌日
七九 忌日酒
八○ 風俗異同
八一 掃墓
八二 祝文
八三 山頭的花木
八四 上墳船里
八五 祝福
八六 分歲
八七 祭書神
八八 茶水
八九 飯菜
九○ 蒸煮
九一 燈火
九二 燈火二
九三 寒暑
九四 園的
第二分 園的內外
一 孔乙己的時代
二 咸亨的老板
三 小酒店里
四 泰山堂里的人
五 水果蓮生
六 傅澄記米店
七 屠家小店
八 長慶寺
九 兩種書房
一○ 禿先生是誰
一一 壽先生
一二 壽先生二
一三 馬面鬼
一四 三個醫生
一五 魯老太太
一六 一幅畫
一七 姑母的事情
一八 丁耀卿
一九 胡韻仙
二○ 秋瑾
二一 袁文藪與蔣抑卮
二二 蔣觀云
二三 范愛農
二四 蒯若木
二五 周瘦鵑
二六 俟堂與陳師曾
二七 陳師曾的風俗畫
二八 魯迅在S 會館
二九 S 會館的來客
三○ 魯迅與書店
三一 惜花詩
三二 筆述的詩文
三三 筆述的詩文二
第三分 魯迅在東京
一 伏見館
二 中越館
三 中越館二
四 中越館三
五 伍舍
六 校對
七 青木堂
八 學俄文
九 民報社聽講
一○ 民報社聽講二
一一 民報案
一二 蔣抑卮
一三 眼睛石硬
一四 同鄉學生
一五 日常生活
一六 舊書店
一七 服裝
一八 落花生
一九 酒
二○ 矮腳書幾
二一 勁草
二二 河南雜志
二三 新生
二四 吃茶
二五 看戲
二六 畫譜
二七 花瓶
二八 咳嗽藥
二九 維新號
三○ 諢名
三一 南江堂
三二 德文書
三三 補遺
三四 補遺二
三五 補遺三
第四分 補樹書屋舊事
一 緣起
二 會館
三 樹
四 抄碑的房屋
五 抄碑的目的
六 抄碑的方法
七 貓
八 避辮子兵
九 金心異
一○ 新青年
一一 茶飯
一二 辦公事
一三 益锠與和記
一四 老長班
一五 星期日
后記
魯迅:周作人的散文為。
胡適:大陸可看的唯有周作人的作品。
朱自清:周作人先生的讀書筆記最不可及,有其淹博的學識,就沒有他那通達的見地,而胸中通達的,又缺少學識;兩者難得如周先生那樣兼全的。
曹聚仁:周先生讀書,沒有半點冬烘氣,懂得體會得,如故交相敘,一句是一句,兩句是兩句,切切實實地說一番。
封底弄臟了些,關系也不大,先生的書一向喜歡,好評
現代文學史上散文最愛周作人與梁實秋,二人作品必收之。尤其周作人最有資格寫魯迅了。后來又買了《周作人自選集》,這本書就送人了。
很好。很好。
期待對魯迅有更深入的認識
《魯迅的故家》是周作人晚年回憶魯迅的重要著作之一,從“百草園”、“園的內外”、“魯迅在東京”、“補樹書屋舊事”四部分,記述魯迅青少年時期生活、學習、交游情狀。不僅重筆勾勒活動于園內外的魯迅,而且兼及背景中隱現的人事物,在其“生活著的空氣”中,徐徐延展出一卷卷清末民初風俗畫。文章沿承知堂懷人憶往之作平白真切、不落空言的風格,文字簡潔樸訥,寥寥數筆,便曲盡人事物景情,為旁人所不及.
書名意味深長,小書有些意思
喜歡魯迅的可以讀讀。
文章沿承知堂懷人憶往之作平白真切、不落空言的風格,文字簡潔樸訥,寥寥數筆,便曲盡人事物景情,為旁人所不及。
是周作人晚年回憶魯迅的重要著作之一,從“百草園”、“園的內外”、“魯迅在東京”、“補樹書屋舊事”四部分,記述魯迅青少年時期生活、學習、交游情狀。不僅重筆勾勒活動于園內外的魯迅,而且兼及背景中隱現的人事物,在其“生活著的空氣”中,徐徐延展出一卷卷清末民初風俗畫。文章沿承知堂懷人憶往之作平白真切、不落空言的風格,文字簡潔樸訥,寥寥數筆,便曲盡人事物景情,為旁人所不及。
《魯迅的故家》是周作人晚年回憶魯迅的重要著作之一,從“百草園”、“園的內外”、“魯迅在東京”、“補樹書屋舊事”四部分,記述魯迅青少年時期生活、學習、交游情狀。不僅重筆勾勒活動于園內外的魯迅,而且兼及背景中隱現的人事物,在其“生活著的空氣”中,徐徐延展出一卷卷清末民初風俗畫。
品讀經典,就像穿越時光的隧道,與大師進行靈魂的碰觸、思想的交流。
這是一整套,可以買全,但這一本對我研究很有用
周作人挺有水平的。他的涉獵確實很廣。讀他的書很受用。
封面素美,看這本書可以同時了解兩位大師,實在令人愉快!
了解了很多歷史掌故,對以后的教學很有幫助,真心感覺不錯
好書一本,值得細細品味,最近開始閱讀周作人的書。
民國時期的文人的文字總是好像有著淡淡的憂傷,懷舊之情也在淡淡的筆觸中躍然紙上。
很好,展示了關于魯迅的一些不為人知的事,很不錯
畢竟作者是魯迅的親弟弟,而且還是中國散文大家,對于魯迅自己家里的事情再清楚不過了。有很多從未聽說過的情節,寫得又如此細致,讀來的確讓人收獲不少。
周作人自編集”這套叢書為小32開本,套封,裝幀樸素。紙張有彈性。切割平整,三面光亮,在燈光下可見光澤,在目前新書中是不多見的。
周作人先生,絕不是無德之人。作為五四的干將,他所有他自己的自尊和驕傲。這一本是他對自己大哥的回憶之作。
圍繞魯迅的紹興故居及園林進行了恰如其分的介紹,令今人耳目一新。
這本書也是很有價值,可以和魯迅的作品參讀。書很精美,開本稍小,倒也可愛。
經典的“周作人自選集”系列,非常好,值得學習的資料性書籍!學習魯迅的文學背景,知道其中的故事經典來源和來龍去脈!
周作人講他和魯迅共同的家庭生活,兄弟倆沒有鬧掰之前真是感情深厚啊。
周作人的自選集陸陸續續收了不少,這本小冊子講魯迅的,比較感興趣
魯迅的故家,了解魯迅的往事,包括童年生活、留日學習、交往、家人及小說中的人物原型的最佳材料。只是開本太小,似口袋書。
周作人回憶魯迅的故家種種,豐富對魯迅的了解。
寫魯迅的故家其實也是寫自己的故家,自己的童年經歷。周作人晚年研究魯迅,但字里行間還是有點可稱之為“不屑”的意思吧,按他的一貫風格,我只是陳述,盡量客觀,以冷眼觀之,淡薄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