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文化》
這是繼《文化苦旅》之后,余秋雨20年來對迷失的中國文明的心靈叩問。
文化究竟是什么?在《何謂文化》一書中,作者在深邃的觀察之后,用親身經歷和鮮活的感受來解讀這一根本的問題。分別從學理、生命、大地和古典四個層面來解析作為一個文化大國,從精英界到公眾心理,到底缺失了什么。所有篇章均為次公開出版。本書可謂是一次文明巡閱之后的思想結晶有價值的。
部分《學理的回答》,系統化地論述了何謂文化,何謂中國文化的本性等等問題,針對社會心理的浮躁,和作家本人的深邃思索,用罕見的直言不諱的批評,揭示了各階層對文化本源的迷失,響亮提出文化重建的要義在于回到真善美。可謂發聾振聵。
第二部分《生命的回答》,以鮮活的筆觸,追溯了對和那些已經離世的多位文化巨匠的往事,如謝晉、黃佐臨、巴金等,因為他們幾乎用自己全部的生命揭示了文化的本源。《仰望云門》,則寫了三位依然健在的臺灣文化耆宿林懷民、白先勇和余光中,寫他們是如何以敬畏之心對待傳統,家國和人類精神穹廬的。這些文章,是余秋雨一生散文寫作中的自珍篋藏。
第三部分《大地的回答》中,則是收錄了余秋雨生命中撰寫過的一些碑文。其中,還包括他為他的好友、大導演謝晉先生撰寫的墓碑。
在后一部分《古典的回答》中,則是精選了四個的經典文本(分別是《心經》《離騷》《赤壁賦》和《逍遙游》),將它們翻譯成盡可能優美的白話散文。之后還附印了一些余先生的書法真跡,彌足珍貴,以饗讀者。
中國文脈》
此書是繼《文化苦旅》之后,余秋雨教授重要的作品,也是當今中國當代文史領域重要的作品之一。
余秋雨教授感嘆當前“文脈既隱,小丘稱峰;健翅已遠,殘羽稱鵬”,因此以這部重大的開創性著作來提醒和彌補。
中國文脈,就是指中國文學幾千年發展中等級的生命潛流和審美潛流。本書以中國文字起源為引,從《詩經》講起,到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及楚辭,再到秦漢時期的大一統與書同文對文學的影響,漢賦及“無韻離騷”《史記》,魏晉時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賢”等文人雅士的詩作文采,再到唐宋詩詞,元曲及明清小說,一氣呵成,使歷史與現實相溝通,文理與形象相交融,為廣大讀者解讀了中國文化的演化過程。
核心篇目《中國文脈》,酣暢地通論了三千年中國文學的精神主脈和美學主脈。此前從未發表過;此書第二核心篇目《筆墨歷史》,也酣暢地通論了作為文脈載體的三千年中國書法史。此前均從未發表過。在這兩個核心篇目之后,是對每個時代文脈的精細論述,組成了一部罕見的《中國文化人格史》和《審美精神流變史》。其中不少文章,已成當代經典。
山河之書》
本書是《山居筆記》的全新修訂版,余秋雨教授的很多經典文章此次都被收入本書之中。
本書的核心篇目《我的文化山河》,從宏觀上通述了中國山河的空間意義,讀起來讓人極為震撼。在核心篇目之后,即是余秋雨教授二十余年考察中國文化現場的腳印。
余秋雨教授常說:“路就是書,路外無書。”在本書中,余教授認為中華文化擁有三條的天地之線,那也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經緯。按照重要程度排列,條線是黃河;第二條線是長江;第三條線比較復雜,在前兩條的北方,是四百毫米降雨量的分界線,也就是區分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天地之線。他的文化考察,主要就是對這三條天地之線的漫長踩踏。
千年一嘆》
本書記錄了余秋雨先生在2000年穿越數萬公里考察伊斯蘭文明遺跡的經歷。行跡遍布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尼泊爾等。車輪緊貼地面,一公里一公里的碾過去,不知會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幕幕驚心動魄真實的故事。
這是一個當代人心中的世界文化史,流的美文,流的深度。全新版的《千年一嘆》經過余秋雨先生大幅度修改增刪,全新修訂再度出版
行者無疆》
15年前余秋雨開始以長途旅行方式實地考察文化。他從國內走到國外,從中華文明走到了其他文明。這期間,他以《文化苦旅》和《山河之書》作為考察中華文明的記錄,以《千年一嘆》作為考察伊斯蘭文明的記錄,以《行者無疆》作為考察西方文明的記錄。
至此,余秋雨對人類歷史的三大文明進行了完整的關注和記錄。余秋雨在《行者無疆》中感嘆道:“歐洲文明確實而又成熟,能把古典傳統和現代文明、個人自由和社會公德融會貫通。更羨慕街邊咖啡座里微笑的目光,只一閃,便覺得目光悠長,山河無恙。但這些年,卻因過度的自滿、自享而自閉,對世界對自己有不少時空錯覺。”
行者無疆》分南歐、中歐、西歐、北歐4卷,收錄散文80篇。全書在思考的完整性和深刻性、文體的張力和自由上,更勝余秋雨以前的幾部著作。全新版的《行者無疆》經過余秋雨先生大幅度修改增刪,全新修訂再度出版。
余秋雨,九四六年生,浙江人。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經由教育文化界的多次民意測驗和專家推舉,成為當時中國大陸最年輕的高校校長,并任上海市中文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兼藝術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曾獲“突出貢獻專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國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榮譽稱號。
二十多年前毅然辭去一切行政職務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考察并闡釋中華文明諸多被埋沒的重要遺址。這些遺址由此受到保護和弘揚,他也被公認為當代中國重新梳理傳統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所寫作品,開創了“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風,追慕者眾多。
二十世紀末,又冒著生命危險貼地穿越數萬公里考察人類最重要的文明故地,對當代世界文明作出了一系列全新思考和緊迫提醒。作為國際間親身完成這種穿越的人文教授,及時判斷了新一輪恐怖主義的發生地,預言了歐洲不同國家的經濟危局,在海內外引起極大關注。在這過程中所寫的書籍,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排行榜前列。僅在臺灣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獎、桂冠文學家獎、讀書人書獎、金石堂最有影響力書獎等一系列重大獎項。
以高層級的思考性作品,持續二十年創造了驚人的暢銷奇跡。直至二○一○年一月,國內發行量的《揚子晚報》和江蘇教育出版社在全國各省青年學生中票選“誰是您最喜愛的當代作家”,仍名列及時,且經驗豐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中華英才》雜志等機構一再為他頒獎,表彰他“把深入研究、親臨考察、有效傳播三方面合于一體”,是“文采、學問、哲思、演講皆臻高位的當代巨匠”。
自二○○二年起,赴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華盛頓國會圖書館講授“中華宏觀文化史”、“中外文化對比史”等課題,廣受好評。二○○八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余秋雨大師工作室”。最近幾年,兼任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奠基教授、香港鳳凰衛視首席文化顧問、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山河之書》
我的文化山河
蚩尤的后代
我本是樹
西域喀
都江堰
廢井冷眼
道士塔
莫高窟
沙原隱泉
陽關雪
三?峽
白發蘇州
杭州宣
黃州突圍
天涯眼神
山莊背影
寧古塔
抱愧山西
風雨天一閣
一個庭院
青云譜
上海人
考古上海
江南小鎮
貴池儺
傘下侗寨
追回天籟
千年一嘆》
行者無疆》
何謂文化》
中國文脈》
蚩尤的后代
中國哪里美女最多?我沒有做過認真比較。但是,那次去貴州省雷江縣的西江苗寨,實在被一種擁擠的美麗鎮住了。那天正好是這里的“吃新節”,夏收剛剛結束,新米已經上灶,大家遠遠近近走在一起慶祝好年成。長廊上擺著一長溜看不到頭的矮桌,村民們坐在兩邊吃吃喝喝,長廊外面的廣場上已經載歌載舞。這本是尋常的村寨節日,但總覺得眼前有一種不尋常的光華在飄浮,定睛一看,那一長溜矮桌邊上已經是數不清的美艷笑容,而廣場上的歌舞者和觀看者更是美不勝收。
西江苗寨很大,一千多戶,四五千人,因此這種美麗很成規模。
西江苗寨的女孩子知道自己長得好,以微笑來感激別人欣賞的眼神。她們喜歡這個青山環抱的空間,不愿意讓自己的美麗孤零零地到外面去流浪,因此儀態一派平和。與她們相比,外面城市里很多遠不如她們美麗的女孩子成天攬鏡弄影、裝嬌扮酷,真是折騰得太煩人了。
不少中原人士未到這些地區之前,總以為少數民族女孩子的美屬于山野之美、邊遠之美、奇冶之美。其實不然,西江苗寨女孩子美得端正朗潤,反而更接近中華文明的主流淑女形象。如果不是那套銀飾叮當的民族服裝,她們似乎剛從長安梨園或揚州豪宅中走出。
這使我驚訝,而更讓我驚訝的是,問起她們的家史血緣,她們都會嫣然一笑,說自己是蚩尤的后代。
二
實在無法把這番美麗與“蚩尤”這兩個字連在一起。
蚩尤是中華文明史上及時輪大戰的主要失敗者。打敗他的,就是我們的共同祖先黃帝。因此,蚩尤成了最早的一個“反面人物”。蚩尤有時又被通指一個部落,那么這個部落也就成了一個“反面族群”。
勝利者在擁有話語權之后,總會盡力把失敗了的對手妖魔化。蚩尤就是被妖魔化的及時典型。
妖魔化到什么程度?《龍魚河圖》說,蚩尤和他的兄弟都是“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述異記》說:“蚩尤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玄女傳》說:“蚩尤變幻多方,征風招雨,吹煙噴霧,黃帝師眾大迷。”《志林》說:“蚩尤作大霧彌三日,軍人皆惑”…… 蚩尤的后代
中國哪里美女最多?我沒有做過認真比較。但是,那次去貴州省雷江縣的西江苗寨,實在被一種擁擠的美麗鎮住了。那天正好是這里的“吃新節”,夏收剛剛結束,新米已經上灶,大家遠遠近近走在一起慶祝好年成。長廊上擺著一長溜看不到頭的矮桌,村民們坐在兩邊吃吃喝喝,長廊外面的廣場上已經載歌載舞。這本是尋常的村寨節日,但總覺得眼前有一種不尋常的光華在飄浮,定睛一看,那一長溜矮桌邊上已經是數不清的美艷笑容,而廣場上的歌舞者和觀看者更是美不勝收。
西江苗寨很大,一千多戶,四五千人,因此這種美麗很成規模。
西江苗寨的女孩子知道自己長得好,以微笑來感激別人欣賞的眼神。她們喜歡這個青山環抱的空間,不愿意讓自己的美麗孤零零地到外面去流浪,因此儀態一派平和。與她們相比,外面城市里很多遠不如她們美麗的女孩子成天攬鏡弄影、裝嬌扮酷,真是折騰得太煩人了。
不少中原人士未到這些地區之前,總以為少數民族女孩子的美屬于山野之美、邊遠之美、奇冶之美。其實不然,西江苗寨女孩子美得端正朗潤,反而更接近中華文明的主流淑女形象。如果不是那套銀飾叮當的民族服裝,她們似乎剛從長安梨園或揚州豪宅中走出。
這使我驚訝,而更讓我驚訝的是,問起她們的家史血緣,她們都會嫣然一笑,說自己是蚩尤的后代。
二
實在無法把這番美麗與“蚩尤”這兩個字連在一起。
蚩尤是中華文明史上及時輪大戰的主要失敗者。打敗他的,就是我們的共同祖先黃帝。因此,蚩尤成了最早的一個“反面人物”。蚩尤有時又被通指一個部落,那么這個部落也就成了一個“反面族群”。
勝利者在擁有話語權之后,總會盡力把失敗了的對手妖魔化。蚩尤就是被妖魔化的及時典型。
妖魔化到什么程度?《龍魚河圖》說,蚩尤和他的兄弟都是“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述異記》說:“蚩尤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玄女傳》說:“蚩尤變幻多方,征風招雨,吹煙噴霧,黃帝師眾大迷。”《志林》說:“蚩尤作大霧彌三日,軍人皆惑”……
這些妖魔化的言辭,被《史記正義》、《太平御覽》、《廣博物志》、《古今注》、《初學記》等重要著作引述,影響廣遠。
更嚴重的是,黃帝的史官倉頡在創造文字的時候,用兩個貶斥性的文字給這個已經妖魔化了的失敗者命名,那就是“蚩尤”。有學者檢索了一系列最的漢語詞典,發現這兩個字的含義不外乎悖、逆、惑、謬、亂、異、劣、笨、陋、賤,認為其間澆鑄了太多的仇恨和敵意。蚩尤是蒙受文字“惡謚”的及時人。
直到現在,我看到一些近期出版的歷史書籍里還把蚩尤說成是遠古時代“橫行霸道”、“蠢蠢欲動”的力量。雖然沒有提供任何證據,卻承接了一種橫貫數千年的強大輿論。
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認祖歸宗、確認自己是黃帝子孫的今天,這種千年輿論更加難以動搖。
因此,當我聽到西江苗寨的這些女孩子輕輕說出一聲“我們是蚩尤的后代”,簡直驚心動魄。
她們卻在平靜地微笑。這種表情,能不能對我們的思維慣性帶來一點啟發?
三
天下的笑容沒有年代。那么,就讓我們隨著這些女孩子的笑容,再一次回到中華文明的起點。
記得我早年在遇到一次家破人亡的大災難時曾躲避到家鄉半山的一個廢棄的藏書樓里讀書,不合時宜地猜想過黃帝的時代。猜想黃帝必然會隨之猜想他的對手炎帝和蚩尤。但奇怪的是,同是軍事上的死敵,黃帝的后代愿意把炎帝合稱為華夏祖先,自認為“炎黃子孫”,卻怎么也不愿意把另一個對手蚩尤也納入其中。我想,較大的可能是,在那場與蚩尤的戰爭中,黃帝實在打得太艱難了。
根據一些零零落落的記載,黃帝擊敗炎帝只是“三戰”而已,而后來平定天下也只經歷了“五十二戰”;但與蚩尤作戰,連打“七十一戰”仍然無法勝利。黃帝慌了,求告九天玄女:“小子欲萬戰萬勝,萬隱萬匿,首當從何起?”
這個求告既考慮到了戰勝一途,也考慮到了隱匿一途,可見是不大有信心了。據說是九天玄女給黃帝頒下了一道制勝神符,也有一種說法是九天玄女派出“女魃”來改變戰場的氣候幫助了黃帝,還有一種說法是黃帝最終靠指南車戰勝了蚩尤。
總之,這場戰爭打得慘烈無比、千鈞一發。極有可能是蚩尤獲勝,那么中華歷史就要改寫。正因為如此,黃帝及其史官必須把蚩尤說成是妖魔,一來可以為黃帝的久攻不克辯解,二來可以把正義拉到自己一邊,杜絕后人設想萬一蚩尤勝利的另一種前途。
杜絕后人設想萬一蚩尤勝利的另一種前途,這個意圖很現實,因為蚩尤的部族很大。他是九黎族的首領,九黎族生活在今天山東西南部、江蘇北部以及山西、河北、河南的黃河流域,人口眾多,當然是誅殺不盡的。因此黃帝只能向他們宣告,他們以前的首領是妖魔,現在應該歸附新的統治者。
黃帝這樣做并沒有錯,他采取的是讓華夏大地歸于統一的必然步驟。如果是由炎帝或蚩尤來統一,也有可能實行差不多的策略。但是,當我們切實地想一想那個戴滿惡名的蚩尤的真實下場,仍然未免心動。因為他也是黃河文明的偉大創建者。
我曾經在河南新鄭主持過中央電視臺直播的黃帝祭祀大典,也曾經到陜西祭拜過黃帝陵。但是,那位蚩尤究竟魂銷何方?
據《黃帝內傳》記載:“黃帝伐蚩尤,玄女為帝制夔牛鼓八十而一震五百里,連震三千八百里。”這里所說的里程數當然不無夸張,難以定為史實,但那場戰爭規模極大、地域極廣、馳騁極遠,則是可以想見的。
蚩尤終于戰敗,被擒被殺。
據《山海經 大荒南經》及鄭玄注,蚩尤被黃帝擒獲后戴上了木質刑具桎梏(鎖腳的部分叫桎,鎖手的部分叫梏),長途示眾。
蚩尤被殺后,桎梏被行刑者取下棄之山野。這副桎梏本來已在長途押解中滲滿血跡,此刻更是鮮血淋漓。它很快就在棄落的山野間生根了,長成一片楓樹,如血似火。
從此開始,更多壯美的傳說出現了。
蚩尤倒下的地方,出現了一個湖泊,湖水有血色,又有咸味。宋代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有記:
解州鹽澤,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嘗溢。大旱,未嘗涸。鹵色正赤,在阪泉之下,俚俗謂之“蚩尤血”。
即便僅僅是一種因巧合而產生的傳說,也是氣壯山河。
當然,也有學者經過考證,認為長途示眾、異地處決的說法并不。
皇覽 冢墓記》有記載,“蚩尤冢”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氣出如匹絳帛,民名為“蚩尤旗”。由此開始,連天象學中也有了“蚩尤旗”的名稱,特指一種上黃下白的云。《呂氏春秋》中就有這項記錄。
有一項關于那場戰爭的記載更讓我心動不已。那天,黃帝的軍隊包圍住蚩尤,把他從馬上拉下來,鎖上桎梏,蚩尤也就一次放開了自己戰馬的韁繩。這是一員戰將與自己真正戰友的告別。據《帝王世紀》記載,這個地方從此就有了一個豪壯的地名,叫“絕轡之野”。我曾在臺灣的《歷史學刊》上讀到歷史學者宋霖先生就這個地名寫下的一段文字。這段文字出現在歷史論文中似乎有點突兀,但我非常理解宋霖先生難以壓抑的心情。他是這樣寫的:
絕轡,割斷韁繩,一任曾經馱載蚩尤縱橫天下的剽悍戰馬,在濺滿鮮血積滿尸體的殷紅荒原上踽踽躑躅,在銅青色天幕映照下,伴著清冷殘血的曠野中長嘯悲鳴。
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上的及時場大戰,就此落幕。
面對著遠古的浩蕩之氣,再嚴謹的學者也不得不動用浩蕩之筆。在那絳紅的荒昧天際,歷史、傳說和文學,還分不清界限。
……
文化苦旅》出版20年之后,余秋雨振聾發聵的思想表達!
一直很喜歡余秋雨的書,撞擊并沉淀自己的思想。
剛看完 山河之書,對中華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有心情的時候拿來讀一讀感覺非常好,才知道平遙古城保護新建的契機是因為書里的一篇文章,秋雨新城,挺感動的,文化就這樣被保護下來了
我在《解放報》讀到中國文脈的全文轉載,再度被余秋雨先生的文筆俘獲,于是到網上收索,在找到我要的書的同時,也連帶引出我已有的書《千年一嘆》、《行者無疆》等,因為它是套裝,只得將整套買下,多出來的送同樣愛書的好友,讓大家與我同享閱讀之樂,豈不快哉?先享受買書之樂,至于閱讀之樂,待開卷再談吧。
之前讀過文化苦旅,很喜歡余秋雨的文章,特地買來讀讀
書很好的,包裝也不錯,滿意。其實幾乎在書店都看過的,但是還是想買,余秋雨的書很喜歡啊!
余秋雨的書還是很有知識的,適合一個人的時候慢慢閱讀,消磨時光,增長知識。
看完了中國文脈 山河之書 正在看何謂文化,超喜歡。每次看這些書,我就覺得自己的學生生涯白學了,它們重新煥發了我當學生的熱情。崇拜余秋雨。今后將把他的書一本本看下去。
余秋雨真的不愧是國學大師,很喜歡這套書,慢慢細讀
看完了何謂文化和中國文脈,開始對古典文學感興趣了。
偶看何為文化中的身上的文化一文,果斷選擇購買這套書。文化就是民族的靈魂,通過民族整體性的人格方式呈現出來。閱讀、體會余秋雨對國內外文化的考察散文式報告,及其對種種文化遺產、現象和人物的深入分析,讓人有種提高文化認識層次的欣喜,也增強了理解、感悟文化的迫切感。
余秋雨的書,看了文化苦旅,馬上買了這一套書,這幾天一直在看,非常好的作品,值得我們中國人好好讀讀
非常喜歡余秋雨的文字,拜讀完文化苦旅之后準備讀這幾本
一本新版文化苦旅之后,瞬間點燃了對秋雨大大的崇拜之情,于是買了這幾本目測能看得懂的系列叢書。目測是正版,紙張、印刷都很好,只是封面不是很干凈,灰突突
余秋雨的書是看了文化之旅突然對余秋雨喜歡的,大師的風采就是不一樣,內容特別生動,值得購買!書的質量也不錯,相信當當。
余秋雨的書我一直非常喜歡。前幾天去書店買文化苦旅,一直斷貨,且不打折。聽說當當網圖書打折多、是正品,所以來逛一逛。送貨非常快,書也很值得一讀,可謂物美價廉,很好的網購圖書體驗。相信以后會成為當當網的忠實客戶,也感謝當當網給我們提供便利與實惠。
喜歡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今天又買來這一套,慢慢讀,細細做筆記。
從看文化苦旅開始,覺得余秋雨的文字比較特別,有自己的見解和思考。但覺得他后來的書沒以前寫的好。
個人一直都覺得余秋雨是當之無愧的國學大師,從其早年的經歷也罷,還是后來的辭去所有職務去實地考察歷史遺址也罷,他的文讓人親切,讓人為之肅然起敬,讓人為已經消失和即將消失的文明扼腕嘆息。余秋雨將歷史用文學的筆風展現開來,讀來真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
對于余老師的書,總是歡喜的不行。何謂文化中的內容和以前買的文化苦旅視乎一樣,其他的4本都是新出的內容。看余老師的書,總是能夠給你不一樣的世界,或者說是給你開啟了探尋文化的另一扇門。真希望余老師能夠健康長壽,然后不斷給我們寫更好的書。
我感覺這幾本書,本本都是精品,讓我愛不釋手,《中國文脈》需要集中精神,細細品讀,而《山河之書》則輕松悅目中滿含哲理,《何謂文化》中有我讀過的幾篇精品人物志,還有《心經》《離騷》《逍遙游》的今譯,而且譯得郎朗上口,文詞貼切華美,精品中的精品啊!強烈推薦!
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這套余秋雨先生叢書共十八卷,前五卷組成本小套銷售。黑色封皮搭配紅色碎花的底飾,右上是燙金色書名和白色作家大名,裝幀是不錯的!其實當當完全可以把十八卷全部成套出售。
這套書已經全部拜讀完畢。以文化為線索,切入中國歷史文化的發展進程。雖然有幾本書,中間一度有重復的內容,但是好處也很明顯,加深記憶。希望讀過的人,能夠記住余秋雨先生對文化的定義,讓我們共同在這個世界上傳播愛和善良。諸君共勉。
作者在深邃的觀察之后,用親身經歷和鮮活的感受來解讀這一*根本的問題。分別從學理、生命、大地和古典四個層面來解析作為一個文化大國,從精英界到公眾心理,到底缺失了什么。
可惜了,沒有我一直想看的文化苦旅,而且千年一嘆的封面還被戳了很深的一個窩,影響心情,上次買的書是硬封面,結果書角被折斷了。希望以后發貨和包裝能認真些,不要給我們的期待留下污點。
迄今還沒有人像余秋雨一樣對古今中外五千年的文明進行過如此整體的分析對比,文辭典雅,感覺細膩,充滿個性化情感,像從心里流淌出來的醇酒,芳香四溢。
從初中開始看余秋雨的散文,當時最喜歡的是寫蘇東坡的文章,買這套書是為了紀念吧,買來后發現時過境遷,再看時竟然已不是當年的心境。對書非常滿意,很厚重,包裝很好,發貨快,這些都是當當的優勢,買書還是得到當當。
有一本壓到了 有痕跡 介意。讀了文化苦旅入的坑,被余秋雨的文筆吸引。他的經歷 不畏艱辛實地考察的態度折服。讀過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