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史上有兩本天書,《易經》和《紅樓夢》。重新發現“紅樓”,重新發現“中國”……《紅樓夢》的問世,既標記著對以往歷史的顛覆,又標記著一種人文精神的崛起。中國歷史文化的全息性,得以在《紅樓夢》里獲得淋漓盡致的呈現。
賈寶玉的死亡準備,林黛玉的愛情期待,薛寶釵的生存策略,補天者的意興闌珊,老祖宗的牌桌陰影,大觀園內的女兒世界,大觀園外的男人世界,深度空間和意象建筑,文化皈依和美學革命,或論文化靈魂和歷史命運,貴族精神和審美定位,總體結構及其存在論意味,敘述閱讀之自然無為的太極章法,詩詞曲賦的隱喻意味和敘事功能,名詞的垂直聯想和回目的對比設計,人物造型的核心布局……本書擺脫了傳統的閱讀方法,橫坐標是世界文化,縱坐標是中國文化,從歷史文化和生命美學的角度,重新解讀《紅樓夢》,在王國維的悲劇說、胡適的考據說之后,從《紅樓夢》所提供的真實圖像和豐富的信息之中,解析出人類文化的歷史命運。儂好!紅樓!
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經典一樣,《紅樓夢》也頗具地標意味,并且也同樣承接文化的始源性。但丁《神曲》源自新約《圣經》,歌德《浮士德》呈示有關荷馬史詩的記憶,塞萬提斯《唐 吉訶德》緬懷騎士時代,莎士比亞戲劇綜合了古希臘悲劇和喜劇的雙重傳統。由此可見,《紅樓夢》從《山海經》神話起筆,并非偶然的巧合。正如文明是遞進的,文化是回返的,以文藝復興的形式。中國式的文藝復興自有宋年間悄悄開始,至《紅樓夢》問世方才彰顯其巍然恢宏的氣象。
李劼此著問世已有二十年,僅在大陸就出過好幾版,本版今擴至十六章,增訂內容是近年在美國西部伯克利大學所作的一次演講長文,即《紅樓夢》與西方文藝復興經典之間的對稱性,從而補足了此前未曾充分展開的想法。從一定意義上說,既解讀了《紅樓夢》,又解讀了中國文化及其作為參照的西方文化之背景。
(封面圖畫:《紅樓夢》及時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清代孫溫繪圖)
(1) 紅學“圈外人”,紅樓“有緣人”——關于《紅樓夢》,白先勇說:“世界上只有兩種人,看過《紅樓夢》的、沒有看過的。”張愛玲說:“平生有三大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骨,三恨《紅樓夢》未完。”民國以來,紅學家無數,殫精竭慮探索紅樓之秘。有人說李劼是中國知識界的一個異數,有人說是洪荒之音,甚至你無須認同他的具體觀點,但又無法回避他的出現而造成的刺激。余秋雨說:“李劼對《紅樓夢》有很深的緣分,有較高的哲學美學素養,熟知現代文化,而他恰恰又是紅學‘圈外人’,這就使他有可能對《紅樓夢》研究做點有趣的事情。”
(2) 紅學“偏見”,紅樓“洞見”——漢語史上有兩本天書,《易經》和《紅樓夢》。李劼不是紅學家,1980年代來的中國當代文學探索,以史鐵生、余華、蘇童、陳染等引領潮頭,而以驚人才華澎湃推動的理論重鎮之一,就是李劼。他以這種身份論《紅樓夢》乃中國式的文藝復興,被指有批評家的“artistic excuse”。同樣例子,木心講述《文學回憶錄》(暨“世界文學史講座”),昆德拉、卡爾維諾、納博科夫談論文學經典……誰會以所謂文學史家的專業標準,苛求之?
(3) 紅學“奇書”,紅樓“天書”——本書是增訂版,首版1990年代問世,是高校課堂講稿,獲贊至今已超過二十年,僅在中國大陸就有過好幾輪版本,總有讀者以高價追淘之。豆瓣書友說,這是一本差點兒讓我“走火入魔”的書籍,需要二十年之后再來閱讀。另一豆瓣書友說,我會永遠記得這個對我的思想造成“影響”的作家。讀李劼的文章,邵燕祥說:“可稱得上是‘集束手榴彈’,對于我這樣無論什么書都只愿隨便翻翻的讀者,因他不矯揉造作,故我樂于傾聽。”
李劼,作家,思想文化學者,文藝評論家;本名陸偉民,生于上海,畢業于華東師大中文系,并在該系執教十多年。1998年赴美,現居紐約。80年代至今,發表大量文章,在海內外出版有文學評論集《個性•自我•創造》,專著五卷本《李劼思想文化文集》,《中國文化冷風景》、《百年風雨》、《歷史文化的全息圖像:論〈紅樓夢〉》,《木心論》等;以及歷史小說《吳越春秋》、《商周春秋》、《漢末黨錮之謎》,長篇小說《麗娃河》、《上海往事》、《星河流轉》等。
李劼認為,拿掉《紅樓夢》,中國文化的一雙眼睛就沒有了;拿掉唐詩宋詞,中國文化的一張美麗面孔就沒有了;拿掉先秦諸子,中國文化就不成立了。今天,剝落什么,就重生什么,中國的思想文化資源需重新整合,李劼三部曲《歷史文化的全息圖像》等書,即嘗試提供整合的大致框架。就近而言,是沒多少人真正讀懂的《紅樓夢》、自沉昆明湖的王國維、壁立千仞的陳寅恪等一脈文化香火的承繼。而從先秦六柱,重新厘定楊朱貴己、李耳無為、墨翟兼愛、管仲人本、公孫龍非馬、莊周逍遙的思想光譜,六位大家猶如六根支柱(需摒棄的是儒家法家之荀況的帝王術、商鞅的軍國主義理念、韓非的權術等),乃至《山海經》神話中的人文風貌,上古伏羲先民的全息智慧。背后一以貫之的思想線索,即中國式的文藝復興,復興的是被歷史掩埋的華夏民族的人文精神。
增訂版序]
臺版自序]
首版自序]
緒 論] 文化靈魂和歷史命運
及時章] 貴族精神和審美定位
第二章] 總體結構及其存在論意味
第三章] 敘述閱讀:自然無為的太極章法
第四章] 詩詞曲賦的隱喻意味和敘事功能
第五章] 名詞的垂直聯想和回目的對比設計
第六章] 人物造型的核心布
第七章] 賈寶玉的死亡準備
第八章] 林黛玉的愛情期待
第九章] 薛寶釵的生存策略
第十章] 補天者的意興闌珊
第十一章] 老祖宗的牌桌陰影
第十二章] 大觀園內的女兒世界
第十三章] 大觀園外的男人世界
第十四章] 深度空間和意象建筑
第十五章] 文化皈依和美學革命
第十六章] 《紅樓夢》與西方文藝復興經典
后 記 ]
第十一章 老祖宗的牌桌陰影]——
邵燕祥]——可稱得上是“集束手榴彈”,對于我這樣無論什么書都只愿隨便翻翻的讀者,因他不矯揉造作,故我樂于傾聽。
陳村]——不從俗不勢利,說小是固執己見,說大點是赤子之心。縱橫捭闔的批評得罪了不少人。但我想,他無權無勢沒殺傷力,無非一家之言,無非不看門第品級。
王朔]——李劼是朋友,他的批評都是有話直說。
于堅]——在這個流行偽知識和本本主義的時代,這是一本罕見的由一個真正的學者寫就的有思想創造力、真知灼見并且充滿激情的著作。
唐曉渡]——廣闊的歷史視野,的人文激情,不羈的理論想象力,顛覆和建設的絕妙對稱,使李劼在當代思想文化批判中獨樹一幟。
李潔非]——他總是率性而為,不計物議。不新鮮的見鮮,他是不屑于發表的;不痛快的文章,他是不屑于寫的;不能給他自在與快樂體驗的學問,他是不屑于做的。也許這個比喻未必妥帖,但我確實想說,他是中國文學和文化批評界一個馬拉多納式的人物。
趙玫]——當吳亮把李劼介紹給我,當吳亮說注意一下這個李劼,當李劼那時候還是個很初出茅廬的華東師大研究生的時候,我便對李劼所表現出的十足的激情洋溢揮斥方道很印象了一回。當然,可能也很可愛,可愛是因為李劼的那么認真的誠實。
余秋雨]——李劼對《紅樓夢》有很深的緣分,有較高的哲學美學素養,熟知現代文化,而他恰恰又是紅學“圈外人”,這就使他有可能對《紅樓夢》研究做點有趣的事情。
有優惠才挑著幫人買了
很好的一本關于紅學的書,文字優美,角度也很獨特。很適合靜下心來慢慢閱讀,好評!
非常好的一本書,值得一看
真的相當不錯。。。
書不錯,很喜歡!
送人看的,不錯。
值得一讀。
紙張很好!
紙張很好!
紙張很好!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好書,可讀
非常滿意,很超值的書,包裝精美。
111111111111111111
漢語史上有兩本天書,《易經》和《紅樓夢》。重新發現“紅樓”,重新發現“中國”……《紅樓夢》的問世,既標記著對以往歷史的顛覆,又標記著一種人文精神的崛起。中國歷史文化的全息性,得以在《紅樓夢》里獲得淋漓盡致的呈現。
一直想買的書,搞活動的時候購買,比較優惠!
挺好的挺好的
開本較小,內容不錯
說實話,這書是在頭條上看的推薦,買了之后其實木有想的那么好
很好的一本關于紅學的書,文字優美,角度也很獨特。很適合靜下心來慢慢閱讀,好評!
出乎意料的小啊,還以為是很大一本,不過內容應該挺棒的~~期待~~
李大師,真正的紅家!盡管語氣有些火,可不火正能點的著!!!廣西師大出版社功德無量,"為了人與書的相遇"敢做敢為。
只翻了幾頁就愛不釋手,每天隨身帶,隨時讀。喜歡作者那句話,我是把《紅樓夢》當成佛經來讀的。
書的開本不大,但還是比一般的書厚實一些。有關紅樓夢的書也看過一些,這一本還可以吧,所謂面面俱到,卻也不算太精。
《十八家詩鈔》這部書,曾國藩*先的構想產生在咸豐年間。據曾國藩同治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記“余在京抄成十八家詩”這句話,可知此書成書當在咸豐二年六月前。
李劼的書都值得看,公開出版的紙質書很難買到,沒有紙質的,搜集電子版看。他的論述深受斯賓格勒的西方的沒落的影響,縱論古今,氣勢磅礴,洞若觀火。劉仲敬的也不錯。
李先生的文采才華沒得說,文章大氣,有見地,總能夠帶給我新穎的角度和深度的思考獲得全新的認識!只是遺憾再版的只有這一本圖書,希望不久的將來,都能夠出來和大家相見!
顛覆紅樓夢價值觀,另類卻可以自成一體,很不一樣!
從靈、夢、情的三維結構上探討《紅樓夢》的總體結構、敘述風格、人物造型、意象構建,及其之于整個歷史文化的審美價值和之于整個人類精神的反省意味。
李劼是我一直比較喜歡的作者,有見識,才華橫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