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通俗易懂而又不失深刻的心理學讀物,書中充滿了知識和挑戰,其中既有妙趣橫生的心理學效應,也有詭異深奧的心理學原理。它寓深刻道理于平實的語言,潤物無聲地讓你用心理學家的方式重新思考世界、重新理解人性。一旦人的問題順暢之后,諸事皆順,你將不再委曲求全,你將隨心所欲地主導自己的命運,并能充分運用人際關系給你帶來的各種資源,生活中你意想不到的好機會都會紛至沓來。
心理學的目的在于巧妙的策略,而不是分析。我們學習心理學的目的,不是為了享受心理分析的過程,而是為了建設更積極的人際關系。
心理學是一門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是一門讓人變得更聰明的學問。人際關系中各種的問題,都與心理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本書針對不同的人際互動情境,提供了各種獨特有效的應對策略,教你巧妙運用人類共通的行為準則與心理機制,以四兩撥千金的神奇招數,征服人心、化解沖突、發揮個人魅力與影響力,讓你能夠按照自己的心意掌控局面,讓你在每一場"心"對"心"的人際博弈中過關斬將,輕松享受心想事成的快意人生!
及時章洞察心理弱點,滿足心理需求
1.焦點效應: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為中心
2.重要效應:每個人都想成為重要人物
3.期望效應:人們的期望能夠自我實現
4.自尊原理:人人都希望自尊得到提升
5.行動原理:行為的改變能夠扭轉態度
6.作主原則:人人都希望能夠掌控形勢
7.感情賬戶: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本存折
8.認同效應:人人都渴望被別人所認同
9.互惠原理:每個人都不愿意欠人情債
10.喜好原理:人人都有愛屋及烏的習性
11.從眾原理:人人都不愿意被群體孤立
12.損失規避:人人都害怕失去大于得到
13.心理安慰:人人都想讓心理感到平衡
第二章識破心理陷阱,贏得心理較量
1.登門坎效應:防不勝防的蠶食策略
2.錨定效應:起腳不遠處即落腳點
3.威望效應:聽專家的話到底對不對
4.規范錯位:感情不能拿金錢來衡量
5.誘餌效應: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6.過度自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7.對比效應:貨比三家就一定好嗎
8.短缺原理:機會越少,價值就越高
9.競爭效應:斗爭真的是人的天性嗎
10.行為陷阱:你的行為真的是理性的嗎
11.語義效應:字里行間隱藏著陷阱
12.鐘擺效應:選擇多了不一定是好事
13.自我求證:你為什么會相信算命師
14.保障與一致原理:言必信,行必果
第三章破譯心理密碼,拉近心理距離
1.縮短空間距離,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
2.直呼其名,縮短與對方的心理距離
3.初次見面時,多談談彼此都熟悉的事情
4.先花點時間了解對方,然后投其所好
5.談論對方感興趣的話題,激起對方好感
6.用細節征服人心,用舉止贏得人心
7.觀察別人的眼神,控制自己的眼神
8.用一雙火眼金睛,看穿對方的心思
9.發現對方的需要,并且喚起對方的需求
10.見什么人說什么話,到什么山砍什么柴
11.培養自己的幽默感,然后恰到好處地運用它
12.創造共同體驗的機會,縮短彼此的距離
第四章突破心理防線,獲得心理認同
1.故意效仿對方的動作,引發對方的好感
2.沒有什么東西能夠比微笑更能打動人心
3.信譽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
4.小事上取得好名聲,辦大事才容易成功
5.真心相對可以讓別人從心底接受你
6.學會贊美,慨于贊美,為你開一條陽光大道
7.提高自己的魅力,給別人一個喜歡你的理由
8.學會給自己貼金,扭轉別人對你的印象
9.超出預期的無私行動可以獲得超額的信賴
10.人與人之間離不開相互維護、相互幫襯
11.先理解對方,然后再讓對方理解你
12.你不去責怪對方,對方也不會責怪你
13.主動請求對你反感的人給予批評
14.放低姿態,自曝其短,消除對方的戒備心理
第五章揭示心理真相,走進心理深處
1.冷廟高香提前燒,自然會有貴人幫
2.見面時間長,不如見面次數多有效
3.一點一滴儲存人心,助人者人助之
4.朋友不可不多交,但也不能濫交
5.真正為對方著想的人,才是朋友
6.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更暖人心
7.維護朋友的自尊心,幫助人時不要刺激人
8.朋友之間,不需要幫助時也要保持聯系
9.讓朋友為你辦事時,要不卑不亢
10.有的時候,借朋友錢不如給朋友錢
11.快樂和痛苦,都要與朋友共同分享或者分擔
12.既要交氣味相投的朋友,也要交優勢互補的朋友
13.他人有恩于我,不可忘;我有恩于他人,不可不忘
第六章展開心理博弈,進行心理操縱
1.對看起來很小的過錯,也不能掉以輕心
2.要想抑制人性的弱點,不如喚醒人性的優點
3.讓別人說"是",牢牢抓住主動權
4.通過傾聽解決沖突、矛盾和對方的抱怨
5.通過虛心向對方請教,化被動為主動
6.摸準對手的心脈,牽著對方跟著你的思路走
7.必要時需要灑下幾行淚,贏取對方的憐憫
8.請將不如激將,適當地刺激一下對方
9.巧妙借助他人的力量,達到自己的目的
10.贊美必須出自真心,不要過于做作
11.關系有了裂痕時,要迅速彌補
12.得理也讓人,饒人一條路,傷人一堵墻
第七章洞悉心理玄機,提高心理滿足
1.沒有客人來訪的人是不會出人頭地的
2.經常組織和參與一些聚餐、舞會等活動
3.通過與別人交換人脈資源來拓展關系網
4.親近你的上司,讓他成為你的人脈資源
5.滿足上司的"尊重需要",切忌自我表現過度
6.在展現自己的才華時,別忘了消除上司的猜忌
7.與上司相處,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要越權
8.掌握好與下屬的臨界距離,樹立
9.讓頑固不化的下屬,去說服他的同事
10.批評下屬時,別忘了保全他的面子
11.禮多人不怪,送禮要送對方求之不得的
12.求神之后別忘了謝神,辦事之后別忘道謝
及時章洞察心理弱點,滿足心理需求
1.焦點效應: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為中心
心理學家基洛維奇做了一個實驗,他們讓康奈爾大學的學生穿上某名牌T恤,然后進入教室,穿T恤的學生事先估計會有大約一半的同學注意到他的T恤。但是,的結果卻讓人意想不到,只有23%的人注意到了這一點。這個實驗說明,我們總認為別人對我們會倍加注意,但實際上并非如此。由此可見,我們對自我的感覺的確占據了我們世界的重要位置,我們往往會不自覺地放大了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而且通過自我的專注,我們會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
這就是心理學中的焦點效應。這是人類的普遍心理,即把自己當作是一切的中心,且高估了外界對自己的關注,這是心理學中所公認的一個事實——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其實,這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見的。
比如說,同學聚會時拿出集體照片,每個人基本都在及時時間找自己,的確每個人也都在照片中首先找到了自己。又比如說,我們跟朋友聊天的時候,會很自然地將話題引到自己身上來,而且,每個人都希望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被眾人評論,這就是焦點效應在生活中的體現。
這種焦點效應意味著人類往往會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覺地高估別人對我們的注意程度。和初次見面的人一起用餐,你不小心把酒杯打翻,或者在夾菜的過程中出現了失誤,該送到嘴里的菜意外地掉在桌上。此時,你是否會覺得尷尬?覺得別人都在看你的笑話?可能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即使不那么強烈也會覺得不好意思,接下來你的一舉一動就會變得小心翼翼。這是很正常的表現,因為我們總想給初次見面的人留個好印象。有個朋友每次出門前都要花好長的時間在挑選衣服上,她覺得她一走出去,街上的人都會注視她,所以必須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其實,我們沒必要這么緊張。有實驗表明,其實我們(不是公眾人物的情況下)并不是那么受人關注。你夾菜時的失誤或許根本就沒有人看到,即使看到了,人們也是不假思索地就過去了。
很多時候,都是我們對自己過分關注,并以此聯想到別人也會如此關注自己。這是一種自我焦點效應在作怪,總覺得自己是人們視線的焦點,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受著監控,這樣就會讓人產生社交恐懼。
社交恐懼者總是"感到"在人群中大家都在關注自己。社交恐懼者會高估自己的社交失誤和公眾心理疏忽的明顯度。如果我們觸動了圖書館的警鈴,或者自己是宴會上一個沒有為主人準備禮物的客人,我們可能會非常苦惱。但是研究發現,我們所受的折磨別人不太可能會注意到,還可能很快會忘記。其實別人并沒有像我們自己那樣注意我們。因此,正確理解焦點效應有助于社交恐懼的消除。
正是因為每個人的焦點效應,在銷售上也常常成為業務員的公關手段。
推銷產品對業務員來說是具有挑戰意義的。大多數的推銷員一進門就對客戶說"我們的產品怎么怎么樣"、"我們的產品有什么優點"等。其實,客戶本身不一定喜歡聽推銷員在那里絮絮叨叨地說,誰也不愿意聽關于別人的事。特別是對于陌生人,客戶可不愿意浪費自己的時間去聽別人的事。
但是,恰恰相反,關于自己的事客戶反而更愿意去聽。
一個業務員走進了客戶王總的辦公室。客戶當時正在打電話。他靜靜地坐了下來,觀察了一下客戶的辦公室。客戶的后面是一個書柜,前面的桌子上擺著一張穿著博士服的照片,照片一側豎寫了四個大字"大展宏圖",照片被裱了起來,看起來非常不錯。
客戶打完電話,業務員說:"王總,您是博士畢業啊?讀的哪所大學啊?您是博士又掌管著這么大的一個公司,國內像您這樣的董事長可不多啊!"客戶一聽,立刻哈哈大笑:"哪里,哪里,過獎了,這是我以前在讀……"客戶講起了自己的事。
客戶談了一會,就主動切入正題,談起了產品。但是,業務員說出了價格,客戶不再說話了。業務員很快反應過來,說:"王總,照片上的字是您寫的吧,真有氣勢,你對書法肯定也很有研究吧?"
客戶一聽,說道:"過獎了……我以前……"
,業務員成功地談成了這筆生意。
一開始,業務員一句很簡單的話就拉近了和客戶的距離,在冷場的時候,業務員再次利用心理學中的焦點效應,將焦點轉移到客戶身上。客戶也喜歡談自己的事。試想,如果一開始業務員滔滔不絕地談自己的產品,會有什么后果?恐怕早就被掃地出門了。
焦點效應不僅能夠用于銷售,在曰常生活中也經常能夠用到。
比如說,追女孩子。
你看到一個漂亮的女孩子。你想過去跟她說幾句話,套個電話、QQ什么的,利用焦點效應,肯定不會空手而歸。你上前可以說"小姐,你這衣服真漂亮,能告訴我在哪買的嗎?我想給我妹妹買一件"。當然,也不局限于衣服,鞋子、手鏈、手機、錢包、提包等都可以,讓她意識到她被人關注,這樣,很快就可以轉移到聯系方式上。
你可以說"萬一我找不到怎么辦?可不可以請你幫忙?"沒有人會輕易拒絕你,這樣你就能留下她的聯系方式了。
每個人都希望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利用焦點效應你就能很快了解對方的意圖,打破對方的心理防線;表現出你的關注,能拉近彼此的距離。
2.重要效應:每個人都想成為重要人物
"小孫,你能幫我翻譯一下這篇稿子嗎?這禮拜就要!"一位科長問他隔壁部門的一位職員。
"以前都是小王幫我翻譯,他英語基礎好,動作也快,可惜他現在出差了。你們部門的小張也不錯,不過他手頭的活太多。"科長補充道。
"達禮拜?我恐怕要跟您說聲抱歉。下星期一我有一個會議。必須準備一些相關資料。可能沒時間為您翻譯,小王不是過兩天就回來了嗎?我看根本不用找我嘛!"
"啊,我知道了,算了,不求你也罷!"
再來看看另一個故事。
一位富商要修建一座辦公樓,但在資金上還缺300萬美元,他出入多家銀行都沒有貸到這筆款。
在所剩的錢僅夠再花一個星期的時候,他約了一家銀行的主管一起吃飯,席間,他直截了當地對銀行主管說:
"我還需要300萬元,明天我就要拿到貸款。"
"你一定在開玩笑,我們從來沒有24小時之內就能辦妥這樣的事的先例。"銀行主管答道。
"其實我認識的銀行負責人有好幾個,但我想了想,覺得除了你,沒有誰有這么大的本事在24小時之內辦妥這件事。"富商很誠懇地說道。
銀行主管聽后,一愣,然后微微一笑,說:"你這可是在逼我上梁山啊,不過,我可以試一試。"
結果。這個富商在第二天就拿到了這筆貸款。
同樣是求人辦事,一個因為不懂得他人的心理,不知將心比心,事情原本簡單又容易,卻沒辦成;一個因為了解他人的心理,進而以心攻心,讓幾乎不可能辦成的事情也辦成了。
在及時個故事中,明明很簡單很容易辦成的事情,小孫卻予以回絕,想想看,他真的擠不出一點時間嗎?多半不是,而是他的自尊心受了損,虛榮心沒有得到滿足。因為,那個傻子科長要請小孫幫忙,卻一口一個小王好、小張不錯。難免小孫會想,既然小王、小張不錯,我不是"特別"的好,何必找我呢?
在第二個故事中,明明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銀行主管卻給辦好了。這又是為什么?
道理很簡單,因為"除了你,沒有誰有這么大的本事"這句話讓這位銀行主管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人人都有自尊心、虛榮心,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都希望自己是"的"、"特別的"。
諸如此類的"唯有你能"或"除了你,誰也不能``等字眼,往往讓人的心理受到強烈的沖擊,讓人產生一種被給予某種特別優待的錯覺。
因為這種錯覺,一個人的自尊心被激發了,虛榮心也得到了滿足。雖然明知那是拍馬屁,但聽起來還是讓人感到舒暢的。
這也是為什么銀行主管會竭盡全力地發揮自己的較大能量,硬是讓不可能的貸款變為了可能。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想要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按照自己的意愿辦事,不妨大方地使用這樣的字眼。
比如,分派下屬一項重大任務,你不妨有意無意地強調該項任務的艱巨性,說:"我想來想去,唯有你能……"強調"非他莫屬"。
讓家人去做一件煩心的家務事,你不妨多多申明家務的難度系數,說:"干這個活,你最拿手!"強調他的""。
請求他人為你解決棘手的問題,不妨故意夸大對方的重要性,說:"除了你,沒有誰有這么大的能耐!"
請相信,任何人都可能在你有心設計的"特別"的光環中,特別為你辦事,幫你辦成"特別"的事。
……
滿喜歡的 是在書店看了幾次 其實都差不多看完了 想買回來收藏 想起來的時候再閱覽 呵呵
很多生活中的小事我們沒有發現到。在書中一提到才恍然大悟
不可能真正完全地了解自己,所以要常常看看各類心理學書籍。
書剛到,只看了前面一點,覺得很不錯,要贊一個!但送貨實在是太慢了!
能夠用生活經常見到,很普遍的現象作為案例去說明心理學中的道理,感覺很受用!
這本書給我帶來那希望,讓我知道如何用心理學去面對著大千世界,我看后真所謂是受益非淺啊
應用于實際溝通上,的確是一本值得推薦看的書
雖然在豆瓣上評論一般,但是我認為還通俗易懂,挺實用的。當然要你仔細琢磨一番才知道其中的奧妙。心理學本來就是一門智慧的學科
第二集也不錯,寫得比較實用,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很喜歡,拿到手里就迫不及待的打開它,分量沉淀,紙張還可以,在書中歸納好的一系列心理學知識的總結,通俗易懂,覺得不錯。
剛開始看到書上一些例子和其他書上的一模一樣心里有些不舒服(首因效應?呵),不過反過來想想,這也可以說明編者博采眾長吧。這本書對我來說有所啟發,總體來說是本不錯的書。
新書不錯,整體挺好的,還沒有細品,大致看了一下
送過來后封面有一點破損但是沒多大關系,希望能改善我現在的境況吧
很有用的一本書,每天看一點,了解更多人性的特點,包含了很多的心理學效應,強推
買了心理學詭計后,感覺這本也能不錯,就繼續買了一本,感覺還算可以吧,推薦下。
一本關乎我們日常生活的小心理學百科全書、這是我對此書的評價 書中的上百個實例很好的解讀了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 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小故事 讓我們在學習的同時 也懂得如何在實踐中運用 真正達到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所以這本書我非常的推薦一下 尤其是對于我們這種 本身就不太善長運用心理分析的人 值得強烈推薦
多學心理學,其實對自己,對別人無論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都很有益處,可惜當初自己沒機會選擇這個學科。
第二本和第一本是不同的角度,不知道有沒有第三本
看了1之后,又有了想看2的欲望,雖然說語言很通俗易懂,但會覺得貧乏,我自己的感覺是這樣。但還是值得一看,平常不會又很多大事,或者特殊的情況,我們還是多留心身旁的事物吧。總的來說,覺得兩本書與日常的交際有關,了解這些情況更有益于我們平常的為人處世,還是蠻有收獲的。
作者的思考方式很有意思,打破了我們心中對于人際互動的誤讀,很特別。書中文字飽含智慧,語言精準犀利,紙張和印刷更是上乘,性價比很高,建議多看多學
心理學的詭計2:不如心理學的詭計1說的好。感覺2只是1的一些簡單重復而已。而且里面的口水話很多,語言不簡練。總的來看2已經遠遠不如1了!!推薦書友只買1就好了。認真看看1就很好了
這本書整體來說,看著很好,介紹了人與人之間的一些心理。可以學會很多不同的表達方式。Vxin:wyywg0401可以一起討論呢。
這本書很不錯,內容豐富且有深度。書中所講到的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但是我們并沒有去注意或者沒有歸納成規律的,對我們平時的工作合格生活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告訴我們該如何讓與人相處,與人相處時我們應該又怎樣的表現。受益匪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