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隔膜,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呢?《兒童行為心理學(xué)》為你提供了
答案。本書通過對兒童愛哭、善變、沖動、不專注、獨占欲強、愛鉆牛角尖、孤僻、愛
個體心理學(xué)大師、兒童教育心理專家阿德勒博士指出:外顯行為是兒童行為冰山一角,沉在水面下的兒童心理部份才是我們了解兒童問題的重要元素。
兒童35種常見行為屬于心理問題,再不知道就晚了!
孩子突然不愿意上學(xué);
孩子做事總是磨磨蹭蹭;
孩子在學(xué)校發(fā)生了肢體沖突;
孩子因為一點小事而莫名大哭;
孩子很小就出現(xiàn)逆反行為……
通過孩子的行為破譯孩子的心理,新手爸媽必讀!
應(yīng)對3歲~12歲兒童的心理偏差,把握兒童心理性格培養(yǎng)的黃金時期;
厭學(xué)、任性、孤僻、玻璃心、自卑……這樣做撕掉孩子的負面標簽!
給的再多,不如懂得——懂孩子,才能真正愛孩子!
目 錄
及時章孩子發(fā)脾氣了——妙用心理學(xué)疏導(dǎo)孩子的壞情緒
攻擊他人——無目的性的情緒宣泄 / 002
亂發(fā)脾氣——孩子在表達心理需求 / 008
善變——孩子心理承受力薄弱 / 012
愛哭——孩子在釋放情緒 / 017
第二章孩子為什么不合群——用心理學(xué)法則幫孩子打造人際關(guān)系
不愿稱贊別人——在對比中感到自卑 / 024
唯我獨尊——孩子沒有學(xué)會分享 / 028
肢體沖突——辨別是不是真正的“欺負” / 033
交“壞”朋友——孩子道德意識淺薄 / 039
第三章孩子言行異常——透視孩子心理不要走入教育誤區(qū)
孤僻——自我意識發(fā)展的表現(xiàn) / 046
愛攀比——孩子理性判斷思維尚不完善 / 051
不能接受批評——你的批評不能讓孩子心服 / 055
離家出走——孩子在暴力反抗外界壓迫 / 061
第四章孩子沒時間觀念怎么辦——好父母給孩子一點自控力
遲到——孩子缺乏做事的興趣 / 070
做事磨蹭——孩子缺乏感知時間的思維能力 / 074
半途而廢——孩子缺乏專注力 / 080
生物鐘——幫孩子取勝的內(nèi)在節(jié)律 / 083
第五章“我不想學(xué)”——解讀孩子厭學(xué)背后的心理密碼
厭學(xué)——趨利避害的本能在作祟 / 090
討厭被管——自主成長意識在萌芽 / 096
控制欲強——被誤判的領(lǐng)導(dǎo)力 / 102
說謊——孩子正在追尋自我管理 / 108
第六章“我必須最棒”——合理期望才適合孩子身心發(fā)展
小皇帝——錯誤的“焦點”認識 / 116
“永遠及時”——違背規(guī)律的過高期望 / 122
“一意孤行”——孩子渴望理解與尊重 / 127
秘密王國——正視孩子發(fā)展的獨立性 / 132
第七章有缺點的“天使”——21天幫你的孩子養(yǎng)成好習(xí)慣
沖動——需要引導(dǎo)的成長現(xiàn)象 / 138
不專注——孩子可能出現(xiàn)了認知混亂 / 144
獨占欲——孩子在乞求更多關(guān)注 / 151
小霸王——孩子在維護“自我中心” / 159
太敏感——受刺激之后的過激反應(yīng) / 166
第八章別怕孩子與眾不同——思維能力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打破砂鍋問到底——孩子開始探索未知的世界 / 174
愛鉆牛角尖——孩子的思維違反了邏輯 / 182
爭強好勝——孩子不懂縱向比較與思考 / 190
一味順從——孩子缺乏獨立思考能力 / 198
“我不行”——孩子頭腦中有負面標簽 / 205
過分看重獎勵——孩子沒有領(lǐng)會學(xué)習(xí)思維的妙處 / 211
攻擊他人——無目的性的情緒宣泄
3至5歲是孩子攻擊性行為的多發(fā)階段,這時的孩子會因為看到別人的玩具很漂亮,就產(chǎn)生內(nèi)心想要得到的欲望,最直接的就是伸手拿,如果別人不給,孩子就可能本能地去搶,甚至很自然地用暴力的方式來獲得自己想要的。而聰明委婉的孩子可能會直接說這個玩具多么不好,從而讓對方難過,主動放棄玩具,自己就可以輕易獲得了。因為孩子的邏輯很簡單,所以孩子的這種攻擊性行為未必是帶有目的性的,他們只是想通過攻擊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從而間接造成了對他人的傷害。
而稍大一些的孩子可能會聯(lián)合其他孩子用嘲笑等方式對某個孩子進行言語傷害,以此孤立這個孩子,這樣的行為很明顯是帶有攻擊性的,會不利于孩子處理人際關(guān)系。所以,不要以為你的孩子會攻擊人,就不會受欺負。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家長如果能加以正確引導(dǎo),就可以變?yōu)槿烁裰械姆e極成分,如堅忍的性格、頑強的意志品質(zhì)等——這是孩子成長發(fā)展過程中所必需的。
幼兒園里,老師讓大家在自己的區(qū)域內(nèi)活動,超超看了一會兒《小猴浴室》,覺得無聊極了。于是他便把書往地上一扔,走到書架旁,使勁探頭找著,可是找了好久,還是沒找到自己喜歡的書,反而將原本整齊的書架翻得亂七八糟。翻得累了,超超就坐在書架旁邊無聊地看著大家玩。
無意中,超超看見慧慧正在聚精會神地看《企鵝的故事》,他的眼睛立刻亮了起來,走過去什么也沒說,一把從慧慧手里搶過書來,嘴里還說著:“這是我的。”慧慧看得好好的,書就被超超搶走了,心里自然很不舒服。于是慧慧便試著跟超超搶,超超看到慧慧上來搶,更認定這是一本極好的書,于是便揮起拳頭打向慧慧的后背。幼兒園老師看見了,趕緊把慧慧和超超分開了,真要是打起來,傷了誰都不好。
后來,幼兒園老師給超超的媽媽打電話,說超超經(jīng)常在自由活動的時候欺負別的小朋友,已經(jīng)不是及時次了。有一次,超超拿著呼啦圈一個人在一旁玩,看見別的小朋友坐著蹦蹦球正跳得開心,他竟然上前一把搶過人家的蹦蹦球,并用呼啦圈死死地拽著對方的脖子。超超的媽媽聽了很是害怕,這萬一要是傷了人家小孩,那可不得了啊!
可是媽媽回家之后轉(zhuǎn)念一想,反正受傷的又不是自己家的小孩,超超這樣也是厲害的表現(xiàn)啊!自己工作挺忙的呢,哪有時間管孩子在幼兒園打了誰啊!再說了,哪有孩子不打架的呢!于是她并沒有教育超超,想著小孩子怎么會下狠手打人呢,一定是幼兒園老師太過于夸張了。
顯然,超超是一個典型的具有攻擊性行為的幼兒。在班里,他倚仗自己的優(yōu)勢,欺負比他弱小的同伴。而家長得知后也從不嚴厲批評他,而是不了了之,甚至有點維護自己的孩子的心理,更加縱容了超超的攻擊性行為。其實,像超超這種攻擊性行為不僅會給別的小朋友帶來傷害,甚至還會發(fā)生危及別的小朋友生命的事件。何況誰也不愿意和這種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玩,就會讓這種孩子更感到孤獨,不利于身心發(fā)展。
幼兒攻擊他人后如果嘗到了“甜頭”,得到其所需物品或者受到家長的夸獎,他們就會認為人就應(yīng)該使用這種攻擊性行為,而一般不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這樣往往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而攻擊性行為則會“定型”或加劇,直接影響到孩子將來的人格發(fā)展。而這就需要家長讓孩子認識到攻擊他人是一種很令人討厭的行為,會受到別人的嫌棄,使孩子一點點改掉這種行為習(xí)慣。
孩子需要分享、理解與疼愛,不需要說教、責罵與冷落
《情感智商》的作者戈爾曼曾指出:“童年是塑造人生情感傾向的重要時機。”而萌發(fā)各種情感的重要時期是幼兒期,更是培養(yǎng)兒童健康情感的黃金時間。有攻擊性行為的兒童自我認同感往往較差,他們由于比一般孩子更多地受到批評,故自卑抱怨心理較強,總認為他人對自己不理解,索性破罐子破摔。這些孩子常對他人進行有意傷害,也包括語言傷害。其實,這更是情感脆弱的一種表現(xiàn)。
年紀小的孩子沒有強烈的是非觀念,他們的語言往往可能只是一種情緒的宣泄。比如孩子說打死媽媽,也可能是反映自己對媽媽的不滿意。也有一種可能,孩子本來比較喜歡媽媽,但媽媽對小孩的管教太粗暴,做法跟孩子的期待有落差。即使在這類幼兒身上的攻擊性行為是由其主觀情感所影響的,但也必定與這些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教育因素密切聯(lián)系。冷漠的家長總是挫傷孩子的情感需要,并常會反復(fù)無常地懲罰孩子,還允許孩子表現(xiàn)攻擊性沖動,從而更容易培養(yǎng)出具有攻擊性的兒童。
孩子的攻擊性其實是一面鏡子,家長可以看到鏡子里的自己。在幼兒期內(nèi),對孩子良好情感的培養(yǎng)和教育是極為重要的,硬性管教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或者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不理睬,都會釀成惡果,所以要把積極的情感教育作為兒童未來健康發(fā)展的良好基礎(chǔ)來認真對待。
具體做法是:
1.減少攻擊性行為的刺激。日常生活中,有攻擊傾向的玩具,如玩具槍、刀等,某些影視劇特別是有暴力情節(jié)的影視劇,可能會使孩子學(xué)會一些攻擊性行為。應(yīng)讓孩子盡量少接觸這些,避免孩子模仿。
2.積極引導(dǎo)孩子。當孩子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時,家長不要訓(xùn)斥、批評孩子的攻擊性行為,而是要以平和的方式及時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糾正和引導(dǎo)。
3.實行短時間內(nèi)的“冷處理”。家長可以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故意忽略,讓他獨自待在房間里,或暫時剝奪其參加某項活動的權(quán)利等,也許會使孩子“若有所悟”。同時,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明白為什么會“坐冷板凳”,同時要注意安全,時間不宜過長。
4.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平時家長對待孩子要求嚴苛,或者對孩子不守信用,造成了孩子心里對家長的極度不滿,從而在語言行為上表現(xiàn)出了父母的壞影響。所以,家長越是對那些有打人、咬人傾向的孩子,越是要避免使用暴力。
5.獎懲得當。孩子做對了自然要獎勵,而孩子做錯了,自然要懲罰。可是打罵可能不但不會使孩子改正錯誤行為,甚至可能讓其變成一個不怕任何打罵的“皮小孩”。懲罰措施好能觸動孩子的心靈。
亂發(fā)脾氣——孩子在表達心理需求
雯雯是個固執(zhí)的小孩,對自己認準的事情,不管對錯都堅決不回頭。雯雯媽媽說:“雯雯要是脾氣一上來,誰說都不聽,怎么勸都不行。”
雯雯媽媽真是不知道怎么對付這小家伙了,于是就留心觀察了雯雯的生活學(xué)習(xí)一陣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雯雯一看到別人不耐煩,自己也就急了。即使別人不煩了,她還主動跟人家糾纏;人家都認輸了,可她還是不依不饒的。
后來,每次媽媽見到雯雯不耐煩,她就和顏悅色地擁著雯雯:“雯雯能不能告訴媽媽你在難過些什么?又為什么難過呢?”這樣問了一陣兒,雯雯終于吞吞吐吐地說:“我看你剛才生氣,以為你不喜歡我了。”“媽媽剛剛都發(fā)脾氣了啊,那就是代表不喜歡我了啊。”雯雯斬釘截鐵地說著。媽媽又說:“發(fā)脾氣就是不喜歡了?”雯雯想了想,似乎有點觸動,不那么兇了。媽媽繼而向雯雯聲明她最愛雯雯了。于是雯雯便平靜了許多,后來,雯雯漸漸變得平和,不那么容易就發(fā)脾氣了。
雯雯媽媽通過與雯雯的交流,才知道她發(fā)脾氣是因為感覺媽媽忽視了自己,于是想要通過發(fā)脾氣來引起媽媽的注意,讓媽媽多在乎她點。而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讓孩子知道在任何時候家人都是在關(guān)注著他的,而他的壞脾氣只會讓別人更難受,這樣不會討人喜歡。由于孩子的自控力比較弱,在不良的環(huán)境下容易產(chǎn)生壞脾氣,因此父母有必要弄清楚孩子的情緒類型,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形成好的習(xí)慣、好的脾氣,把挑戰(zhàn)轉(zhuǎn)化為力量,幫助他成為眾人眼中的乖孩子。
英國生物學(xué)家達爾文曾說過:“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一旦發(fā)脾氣就等于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他還接著分析說:剛生下來的嬰兒,不會控制自己,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看,孩子發(fā)脾氣是種心理需求的表現(xiàn)。
不錯,孩子不可能像成人那樣認識事物,也不可能對其進行理性分析,而是憑著自己的情緒與興趣來參與。隨著生理、心理的發(fā)育,他們開始逐漸接觸更多的事物,從而了解世界上哪些事物是對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才能在事情發(fā)生時做到平靜。
許多小孩由于自我調(diào)控情緒能力較差,沖動性較為明顯,常為一點小事就發(fā)脾氣。特別是在父母苦口婆心勸說時,孩子會自己分析父母說的話,如果感到不夠合理,就會馬上沖動起來,大喊大叫。
憤怒是個人的欲求和意圖遭到妨礙時產(chǎn)生的一種消極情緒體驗。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產(chǎn)生憤怒的情緒體驗。這種有害的情緒狀態(tài),會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不僅傷害個人健康,也會使師生、同學(xué)、家人關(guān)系緊張。過度的憤怒還會使孩子喪失理智,因此讓孩子學(xué)會控制情緒十分重要。對于愛發(fā)脾氣的孩子,父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來糾正他:
1.孩子生氣時,大人們要對孩子的情緒表示理解,并盡可能找出原因,這就需要孩子講出來。如果孩子說不出來,那么大人可以采用試探性的語言來誘導(dǎo)孩子回想自己生氣的原因。
2.愿望也需要說出來。孩子希望得到什么,可以直接講,不能用拉長臉的方式向父母提要求,更不能用委屈和抱怨的消極態(tài)度。學(xué)會直接用言語表達自己的需要,比撒嬌、吵鬧更容易被滿足。
3.榜樣作用不可忽視。父母不需要在孩子面前掩飾自己憤怒的情緒,但盡量不要用臟話和臟字來宣泄,客觀表達感受,才能引導(dǎo)孩子正確宣泄情緒。
4.孩子發(fā)怒時,不要答應(yīng)孩子的任何要求。不要讓孩子認為發(fā)脾氣就能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你可以走開,不理睬他,或者讓他回到自己的房間里或站到角落里。
5.搶先一步改掉孩子的脾氣。孩子在商店里或家里來客人時,都會比較容易發(fā)脾氣,因為父母在這些場合往往態(tài)度溫和、妥協(xié),孩子就正好有可乘之機。所以,父母應(yīng)在這樣的場合態(tài)度堅決,語氣強硬,不答應(yīng)就是不答應(yīng)。
6.成人的事情與孩子無關(guān)。家長無暇顧及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因缺失關(guān)愛而發(fā)脾氣。這時家長就不要和孩子說自己的煩惱從而加劇孩子的緊張,而是應(yīng)該陪孩子玩一會兒。
……
正版,挺好。
大概翻看一下,書的內(nèi)容還行,希望對自己有幫助,喜歡在當當買書,正版有保證。
紙張質(zhì)量不是很好
剛到兩天,還沒有來的及看,朋友推薦的,錯不了
Satisfied
適合父母讀
對于寶貝的一些行為有了更多理解,早點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