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輯錄了作家畢飛宇在南京大學等高校課堂上與學生談小說的講稿,所談論的小說皆為古今中外名著經典,既有《聊齋志異》《水滸傳》《紅樓夢》,也有哈代、海明威、奈保爾、乃至霍金等人的作品,講稿曾發表于《鐘山》雜志,廣為流傳,特結集以饗讀者。
關于閱讀,他們這樣說:
通過認真閱讀小說,我在年輕的時候學會了認真對待生活——[土耳其] 奧爾罕 帕慕克
不管多忙,生活多困苦,讀書和聽音樂,對我來說始終都是不變的巨大喜悅。唯有那喜悅是任何人都無法奪走的。——[日本] 村上春樹
在青少年時代,每一次閱讀跟每一次經驗一樣,都會產生獨特的滋味和意義;而在成熟的年齡,一個人會欣賞更多的細節、層次和含義。——[意大利] 伊塔洛 卡爾維諾
畢飛宇這樣說:
有時候我把小說看得很重,足可比擬生命。有時候我也會把小說看得非常輕,它就是玩具,一個手把件,我的重點不在看,而在摩挲,一遍又一遍。——畢飛宇
對許多人來說,因為有了足夠的生活積累,他拿起了筆。我正好相反,我的人生極度蒼白,我是依仗著閱讀和寫作才弄明白一些事情的。——畢飛宇
集結萬千讀者的熱情期待,網絡閱讀量超千萬,2016騰訊書院文學獎獲獎作品!
廣受好評,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畢飛宇帶你進入妙不可言的小說世界
你,真的讀懂小說了嗎?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渴望我的這本書可以抵達文學的千分之一。——畢飛宇
經典不僅僅是文學史上那些德高望重的作品,經典首要的意義是作者與讀者的溝通
與眾不同的畢式解讀,別具一格的閱讀范本
以小說家的眼光讀小說!以普通人的姿態讀人性!
經典,原來可以這樣讀!
畢飛宇,1964年1月生于江蘇興化,現為南京大學教授。
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小說創作,著有《畢飛宇文集》四卷(2003),《畢飛宇作品集》七卷(2009),代表作有短篇小說《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莊》,中篇小說《青衣》、《玉米》,長篇小說《平原》、《推拿》?!队衩住罚溉槠诘呐双@首屆魯迅文學獎,《玉米》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Three Sisters(《玉米》《玉秀》《玉秧》英文版)獲英仕曼亞洲文學獎,《平原》獲法國《世界報》文學獎,《推拿》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建構生動有趣的全民閱讀(丁帆、王堯)
看蒼山綿延,聽波濤洶涌——讀蒲松齡《促織》
“走”與“走”——小說內部的邏輯與反邏輯
兩條項鏈——小說內部的制衡和反制衡
奈保爾,冰與火——我讀《布萊克 沃滋沃斯》
什么是故鄉?——讀魯迅先生的《故鄉》
刀光與劍影之間——讀海明威的短篇小說《殺手》
反哺——虛構人物對小說作者的逆向創造
傾“廟”之戀——讀汪曾祺的《受戒》
附錄:
我讀《時間簡史》
貨真價實的古典主義——讀哈代《德伯家的苔絲》后記
在我看來,小說想寫什么其實是不著數的,對一個作家來說,關鍵是怎么寫。作為一個偉大的小說家,蒲松齡在極其有限的1700個字里鑄就了《紅樓夢》一般的史詩品格。讀《促織》,猶如看蒼山綿延,猶如聽波濤洶涌。這是一句套話,說的人多了。我們今天要解決的問題是,蒼山是如何綿延的,波濤是如何洶涌的。
——《看蒼山綿延,聽波濤洶涌——讀蒲松齡〈促織〉》
施耐庵的小說很實,他依仗的是邏輯。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小說比邏輯要廣闊得多,小說可以是邏輯的,可以是不邏輯的,甚至于,可以是反邏輯的。曹雪芹就是這樣,在許多地方,《紅樓夢》就非常反邏輯。因為反邏輯,曹雪芹的描寫往往很虛。有時候,你從具體的描寫對象上反而看不到作者想表達的真實內容,你要從“飛白”——也就是沒有寫到的地方去看。所謂“真事隱去、假語存焉”就是這個道理。好,我們還是來談“走”路,看看曹雪芹老先生在描寫“走”的時候是如何反邏輯的。
——《“走”與“走”——小說內部的邏輯與反邏輯》
我真正想說的是另一件事,一個真實的小故事。就在前幾天,一位朋友看了我在《鐘山》上的專欄,特地給我打來了一個電話。他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你把別人的小說分析得那么仔細,雖然聽上去蠻有道理,但是,你怎么知道作者是怎么想的?你確定作者這樣寫就一定是這樣想的么?
我不確定。作者是怎么想的和我又有什么關系呢?我不關心作者,我只是閱讀文本。
為了證明我的觀點,我補充說,——我也是寫小說的,每年都有許多論文在研究我的作品,如果那些論文只是證明“畢飛宇這么寫是因為畢飛宇確實就是這么想的”,那么,文學研究這件事就該移交到刑警大隊,警察可以通過審訊作者來替代文學批評。常識是,沒有一個警察會這么干;沒有一個作家會在文學審訊的記錄上簽字。
小說是公器。閱讀小說和研究小說從來就不是為了印證作者,相反,好作品的價值在激勵想象,在激勵認知。僅僅從這個意義上說,杰出的文本是大于作家的。讀者的閱讀超越了作家,是讀者的福,更是作者的福。只有少數的讀者和更加少數的作者可以享受這樣的福。
所以,關于《項鏈》,我依然有話要說。我所說的這些莫泊桑也許想過,也許從來就沒有想過。
——《兩條項鏈——小說內部的制衡和反制衡》
畢飛宇的這本極力推薦,跟其他閱讀課大有不同
看過《青衣》《推拿》《玉米》,一直很喜歡這個作家。語言幽默,但又深刻,一針見血。他讀小說也是如此,對王熙鳳和林沖的「走」的解讀讓人吃驚,喜歡《紅樓夢》《水滸傳》的朋友不要錯過。
這是我第一次閱讀畢飛宇老師的作品,感覺打開了閱讀世界的一扇大門。我讀完這一本要把他的其他作品也一并收入書架。
這是一本講課稿合集,可以想象在這課上的學生能收獲更多
喜歡畢飛宇多年了,喜歡他自然樸實的敘述方式。
通過認真閱讀小說,我在年輕的時候學會了認真對待生活——[土耳其] 奧爾罕·帕慕克
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書質量沒的書,當當的服務沒的說,2方面都很好。不過,書有點小瑕疵,書角有褶皺。
讓你知道你以前讀的爛熟的課文應該還能怎么多,讓你讀到爽的不能自制。
與眾不同的畢式解讀,別具一格的閱讀范本,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畢飛宇帶你進入那些妙不可言的小說世界
快遞還是準時,只是外包裝殼折了影響美觀。看茅獎作家談小說創作,與文學評論家談小說創作有什么不同。
看到主編是丁帆教授,喜歡得不得了,覺得一定是本好書,更何況是畢飛宇的課堂講稿呢。希望看完后能收獲滿滿。
書籍裝幀比想象中要好,剛讀《促織》,作家的讀書法與學者不同,站的角度不同,少有理論,更多的是從創作手法上解讀。
一口氣讀完,講得太好了,深入淺出,鞭辟入里,原來看小說可以看到那么多東西,感覺從前都是囫圇吞棗,打算重新看紅樓夢了。
在豆瓣上看到推薦,買來試讀,但不曾想,卻被作者的舉例和幽默吸引過去,已經有種沖動,想要看他的其他書籍!
人文社出此書,讓讀者從閱讀角度與名家交流互動,創意很好,我們的作家,通過這種方式,與讀者交流,有時比讀小說更有趣。
書的內容很不錯,從另外一個視角果解讀小說,很有意思,語文課要是能這樣上,估計愛上語文,愛上寫作的孩子會越來越多,推薦!
真的不錯,像是一個引導啟蒙你閱讀的導師,用他的觀點為你打開一部部作品,感覺看到了很多以前沒有注意過的角度,是不錯的閱讀體驗。
總體不錯。古樸典雅,有味道的書。外封皮設計挺個性,字大些會更好,算是一家之言吧把學習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讓心沉下來,讓思想升上來!滿分了!
《推拿》的作者畢飛宇在南京大學、北京大學等學校講小說的文稿,特別生動!里面把莫泊桑的《項鏈》改成中國版好有趣啊!推薦,會讓你重新認識那些經典的小說的!
很奇怪。當當每次寄來的書。即使不用包裝箱,用塑料袋裝。也沒有出現過這次的情況。每本書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包裝箱都爛了,因為箱子大了,箱內又沒有墊塞什么東西,我取貨的時候。書幾乎要掉出來了。“小說課”就更離譜了。請看圖片。
本書輯錄了作家畢飛宇在南京大學等高校課堂與學生談小說的講稿,所談論的小說皆為古今中外名著經典,既有《聊齋志異》,《水滸傳》《紅樓夢》,也有海明威,哈代乃至霍金等人的作品。浮光掠影翻了翻,感覺很有意思,今晚的枕邊書就是它了。硬封皮精裝版,印刷不錯,紙質很好,字體大小合適,打折活動太給力,推薦購買。
以前讀小說時更多是關注情節的發展,或人物心理描寫,卻時常忽略文章最本質的語言,也從未想過文章背后作者沒講出的話,這本書真真實實給我上了一課
這本書,作為小說家來談,非常有意思。內容很吸引我,已經看完,我把它和之前買的王安憶的那本小說家的十四堂課對比著看,兩者的角度各個不同。如果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給我的啟發更多。
非常不錯的書!看魏小河的不止讀書推薦,買來讀的。很輕松,但有收貨。好的小說家一定是具有深深的人文主義情懷,有悲天憫人的情感的人。此書也幫助我更深入的理解了一些看過但沒有深刻理解的書。
在火車上匆匆看完,一開始就覺得不對胃口,文中寫到“對法的尊重與敬畏可以強化人性,對神的盲目與恐懼只能提供無法無天和深不可測的奴性”,對這一點不能茍同,盡管目前我對宗教、信仰這些也還沒有想得很清楚
喜歡畢飛宇的小說,折服于他的語言,更驚嘆他對細節的準確把握。這本《小說課》,裝幀設計很有特色,印刷清晰,紙質良好,值得購買。至于內容,這才是毫不猶豫購買這本書的理由,一個小說家來講講別人的小說,上一堂小說課。
之前看過畢飛宇老師的《推拿》,他能把盲人的內心世界寫的這么入木三分實在是讓人欽佩,而且身為一位作家,他自己解讀文學作品也有讓人意想不到的獨特角度和觀點,喜歡讀書的人都應該看看這本書。
不愧為大家之解讀,深入、全面。讀完相關經典之后,再讀畢先生之解讀,于個人迷糊處頓有醍醐灌頂之感,內心豁然。感謝大家能和我們一起品讀經典。
大作家的小說課!在單向空間聽了畢飛宇和王雪純的對談,很喜歡這個機智的人,就買了這本書。書里解讀的很多作品都是我們從小讀到大的,畢飛宇給我提供了另一種視角。感謝他!
畢飛宇的眼光不同于學院派的那種枯燥的文字,他的解讀靈動而富有朝氣,是我比較喜歡的類型,畢飛宇、曹文軒、格非這幾個作家型的研究者是我的學術偶像。
昨天去聽了畢飛宇在法國文化中心的講座,感覺特別好!他最喜歡的三本法國小說是:《包法利夫人》《九三年》《局外人》。尤其喜歡《局外人》。希望《小說課》的續集可以講一講這些書。畢飛宇說,他對人和人之間的溝通的可能感到悲觀,一個人很難理解另一個人。但他同時又樂觀,因為人對溝通、理解的渴望特別強烈。附上一張現場照片,左下角有《小說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