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核能與核技術出版工程”之一,并有國家科學技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出版,是一本系統介紹核武器知識的基礎性讀物。內容主要包括必要的核物理和核材料的基礎知識;原子彈、氫彈、特殊性能的核武器、核武器小型化等的基本原理;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和診斷方法;核武器系統的構成、核爆炸效應以及戰術技術性能等知識。除核武器的科技知識外,還介紹了核擴散與防止核擴散、核軍備控制及其核查技術、核態勢、核戰略、以及我國核武器安全戰略等方面的知識。本書內容系統、,深入淺出,涉及到多個專業領域的知識,可供與核武器事業有關的領導、管理人員、專業人員、部隊指戰員和大專院校師生參考,也可用作為其他鄰域關注核武器事業的同志了解核武器知識的參考,以增長知識,開拓眼界。
“核能與核技術出版工程”是“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上海高校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出版工程”,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曾任復旦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的楊福家先生擔任總主編。
叢書的編委及作者都是活躍在核科學前沿領域的學者,如核反應堆工程及核安全專家王大中院士、核武器專家胡思得院士、實驗核物理專家沈文慶院士、核動力專家于俊崇院士、核材料專家周邦新院士、核電設備專家潘健生院士,還有“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千人計劃”特聘教授等一批有影響的科研工作者。他們都來自各大高校及研究單位,如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大學、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上海市輻射環境監督站等。本叢書是他們研究成果的薈萃,其中多項研究成果獲或省部級大獎,代表了國內甚至國際先進水平。叢書涵蓋軍用核技術、民用動力核技術、民用非動力核技術及其在理、工、農、醫方面的應用。內容系統、、前沿,具有實用性、指導性和參考價值。
叢書讀者對象為高校核工程學院及相關核研究所的廣大師生與科研工作者、與核交叉領域的相關專業研究人員與工程技術人員、核電工程技術人員以及想了解該領域的其他人士。
第 1 章核物理基礎知識
1.1原子與原子核
1.2 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1.3 核力、質量虧損與結合能
1.4 原子核反應
1.5 易裂變核材料及其生產
第 2 章原子彈
2.1 簡史
2.2 基本原理
2.3原子彈的類型和核爆炸的特點及過程
第 3 章氫彈
3.1 基本原理
3.2 氫彈的特點及發展
第 4 章特殊性能的核武器
4.1 中子彈
4.2 弱剩余放射性彈
4.3增強x-射線彈
4.4 感生放射性彈
4.5 核爆激勵的 -射線激光武器
第 5 章核武器的研究設計與核爆診斷
5.1 核武器的研究方法
5.2 核武器物理研究
5.3大規模科學計算
5.4 核爆診斷
第 6 章核試驗
6.1 核試驗的目的
6.2 核試驗的方式
6.3 核武器的診斷和測量
第 7 章核爆炸的效應
7.1 核爆炸的毀傷效應
7.2 沖擊波的傳播及效應
7.3 光輻射特性及毀傷效應
7.4 早期核輻射及其效應
7.5 核爆炸對通信系統的毀壞作用
7.6 放射性沾染及其效應
7.7 核爆的地球物理效應
7.8 核冬天
第 8 章核武器的戰術技術性能
8.1 核武器的威力與比威力
8.2 等效百萬噸與比等效百萬噸
8.3 重量、尺寸和小型化
8.4 安全性
8.5 作戰準備時間
8.6 性
8.7生存能力
8.8 突防能力
8.9 打擊硬目標的能力及軟毀傷效應
8.10 使用壽命與可維修性
8.11 核武器的庫存管理與退役
8.12 核武器的作戰效能
第9章禁核試后的核武器研究
9.1 《禁核試條約》的簽署及其影響
9.2. 禁核試后的核武庫任務
9.3 禁試后的核武器科
此書專業性太強,不是科普類圖書
價有點偏高
很好的一本書。
挺不錯的書
不錯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