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任何一個想要穿越時空,游覽建筑奇跡的人來說,世上都存在著許多可能的旅行路線。無論是欣賞古老的巨石建筑遺跡、中世紀的建筑藝術精品,還是穿梭于現當代的建筑典范,都加深了我們對人類智力以及創造力的理解。
除了被希臘和拉丁作家單獨記載,在希臘化時代,種種令人贊嘆崇拜的建筑開始被陸續收入一些知名典籍,并在羅馬和中世紀時期屢有更新。文藝復興時期,當歲月這位“偉大的雕塑家”將古代令人驚嘆的建筑變為易碎而詩意的遺跡之際,學者們通過研究和選擇早期材料,建立了他們自己的古建筑分類目錄。
囊括古老的千百年前建筑和現代建筑的名錄編纂工作從古代延續至今,其中包含的建筑與遺跡修建于不同歷史和文化背景下,它們在觀念上的力量足以賦予其象征價值。
本書提供了一次世界建筑奇跡的巡禮,路線是三個舊大陸(非洲、亞洲和歐洲)和兩個新大陸(美洲和大洋洲),時間是從史前到現代,發現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時刻。書中那些建筑照片,把歷史帶到眼前,可以讓我們對建筑有更直觀的感受。
這里介紹的建筑,既有因永恒內涵而深入人心的歷史建筑,也有新近造就的、讓我們感到將揭示未來的奇跡。書中傳遞一種觀念——現在的局限是應該被超越的。為未來而建,這些作品就是人類觀念的現實化,這些具體符號的魅力就在于體現了人們對永生的追求。
閱讀本書會產生一種旅行的印象。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們體驗著由某地激發的物質或精神上的感受,或體會著滲透其中的氛圍,還在于書中的照片傳遞出了真切感。由此,我們可以愉快地游歷一個熟悉的國家或心儀的地方,捕捉到以前沒有察覺的細節;或者可以輕松地享受發現一個陌生的地點,心知某24小時將去探訪。
雅典衛城、羅馬萬神殿、倫敦塔橋……
故宮、姬路城、金茂大廈……
金字塔、國會山、悉尼歌劇院……
建筑是時空的留影,連綴起去者與來客在世間的痕跡。
于如流的歲月里,于一石一梁之上,鐫刻著人類的天性。
本書提供了一次世界建筑奇跡的巡禮,路線是三個舊大陸(非洲、亞洲和歐洲)和兩個新大陸(美洲和大洋洲),時間是從史前到現代,發現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時刻。書中那些建筑照片,把歷史帶到眼前,可以讓我們對建筑有更直觀的感受。
這里介紹的建筑,既有因永恒內涵而深入人心的歷史建筑,也有新近造就的、讓我們感到將揭示未來的奇跡。書中傳遞一種觀念——現在的局限是應該被超越的。為未來而建,這些作品就是人類觀念的現實化,這些具體符號的魅力就在于體現了人們對永生的追求。
閱讀本書會產生一種旅行的印象。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們體驗著由某地激發的物質或精神上的感受,或體會著滲透其中的氛圍,還在于書中的照片傳遞出了真切感。由此,我們可以愉快地游歷一個熟悉的國家或心儀的地方,捕捉到以前沒有察覺的細節;或者可以輕松地享受發現一個陌生的地點,心知某24小時將去探訪。
錫耶納大教堂
意大利 —— 錫耶納
錫耶納大教堂始建于公元1229年,于14世紀末期竣工,是意大利哥特式建筑的輝煌典范。工程于1258至1285年在熙篤會圣加爾加諾的修士尼卡拉?比薩諾和吉歐瓦尼?比薩諾指導下進行。父子倆負責豪華的白、紅、黑三色大理石立面,它最終于14世紀末期竣工。今天所見的雕塑大部分為復制品,即便如此,它們也已歷經了大規模重修。尖塔上的馬賽克是現代威尼斯人的作品,作者是穆斯尼和弗蘭吉。
14世紀初期,隨著政治方面的重要性日益提高,錫耶納城決定建造一座巨大的富麗堂皇的主教座堂,但在工程即將完工的1317到1321年之間,洛倫佐?馬伊塔尼指出,工程出現了缺陷。1339年,教堂的設計(在這一設計稿中,如今的教堂只是一座十字形教堂的耳堂)交由朗多?迪?皮耶特羅實施,但由于和鄰近城市之間的戰爭和1348年的黑死病,整個工程除了右邊一側完工,其余部分都中止了。
阿格斯蒂諾和阿格諾羅設計的鐘樓于1313年建成。它是一個正方形設計,鑲嵌著黑白大理石骨架。從底層向上,窗戶上燈的數量從一個增加到六個,鐘樓頂部是一個八角形的塔尖,四周圍繞著四個小尖塔。1376年,教堂在喬瓦尼?迪?切科的指導下重新開工,修建背面的立面,但直到1382年中殿的拱頂建起、半圓形的后殿重建,主教座堂才算真正完工。
大教堂的特色在于哥特式建筑和裝飾的融合,它是文藝復興風格的先聲。它的平面呈拉丁縱長十字形,有一個寬闊的中殿和兩個側廊。雙子中殿的耳堂在十二邊穹頂下有一個六邊形十字。俯視中殿和唱詩樓的教皇半身陶土雕像建于15世紀末和16世紀早期。鑲嵌大理石的精美地板是在1370至1550年間的不同階段鋪設的,描繪的是人類的歷史和救贖。傳統上,這一杰作被認為是杜奇奧的作品,曾啟發但丁寫下《神曲》中的《煉獄》。但是文獻顯示它是喬瓦尼?達?斯波雷托的作品,不會早于1369年。
左側耳堂包括尼卡拉?比薩諾雕刻的布道壇。它是意大利哥特式杰作,由尼卡拉?比薩諾的學生完成于1268年。左邊通道末端是通向皮克羅米尼圖書館的入口。這一文藝復興作品是紅衣主教皮克羅米尼下令建造的,用以保存他的叔父教皇庇護二世的藏書。
阿爾罕布拉宮
西班牙 —— 格拉納達
作為伊斯蘭文明在西班牙控制的一座要塞,格拉納達直到1492年仍舊是哈里發的守衛之地,這一年它被信仰天主教的君主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和卡斯提爾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征服。對西班牙曠日持久的再征服從1212年的納瓦斯德托洛薩戰役開始,當時基督教贏回了納斯里蘇丹的這塊領地。科爾多瓦在1236年被奪回,塞維利亞于1248年被奪回,但格拉納達又維持了250年的自治,而蘇丹穆罕默德一世宣稱自己是卡斯提爾王國的領主。阿爾罕布拉宮是納斯里蘇丹富麗堂皇的宮殿,建于山丘之上,俯視格拉納達全城,是伊斯蘭藝術優雅的象征。它的名字取自阿拉伯語“al-Qalat al Hamra”(意為“紅色的城堡”),因為城堡的及時道堡壘以紅磚砌成。古代的建筑部分(11~12世紀)周圍環繞著圍墻。新建筑是穆罕默德一世下令建造的,始于1238年,在第二年就以驚人的速度完工了。及時位有效地利用阿爾罕布拉宮的蘇丹是穆罕默德四世(1325~1333年),但這里富麗堂皇的裝飾則要歸功于他的后繼者優索福一世(1333~1354年)。正是他在位期間,科瑪雷斯塔和女囚塔的裝飾得以建造,伊本?雅雅布(Ibn al-Yayyab)的銘文詩可以為證(1274~1349年)。
阿爾罕布拉宮最燦爛的時期是穆罕默德五世在位時,他的統治時期有兩段:1354~1359年和1362~1391年。他指揮建成了獅子宮和桃香木院,但是沒有現存信息告訴我們納斯里宮的修建情況、建筑師以及成本。我們也不清楚阿爾罕布拉宮之內的生活和它房間的情況。建筑以石磚建成,而大理石用于立柱和柱頭以及鋪設地板。墻壁和天花板的裝飾用鑲嵌的木頭、陶瓷和灰泥制造。木匠藝術的杰作以使節廳的天花板為代表,光線可以透過天花板,照亮整個房間。宮殿內外鋪設色彩明亮的瓷磚,構成漂亮的幾何圖形,但是最杰出的裝飾是花磚作品,它們描繪出字母和植物圖案。最漂亮的例子是兩姊妹廳和阿本莎拉赫廳的鐘乳形天花板。阿爾罕布拉宮分成三部分:純粹為軍事目標而建的要塞,以及城鎮和宮殿。科瑪雷斯宮中長方形的庭院被一個長形的噴泉南北分開,噴水增加了這里的活力。獅子宮的門廊是阿爾罕布拉宮最精致、最著名的:中心是獅子噴泉,四面圍繞著四條長水渠,它們流入宮殿的房間,那里排列著124根立柱。
為穆罕默德二世修建的將軍宮設在圍墻外,它是一個環繞著伊斯蘭花園的鄉村別墅。阿爾罕布拉宮一個階段的建筑是1527年為查理五世建造的宮殿,他被選為神圣羅馬皇帝,也是奧地利和匈牙利的統治者。他也是西班牙國王,雖然他直到退休才長期待在這個國家。天主教和伊斯蘭文化的差異在于,查理五世的宮殿布局古典、裝飾沉靜,而摩爾式建筑明亮又精致。
吉巴歐文化中心
新喀里多尼亞(法)—— 努美阿
由于遠離大陸,法屬殖民地新喀里多尼亞保留著更多的傳統氛圍和傳統之美,以及十分罕見的生物多樣性。為了紀念島上最早的居民——卡納卡人(Kanaka,在傳教士到來之前就居住在此),法國政府斥資建造了一座文化中心,以1989年被槍殺的卡納卡民族運動領導人的姓氏來命名。
這組建筑優雅地佇立著,周圍是白色與粉色相間的長長海灘、碧綠晶瑩的礁湖,以及高高的松樹。其設計者為法國的倫佐?皮亞諾,設計靈感來源于新喀里多尼亞的傳統棚屋建筑。
文化中心座落于距首府努美阿13千米的一個自然公園內的海角上,由10個19米到28米高的“棚屋”單體組成,相互間由一條廊道連接。這些棚屋或用于舉辦當地人的特殊活動,或用于展示他們的代表性藝術。整組建筑占地8 000多平方米,收藏了當地的文化遺產,包括傳說、故事、當代本土文學、陶器和裝飾物。部分建筑用作臨時展覽或者長期展覽的場地,其余的用作辦公室、圖書館和禮堂。其中,一座棚屋用于表演傳統音樂和舞蹈,雖然在每個棚屋里和廊道邊都能聽到音樂。
棚屋采用鋼材、木材和玻璃等建筑材料做“外殼”,體現了當地棚屋明亮輕盈和易損的特點;同時采用了與新喀里多尼亞棚屋一樣的傳統村落布局。棚屋都朝東,既利于采光,也能使建筑免遭信風襲擊。
棚屋的外墻為雙層木肋板,層與層之間由鋼材連接,中間填充的是綠柄桑樹皮,起到遮陽的作用。吉巴歐文化中心是傳統圓錐形棚屋的現代科技版,在茂盛的草木間聳立著;它改變了當地的天際線,但沒有改變自然界的平衡。每座棚屋的設計靈感都來自于它們身后的獨特背景。
皮亞諾敬畏謙恭的設計造就了一個文化中心,它很好地完成了一個光榮的使命——保護和傳播當地的美麗。
……
圖文并茂,印刷質量不錯,作為旅游入門書籍還不錯!
世界五大洲一次建筑文明奇跡的巡禮。圖片精美!
以為內容會講建筑的來源的,可惜有些沒有。紙質不錯,里面的圖片也很漂亮。
我和朋友都很喜歡國家地理的書。這一本先是她送我的,回頭我po圖的時候被講是在拉仇恨,于是果斷再買一本回贈回去。咳。
雖然我們這一輩子不一定能把世界的每個角落走完,但我們的眼睛可以幫我們看到世界的每個角落,書中的內容雖簡,但圖片真的很不錯,適合旅游。
走馬觀花般地介紹了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筑,可以當科普書看看,也可以當旅游只能
這本書真沒有后悔,這是一件精品,喜歡逛世界看奇跡看文明的旅行家們,下手吧!
以前一直很希望拜讀一下世界建筑,這本書還不錯,對于想開闊眼界的學生黨挺有幫助!
購買國家地理圖書,更側重于圖書的畫面兒,拍攝的很唯美, 給人美的享受。
書包裝很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里面有一頁因為裝訂問題出現疊頁
書里列舉了世界上的著名建筑,從古至今,圖片很多,拍的也還算漂亮,就是布局有點亂,而且相應的文字介紹實在太少了。當當這次的配送倒是很給力,當天送達,還是用盒子包裝的。
建筑鬼斧神工,人類的文化遺產,有時間要去拜訪。
人類的歷史,從建筑上得以體驗,戰火,災難,歲月中保存下來的,瑰寶
紙張相當不錯,但是,書中的介紹還是不太滿意,與我自己需要的有些許偏差。不過好在很多建筑的實拍圖還是挺不錯的,尤其是全景圖和局部放大圖的結合,也幫助我解答了些許疑問。
包裝嚴密 正版 硬封 有厚度 好書?接下來該好好享受精神糧食了 領略世界文明的奇跡震撼!?
一直想找一本介紹各國著名建筑的書,這本書圖文并茂的講述了建筑背后的故事,對擴展知識量很有用。
印刷精美,裝幀質量高,排版也經過精心設計。國家地理所選擇的圖片對拍攝要求很高,不乏優秀的圖片,具有很高的藝術和欣賞價值,為此值得收藏或作為禮品贈送青年朋友。
超級喜歡,反映了各個國家地域的不同文化,值得一看
值得收藏, 買了給父親看的,歲數大了,很多地方不方便 去了,但是看看圖片和介紹也可以滿足 一下 。
物流快 印刷精美 全塑封包裝 圖文并茂。介紹了不同洲的古老建筑與現代文明建筑
在咖啡館呆了一下午,把這本書好好的翻了一遍。內容比較多,圖片也比較震撼。但如果需要對每個建筑深入了解,還需要新的更深入的介紹。
書的策劃很好,集中展示了人類人文方面的標志性建筑,帶著你不出國就進行了游覽,了解了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
大彩頁,很棒。導游不會講,或講了又忘記的內容可以在家認真讀了。只是當當一般今天下單明天早上到的,這次拖了好幾天才送貨,搞活動的原因吧。
其實,地理涵蓋了許多的知識。就像這一本文明奇跡,看是在講地理,同時又滲透了人文、歷史、建筑等學科,確實長知識。印刷很精美。也贊一個。
本來以為是建筑背后的故事。。結果發現都是建筑。。。很正。。介紹的很不錯。。但有點空。。
不錯,喜歡建筑的人可以下手了,遨游在世界建筑之中
額,對標題有些許不滿,沒有背后故事,只有略顯枯燥的說明介紹,但除去這個畢竟是國家地理大大出品其他都沒得挑,還是很好的讀物(我這算欲揚先抑不)(^o^)
小16開?和預期的不一樣呢。大概只有一本小學語文書那么大(復印紙B5),為了搞活動專門出售這個型號?本來準備給孩子看,字非常小,怕傷眼睛。也許本來就不屬于適合孩子閱讀書目。我能說對開本(非內容)不太滿意嗎?
剛拿到書,翻了一下,書的質量不錯,印刷也精美,就是感覺小了一點!這類的書其實應該用和選美中國那樣的尺寸吧,價貴點也沒什么。還有,書里面的建筑,現代建筑有不少。可能本人更喜歡古代的經典的建筑或廢墟,比如吳哥窯、印度也不經典建筑。有點遺憾。不過總體來說,還不錯的。
中國國家地理文明奇跡(世界經典建筑背后的故事)..,好書哈非常值得擁有和閱讀哈!非常值得學習進步!我是當當的鐵桿粉絲,當當加油進步多促銷多搞活動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