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平的,這可能是我們時代的錯覺。其實,貧富差距、民心不通,乃各國所面臨的緊迫挑戰;全球化,成為我們時代的想當然。其實,所謂的全球化更多的是沿海地區與發達群體的“部分全球化”。今天,現代化人口規模從起初歐洲的千萬級、美國的上億級,向新興國家的幾十億級邁進,單靠歐洲所開創的航線、美國所確立的規則,早已無法承載。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偉大倡議,可謂古絲綢之路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堪稱第二次地理大發現,體現中國崛起后的天下擔當。同時也預示著,文明的復興而非單向度的全球化才是世界大勢所趨。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所代表的互聯互通,才是塑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根本,才能推動實現真正的“包容性全球化”,讓全球化普惠而均衡,并落地生根,不僅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規劃路徑,也推動更多國家脫貧致富,開創21 世紀地區與國際合作新模式。
本書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一帶一路”時代的全球化、文明、戰略、經濟、政治、外交邏輯,揭示了“一帶一路”倡議所展示的中國智慧與世界智慧,是繼作者推出《“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專著一年后從人類文明史與全球化反思角度研究“一帶一路”的力作。
世界是平的還是通的?
“一帶一路”如何使沿線國家實現彎道超車或者便道超車?
“一帶一路”將帶來哪些風險和機遇?
“一帶一路”體現了怎樣的中國智慧和世界智慧?
且看本書為您一一道來。
王義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歐洲問題研究中心/歐盟研究中心研究員、主任,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兼任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察哈爾學會、春秋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新疆師范大學及塔里木大學客座教授。先后擔任天津聯合化學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師、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中國駐歐盟使團外交官、同濟大學特聘教授。
出版專著《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簡體中文、繁體中文、阿、英、韓、德、波、土、印地、日等文版,理論局、中組部干部教育局向黨員干部推薦第十一批學習書目)、《海殤?——歐洲文明啟示錄》(中英文版)等12部,合著《天命:一種新的領導型國家的誕生》,譯著《大國政治的悲劇》等3部;主編“中國北約研究叢書”(10卷本)、《全球視野下的中歐關系》。在《中國社會科學》、《美國政治和社會科學學院年刊》等15個國家學術期刊200余篇,在《求是》、《人民日報》、《歐洲的世界》等國內外媒體發表時評700余篇,接受CCTV、BBC等國內外媒體采訪1000余次,參加博鰲亞洲論壇、香格里拉對話會、慕尼黑安全會議等國際論壇500余次。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周易 系辭上傳》這句話,每每給我啟迪,我很高興這句話也同樣啟迪了王義桅教授。
就在《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公布三周后,王義桅教授便在人民出版社推出國內“一帶一路”研究的首部專著——《“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及時地幫助國內外了解“一帶一路”倡議。俄羅斯《導報》曾刊文指出,“一帶一路”構想展現了中國對全球治理新理念的思考,“對中國來說,‘一帶一路’與其說是路,更像是中國最重要的哲學范疇——道”。正是秉持著這種思考和認識,王義桅教授不辭辛苦地赴世界各地講“一帶一路”的術與道,為通達天下而奮斗。
去年9 月,我同王義桅教授赴布魯塞爾參加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第三次會議,王義桅教授給歐盟官員介紹“一帶一路”,引起熱烈反響。他的演講“中歐如何開創文明共同復興的前景”,不僅激活了絲綢之路作為東西方文明紐帶的歷史記憶,似乎也點燃了中歐開創新人文主義的雄心,讓歐洲在跨大西洋關系之外,多了致力于歐亞大陸互聯互通的選擇,受到歐方高度贊許。我深切地感覺到,他不僅把“一帶一路”當作事業,而且當作信仰,與其說研究“一帶一路”,不如說研究其背后承載的民族復興與世界大同,故此才能超越舊學問與老思維。
不僅如此,王義桅教授的思考從未停止。《“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出版后,他深入基層,走向世界,包括接受我的推薦到新疆和中亞調研,更好地了解了國情與世情,發表了大量的“一帶一路”研究成果,被稱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先生”。一年之后,他又推出第二部“一帶一路”研究專著《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思考更超越“一帶一路”本身,通古今之遷變,承時代之使命,詳盡而深入地分析“一帶一路”的邏輯,從而實現對“西方中心論”歷史觀、“世界是平的”全球化邏輯的超越。
我非常欣賞本書的觀點,西方主導的全球化讓強者更強、弱者更弱,而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所倡導的“五通”之精髓,正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彎道超車、變道超車和共同復興,開創包容性全球化。今天,以互聯互通為核心的“一帶一路”通過包容性技術、包容性制度,正在擯棄舊式全球化,開創全球化3.0 版。我們正在邁入萬物互聯的時代。“世界是通的”,這是作者的堅定信仰及對世界的美好期許。
王義桅教授的上部專著《“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出版后,被翻譯成阿、英、韓、德、波、土、印地、日等多種語言出版,繁體字版由香港中華書局出版,并入選理論局、中組部干部教育局向黨員干部推薦的第十一批學習書目,以及中國讀書協會和中國圖書評論學會“2015 年好書”,產生了廣泛的國內外影響。本書更是深入分析了“一帶一路”及其所承載時代的邏輯、“一帶一路”所透視的中國智慧與世界智慧,相信會取得更大的效應,帶來更多正能量,值得大家一讀。
“靈感來自五千年文明,激情來自萬里河山。”王義桅教授喜歡歷史,凡事推本溯源至5000 年,外國人常稱其為“五千歲”先生。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心里不只是裝著中華文明復興和中國夢,更著眼于人類文明共同復興和世界各國夢,這是他在國內外講述“一帶一路”時如此受歡迎的原因吧。
真誠為本書的出版感到高興。祝愿“一帶一路”事業成功。是以為序。
自序 講好“一帶一路”故事是21 世紀人生之大幸。
“歐洲人較大的不幸,就是不能成為一個中國人!”歐洲啟蒙運動旗手伏爾泰當年的感慨,啟迪了意大利學者艾科。他去世前數月曾表示:“18 世紀的歐洲盛行中國熱,可惜歐洲人當時失去了與中國建立平等伙伴的歷史機遇,如今再也不能有如此遺憾了。”
正如過去我們靠西方定義中國一樣,現在越來越多國家拿中國來定義他們,或拿中國來說事兒。美國也不例外,托馬斯 弗里德曼與邁克爾 曼德鮑合著的《昨日輝煌》(THATUSED TO BE US)的出版,可謂形象之至。
令人欣喜的是,中國在世界這一波“講好中國故事”中不再失語、失態、失勢。拙著《海殤?——歐洲文明啟示錄》的后記中曾經這樣描述2008—2011 年筆者在布魯塞爾任外交官的經歷:“自以為是的西方人老是無端詬病中國。我就算不是中國人,也會為中國辯護。”今天,不再只替中國辯護,不再只給西方講,而是給我們自己,給廣大世界人民講中國故事了。
2015 年11 月,在第六屆世界中國學論壇開幕式上,譚中先生感慨——何時外國人研究中國不再是引用美國人的而是中國人的著作,中國才算真正崛起了。筆者在閉幕式上稱之為“譚中之問”,并予以回答:“一帶一路”倡議正贏回中國學的話語權。外國人研究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現在引筆者著作啦!臺下許多外國人朋友紛紛點頭。
這具有多么與眾不同的時代意義啊!講好中國故事,從講好“一帶一路”故事開始。
講好中國故事,是一種境界。什么境界?就是講中國故事之道。道在心中,而非老把“自信”二字掛在嘴邊。推動人類文明復興,超越現代化,實現包容性全球化,推動形成三種世界秩序:文明秩序、國際秩序、公民秩序,這是中國作為文明型國家的時代擔當。筆者在本書及與程亞文合著的《天命:一種新的領導型國家的誕生》中,將“站在人類文明新高地”作為中國故事的精神境界,以實現21 世紀的“張載命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舉例來說,世人將互聯網當作技術、產業、平臺載體抑或生產- 生活- 思維模式,都是站在網民的立場思考的,較少考慮非網民的感受。只有將互聯網當作基礎設施和人類的共同家園,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14 億中國人民,更好造福各國人民,才能告別互聯網讓“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富者更富、窮者更窮;智者更智、愚者更愚”的局面,推動世界非網民盡快融入互聯網,且有望實現彎道超車,建立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引領21 世紀人類新文明。這是“一帶一路”的重要邏輯。
講好中國故事,是一種藝術。中文是世界上非字母文字,常常使世界看不懂中國但充滿好奇。我們面對的不只是西方,而是西化世界——從制度到觀念。因此,我們必須懂得西化邏輯,在科學與藝術之間,闡明中國發展之道。為此,我們要闡明中國政府政策主張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底蘊,以及與世界的相通性,與時代的契合性,才能讓中國故事在世界上入腦、入心。比如,中國不干涉內政政策,源于中國文化尊重差異性、主張多樣性,無論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還是佛家“不作孽”思想中都得以體現。講清楚中國外交政策的文化內涵,主動性、話語權就有了,人家就不會將“不干涉內政”與“不負責任”畫等號。“一帶一路”從其名“一”“帶”“路”到其實“互聯互通”,既有中國智慧又融通世界智慧。
講好中國故事,是一種修養。不同于歷史上的大國,我們要講述的是“四特”中國——特長歷史、特大規模、特世俗社會、特殊崛起,這易招致對中國崛起的謾罵圍攻,考驗著我們的智慧與修養。講好中國故事,不能急吼吼,要注意方式方法。孔子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今天,仍然是完善自己,說服世界。比如,西方人常常將“一帶一路”稱之為中國的“馬歇爾計劃”,甚至一些中國學者也這么說。筆者常常提醒西方人,絲綢之路是德國人李希霍芬對兩千年的東西方文化、貿易之路的統稱,靠馬歇爾計劃做參照系未免太狹隘了。講好“一帶一路”故事,要喚醒包括歐洲人在內的各種文明的共同記憶,開創共同復興的前景,致力于聯合國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這樣就名正言順了。向國際社會講中國夢也是如此,中國夢不只是中國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夢想,也是源于中國而屬于世界的人類夢想,讓我們一起來實現吧。
講好中國故事,是一種文化自覺。對于我而言,早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不要以為是中國人就懂中國故事,講中國故事是一個熟悉國情、世情的過程。古人講知行合一,讓講好中國故事成為行動自覺。從這個意義上講,每一個中國人都是講好中國故事的主體,無論身處何地,身在何時,都在不自覺地講中國故事,以言行或信念。“一帶一路”倡議,不是“我”的,而是“我們”的。本書從人類文明史角度講述了“一帶一路”所開創的全球化1.0、2.0、3.0 故事。期待每一個沿線國家乃至其他國家人民,都去講述各自心目中的“一帶一路”故事。
講好中國故事,首先要講好自己的故事,以親身經歷打動聽眾的心弦,引發廣泛共鳴。第十屆全球孔子學院大會,筆者應邀發表演講——《“一帶一路”助推人類文明共同復興》,就以自己的經歷做開場白:“20 年前我還是復旦大學學生,我的女友,即我現在的夫人(笑,掌聲),及時次到我老家去,那是江西的一個小城市。春節前,火車非常擁擠,無法上去,我就把她從窗子推進去,但是進去之后她也沒地方待,只好金雞獨立,這就是當時的旅行。后來建了高鐵,她才答應我的求婚(笑,掌聲)。我知道中國的一些鄰國可能還面臨著類似的交通問題,現在中國修了這么多高鐵,我們也應該幫助鄰居實現他們便捷交通、快速回家的夢想(掌聲)。”故事一開講,全場2000 多位來自世界134個國家的孔子學院院長和所在學校校長就報以雷鳴般的掌聲。在饒有興味地聽完筆者講述“一帶一路”后,將筆者團團圍住,探討如何共同實現歐亞大陸互聯互通的百年夢想。正如主席所言:“如果將‘一帶一路’比喻為亞洲騰飛的兩只翅膀,那么互聯互通就是兩只翅膀的血脈經絡。”
講好中國故事,是為了講好世界故事。講什么?首先是講好中國改革的故事,改革是世界潮流。中國故事對世界的啟發,體現中國對世界的擔當,中國故事折射的時代趨勢,是我們首先要講好的。中國改革,是人類較大的創新。講好中國故事,是要讓世界認識到中國故事給他們帶來的機遇,推動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機會,要體現費孝通先生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境界。“一帶一路”正是融通中國夢與沿線各國夢的媒介。
世界的中國熱,從亞投行到“一帶一路”,不一而足。中國人,首先應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主體。我們,則是其排頭兵。以精彩的方式講好精彩的故事,以感人的方式講好感人的故事,以人性的方式講好人性的故事,乃21 世紀人生之大幸。
本書是王義桅教授繼“2015年中國好書”《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后又一力作,從歷史、經濟、文化、外交、全球化等方面深入淺出地闡述“一帶一路”的邏輯,以“世界是通的”智慧超越了“世界是平的”思維,打造包容性全球化,非常值得一讀。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世界銀行前副行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 林毅夫
王義桅教授是中國學界一帶一路戰略的前沿的研究者和吶喊者,他的新作縱論四海,上下千年,讀來暢快淋漓,特別值得關心中國發展大勢的社會各界仔細研讀。
一一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經濟學家 李稻葵
共贏主義的闡釋,雅俗共賞的精品之作。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 胡鞍鋼
紙質很好,物流很快,很滿意的一次購買
老師推薦的。還沒看,對內容很期待。
當當物流很贊,服務態度很好,書也很好,正品
當當物流很贊,服務態度很好,書也很好,正品
最新論述,關注一帶一路必讀
這本書不錯我家孩子正看很喜歡親們快買吧每個人只一本下手晚了買不到啊!左天六點下單今天上午十點收到了太快了滿星!
必讀書目,推薦
好書,值得一看!
精美圖書值得收藏
很好,喜歡
老師推薦的好書之一,值得深研究
很好 包裝好,紙箱完整,就是送貨轉來轉去被換了好幾家快遞送貨
當當送貨太快了,保裝完好,在當當多次購買圖書,還會繼續,謝謝快遞小哥的火速送貨。
幫同事買的,應該還不錯
物流非常快
內容一般,價格偏高
圖書質量很好,正版
不錯哦~~~~~值得購買~~~
對于學習政治很有幫助。
好書好書,不錯不錯,多看看漲知識,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Satisfied
Satisfied
物流非常快
第一次購買,不錯!
書的質量很好,價格也便宜,物流很快,經常有活動,買書很實惠,以后還會繼續關注本店,滿意,給個超贊。繼續買買買。
物流很快,書的內容也不錯!
還不錯,不過是講理論的,不是講歷史或者科普,當休閑讀物看稍微枯燥
這是別人推薦的書,所以買來看一下,書本質量還不錯
紙質挺不錯的哦,排版等各方面都令人挺滿意的哦!
好書,看看有助于了解中國當前下了怎樣一盤棋,同時當然是自信心爆棚
希望了解更多一帶一路並有朝一日參與其中,實現我的絲綢之路夢!
因為看了東南衛視“中國正在說”而購買了這本書,細細品讀,獲益匪淺,王教授細致地帶你解讀一帶一路,使讀者有了深刻了解
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書的理論框架較清晰,圖表有助理解。
對于全面了解一帶一路政策,有所幫助。但是行文略浮夸。
最近有一個一路一帶的課題,網上通節這么久,先買了再說!
大國的崛起需要理清理論體系,最近幾年中國的精英一直在這方面努力探索,從張維為到韓毓海到金一南。這部書的內容就是王義桅先生對中國模式理論體系的一個解讀論述。
周末看完“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正好又在網上看到王教授的一個關于“一帶一路”的視頻,也提到了這本書。
作者王義桅的大作,很喜歡。從大歷史、大未來理解“一帶一路”的邏輯,堪稱“21世紀新全球化宣言
一帶一路戰略最前沿的研究者和吶喊者,他的這部新作品,縱論四海,上下千年,讀來暢快淋漓,特別值得關心中國發展大勢的社會各界仔細研讀。這是共贏主義的完美闡釋,雅俗共賞的精品之作。
“一帶一路”這四個字已經成為當下最流行的詞語,做為每個中國人需要了解其偉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以及對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意味著什么,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王義桅教授中國學術界一帶一路戰略最前沿的研究者和吶喊者,他的這部新作品,縱論四海,上下千年,讀來暢快淋漓,特別值得關心中國發展大勢的社會各界仔細研讀。這是共贏主義的完美闡釋,雅俗共賞的精品之作。
本書是王義桅教授繼“2015年中國好書”《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后又一力作,從歷史、經濟、文化、外交、全球化等方面深入淺出地闡述“一帶一路”的輯,以“世界是通的”智慧超越了“世界是平的”思維,打造包容性全球化,非常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