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梁思成、林徽因與我圖書
人氣:51

梁思成、林徽因與我

《梁思成、林徽因與我》一書,出自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的遺孀林洙女士之手。她以女性特有敘述角度和方 式,回顧了自己40年來所目睹的梁思成個人和家庭的各種遭遇,忠實記錄了她與梁思成相識、相知、相戀并一同...
  • 所屬分類:圖書 >傳記>文學家  
  • 作者:[林洙]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00697053
  •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01
  • 印刷時間:2011-01-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梁思成、林徽因與我》一書,出自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的遺孀林洙女士之手。她以女性特有敘述角度和方 式,回顧了自己40年來所目睹的梁思成個人和家庭的各種遭遇,忠實記錄了她與梁思成相識、相知、相戀并一同走過的苦難歲月的過程。在從學生、同事、助手到 伴侶的角色轉換中,作者也完成了從妻子到梁思成建筑思想堅定的捍衛者的飛躍。因為作者對梁思成、林徽因兩位多年近距離的接觸,因而,其筆下梁、林兩位的形 象真實、生動,使讀者有機會了解到一個有別于熒屏、小說之外的梁思成、林徽因,具有可讀性。

《梁思成、林徽因與我》行文流暢,飽湛情感,作 者從自己與林徽因、梁思成的交往談起,穿插著對梁、林關于中國古建筑史研究的理解,又在敘述自身經歷的同時,記錄下了“反右”、“”等特殊時期的點滴 史實,跳出了狹小的家庭圈子,以自身的經歷見證了宏大的歷史變遷。因而,本書不是名人瑣事的堆砌,更非關于名人的獵奇之作,而是如《往事并不如煙》一樣以 一人、一家經歷見證歷史的嚴肅作品。

編輯推薦

林洙作為歷史的見證者,用深情、細膩的筆觸生動地描寫了她與梁思成、林徽因交往的經歷,大量的圖片和照 片豐富了《梁思成林徽因與我》的內容。讓讀者更加感同身受地看到梁思成和林徽因這對中國有名的夫婦,他們青春洋溢的青年、顛沛困頓的中年、孤勇堅韌的晚年。以及林洙作為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陪伴梁思成走過人生坎坷和孤寂的晚年。大量逼真的細節,傳達了那一代愛國知識分子的生命痛感。

本書從20世紀40年到梁思成先生去世的70年代,圖文并茂,全書計有插圖200余幅,其中許多關于梁思成及林徽因的照片及古建筑結構圖等,都是首次與讀者見面,有較高的文獻價值。

作者簡介

林洙,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的遺孀,1962年與梁思成結婚,陪伴梁思成走過了下一年的艱難歲月。 1928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3年入清華大學梁思成主持的中國建筑史編撰小組工作。自1973年起全力以赴整理梁思成遺稿,先后參與編輯了《梁思 成文集》、《梁思成建筑畫集》、《梁思成全集》等書,另著有《大匠的因惑》、《建筑師梁思成》、《叩開魯班的大門——中國營造不社史略》等書。

目錄

寫在前面的話

自述

序 寫給梁思成和林徽因

一 梁思成夫婦

二 十個兒女的大家庭

三 歸來

四 中國營造學社

五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六 的一次古建調查

七 榮譽

八 他給了學生們什么

九 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

十 北京啊北京!——未被采納的“梁陳方案”

十一 徽因走了

十二 “大屋頂”

十三 永相隨,難相隨

十四 屈辱與磨難

十五 留做反面教員

十六 永別

十七 與君同在

梁思成年譜

梁思成著作一覽表

英文著作目錄

在線預覽

烏云下的屈辱與磨難

風暴來了

1966年春我正參加清華大學的四清工作隊,在京郊延慶中羊房工作,工作隊的同志都注意到報刊上陸續出現了對《海瑞罷官》及《燕山夜話》的批判。思成的來信也談到了他在民盟中央參加了對吳晗的批判會。

令我感到困惑的是《海瑞罷官》和《燕山夜話》的著者們都是北京市委的領導同志,難道北京市的領導人會出問題?6月3日新華社報導中央決定改組中共北京市委。這時校內也派人來和工作隊聯系,要求隊員們對校黨委的工作表態。真有些“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形勢。但大多數人吸取了反右的教訓,紛紛支持黨委的工作。明確表示蔣南翔是姓馬(馬列主義),而不姓修(修正主義)。不久,工作隊就接到命令返回學校參加。

當 返校的車子一進校門,就看到鋪天蓋地的大字報與處處攢動著的人群。一股騷動不安的感覺向我襲來,六月的天氣已開始炎熱?;\罩著工作隊的沉悶氣氛,又使用我 隱隱地感到一種難言的恐慌。返校的汽車駛入清華園,我們在系館門口下了車,正對系館門口的一張大字報上赫然寫著斗大的黑字:“瞅出黑市委藤上的大黑瓜梁思 成”。我的心一下子緊縮了幾乎透不過氣來。

我 木然地走回家,推開房門,屋子和往常一樣拉著窗簾,顯得有些昏暗,思成正在寫些什么,他顯得那么瘦小憔悴。見我進來,他向我伸出雙手,又放下了。他用低啞 的聲音說:“我天天都在盼你,但是我又怕見到你……”我從來沒有見到他這么痛苦,這么頹唐,這使我駭然。我輕輕地撫著他,希望能給他一點安慰,暗暗祈望這 只是一片短暫的烏云,一切都會搞清楚,一切都會過去。那時我怎么也沒有想到這片烏云會籠罩全中國整整十年,而他也再沒有機會看一眼中國的晴空。

我 回到自己的單位“參加學習”,老同事們都很沉默。窗外不時敲鑼打鼓,走過一隊隊人,押著戴高帽子的黨委干部們游街,一部分同志懷著看熱鬧的心情嬉笑指點 著。接著又來了一隊人喧嘩得特別厲害,他們押著一個女同志,她身上穿著一件黃紙糊的大斗篷,在斗篷的前胸及后背上寫了三個大“保”字,她頭上戴著同樣黃紙 糊的高帽子。走近后,我才認出原來是黨委中惟一的女委員。她生活樸素,工作努力,挺關心群眾。我一向對她十分好感,現在她卻成了這個樣子。我好像五臟六腑 都被攪翻了似的,全身無力地癱坐在椅子上。我不禁自問,揪出走資派是“革命行動”,我這是怎么了?于是我努力掩飾自己的恐懼,盡量裝出一副鎮靜的樣子。

上 邊派來了工作組,人們暫時安定了下來。為了迎接這場“”,我把思成解放后寫的文章整理出來,準備他自我批判用。在整理的過程中我發現兩篇重要的 文章,一篇是當時我系工作組組長的文章,發表在《建筑學報》及時期,是論建筑的民族形式問題,他的觀點和思成同時期的文章沒有什么區別,再一篇是 (中央“”領導小組成員)關于美學問題的文章,其中一段論述故宮的建筑藝術,他的分析簡直與思成的論點一致。

有了這兩個重大的發現,又想到曾對思成說他的《拙匠隨筆》是好文章的話,我仿佛吃了定心丸,我相信他的學術問題充其量只能是錯誤觀點,構不成反動的罪行。我把這兩篇文章給思成看,他不像我這樣樂觀,嘆息著搖了搖頭。

果 然系館門口貼出了《梁思成是彭真死黨,是混進黨內的大右派》的大字報。于是他詳細地“交待”自己的入黨經過,與彭真的關系等等,其實那本來是眾所周知的, 然而他一遍又一遍地檢查,但都沒有通過。有24小時他終于明白了他們需要的東西,他們認為他在反右時期寫的擁護黨委領導的文章,是當時的市委為了把“右派打扮 成左派再拉進黨內”而授意他寫的。

“那末,那篇文章是怎么寫的呢?”我問。

“在 整風開始后很多人對黨提出了意見,我自己也提了不少,但是這些意見中有一點我不同意,就是要共產黨從學校中撤出去。盡管我和不少領導同志為北京市的規劃問 題,為古建筑保護的問題吵得不可開交,盡管共產黨曾批判過我。但是我沒有忘記是誰領導全國人民站了起來,不再受帝國主義侵略;是誰解決了四億多人民的吃穿 問題;是誰使我們的社會得到了安定;是誰清理了古老的北京城里從明代就積存下來的垃圾,是共產黨。那么為什么共產黨就不能領導大學呢?即 使在解放前,校委會也是被操縱在少數特權人物手中,就像清華過去所謂的‘三巨頭’嘛!所以,我寫了《整風一個月的體會》,談了自己的看法,但當時正在鼓勵 鳴放,提意見。所以寫完后又拿不定主意,只好把它鎖在抽屜里。星期日劉仁同志來看我,問我最近有什么看法,我把這篇東西拿給他看,他看完后很高興,立刻放 進口袋中,說了聲‘明日見報’就走了。第二天果然一字不改登了出來。”接著他又說:“不 管怎樣,我當時認為只有共產黨能使中國強大起來,我愿意跟著它走,所以我寫了入黨申請。那時連黨的基本組織原則都不懂,竟把申請書直接交給轉毛主 席。我在入黨后的一切行動包括我寫的那些文章可能有錯誤,但全是光明正大的,沒有任何陰謀活動。”他又說:“我最早認識的共產黨員是龔澎同志。那還是在四 川,我陪徽因從李莊到重慶去看病,住在上清寺中央研究院的宿舍里。24小時一位漂亮的年輕女士突然來看我們,她直言不諱地聲稱自己是共產黨,是費慰梅介紹她來 看我們的。費慰梅是費正清的夫人,當時是美國駐華使館的文化專員。當時龔澎說,我們共產黨愿意結識一些學者,了解他們的情況,聽聽他們的看法。這個共產 黨,是戰前燕大的學生,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衣著也很淡雅入時,這些都給我們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解放后的24小時,我在頤和園遇到龔澎,她那時正在朝鮮 板門店與美軍談判,回京休假。我們談起當年在重慶的相遇,我才知道是從費慰梅處得知我們的情況,特意派龔澎來看望我們的。

“我認識的第二個共產黨員,就是讓我在軍用地圖上標出古建筑的解放軍代表。雖然我們的接觸僅一個多小時,但是他代表了共產黨對古建筑的重視與愛護,使我從感情上一下子就和共產黨接近了。

“我 接觸的第三個共產黨員就是彭真了,那是在北京解放不久的一次會議上,有人把我介紹給他,當時我對黨內的組織情況毫無了解,根本不知道他在北京市及黨內的地 位。當他知道我是梁啟超的兒子時說:‘梁啟超曾說,今后之歷史殆將以大多數之勞動者或全體國民為主體,現在實現了。’接著他又引了一句梁啟超的話,然后對 我說:‘我相信,梁啟超先生要是活到今天,他也會擁護共產黨的。’我真是大吃一驚,我雖是梁啟超的兒子,但很慚愧,我沒有讀過多少父親的著作,然而眼前這 位共產黨的干部卻能背誦他的作品。這件事很自然地使我對彭真產生了親切感。1955年的批判也是彭真幫助我認識了錯誤。我承認我的確很佩服彭真,但和彭真沒有任何私人的交往,更談不上死黨。”

他 很坦然,同時卻一絲不茍地寫著工作組要他“交待”的每一個“問題”。他對每—件事的陳述都是誠實而詳盡的,沒有絲毫保留。我一直認為自己在各方面都很無 知,在政治上更是如此,然而我卻驚奇地發現他在政治上是多么的天真與單純,他對黨是那樣的忠誠與信賴,連我都不能想像在舊社會生活了大半輩子的人,竟能保 持這么純潔的赤子之心,絲毫也不懷疑別人會對他有什么惡意。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x1y1m1n**的評論:

梁思成、林徽因的精神和對建筑的貢獻讓我敬佩!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2015-07-05 18:06:35
來自kmustgf**的評論:

因為內容緊緊牽著我的心,很快速的4天,在工作之余讀完了,感動于他們的偉大和執著——梁思成、林微因、林洙......感慨無奈于他們的時代,讓他們晚年如此瘡痍,是心酸的......

2012-03-02 10:58:1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第二次購買。這本書應該還是比較客觀的記述了三人的一個側面。在保護梁先生文獻手稿方面,林洙女士還是有貢獻的。

2017-05-19 14:10:2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喜歡林徽因梁思成的可以買 林珠寫得不錯 厚厚的 印刷不咋地

2015-05-31 18:34:5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梁思成、林徽因與我》一書于4月28日當當網購之,四日未到,以屬遲脫,與普通郵遞無二,如今看來非也,實梁、林二位先生賀余壽也,豈有怪之乎?樂哉!樂哉!樂哉!

2012-05-04 16:39:56
來自tillian**的評論:

不錯的。許多圖片。前邊主要是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故事,多都比較熟悉的。主要是后面的梁與林洙的感情發展,這一段比較新鮮。以及婚后的生活以及在梁思成臨終前幾年的遭遇及精神上的落寞。后面還有梁去逝后林洙大量整理出版梁的著作的事。林洙畢竟一直從事檔案資料工作,文字也顯得比較順暢自然,誠懇克制。

2014-05-11 15:01:43
來自zfylhy**的評論:

一直都很喜歡林徽因。作者雖是梁思成的續弦,可對林徽因給予了很公正的評價

2012-05-21 17:05:57
來自梧桐秋**的評論:

謠言總是對梁思成與林洙不利,想想,林洙的付出也的確不討好。但是,她很不容易,在梁思成的生命后期替他整理了很多資料,平淡的度過余生。

2011-12-04 13:07:08
來自acauchy**的評論:

一直很喜歡梁思成和林徽因這一對,寫的還不錯。

2014-05-24 15:02:5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里面有很多圖片,史料記載,對梁思成、林徽因有了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

2015-05-28 10:45:52
來自只待歸**的評論:

一直很喜歡梁思成和林徽因這一對 而林洙雖然是梁思成的遺孀卻寫的很客觀。而且有很多圖片 感覺就像在看一段歷史

2014-04-21 19:02:2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林洙作為歷史的見證者,用深情、細膩的筆觸生動地描寫了她與梁思成、林徽因交往的經歷。

2016-01-15 10:42:57
來自糖果丹**的評論:

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古建筑的學術書籍,以前去寺廟,就去看神尊,讀了真本書才知道,中國的古建筑,有如此多的學問,也通過這本書,對林徽因,梁思成,有了很大的了解,向先賢致敬。

2014-08-04 20:48:0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進一步了解了中國才女林徽因,感嘆其胸襟和才氣,學習了她的德行。而對于中國早一批的學者、大家們對于知識研究的認真和執著也很傾佩,現代清寧人應該學習他們的腳踏實地、嚴謹治學的精神。

2015-05-06 10:08:44
來自安然g**的評論:

雖然林洙的文字功底實在不值得去推敲 可是她的敘述讓還原了最真實的林徽因和梁思成

2015-05-04 01:40:33
來自書蟲臭**的評論:

梁思成、林徽因都是我很想深入了解的人,這本書寫的很好,值得購買!不過書本身質量不行,都被我翻壞了,只讀了一遍呀!

2015-12-11 21:11:56
來自書之趣**的評論:

看完這本書,我才知道什么是愛情,什么是熱愛,什么是追求,什么是執著。什么是嚴謹,什么是淵博。梁思成和林徽因以自己的赤誠的心,將自己的一生都貢獻給了祖國的建筑、教育事業。他們讓我由衷的欽佩。

2011-07-29 09:42:54
來自lsq0725**的評論:

梁思成和林徽因那么杰出的科學家卻都英年早逝,尤其是梁思成晚年那么悲慘,真可惜!

2014-04-24 07:31:5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喜歡梁思成和林徽因,林洙寫的很質樸,情感很深。

2015-06-24 13:44:1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這本書大部分都是介紹梁思成的建筑成就,還可以

2017-06-19 12:16:4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一直很喜歡梁思成和林徽因這一對 而林洙雖然是梁思成的遺孀卻寫的很客觀。而且有很多圖片 感覺就像在看一段歷史

2015-03-28 16:29:04
來自rzg一鳴**的評論:

一直以來都敬仰梁思成,敬慕林徽因。細細地讀完此書,對梁林夫婦有了更深的認知,更促成了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到四川宜賓李莊,去尋覓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里中國營造學社舊址、梁林舊居、同濟大學舊址、旋螺殿等遺跡。

2012-05-13 21:52:31
來自t***天(**的評論:

關于梁思成及林徽因的照片及古建筑結構圖等

2017-03-22 14:04:3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作者林洙是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也是要徽因的學生,文中充溢著對梁思成的愛和對林徽因的敬仰,很多章節很多事件十分感人,有撞心的感覺。那一代的知識分子真是純粹干凈得很,十分值得人敬重。林洙也十分值得人敬重。

2013-03-18 12:27:3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本想了解梁思成和林徽因故事,哪想內客幾乎都是在描述梁思成的考察建筑的過程,對學習建筑學又想了解梁思成的人也許有一些幫助,而文中敘述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事情甚少,書名讓人誤解。實在是可以取名《梁思成與他所愛的建筑》

2012-05-08 16:02:0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本書是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的遺孀林洙撰寫的,厚厚的一本書,有大量的照片,圖片,反映了梁思成、林徽因以及伴隨梁思成度過生命中最后11年的林洙的生活、工作場景。我是看了紀錄片《梁思成 林徽因》之后開始更加關注這兩位建筑學家的,開始收集其他有關他們的書籍資料。

2011-12-02 09:34:20
來自hechong**的評論:

如果北京能夠按照梁思成的思路建城,北京將會是另一番壯麗景觀,甚至,中國古城鎮的保護也會上數個檔次,只是,這只是如果了。林徽因,才女,文字優雅耐讀,知識廣博,全心全意為梁思成整理古建筑的圖冊和文字資料,當屬中國最懂建筑的女性

2015-08-25 16:46:0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作為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在寫林徽因時多了很多不客觀的情緒和描述,與我之前看的費慰梅和張清平寫的梁氏夫婦(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感情和細節有出入,個人認為,要了解真實的梁氏夫婦,看梁氏父婦的密友費慰梅寫的<梁思成與林徽因>或張清平寫的<梁思成與林徽因>更客觀!這本書不值得看!

2014-07-12 14:11:10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