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楊絳傳(追思紀念版)圖書
人氣:75

楊絳傳(追思紀念版)

楊絳(1911—2016),我國當代著名作家、文學翻譯家。她是丈夫口中“賢的妻,才的女 ”盡管自己有著巨大的才情,卻長期甘于做錢鍾書背后的“灶下婢 ”。她是一位安靜、優雅、博學的女性,...
  • 所屬分類:圖書 >傳記>文學家  
  • 作者:[羅銀勝]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45520804
  •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5
  • 印刷時間:2016-05-30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楊絳(1911—2016),我國當代著名作家、文學翻譯家。她是丈夫口中“賢的妻,才的女 ”盡管自己有著巨大的才情,卻長期甘于做錢鍾書背后的“灶下婢 ”。她是一位安靜、優雅、博學的女性,她高貴、生動而深刻的靈魂,影響所及包括知識分子和普通百姓。她一生對抗戰火、疾病、政治風暴、生離死別的態度,可謂生命正能量;她經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依然保持著平靜、淡然、知足,成為無數人的精神楷模。 作者羅銀勝在閱覽了大量楊絳先生口述的一手資料后,以溫暖的筆觸敘寫了她的百年人生,主要包括她童年的成長、家庭的變遷、求學歷程、文學創作,以及她同錢鍾書半個多世紀相濡以沫的愛情,盡顯其博學、睿智、寬容、淡定、堅強的才女賢妻風范。 楊絳先生雖已辭世,但她身上的堅韌和智慧,透過文字的敘寫,仍將給生者以前行的指引和力量。

1. 一本楊絳先生生前親自審閱的個人全傳

作者羅銀勝在閱覽了大量楊絳先生口述的一手資料后,以溫暖的筆觸敘寫了她的百年人生,主要包括她童年的成長、家庭的變遷、求學歷程、文學創作,以及她同錢鍾書半個多世紀相濡以沫的愛情,盡顯其博學、睿智、寬容、淡定、堅強的才女賢妻風范。

楊絳先生生前曾親自審閱刪改稿件,跑腿郵寄給作者。楊絳先生還給他開玩笑發“牢騷”:“小羅啊,我跑郵局給你寄這一包,可累人啊。而且還花了我不少郵費呢!”作者也曾多次到楊絳家中拜訪,曾在小區碰到楊絳先生遛彎兒。

2. 論才情和風骨百年再無第二

她是一位安靜、優雅、博學的女性,她高貴、生動而深刻的靈魂,影響所及包括知識分子和普通百姓。她靜悄悄地隱身,又在靜悄悄地影響這個時代。

3. 著名作家夏衍、柯靈,著名學者周國平都給予楊絳先生極高的評價

你們捧錢鐘書,我捧楊絳! ——著名作家 夏衍

賢的妻,才的女! ——著名作家 錢鍾書

楊絳對那些蓬門小戶的男女老小,是帶著深厚的同情,指出他們盲目的營營擾擾,可笑可掬。憐惜地撫摸他們的傷痛。解剖的鋒芒含而不露,婉而多諷。這是作者深入生活、體察人生的結果,出發點是對人生的熱愛,所以精神上站得高,看得透徹。 ——著名作家 柯靈

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我分明看見她在細心地為她的靈魂清點行囊,為了讓這顆靈魂帶著全部寶貴的收獲平靜地上路。

――著名學者 周國平

4. 本書在修訂本的基礎上推出追思紀念版,披露了楊絳先生一些不為人知的人生經歷

本書新增了5萬多字,增補了楊絳先生很多不為人知的生活經歷和在文學創作方面的心得,并對其進行更詳細地解讀,是一本了解楊絳先生百年人生智慧和作品內涵的傳記作品。

編輯推薦

好書推薦:

作者簡介

羅銀勝(1962年— ),著名傳記作家,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1984年復旦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畢業,現任教于上海立信會計學院。長期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化名人的傳記寫作。著有《顧準傳》《顧準的25年》《顧準畫傳》《顧準評傳》《顧準的后半生》5種、《楊絳傳》《才情人生喬冠華》《喬冠華全傳》《王元化和他的朋友們》《紅色名媛章含之》《周揚傳》《百年風華:楊絳傳 》《賈樟柯傳》《錢行健傳》。編有《百年顧準叢書》《顧準:民主與“終極目的”》《顧準文集》(珍藏增訂本)、《顧準再思錄》《錢谷融:閑齋憶舊》《我的人生檔案:賈植芳回憶錄》《記憶的修復》等。

目錄

及時章 故里家世

在一般世俗之人看來,楊絳無疑是有錢人家的“大小姐”,有傭人奴婢使喚,但她卻從不指手畫腳,盛氣凌人,對誰都客客氣氣。從這點又可看出她秉承了她母親的性格。

第二章 大學時代

我既不能當醫生治病救人,又不配當政治家治國安民,我只能就自己性情所近的途徑,盡我的一份力。如今我看到自己幼而無知,老而無成,當年卻也曾那么嚴肅認真地要求自己,不禁愧汗自笑。不過這也足以證明:一個人沒有經驗,沒有學問,沒有天才,也會有要好向上的心……盡管有志無成。

第三章 負笈英法

楊絳和錢鍾書白天除了上課,經常結伴出去到咖啡館坐一會兒,注意從社會學習語言和汲取知識,或者一起逛逛舊書肆;晚上一般都回到公寓,不改舊習,發奮讀書,青燈黃卷長相伴,不亦樂乎。

第四章 孤島歲月

楊蔭杭父女數人東逃西藏,無處安身,只好冒險又逃回蘇州老家。這時蘇州已成一座死城,尸殍遍野。回到家里,像是遭遇過打劫一樣,下人和他們的鄉親在家里“各取所需”,東西拿走不少。好在還有一些存米,一家人暫時勉強度日。

第五章 步入劇壇

楊絳步入劇壇,并非偶然,這是來自于她對都市小市民生活的體驗和知識分子生活的積累。上海灘這個大都市特有的新舊參半、土洋結合的生活形態,正是引發劇作家靈感的淵藪。

第六章 艱難時刻

抗戰八年,楊絳飽嘗戰亂之苦,她的心情是沉重的,她在抗戰勝利的熱切企盼中,艱難度日。楊絳甘做“灶下婢”,輔佐夫君全力創作《圍城》,這是40年代文壇的一則佳話。

第七章 定居京華

楊絳舉家離開上海,定居北京,開始了新生活。楊絳、錢鍾書曾在清華求學,度過

了終生難忘的學生生涯,如今他們又雙雙回到母校清華大學,將在這里執掌教鞭。他們夫婦于8月24日攜帶女兒,登上火車,26日到達清華。

第八章 流年沉浮

起初,楊絳、錢鍾書都在文學所外國文學研究組工作,不久,錢鍾書被鄭振鐸借調到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組,用錢鍾書的話說,“從此一‘借’不再動”。后來古代組和外文組分別升格為文學所、外國文學研究所,他們夫婦分別成了這兩個研究所的研究員。

第九章 十年塵世

楊絳的頭發被剪去一截,錢鍾書的背上給抹上唾沫、鼻涕和糨糊,滲透了薄薄的夏衣。斗完以后又勒令他們脫去鞋襪,排成一隊,大家彎著腰,后人扶住前人的背,繞著院子里的圓形花欄跑圈兒,誰停步不前或直起身子就挨鞭打。

第十章 著譯尖峰

1978年,漢譯本《堂吉訶德》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它的問世,填補了我國西班牙語文學翻譯的一個空白,立即受到西班牙方面的高度評價,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親自向楊絳頒獎。這是我國文學翻譯界少有的殊榮,譯者當之無愧。

第十一章 筆耕不輟

在楊絳的筆下,沒有高大的英雄人物,只有很平常、很普通的人物,不管是可親可愛的,還是可憎可惡的,抑或是可悲可嘆的人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演繹的是這些尋常人物的家長里短,因而更帶有生活氣息。

第十二章 生活側影

走進楊絳、錢鍾書的家里,只覺得滿室書香。他們把客廳與書房合二為一了,主要空間都被書柜和書桌占據著。兩張老式的單人沙發擠在一隅,權且待客。簡樸的房間里,最醒目的是大小書柜放滿書籍:中文與外文、古典與現代雜陳,顯示著兩位主人中西文化貫通。

第十三章 抵抗不幸

楊絳的家庭充滿著恩愛、和諧的氣氛,但是,短短兩年,楊絳屢遭不幸。先是愛女先老人而去,錢鍾書又一直在重病中。翌年,錢鍾書也離開了楊絳。事屬意料之中,但

畢竟相濡以沫整整一輩子,楊絳的痛苦可想而知。

第十四章 文化擔當

錢鍾書去世后,已經九十余歲高齡的楊絳依然手不釋卷,并還在孜孜筆耕不輟,仍在用雙手、用生命之火的暖流回報人民,回報社會。當然人老了不免會有病來侵襲,但楊先生很注意鍛煉,前些年只要天氣好,她一定會出來走走。

第十五章 年方百歲

盡管已經一百歲高壽了,楊絳的日常起居照常如初,她往往到凌晨一點才睡覺,六點多起來,年事雖高,九十點鐘還是下樓在小區“遛彎兒”,吃完午飯后再睡個午覺,作息有規律,每天堅持寫作,甚至練字。

第十六章 拍賣風波

102歲高齡的楊絳于20日在家中得知拍賣消息時,很是吃驚,她立即給遠在香港的收藏人李國強打去電話,表示“我當初給你書稿,只是留作紀念;通信往來是私人之間的事,你為什么要把它們公開?”“這件事情非常不妥,你為什么要這樣做?請給我一個答復。”

第十七章 死者如生 生者無愧

錢鍾書一生酷愛讀書,每讀一書必作筆記,留下了數量驚人的從未面世的讀書筆記,由楊絳一直保存著。楊絳堅定地相信,錢鍾書的筆記公之于眾是最妥善的保存,她說:“但愿我這辦法,‘死者如生,生者無愧’。”

第十八章 生命之火

但一滴水不也能折射太陽的光輝么?所以,當268萬字容量的《楊絳全集》靜靜擺上貨架,那抹光輝,仿佛火焰,驅散黑暗,驅散寒冷,驅散孤苦,照亮明天也照進讀者的心房,已經可以牽動視線。

后記

在線預覽

抵抗不幸 楊絳的家庭充滿著恩愛、和諧的氣氛,但是,短短兩年,楊絳屢遭不幸。先是愛女先老人而去,錢鍾書又一直在重病中。翌年,錢鍾書也離開了楊絳。事屬意料之中,但畢竟相濡以沫整整一輩子,楊絳的痛苦可想而知。

女兒錢瑗的病,是累出來的。錢瑗固然淡泊名利,但非常重視肩上的責任。因為學校人手不夠,她作為博士生導師,除了研究生的課之外,還開本科生的課。加上她住在城里,來往不便,十分疲憊。但她的精神亢奮而緊張。北京交通高峰時常堵車,遇到這種情況,平時沉穩而有風度的錢瑗,則像熱鍋上的螞蟻,心急如焚。為了不誤課,只有一個辦法:早起早走。一次她因夜間工作起得晚了,匆匆梳洗后出門,一路急走,趕到車站,盼車,擠車……總算到了學校,松了口氣,可上教學樓的臺階時,一低頭,發現自己穿的布鞋竟是兩樣顏色,真是忙中出錯!怎么辦呢?只好請一位住校的老師趕緊回家把夫人的鞋拿來換上。乍看起來,這只是一件令人發笑的小事,可也說明錢瑗精神的緊張程度,她像一架上緊發條的機器,已經松不下來了。有人問她近況如何,她答:“心力交瘁。”人家好意地勸她趕緊“勒馬”,她說:“我是騎在虎背上……”

據錢瑗的老同學章廷樺透露:“錢瑗的頭銜確是不少:中英合作項目負責人,英國《語言與文學》編委,全國高校外語專業指導委員會和北師大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的各種委員……一個個頭銜和職務就像套在身上的一條條繩索,勒得錢瑗動彈不得。再加上她是出名的‘死心眼’,辦事認真得讓人吃驚,也讓人敬佩。拿一年一度的職稱評定工作來說,錢瑗是校評審委員,外語學科評審組組長,事務繁忙,耗時費心,而且還有全國各地為提職稱而寄來的一篇篇論文和一本本專著,請她評審。要評審,必須研讀,這是多大的工作量啊!一次,外省某大學寄來一篇論文,錢瑗讀后有似曾相識之感,再讀則更覺得有抄襲之嫌,然此事干系重大,不可貿然下定論。于是根據回憶,翻遍書架,終于找到原書,再從頭通讀,列出抄襲部分的頁碼和段落。事后該校寫來了感謝信,可他們并不知道錢瑗為此付出了多少精力。”

人非鋼鐵,而鋼鐵“過度疲勞”也會發生斷裂。長期超負荷工作,使錢瑗這塊鋼鐵出現了裂紋。她先是咳嗽,繼而腰疼。讓她去看病,她說不要緊,休息休息就能好,實在不行,就在回家時順路買點藥丸吃吃,就算“治”了病。1996年春,錢瑗腰疾加劇,一日清晨竟無法坐起,她瞞著老母楊絳,悄悄地打電話到北師大外語系求助。盡管她不愿意,可還是被“押送”到醫院,檢查發現是骨結核,脊椎有三節病變,并且不排除有癌細胞的可能。以后再查,又發現肺有問題,住進北京溫泉胸科醫院,經專家會診,確診為肺癌,晚期,肺部積水,癌細胞擴散,已是病入膏肓了。

這一消息,對楊絳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她的丈夫錢鍾書已重病在身,在醫院臥榻不起。這時女兒錢瑗又病倒了,她非常著急,分身照顧兩個病人。但是,錢瑗不讓母親來看望,怕母親見到自己那副樣子痛心。

錢瑗的病情發展很快,纏綿病榻無幾,便告病危。1997年3月初,她提出想見母親楊絳,大概已預感到的日子來臨了。3月4日下午,錢瑗的心臟停止了跳動。白發人送黑發人,是何等沉重的打擊啊。但是,楊絳堅強地挺住了。她打起精神,全身心地照顧丈夫。

楊絳夫婦的摯友柯靈的夫人陳國容談道,這幾年來楊絳先生實在辛苦,女兒先走了,丈夫臥病在床,她每天都去醫院,而外界圍繞錢鍾書的是非紛擾不斷,她自己也是八十歲的老人了。陳國容說,她真的很堅強。 四年來,楊絳天天帶著自己做的便于錢鍾書食用的飯食到醫院探望。他倆在一起時,有時用無錫話交流,有時講英文。楊絳真誠地祈禱錢鍾書能夠戰勝病魔。

1998年11月20日,錢鍾書在北京醫院度過了他一個生日。

第二天,北京的天空瑞雪紛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社科院院長李鐵映在副院長王忍之的陪同下,冒雪來到北京醫院,祝賀錢鍾書八十八歲華誕。當李鐵映來到病房門口時,楊絳熱情地表示感謝。李鐵映和王忍之舉起兩只花籃送給楊絳。花籃上分別寫著:“祝錢鍾書先生八十八華誕。李鐵映賀。”“祝錢老八十八華誕。中國社會科學院敬賀。”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楊絳先生的傳記,最后一位女先生,很值得我們一讀

2017-11-17 16:59:36
來自炮火煙**的評論:

楊絳先生是個很傳統的中國女性,她本身有著巨大的才情,卻甘心做錢鍾書的“灶下婢”,甘于做一個平凡的妻子和母親,這樣偉大的女性真得很讓我佩服啊。

2016-06-08 12:43:4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楊絳先生,我的女神,最賢的妻,最才的女!觀其生平更是對其崇拜有加!很好的一本自傳。任何時候都是那么冷靜、理智,看似柔弱,實則堅韌如絲,可以陽春白雪,更可以入世。無論什么樣的生活都能被先生過的活色生香!才氣橫溢,悲天憫人。

2017-11-14 16:35:13
來自筱木子h**的評論: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這是錢鐘書先生對楊絳先生的評價,雖然還沒開始看,但是我相信這本書一定不會讓我失望的。

2016-12-12 21:16:1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全面評價楊絳先生的一本好書,全面了解楊絳先生的一本好書。看后很受教育。

2017-06-14 10:32:30
來自一縷綰**的評論:

從矢志求學到我們仨的圍城歲月,全面展現楊絳105年中曼妙的人生風景。論才情和風骨,百年再無第二人。她的淡泊與堅韌,既充滿力量,也給人溫暖。

2017-10-01 15:33:47
來自sushan1**的評論:

很厚實,手感很棒,很有質感的一本書,楊先生的書只看過我們仨,但仍舊是很尊敬的一位先生,平時很少看傳記,除非是本人寫的或者真正授權的,這次這本就是看到了是先生本人審閱過的才買了下來。會好好閱讀學習的。

2016-09-22 19:23:52
來自喋***休**的評論:

楊絳先生是我最崇敬的作家,這是第一次買名人傳耶~還沒看 但是楊絳先生的故事,不會不好看的

2017-04-25 13:21:0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非常好!從閱讀了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喜歡上楊絳先生!當當活動買到這本書,非常開心!書的質量不錯!

2017-05-18 09:09:56
來自管大明**的評論:

從不同的角度更多的了解楊絳先生,跟楊絳先生學習。

2016-12-11 12:13:1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全面評價楊絳先生的一本好書,材料全部來自第一手,可信度非常高。想了解楊絳和錢鐘書的人推薦看一看。

2017-09-04 21:05:24
來自在***(**的評論:

很厚的一本書 楊絳先生是我迄今為止最敬佩的女性 正在慢慢的讀 希望能從楊絳先生的人生中吸取經驗 感謝當當網很用心的做了這樣一系列的優惠

2017-04-23 17:03:05
來自笑對人**的評論:

楊絳傳(追思紀念版) 買了一套楊絳先生的集集子看,但是還沒到呢,這本是羅銀勝所著,通通留著吧慢慢來讀,關于出版社以及作者試讀這些細節以后還是要好好甄選一下,免得買到自己不滿意的,換來換去又是很麻煩。。。

2017-11-01 13:56:39
來自青樹檸**的評論:

楊絳傳(追思紀念版) 在網上意外發現這本書深深喜歡上。做為唯一一本由楊絳先生親自閱覽的自傳,真實程度不言而喻,其中流露的情感也是最真切的。是一部值得推薦的楊絳先生的自傳書!

2017-09-23 12:02:5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是楊絳親自審閱過的傳記。材料全部來自第一手,可信度非常高。想了解楊絳和錢鐘書的人推薦看一看

2016-06-07 16:31:33
來自C***姬(**的評論:

看了我們仨之后對楊絳先生很感興趣,買來看看

2017-07-04 15:19:14
來自我愛沙**的評論:

之前看過楊絳先生的《我們仨》,讀來真切感人,對楊絳有了一定認識。這次無意中看到了這本楊絳的傳記,簡直如獲至寶,了解她的傳奇一生這本足夠了。

2016-06-08 16:46:43
來自飛舞5**的評論:

說實話,之前只了解錢鍾書,對楊絳知之甚少,讀完她的這本傳記后,不禁感慨,世間居然真有這樣的奇女子,外表柔弱內心強大,淡然,知足,書寫了不凡的百年人生。

2016-06-08 12:39:00
來自愛***子**的評論:

喜歡看《我們仨》,對楊絳先生非常崇敬,從本書中了解到先生更多的人生,對于先生堅韌不拔的一生表示敬佩。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多么樸實而真切的評價!

2017-03-03 14:22:5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拿到這本書時,楊絳先生已經辭世,心中莫名的悲痛。喜歡她的文,更喜歡她這個人,所以她的傳記我絕對不會錯過。她的堅韌和智慧,通過這些文字將給我們以前行的指引和力量。

2016-06-14 14:16:2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楊絳傳(追思紀念版) 想要拜讀楊絳先生的作品,先從她的個人傳記入手。即使不能直觀感知她所經歷的流年浮沉,也可通過最貼近其生活的筆觸來體味她可敬、可愛的形象。

2017-07-02 08:41:5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中透過豐富翔實的細節,刻畫出楊絳形象的各個方面:與錢鐘書志同道合的“書蟲”和“隱士”,慈愛包容的賢妻良母,隨分自持的智者……生動呈現先生一百多年的人生軌跡,從中我了解了她的生平、文學著述。

2016-06-08 16:39:2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讀了《我們仨》、《走在人生邊上》繼讀這本書,更全面的了解的楊絳先生。人生不過百年,我們所追求的未必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我們想要的未必是永世所能留存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何嘗不是一種美好?!

2016-11-19 15:54:4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還沒看,不過超喜歡楊絳先生的人生經歷,這本算總結的很全面的了,推薦

2017-01-26 00:51: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包裝有一點點窩角但是完全不影響閱讀,我婆婆平時10點就睡了單拿到書的當天下午就開始看一直記到晚上10點半房間燈都還亮著(確定不是在玩兒手機)證明自己餓本書真的好看。我婆婆還說責備么書里沒有插畫

2017-05-03 22:28:09
來自jghfei**的評論:

看過楊絳先生的很多書,這本《楊絳傳》是不能錯過的書

2016-09-22 09:59:0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楊絳先生去世的時候,已經整整105歲了,她的一生,一如既往地保持了一份清明與淡泊,甚至有一點特立獨行。她的存在,是這凡俗人間的一絲光亮。我們永遠懷念她。懷念她的最好方式就是讀讀她的作品,如果想了解更多,就需要讀讀她的傳記。

2016-06-08 13:14:44
來自罔罔**的評論:

這書本既寫到了楊絳先生童年的成長和她的求學經歷,也寫到了她與錢鍾書的相識相戀到結婚生子,更寫到了在抗日戰爭、等特殊的歲月,相濡以沫,相扶相守,共同經歷人生的風雨,內容豐富而詳實。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傳記作品。

2016-06-08 12:46:0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在當下這個浮躁的社會,楊絳先生一直能夠“萬人如海一身藏”,靜悄悄地影響著這個時代:淡薄寧靜,與世無爭,不理世事,躲在人群背后,讀書寫字做學問,這樣安靜舒張的心,這樣絕塵的精神生活,是我們在喧鬧躁動的時代一個溫潤的慰藉。

2016-06-08 13:16:31
來自依然夢**的評論:

很完整詳實的一本傳記,詳細介紹了楊絳先生的一生經歷,很生動的反映了先生淡然從容的處事態度,也能看出她對丈夫的深情。錢鐘書和楊絳夫婦是我最羨慕的一對夫婦。

2016-11-16 23:05:15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