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19世紀三位杰出的文學大師巴爾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傳論組成。在這部作品里,作者以“凝煉、濃縮和”為原則,懷著熾烈的熱情,運用犀利的筆法和濃烈的色彩,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巴爾扎克人物,一個狄更斯形象,一個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
1、公認的茨威格撰寫的經典傳記,重溫大師的時代和激情。
2、傳主是三位大師,作者是大師,幾個大師在一部作品中相融交匯實屬難得!
斯蒂芬 茨威格(1881—1944),奧地利著名作家、小說家、傳記作家。作品包括小說、人物傳記、詩歌、戲劇、散文等,以及部分翻譯作品。其代表作有《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昨日的世界》《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三大師》《羅曼•羅蘭》《列夫•托爾斯泰》等。
目 錄
序言 001
巴爾扎克 001
狄更斯 044
陀思妥耶夫斯基 08
巴爾扎克
一七九九年,巴爾扎克出生于法國富饒的圖爾省,即拉伯雷的家鄉。他生于六月間,一七九九年這個年份是值得反復提到的。在這一年里,拿破侖——對他的事業感到驚恐不安的那個世界還把他稱為波拿巴——從埃及回到了法國,半是作為勝利者,半是作為逃亡者。他曾經在金字塔的石頭見證人面前戰斗過。后來他對在外國的星座之下把一項開頭很宏偉壯觀的事業堅持到底感到厭倦了,便乘一只小船從納爾遜暗中埋伏的輕型護衛艦中間鉆了過來。他回國幾天以后便聚集起來一批忠實的追隨者,清除了進行反抗的國民議會,并且一舉奪取了法蘭西的統治大權。巴爾扎克出生的這個一七九九年便是拿破侖帝國開始的年份。新世紀所熟悉的再不是“矮個子將軍”,再不是科西嘉島來的冒險家,而只是拿破侖、法蘭西帝國的皇帝了。在巴爾扎克童年時代的那十年十五年里,拿破侖貪婪權力的雙手已經合抱住了半個歐洲。那時他野心勃勃的夢想已經駕上鷹的翅膀飛翔在從近東到西歐的整個世界上空了。首先要回顧巴爾扎克的十六年與法蘭西帝國的十六年,即與或許是世界史上最離奇古怪的時代吻合。那個時代對于驚心動魄地經歷過種種重大事件的人來說,對于巴爾扎克本人來說,不可能是無關緊要的。因為早年的經歷和命運實際上不就是同一件事物的內部和外表嗎?來了那么一個人,他從藍色地中海的某個小島來到了巴黎。他沒有朋友,沒有生意,沒有名望,也沒有地位,但卻陡然間在巴黎抓住了剛剛變成脫韁野馬的政權,而且把它扭轉過頭來,牢牢控制住了。這個人是單槍匹馬的。這個外省人赤手空拳得到了巴黎,接著又得到了法國,隨后又得到了這一大片世界。世界歷史上的這種冒險家的突如其來的念頭不是通過許多印刷成書和令人難以置信的傳說或者故事介紹給巴爾扎克的,而是有聲有色的,通過他所有饑渴的感官滲透進了他的生活,并且隨著回憶中的那千百次形象生動的真實事件在他還沒有東西進入過的內心世界里定居了下來。這樣的閱歷必定會成為范例。巴爾扎克這個男孩子興許是在傲慢、粗暴而且幾乎是充滿羅馬式激情講述遠方勝利的公告上學會閱讀的。在拿破侖的軍隊進軍以后,這個男孩子想必經常用手指頭在地圖上不大靈便地勾來畫去。法國在地圖上便像是一條泛濫的河流,逐漸地向全歐洲進行擴展。今天它翻過了塞尼山,明天越過了內華達山,它跨過江河開往德國,踏開冰雪進入俄國,還越過英國人用猛烈炮火把艦隊打得起火的直布羅陀海域。那些臉上帶有哥薩克軍刀傷痕的士兵可能白天在大街上和巴爾扎克一起賭過,在夜間也可能他經常被開往奧地利去轟擊奧斯特利茨附近冰塊掩體后面的俄國騎兵部隊的大炮滾動聲驚醒。巴爾扎克青年時代的一切追求必定都化成了一個鼓舞人的名字,化成了一個概念,化成了一個想象:拿破侖。在巴黎通往世界的大花園前邊聳立著一座凱旋門。這座凱旋門上刻記著半個世紀里被法國征服的城市的名字。因此,當外國軍隊從法國人引以為驕傲的凱旋門下開進巴黎的時候,那種法國居于統治地位的感覺必然會轉變成巨大的失望!外部風起云涌的世界里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成了巴爾扎克內心里不斷增長的閱歷。很早他就經歷了價值的徹底變革,既經歷了精神價值的徹底變革,也經歷了物質價值的徹底變革。他看到過有共和國印章標志的上百或者成千法郎的紙幣都變成了一文不值的廢紙,隨風飛舞。在從他手里滑進滑出的金幣上邊,忽而是掉頭國王肥頭大耳的側面頭像,忽而是雅各賓式的自由帽,忽而是執政官的羅馬帝國公民面孔,忽而又是黃袍加身的拿破侖。在這個時期里,道德、貨幣、土地、法律、等級制度等方面都發生了徹底的變革。幾百年來嚴格禁止的一切,現在都滲透進來,甚至泛濫起來了。巴爾扎克置身于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變革時代里,必定很早就意識到了一切價值的相對性。他周圍的世界是個漩渦。如果眩暈的目光想要一覽全貌,想要尋求一個標記,想要在這奔騰呼嘯的波濤上空找到一個星座,那么,在那么多重大事件的連綿起伏中只有拿破侖這個創造者是永遠存在的。那千百次對世界的震驚和沖擊都是從他這里發出的。巴爾扎克還見到過拿破侖本人。他看到拿破侖騎馬前去檢閱,帶著一批他自己意志的產物。在這些隨從人員中有奴隸魯斯坦,有拿破侖以西班牙作禮品相贈的約瑟夫,有拿破侖把西西里島作禮品相贈的穆拉特,有叛徒貝爾納多特,還有所有那些拿破侖給他們鑄造大炮,占領他們的王國,并且把他們從往昔微不足道的地位提拔到拿破侖時代光輝中來的人。有個人物形象在一瞬間里鮮明生動地照進了巴爾扎克的視網膜。這個人物形象比歷史上的任何典范人物都更加偉大。巴爾扎克看到了偉大的世界征服者。對于一個男孩子來說,看到了世界征服者不是就等于自己有了要成為世界征服者的愿望嗎?與此同時,在另外兩個地方還安居著另外兩位世界征服者。一位住在柯尼斯堡,此人使混亂紛繁的宇宙變得一目了然。還有一位住在魏瑪,這位詩人對全世界的征服并不比拿破侖及其千軍萬馬遜色。但是這兩位對于巴爾扎克來說,在很長時期里還是沒有感覺到的遙遠境界。目前是拿破侖的范例在巴爾扎克身上形成了一種永遠想要整體而決不要零碎的欲望,貪婪地追求世界上所有的一切的欲望,這是一種急切而狂熱的抱負。
然而這樣的凌云壯志還無法立即實現。最初,巴爾扎克決定不從事什么職業。他如果早出生兩年,就作為十八歲的人加入了拿破侖的軍隊。很可能他在滑鐵盧戰役中向著英軍發射榴霰彈的山頭沖去。然而世界歷史不喜歡重復。緊隨拿破侖時代那種狂風驟雨的天氣而來的,是微溫、柔和而又令人困乏的夏天。在路易十八時代,軍刀變成了裝飾劍,軍人變成了宮廷佞臣,政治家變成了巧言令色之徒。國家高官顯位的安排再不是根據業績的威力,再不是根據令人生疑的意外橫財,而是由女士們柔和的手所給予的恩惠與寵愛來決定。國家的生活淤塞停滯了,膚淺平庸了。那些重大事件飛濺的浪花現在平靜地匯聚成了一個柔水池塘。現在的世界再不必用軍隊征服了。拿破侖這個單槍匹馬的榜樣,對許多人來說變成了一種警誡。但是藝術依然如故。現在巴爾扎克開始寫作了。不過他與別人不同。他寫作不是為了聚斂錢財,不是為了消遣,不是為了把書架裝滿,也不是為了去林蔭大道漫步談心。他在文學中所渴求的不是元帥的權杖,而是皇帝的皇冠。他在一間屋頂閣樓里開始寫作了。他最早寫的長篇小說都是用的筆名,好像是為了檢驗一下自己的實力。這還不是實戰,而只不過是地圖上的軍事演習。這是軍事演習,還不是進行戰役。此后他對自己的成就不滿意了,不滿足已經取得的成功。于是他丟開這行手藝,去干了三四年別的職業。他坐在一個公證人的房間里當抄寫員。他用自己的眼力對人世間的生活進行觀察、領會和享受,而且自己闖了進去。然后他又從頭開始了。不過這時他心中懷的是旨在得到整體的那種驚人抱負,是那種巨大的狂熱貪欲,它輕視單個事物、外形表象和被剝離的東西,是為了抓得住在強烈震蕩中旋轉的世界,他對世界原始傳動機構極其神秘的齒輪組進行了仔細觀察。他從事件的混合飲料中提取純粹的成分,從大量混亂的數字中得出全體的總和,從呼嘯的喧鬧中找到和諧,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取得本質核心。他要把整個世界裝進他的曲頸甑里,把世界簡明扼要地再進行一次創造。這就是他現在的意圖。他不讓豐富多彩的生活有絲毫的遺漏。而為了把人世間生活的無限壓縮成有限,把無法實現的壓縮成人力所及的,這只有一個過程,就是簡明化。巴爾扎克把全部精力都用于去精簡可感知的現象。他用篩子篩選,篩掉一切非本質的東西,只選取純潔而珍貴的表現形態。然后他把這些表現形態,這些分散的個別現象放到他的手爐中進行鍛造,使這些紛繁復雜的表現形態變成為生動、直觀而且一目了然的體系。這情況很像林奈把億萬種植物列成一個關系緊密的一覽表,也很像化學家把不計其數的化合物分解成為數不多的元素——這就是他的雄心壯志。他把世界簡單化,為的是去統治它。他把所制服的世界都塞進了《人間喜劇》這么一個宏偉壯麗的監獄里。經過這樣的蒸餾過程以后,他的人物始終都是典型,都是對大多數人性格化的概括。他那前所未有的藝術意志把一切多余的東西,把一切非本質的東西,都從這些人物身上清除掉了。他把行政管理的中央集權體系引進到了文學中來,進行集中化。他像拿破侖一樣把法國作為世界的圓周,把巴黎作為圓心。他把各色各樣的集團幫派、貴族、教士、工人、詩人、藝術家、學者都拉進了這個圓圈里,甚至都拉進了巴黎。他根據五十家貴族的沙龍才寫出了德 卡迪尼昂公爵夫人的一個沙龍。他根據數以百計的銀行家才寫出了一個德 紐沁根男爵。他還根據所有的放高利貸者寫出一個高布賽克,根據所有的醫生寫出一個奧拉塞 畢昂雄。他讓這些人彼此住得十分鄰近,經常互相接觸,發生激烈爭吵。在生活出現成千上萬個變種的地方,他卻只要一種生活。他的世界比真實顯得貧乏,但是更為緊湊。這是因為他的人物都是精選出來的人物,他的激情是純潔的元素,他的悲劇是冷凝而成的。像拿破侖一樣,巴爾扎克也是以征服巴黎作開端的。然后他又一個接一個地征服了各省。幾乎每個縣都往巴爾扎克的議會里派駐了自己的發言人。然后巴爾扎克也像戰績輝煌的執政官波拿巴一樣,把自己的部隊投放到了各個國家。他鋪展的面很大。他把人派到挪威懸崖峭壁的峽灣,派往西班牙陽光灼人的沙土平原,派往埃及火紅色的蒼穹之下,派往貝雷西納河一座座滴水成冰的橋上,還派往其他等等地方。然而他的世界意志如同他那偉大的榜樣人物的世界意志一樣,伸展得比派人去的地方更遠。此外,正如拿破侖在兩次遠征之間悠然自得地創立了《法國民法典》一樣,巴爾扎克也在用《人間喜劇》征服了世界以后,悠然自得地提出來一部愛情、婚姻的道德法典——這是一篇原則性的論文。他在這樣一些偉大作品的環抱全球的線條上邊還微笑著畫了一個《滑稽故事集》中阿拉伯風格的,而且是頗為自負的花紋圖案。他從苦難的深淵,從農民的茅舍,漫游到了圣日耳曼區的宮殿,闖進了拿破侖的各個房間。他在那里邊打開第四面墻,同時也就揭開了那些重鎖深閉的房子里的秘密。他與士兵們一起在布列塔尼地區的帳篷里休息。他在交易所里轉悠。他察看劇院布景的內幕。他監視學者們的著作。在這大千世界上沒有一處角落是他那魔術師的光焰沒有照亮到的。他的軍隊有兩三千人。實際上這些人都是他憑空創造出來的。他們是在伸開的手掌里成長起來的。事實是,這些人都是憑空造出來的,赤身裸體,巴爾扎克給他們穿上衣服,送給他們頭銜和財富。就像拿破侖對待他的元帥們那樣,他忽而又把這些人的頭銜和財富收了回來。他與這些人一起賭博,唆使他們亂作一團。紛繁復雜的事件是數不勝數的。在重大事件背后所展現的地區是驚人廣大的。《人間喜劇》對世界的征服,那種用兩只手集中起來的全部生活,在近代文學中是絕無僅有的,這也正如在近代史中拿破侖是的一樣。征服世界原本是巴爾扎克少年時代的夢想,如今沒有什么比這個正在變成現實的早年決心更強大有力了。巴爾扎克不無道理地在一張拿破侖肖像的下邊這樣寫道:“我將用筆實現他用劍未能完成的事業。”
因此,巴爾扎克的主人公都像他本人一樣。他的主要人物全都有征服世界的欲望。有一種向心力把這些主要人物從外省,從他們的故鄉拋到了巴黎。他們的戰場就在這里。五萬青年人的浩浩蕩蕩大軍蜂擁而至來到了巴黎。這是未曾試過身手的純潔力量。這是不明確行動方向的,尋求釋放的能量。現在他們在巴黎像炮彈一樣緊緊擠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他們互相消滅,互相追逐,爭著往上爬,把別人拖進深淵。這里沒有給任何人準備好位置。每個人都不得不為自己爭奪講壇,把無比堅硬和柔軟易彎的金屬——這是說的青年時代——鍛造成一種武器,把自己的力量聚集成一個爆炸物。文明內部的這種戰斗激烈程度絲毫不亞于廝殺的戰場。巴爾扎克是及時個對此做出證明的人,這是他的驕傲。他提醒浪漫派的作家們說:“我的市民長篇小說比你們的悲劇更具有悲劇性!”這是因為那些青年人在巴爾扎克的書里首先學習到的東西是嚴峻無情的法則。他們明白,他們這樣的人太多了,因此他們必須像在一個鍋里的許多蜘蛛那樣互相吞噬——這是巴爾扎克的寵兒伏脫冷的比喻。他們不得不把自己用青年時代鍛造成的武器再一次浸泡在燙人的閱歷毒藥中。只有剩余下來的人才是對的。他們就像“拿破侖大軍”的長褲漢那樣,從三十二個方向來到這里。在到巴黎來的路上他們跑破了鞋子,公路上的塵土沾滿了他們身上的衣服。他們的喉嚨里冒火,非常干渴。他們來到這個令人陶醉的,既優雅又有財富和權力的新地區里。當環顧四周的時候,他們才頓時感覺到,要想得到這里的宮殿,這里的女人和這里的權力,他們隨身所帶的那一點點東西是毫無用途的。為了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干,他們必須熔鑄自己的能力,把血氣方剛融化成堅韌,把聰明融化成狡黠,把信賴融化成欺詐,把美麗融化成惡習,把魯莽融化成詭譎。巴爾扎克的主人公都是強烈的貪婪者。他們追求的是整體。他們都有相似的奇遇經歷:一輛雙人兩輪馬車從他們身邊疾駛而過,車輪濺了他們一身泥漿。馬車夫揮舞著鞭子。馬車里邊坐著一個青年女子。她頭發上的首飾閃爍發光。眨眼間馬車已經飛速而去。那個青年女子是充滿誘惑力的象征,是美麗的象征,是享樂的象征。于是巴爾扎克所有的主人公在這一瞬間里的愿望都是一樣的:我要得到這個青年女子,這一輛馬車,這個仆人,這些財富。我要得到巴黎,我要得到全世界!即使最微不足道的人也能買到一切權力,——拿破侖的例子使這些年輕人都走向了墮落。現在他們不像在外省的父輩那樣力爭得到一處葡萄園,一處衙署公館,或者一筆遺產。他們力爭得到的是象征,是權力,是上升到王權百合花形紋章放射光輝和人們揮金如土的那個光圈里邊去。于是他們就變成了大野心家。巴爾扎克在筆下賦予他們比其他野心家更強健的肌肉,更激烈的雄辯口才,更有力的欲求,還有雖然過得比較快,但卻是生動活躍的生活。他們都是把夢想變成了業績的人。他們都是,正如巴爾扎克所說的,用生命材料寫作的作家。他們開始戰斗的方法有兩種:特別的門道是為天才開路的;另一條道路是為普通人開辟的。為了得到權力,他們必須找到自己的方法,或者學會別人的方法,學會社交界的方法。他們必須作為炮彈殺氣騰騰地投擲到置身于這個目標和那個目標之間的另外一群人里,要不就得像黑死病一樣緩慢地把那群人毒死。巴爾扎克威嚴的寵兒、無政府主義者伏脫冷就是這樣建議的。開始寫作時,巴爾扎克住在拉丁區的一個狹小房間里,所以他的主人公也都到這個區里來聚會。他們是社會生活的原始表現形態,如醫科大學生德斯普蘭,到處鉆營往上爬者拉斯蒂涅,哲學家路易 朗貝爾,畫家勃里杜,新聞記者呂邦潑雷等。這是一個年輕人的聚會,他們都是純潔的,未經雕琢的人。不過他們的全部生活都是圍繞著令人難以想象的伏蓋公寓里一張餐桌的桌面。然后他們都被裝進了生活的大曲頸甑,受到激情高溫的煮熬。后來他們又在失望中冷卻下來,變得僵化了。由于受到社會自然的復雜影響,機械的摩擦,磁性的吸引,化學的分析,分子的分解,這些人都變質了。他們失去了自己的真實本性。強酸——這指的是巴黎——溶解開了一些人,腐蝕他們,排除他們,讓他們消失;而對另外一些人則是使他們晶化,硬化,石化。此外對他們還要進行變形、染色和結合的工作。結合起來的元素形成新的復合物。于是十年以后,這些剩余下來的人,這些經過了重新雕琢的人,都面帶會意的譏諷微笑,在人生的頂峰上相互致意。其中有名醫德斯普蘭、部長拉斯蒂涅、大畫家勃里杜。與此同時,生活的飛輪卻把路易 朗貝爾和呂邦潑雷絞碎了。巴爾扎克喜愛化學,他對居維葉和拉瓦錫的著作的研讀沒有白費力氣。他覺得在作用與反作用、親合性、排斥與吸引、分離與排列、分解與晶化的各種各樣的過程中,在對組合成分進行原子的簡化中,所顯露出來的社會成分形態比在任何其他地方都更為清晰,每一個人都是由氣候、環境、習俗、偶然事件,尤其是命運注定要他碰到的事情所雕琢出來的產物。每一個人都從一種氛圍中吮吸自己的本性,以便自己能制造出一種新的氛圍。巴爾扎克認為,內心世界與周圍世界之間這種無一例外的普遍依存關系是一條公理。于是他覺得,藝術家最崇高的使命就是重現有機物在無機物中的痕跡,有生命的在概念中的跡象、社會生活中瞬間出現的精神財產的聚集、整個時代產物的描繪。一切事物都是互相交融的。一切力量都處于懸而未決之中,無一是自由的。這種無邊無際的相對論否認任何持續性,甚至否認性格的持續性。巴爾扎克總是讓他的人物在重大事件中培養自己,為自己造型,就像是黏土泥團放在命運的手中那樣。甚至他的人物的名字也是包含著轉變,而不是統一。法國貴族院議員德 拉斯蒂涅男爵貫穿了巴爾扎克的二十本書。我們相信,我們早已經在大街上,在沙龍里,或者在報紙上認識了他這么一個無所顧忌的發跡者,這么一個殘酷無情地往上爬的巴黎鉆營者的原型。他極其圓滑地經歷過法律的一切避難所,從而出色地體現了一個腐朽的社會的道德。但這有一本書,在這本書里也有一個拉斯蒂涅,年輕的窮貴族,他的父母往巴黎給他寄來的希望很多,寄來的錢卻很少。他是一個軟弱、溫和、簡樸而且易動感情的人。這本書講述了,他是如何住進伏蓋公寓的,如何陷進了那個有形形色色人物的魔女之鍋,如何陷入了那種天才的按透視法縮短的表現方法之中,在那里巴爾扎克把脾氣和性格紛繁復雜的全部生活關閉在裱糊簡陋的四面墻壁之內。巴爾扎克就是在這里看到了素不相識的李爾王——高老頭——的悲劇。他看到近郊圣日耳曼區里那些輕浮的公主們,一身珠光寶氣,卻在如何貪婪地偷竊她們的老爹。他看到社會上的種種卑劣行為融化成了一場悲劇。然后他跟隨著那位過分善良的老人的棺材,同去的只有一名男用人和一名女用人,在憤怒的時刻他在這里看到巴黎是暗黃色的,混濁不清的,好像一個毒瘡癤子從拉雪茲神父公墓的山頭上落到了他的腳前。在這里他懂得了人生的一切智慧。此時此刻他的耳朵里聽到苦役犯伏脫冷的聲音。伏脫冷的信條是:人對待人必須像對待拉郵車的馬那樣,趕著他們在車子前邊走,然后讓他們慘死在目的地。也就是在這個時刻拉斯蒂涅變成了肆無忌憚、殘酷無情的鉆營者,巴黎貴族院的議員。巴爾扎克所有的主人公都經歷過人生十字路口的這個時刻。他的主人公都是所有人反對所有人的戰爭中的軍人。每一個人都在向前沖鋒,這一個人的路就得跨過另一個人的尸體。巴爾扎克指出:每個人都有他的盧比孔,都有他的滑鐵盧,戰爭在宮殿、茅舍和商店里導致的結果是同樣的。巴爾扎克的伏脫冷,這個無政府主義者扮演過種種角色,在巴爾扎克的書里有十次化裝出場。但是他始終如一,而且是自覺地始終如一。他知道,神父、醫生、軍人、律師穿上破爛衣裳都會提出同樣的要求。在現代生活拉平了的表層下邊,斗爭是以地下的方式繼續進行的。這是因為內心的抱負對外表的平等化要進行抵制,因為誰也不能像從前的國王、貴族和神父們那樣有自己的保留位置,因為每個人都有權要求他人,于是他們之間就十倍地緊張。機會減少在生活中就表現為精力加倍。
引誘巴爾扎克的正是這種殺人和自殺的能量的戰斗。他的激情就是要把這種能量作為自覺生活意志的表現用在一個目標上。這種激情只要強烈起來,那么,它是善是惡,是卓有成效,是白費力氣,他覺得全都無關緊要。緊張,意志,這就是一切。因為這都是屬于人的,而成就與榮譽則絲毫不屬于人,那都是偶然事件決定的。戰戰兢兢地在面包店柜臺上偷了一個面包塞進袖筒里的蟊賊令人望而生厭;而那不僅為了得到好處,而且為了激情的原因進行搶奪,把其全部生活理解為奪取財物的職業大盜卻是令人肅然起敬。巴爾扎克似乎認為,估量效果、測定事實依然是編寫歷史的任務,而闡明原因、發掘精神的緊張程度則是作家的使命。只有沒能達到目的的力量是可悲的。巴爾扎克描寫的是被遺忘了的英雄。他認為,在任何一個時代里都不只有一個拿破侖,不只有歷史學家的那個在一七九六年至一八一五年間征服過世界的拿破侖,而是他認識四五個拿破侖。一個興許是在馬朗戈附近陣亡了,名字是德塞。第二個可能被現實中的拿破侖派往埃及去了,遠遠離開一系列重大事件。第三個也許是遭受到了最深沉的悲劇:此人就是拿破侖。他從來沒有上過戰場。他不得不隱藏到外省某個小地方去,他沒有成為奔騰呼嘯的山洪,不過他耗費的精力并不少,雖然是用到了比較瑣碎的事情上。這樣他列舉出一些以獻身精神和容貌美麗而聞名的婦女,稱為太陽女王,她們的名字就如同蓬巴杜爾或者狄安娜 德 普瓦蒂耶的名字一樣響亮。他講到一時間不走運而毀滅的作家,榮譽從他們的名字旁邊滑了過去。因此作家必須首先給他們重新追贈榮譽。巴爾扎克知道,人生中的每一秒鐘都在毫無成效地浪費大量的精力。他意識到,多愁善感的外省姑娘歐也妮 葛朗臺在吝嗇的父親面前顫抖著把錢袋送給堂兄的那個時刻,其勇氣不亞于在法國各個廣場上閃耀光輝的大理石像圣女貞德。成就不可能使無數傳記作家都眼花繚亂,也迷惑不了那些對社會繁榮的一切化妝品和混合藥劑進行過化學分析的傳記作家。巴爾扎克的不可收買的眼睛只盯住能量。在亂紛紛的各種事實中,他總是只看到生氣勃勃的緊張,從被擊潰的拿破侖大軍在貝雷西納河邊爭先恐后地往橋上擁擠,在灰心絕望、卑劣行為和英雄氣概都匯集在那個已有上百次描述的瞬間場景里,巴爾扎克選出了最偉大的真正英雄:四十名工兵。這些沒人知道他們名字的工兵為了建起一座搖搖晃晃能讓一半大軍逃脫的橋梁,在漂流冰塊而且齊胸深的河水里站了三天。巴爾扎克知道,每時每刻在巴黎關閉的窗子里邊都有悲劇發生。這些悲劇不亞于朱麗葉之死、華倫斯坦的結局和李爾王的絕望。因此,他一再自豪地重復這樣一句話:“我的市民長篇小說比你們那些悲慘的悲劇更具有悲劇性。”這是因為他的浪漫主義是向內心追求的。他的伏脫冷要是穿上市民服裝,其堂堂氣派絕不下于維克多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里身帶鈴鐺的打鐘人加西莫多。他內心里僵硬的、怪石嶙峋的景象,他的激情的荊棘叢莽,他那偉大追求者胸中的貪欲,其駭人程度絕不低于冰島的可怕巖洞。巴爾扎克尋找宏偉的事物不是到帷幔里,也不是到歷史的或者異國的遠景中,而是在極其巨大的范圍里,在一種變得十分完整的,強烈緊張的感情里。他知道,任何感情都是只有在力量未被削弱的時候才有意義。任何一個人都只有在他集中精力于一個目標,不在幾種欲望上浪費心力分散精神的時候,在他的激情吮吸給他帶來其他感情的汁水的時候,才是偉大的。他的激情通過搶奪和反常活動而變得強烈起來,這就像是園藝工人要剪掉或者抑制住雙杈樹枝,以使一個樹枝得到雙倍的重量,茂盛開花。
值得閱讀。
書的質量,包裝不錯,買的書比較多,還沒來急看。
“大師”這么多,看了三大師,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大師。
好書,孩子喜歡
好書值得收藏。。。
需要沉下心來看
茨威格把巴爾扎克,狄更斯,陀思托耶夫斯基看做是敘事文學的天才,是百科全書式作家,他不是泛泛而談,而是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他們最本質最重要的,是那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東西,是他們各自生活和創作中舉之則目張的綱。正版圖書,而且還比其它的便宜。
茨威格把巴爾扎克,狄更斯,陀思托耶夫斯基看做是敘事文學的天才,是百科全書式作家,他不是泛泛而談,而是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他們最本質最重要的,是那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東西,是他們各自生活和創作中舉之則目張的綱。正版圖書,而且還比其它的便宜。自己買了好友喜歡,關鍵這次是給好友買的。物流快,當當的老客戶。
這本書根本沒法看,大家不要買這本書。翻譯的語言就像在線工具翻譯出來。想退貨看到20的書因為活動只給退10塊,坑
我喜歡茨威格,更崇敬三位大師
語文中推薦的 老師也說可以讀讀 還沒有看
慢慢品味佳作!
茨威格值得讀。大師寫大師
非常不錯,值得擁有
一次買太多,無法一一評論,還沒看,都是孩子自己選的,豐富內心世界
一個班購買了,還能擔心嗎?
還沒讀過呢,等找時間讀一讀
買給初中的孩子的,給枯燥的學習生活加點養料。孩子們反映不錯。
這套書很棒!用圖片與文字相結合的方式教給孩子許多,孩子也很愛看。
還未看,期待中
挺好看的,要抓緊時間了
這套書很棒!用圖片與文字相結合的方式教給孩子許多,孩子也很愛看。
還不錯!值得推薦
對孩子有幫助
質量好!服務好!
印刷不錯,快遞神速
老師要求買的,書不錯,孩喜歡看
質量很好,非常滿意,以后還回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書質量不錯,物流速度也快!
很好 我很喜歡 下次再買
活動先屯書,還沒有看
真的很不錯。需要一段時間來讀。
一向如此,又快又好
很喜歡這樣風格的文字,信賴當當,以后還是會來的,就是券是秒搶的嗎?
物流非常快
非常好,大師的作品,值得閱讀,推薦
內容豐富,值得回味閱讀
還沒看細節,翻一翻不錯。極力推薦
內容豐富 值得收藏
紙張很好,印刷也很清晰,是正版好書。
非常好的一本書
比較形而上的傳記,寫的都是感受、作品評價、思想等,要在非常熟悉三大師作品及生平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理解這本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