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家媒體報道,超千萬次轉發,上億次閱讀,穿越大半個中國,每讀一次,都帶給我們直抵靈魂深處的震撼;
她是一位純粹的詩人,被詩評家譽為“中國的艾米麗 迪金森”;
她的詩歌是純粹的詩歌,是生命的詩歌,是語言的流星雨,燦爛得讓人目瞪口呆,將我們的心刺得生疼;
廣大網友對她的詩歌一見鐘情,引發民間持續關注。
余秀華,女,1976年生,湖北鐘祥石牌鎮橫店村人,著名當代詩人。她出生時因倒產缺氧造成先天性腦癱,這讓她走路不穩、手發抖、說話口吃,對學習、工作、婚姻都帶來了影響。作品被《詩刊》微信號后,她的詩作被廣泛轉發,尤其是一篇《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使得她在網絡上一夜爆紅。她的詩作行文質樸、感情濃烈,她過人的文字天賦、加之身體殘疾,更使余秀華和她的詩歌成了熱門話題。
那么容易就消逝
我沒有足夠的理由悲哀了,也不愿為我現在的沉默
冠以“背信棄義”
嗯,我不再想他。哪怕他病了,死去
我的悲傷也無法打落一場淚水
從前,我是短暫的,萬物永恒。從前,他是短暫的
愛情永恒。
現在,我比短暫長一點,愛情短了
短了的愛情,都是塵。
那么容易就消逝,如同謊言,也如同流
書名中“搖搖晃晃”這幾個字用的很好,而且在排版的時候錯落有致,很形象,也很契合余秀華的身份,雖然讀作品不能僅僅是因為作者的身份來閱讀,但是作品本身又脫離不開作者的經歷,我覺得書的內容很好,品質也不錯,值得推薦。
《搖搖晃晃的人間》,余秀華被稱為腦癱詩人,我覺得稱她腦癱的人才是腦癱呢,她的詩多么有靈魂,孤獨、悲傷、疼痛、對愛情充滿少女的向往,和成人的欲望,不矯揉造作,不流于形式,我看的血脈賁張。
對于余秀華及她的詩歌,我不置可否。然而她的某些文字:我沒有宗教信仰,但我信神;沒有人能夠走進我的內心;詩歌一直在清潔我,悲憫我;我會潑婦罵街。確是打動了我。很多時候,“她不是一個以修辭取勝的詩人,她是一個完全‘真’的詩人”。
苦難、能讓人成熟,挫折、會讓人飛高。余秀華,一只被病痛囚禁的小鳥,一個底層的農婦,她在病痛與苦難中吶喊,對自己人生在吶喊,她讓美好的性長上了翅膀去穿越。詩,就應這樣在真實中生出靈魂。詩,不應是堆積華麗詞字無病呻吟。
余秀華的詩在淡淡憂傷的氣氛中彌漫著情欲的情愫,無論你是新人還是舊人,細膩還是豪放,都能從中感懷人生的各種滋味。但我覺得書的開本還可以大些,字體也可大些,小巧并不適合余秀華,她的詩不是這種氣質。
在鄉村生活的余秀華,每天過著打水、煮飯、按時吃藥的簡單生活,但因她對詩歌的熱愛與堅持,突然間她火遍了大半個中國。聚光燈下的余秀華已經出了兩本詩集,她還能保持本色嗎?多給余秀華一點空間吧。
任性的草根詩人余秀華,一夜成名像黑馬一樣在網絡空間馳騁。任性、名字、照片,還有詩的內容、語氣、情調,源于倔強生命里散發在黃土地、舊農舍的氣息中。誰說只有錢任性,看看她那執著不羈的神情,你就會知道有“詩”也任性。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余秀華的詩,前一段時間滿世界的人都說好,我卻不想看,現在沒人鼓噪了,我倒愿意買來看看。看著看著覺得真好!詩歌里彌漫著田園氣息,各種意象非常現代非常時尚,她詩中描述的情境讓我感同身受,又有所啟迪。
知道余秀華是網上對她腦癱和詩歌《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但是讀過她的詩集之后,對她的印象大為改觀,寫詩是需要痛苦的經歷和真情實感的,她有很多詩歌寫的很好,比網上的要好很多,我們都誤解了。
買書之前,對余秀華的理解只覺得她是個傳奇,并不敢去讀她的詩,怕會“幻滅”。書讀完,還是有些幻滅,余秀華一點也不腦癱,她在詩中的痛苦、歡樂、憂郁、喜悅,跟我們沒什么兩樣,但她對生活態度更積極,她比我們更熱愛生活,更熱愛生命。
春運結尾的高潮的漸遠,多少人穿過了半個中國匆匆去睡你,而后歸去/出發。余秀華出了詩集,在這股潮水剛剛泛起的2月頭,叫《搖搖晃晃的人間》。由她,想到之前紅了一把的莫言,想到余華李娟蘇童,想到土地才是升騰起磅礴力量的源泉。
余秀華的詩讓人心生純白,平淡是另一種渾然天成,毫無空華矯作。或悲或喜,或純或俗都此情此景真實的感受,真的存在過,一個詞:實在。越是那些俗,越能讓人感覺到這才是生活。如此清淡的詞句,非歷盡、看透,不可。如此的人生是怎樣的疼,卻能淡描而過。
讀了這本書這么多詩之后,覺得余秀華很矯情,一方面她生怕因為自己的殘疾享受不到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的精彩,另一方面她對生活的無奈看得比誰都透,她兩方面尖叫撒嬌。幸好她是擅表達的人,把矯情的東西表現得浪漫美好惹人生憐。
第一次知道余秀華,是依次偶然打開電視,聽到陽光好的時候就把自己放進去,然后我就把自己放到了陽光里,茶葉輪換著喝:菊花,茉莉,玫瑰,檸檬,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帶。美化的事物真好……書出了之后,我毫不猶豫就入了一本。
讀余秀華的這本詩選,不難看出余秀華是個活在生活里的人,她詩中的意向都時刻出現她的身邊。別的詩人所用的意向可能都是營建于腦中。我無法想象一個有著這樣才情的女子,目睹了青春逝去,目睹了農事勞作,然后還在一遍遍的述說著愛情,熱愛著生活。
余秀華是原生態的詩人,在當今,她不裝,她不玩弄耍語言的花招,其實那是空洞無物的東西,她比一些濫竽充數的女詩人要好的多,她的詩也高于口語詩人的詩。我相信余秀華還會寫出更好的詩。只要她努力。
之前在網上對比了余秀華的兩本詩集,還是決定買這本《搖搖晃晃的人間》,第一我覺得書名好,第二是因為之前看到說是湖南文藝很早就發現她了。收到書之后,果然沒讓我失望。書的印制裝幀都很好。封面書名的編排也是用了心的。總之,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余秀華是明白人,走紅之后她在朋友圈寫道:“對于詩歌而言,這樣的關注度實在不應該。姑奶奶只寫自己的詩歌,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圍里,盡量寫好。”喧囂之后,希望有文學教育者盡快接力,從詩歌本身進入,讓我們知道余秀華們的詩好在哪里。
不錯,一直很喜歡余秀華的文字,字里行間都流淌著生活的氣息和詩意,在她身上看到了生命的頑強和內心的豐盈與精彩。樸實的生活在她的筆下被描摹得格外令人向往。面對疾病,她不慌不忙,心中依然充滿希望,她經歷的所有苦難都仿佛在她心中開出了一朵花,凝結成了詩意的文字。
許多人都說中國是詩的國度,而今日的中國與詩的關系和對詩的態度大約是不能證明這一點的。但是一句“我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借助網絡的力量,使得詩歌又重回大眾的視野。拋開詩人本身,如果能夠引起國人對詩歌的關注,應該是一件好事吧。
“云上寫詩,泥里生活”:婚姻里的暴君、愛情獨角戲里的花癡、論壇里的好戰分子、弱勢膽怯的農婦,是余秀華應對命運時呈現的不同面相。她清醒、孤高,卻也愛往臉上抹泥巴以增加“安全感”。她向往高處的風景,但又不得不一次次回到低處生活。
這個趔趄行走在世界的女人,用強悍的文字建起自己的隊伍。在詩和女人多被物化的時代,她以游兵散勇的姿態闖進公眾視野。而公眾其實是最不能依靠的受眾,幸好長久的孤獨已經讓余秀華明白這個道理。因為真正的詩人和這個世界無法和解。
這本小書收錄了余秀華的100多首詩歌,總體來看,其中不少作品是接地氣的,而且是有精神超越性的充滿人性力量的優秀作品。也有不少詩作里體現出她對于生活和命運本身充滿的怨恨心態,這些詩在精神境界上還有提升空間。
農民,腦癱詩人,甚至“中國的艾米莉?狄金森”……幾種標簽讓余秀華的名字忽然成為矚目的焦點。無論怎樣,熱議讓詩歌得到重回大眾視野的機會,《搖搖晃晃的人間》這本書推出的時間很好。喧囂過后,還是從詩人的文字中去靜心感受吧。
這本書應該是草根詩人余秀華給大家的最好的新年禮物了吧。余秀華讓我們在2015年年初收獲了太多的震撼和感動。之前我是不怎么看詩的,但是余秀華的詩寫得讓人太心疼了。感謝余秀華,祝福余秀華!
中國當代詩歌需要不斷地推陳出新,應該張開雙臂迎接余秀華這樣來自底層的平民草根,現在很難有詩人敢像余秀華這樣寫詩了,詩歌不應該有精英和大眾之分,能為讀者喜愛的,能安撫讀者心靈的,就是好詩歌。余秀華就是一個好詩人。
更加推薦《搖搖晃晃的人間》,那里有許多共鳴。兩本詩集的詩也有些許重疊。透過詩歌想象中的余秀華有不馴和天真之美。服氣的是,即使想到她搖搖晃晃走路和扭曲著臉費力講話的樣子,也從不會心生同情或者感嘆命運不公:她就是這么強大。
在朗讀者里看到余秀華,她和她的詩讓我震驚,因為她不是詩人,而是靈魂的記錄者,寫詩成為詩人不是她的目的,她寫文字是為了體現她的價值。十分感謝發現她并給她提供舞臺的人,是他們讓余秀華走向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