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全集以1934年商務印書館的《王文成公全書》為底本,同時參考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和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王陽明全集》。為了讓讀者閱讀方便,本全集依據文體之不同,將原來分散于不同編章的內容重新做了編排,分為五冊:冊:語錄(《傳習錄》),書信;第二冊:序、記、說,雜著;第三冊:奏疏,公移;第四冊:詩、賦,墓志、祭文等;第五冊:年譜,世德紀。同時,我們邀請了當代中國新儒家代表人物陳明教授做審校,對其中的關鍵文字做了注釋,是目前市場上套名家注釋版《王陽明全集》,我們希望讓每個中國人都讀得懂《王陽明全集》。
當代中國新儒家代表人物陳明教授傾心審校注釋
市場上套名家注釋版《王陽明全集》
每個中國人都讀得懂的《王陽明全集》
王陽明
原名王守仁(1472-1531),字伯安,自號陽明子,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心學”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深諳儒家、道家、佛家之精妙,乃“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等軍功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封為新建侯。他創立了以“良知”為本體,以“知行合一”為實踐工夫,以“致良知”為實踐目標,與程朱理學分庭抗禮的“陽明心學”。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并稱為“孔孟朱王
序
別三子序/003
贈林以吉歸省序/005
送宗伯喬白巖序/006
贈王堯卿序/007
別張常甫序/007
別湛甘泉序/008
別方叔賢序/009
別王純甫序/010
別黃宗賢歸天臺序/011
贈周瑩歸省序/011
贈林典卿歸省序/012
贈陸清伯歸省序/013
贈周以善歸省序/014
贈郭善甫歸省序/015
贈鄭德夫歸省序/016
贈周瑩 歸省序?(乙亥 )
永康周瑩德純嘗學于應子元忠,既乃復見陽明子而請益。陽明子曰:“子從應子之所來乎?”曰:“然。”“應子則何以教子?”曰:“無他言也,惟日誨之以希圣希賢之學,毋溺于流俗。且曰:‘斯吾所嘗就正于陽明子者也。子而不吾信,則盍親往焉?’瑩是以不遠千里而來謁。”曰:“子之來也,猶有所未信乎?”曰:“信之。”曰:“信之而又來,何也?”曰:“未得其方也。”陽明子曰:“子既得其方矣。無所事于吾。”周生悚然有間,曰:“先生以應子之故,望卒賜之教。”陽明子曰:“子既得之矣。無所事于吾。”周生悚然而起,茫然有間,曰:“瑩愚,不得其方。先生毋乃以瑩為戲,幸卒賜之教!”陽明子曰:“子之自永康而來也,程幾何?”曰:“千里而遙。”曰:“遠矣。從舟乎?”曰:“從舟,而又登陸也。”曰:“勞矣。當茲六月,亦暑乎?”曰:“途之暑特甚也。”曰:“難矣。具資糧、從童仆乎?”曰:“中途而仆病,乃舍貸而行。”曰:“茲益難矣。”曰:“子之來既遠且勞,其難若此也,何不遂返而必來乎?將亦無有強子者乎?”曰:“瑩至于夫子之門,勞苦艱難,誠樂之。寧以是而遂返,又俟乎人之強之也乎?”曰:“斯吾之所謂子之既得其方也。子之志,欲至于吾門也,則遂至于吾門,無假于人。子而志于圣賢之學,有不至于圣賢者乎?而假于人乎?子之舍舟從陸,捐仆貸糧,冒毒暑而來也,則又安所從受之方也?”生躍然起拜曰:“茲乃命之方也已!抑瑩由于其方而迷于其說,必俟夫子之言而后躍如也,則何居?”陽明子曰:“子未睹乎爇石以求灰者乎?火力具足矣,乃得水而遂化。子歸,就應子而足其火力焉,吾將儲擔石之水以俟子之再見。”
贈林典卿歸省序?(乙亥)
林典卿與其弟游于大學,且歸,辭于陽明子曰:“元敘嘗聞立誠于夫子矣。今茲歸,敢請益。”陽明子曰:“立誠。”典卿曰:“學固此乎?天地之大也,而星辰麗焉,日月明焉,四時行焉,引類而言之,不可窮也。人物之富也,而草木蕃焉,禽獸群焉,中國夷狄分焉,引類而言之,不可盡也。夫古之學者,殫智慮,弊精力,而莫究其緒焉;靡晝夜,極年歲,而莫竟其說焉;析蠶絲,擢牛尾,而莫既其奧焉。而曰立誠,立誠盡之矣乎?”陽明子曰:“立誠盡之矣。夫誠,實理也。其在天地,則其麗焉者,則其明焉者,則其行焉者,則其引類而言之不可窮焉者,皆誠也;其在人物,則其蕃焉者,則其群焉者,則其分焉者,則其引類而言之不可盡焉者,皆誠也。是故殫智慮,弊精力,而莫究其緒也;靡晝夜,極年歲,而莫竟其說也;析蠶絲,擢牛尾,而莫既其奧也。夫誠,一而已矣,故不可復有所益。益之是為二也,二則偽,故誠不可益。不可益,故至誠無息 。”典卿起拜曰:“吾今乃知夫子之教若是其要也!請終身事之,不敢復有所疑。”陽明子曰:“子歸,有黃宗賢氏者,應元忠氏者,方與講學于天臺、雁蕩之間,倘遇焉,其遂以吾言諗之。”
贈陸清伯歸省序?(乙亥)
陸清伯澄歸歸安,與其友二三子論繹所學贈處焉。二三子或曰:“清伯之學日進矣。始吾見清伯,其氣揚揚然若浮云,其言滔滔然若流波。今而日默默爾,日慊慊爾,日雍雍爾,日休休爾,有大徑庭焉。以是知其進也。”或曰:“清伯始見夫子,一月一至,既而旬一至,又既而五六日三四日而一至,又既而遷居于夫子之傍,后乃請于夫子掃庾下之室而旦暮侍焉。夫德莫淑于尊賢,學莫遄于親師。故趨權門者日進于勢,游市肆者日進于利。清伯于夫子之道日加親附焉。吾未遑其他,即是可以知其學之進也矣。”清伯曰:“有是哉?澄則以為日退也。澄聞夫子之教而茫然,已而歆然,忽耿然而疑,已而大疑焉,又閃然大駭,乃忽闖然若有睹也。當是時,則亦幾有所益焉。自是且數月,蓋悠焉游焉,業不加修焉,反而求焉,倀倀然,頹頹然,昏蔽擴而愈進,私累息而愈興,眾妄攻而愈固,如上灘之舟,屢失屢下,力挽而不能前,以為日退也。”明日,又辭于陽明子,二三子偕焉,各言其所以。陽明子曰:“其然乎!其然乎!謂己為日退者,進修之勵,善日進矣。謂人為日進者,與人為善者,其善亦日進矣。雖然,謂己為日退也,而意阻焉,能無日退乎?謂人為日進也,而氣歉焉,亦能無日退乎?斯又進退之機,吉兇之所由分也,可無慎乎!”
贈周以善歸省序?(乙亥)
江山周以善究心格物致知之學有年矣,苦其難而不能有所進也。聞陽明子之說而異之,意其或有見也,就而問之。聞其說,戚然若有所省。歸,求其故而不合,則遲疑旬日。又往聞其說,則又戚然若有所省。歸,求其故而不合,則又遲疑者旬日。如是往復數月,求之既無所獲,去之又弗能也,乃往告之以其故。陽明子曰:“子未聞昔人之論弈乎?‘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亦不可以得也。’今子入而聞吾之說,出而有鴻鵠之思焉,亦何怪乎勤而弗獲矣?”于是退而齋潔,而以弟子之禮請。陽明子與之坐。蓋默然良久,乃告之以立誠之說,聳然若仆而興也。明日,又言之加密焉,證之以《大學》;明日,又言之加密焉,證之以《論》、《孟》;明日,又言之加密焉,證之以《中庸》。乃躍然喜,避席而言曰:“積今而后無疑于夫子之言,而后知圣賢之教若是其深切簡易也,而后知所以格物致知以誠吾之身。吾喜焉,吾悔焉,十年之攻,徒以斃精神而亂吾之心術也,悲夫!積將以夫子之言告同志,俾及時從事于此,無若積之底于悔也。庶以報夫子之德,而無負于夫子之教!”居月余,告歸。陽明子敘其言以遺之,使無忘于得之之難也。
贈郭善甫 歸省序?(乙亥)
郭子自黃來學,逾年而告歸,曰:“慶聞夫子立志之說,亦既知所從事矣。今茲將遠去,敢請一言以為夙夜勖。”陽明子曰:“君子之于學也,猶農夫之于田也,既善其嘉種矣,又深耕易耨,去其蝥莠,時其灌溉,早作而夜思,皇皇惟嘉種之是憂也,而后可望于有秋。夫志猶種也,學問思辯而篤行之,是耕耨灌溉以求于有秋也。志之弗端,是荑稗也。志端矣,而功之弗繼,是五谷之弗熟,弗如荑稗也。吾嘗見子之求嘉種矣,然猶懼其或荑稗也,見子之勤耕耨矣,然猶懼其荑稗之弗如也。夫農,春種而秋成,時也。由志學而至于立,自春而徂夏也,由立而至于不惑,去夏而秋矣。已過其時,猶種之未定,不亦大可懼乎?過時之學,非人一己百,未之敢望,而猶或作輟焉,不亦大可哀乎?從吾游者眾矣,雖開說之多,未有出于立志者。故吾于子之行,卒不能舍是而別有所說。子亦可以無疑于用力之方矣。”
贈鄭德夫歸省序?(乙亥)
西安鄭德夫將學于陽明子,聞士大夫之議者以為禪學也,復已之。則與江山周以善者,姑就陽明子之門人而考其說,若非禪者也。則又姑與就陽明子,親聽其說焉。蓋旬有九日,而后釋然于陽明子之學非禪也,始具弟子之禮師事之。問于陽明子曰:“釋與儒孰異乎?”陽明子曰:“子無求其異同于儒、釋,求其是者而學焉可矣。”曰:“是與非孰辨乎?”曰:“子無求其是非于講說,求諸心而安焉者是矣。”曰:“心又何以能定是非乎?”曰:“無是非之心,非人也??谥诟士嘁?,與易牙同;目之于妍媸也,與離婁同;心之于是非也,與圣人同。其有昧焉者,其心之于道,不能如口之于味、目之于色之誠切也,然后私得而蔽之。子務立其誠而已。子惟慮夫心之于道,不能如口之于味、目之于色之誠切也,而何慮夫甘苦妍媸之無辯也乎?”曰:“然則《五經》之所載、《四書》之所傳,其皆無所用乎?”曰:“孰為而無所用乎?是甘苦妍媸之所在也。使無誠心以求之,是談味論色而已也,又孰從而得甘苦妍媸之真乎?”既而告歸,請陽明子為書其說,遂書之。
終于可以愉快的看書了!
這兒沒賣的!只有去網上買。
其實不怎么喜歡看!不過可以買來收藏下!
包裝挺好!快遞也給力!
不錯,正在閱讀…
質量嗷嗷的好
好
很棒
還行。
不錯
很好的商品,送貨快,價格優惠。
物流快印刷很正。
經常聽到的名字,但是不了解,希望透過這本書能了解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