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為歐亞大陸帶來劃時代變革的拿破侖戰爭。本書詳盡地介紹了拿破侖親自指揮的數次重要會戰或戰役,(從初出茅廬,到事業起步,再到問鼎帝位,稱霸歐洲,直至英雄末路的全過程)。通過細節描述,以及合理的心理分析,探索一代帝王的戰爭智慧與指揮藝術,還原軍事巨人金戈鐵馬的不朽傳奇。本書在描寫拿破侖熱血戰史的同時,還將呈現他所處的時代普通人的風情與民俗,描繪出一幅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社會風情畫。
從土倫到滑鐵盧,東擊俄普、南戰奧意、西征西葡、北拒英倫,五破反法聯盟,偉大的法蘭西帝國皇帝拿破侖贏得了無上的榮光。——歌德的謳歌會讓歷史永遠銘記這位傳奇英雄!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眾多博學歷史、戰史作家組成,從事古今歷史、中外戰爭方面的研究、寫作與翻譯工作,通過精美的圖片、通俗的文字、獨到的視角理清歷史的脈絡。
及時章 攻克土倫:荒野雄獅的及時聲咆哮
第二章 征服北意大利:榮耀的起點
第三章 奪取曼圖亞:三戰三捷的偉大勝利
第四章 奧斯特利茨:銘刻于凱旋門上的輝煌
第五章 耶拿戰役:將普魯士一口氣吹倒
第六章 艾勞會戰:風雪中的騎兵英雄們
第七章 博羅季諾:上千炮口下的勇氣與犧牲
第八章 滑鐵盧:英雄末路的嘆息
第九章 帝國雄鷹:二十六位元帥列傳
橫隊、縱隊、方陣等隊形是對營以上編制單位而言的。營是當時最基本的戰術單位,一般包含6-10個連,人數從600多人到千余人不等。所謂營橫隊、營縱隊、營方陣其實就是營長將所含三列連橫隊進行變換、組合和排列的產物。將所有三列連橫隊排成一個大橫隊,就是營橫隊,18世紀的傳統線式戰爭就是將所有營都排成營橫隊。這種陣型的優點是便于發揚火力,缺點是對地形和紀律要求非常敏感,移動速度慢而且非常難保持隊形的整齊。另外,橫隊在防御中也容易因為持續的傷亡導致正面寬度不斷減少,使得各營之間出現空隙,給攻擊方提供可乘之機。
營縱隊,就是將整個營的所有三列連橫隊縱向排列。根據其正面寬度,分為雙連縱隊、單連縱隊等幾種縱隊。如果一個營有六個連,雙連縱隊就是正面是兩個連,縱深三個連,每個連排成三列橫隊共9行,單連縱隊就是正面一個連,縱深六個連,每個連排成三列橫隊共18列,這是兩種最常見的縱隊模式。
其實縱隊不是法軍所獨創,它從18世紀中后期開始就是歐洲各國正規步兵所使用的常見隊形,只是法國大革命時代作為法軍進攻的常見選擇而擴大了使用面,各國軍隊也隨之仿效了。
縱隊的優點是行進速度快,轉向方便,適合通過復雜地形,可以快速通過敵人的火力。因為兩軍距離越遠,防守一方正面可射擊的士兵就越多。事實上縱隊對士兵素質要求并不低,法軍著名史學家科林就曾指出,"認為熱情有余和經驗不足會導致步兵采用攻擊縱隊隊形的臆測可謂大錯特錯。沒有接受過縱隊訓練的營會在及時時間被同化成輕步兵,繼而數量銳減、(在作戰中)處于劣勢。"《火藥武器在戰場上的殺傷效率》一文中曾經做過估算,當面對英軍800人的兩列橫隊時,攻擊縱隊在250米處要面對800支步槍,200米處仍要面對650支,150米處就減少為480支,100米處只需要面對330支步槍了。因此縱隊最適合前沖鋒、搶占要點和行軍。不過縱隊的缺點也很明顯,縱隊不適合發揚火力,縱隊和橫隊進行對射必然失敗;縱隊也非常容易遭到炮兵火力的殺傷。
對于縱隊的缺點,法軍的將軍和軍官們其實非常清楚。拿破侖就曾經說過:"除非有優勢的炮兵,否則縱隊就無法突破橫隊。"拿破侖戰爭時代,雙方都有縱隊發動刺刀沖擊結果被對方橫隊火力擊敗的戰例。比如在奧斯特利茨會戰中,沙俄近衛軍的兩個團就發起過大約300米距離上的縱隊刺刀沖鋒——這一突擊距離無疑太過遙遠,結果很快就被法軍橫隊的步槍火力和炮兵給打垮了。
在1805-1807年大軍團的巔峰時代,法國縱隊在戰斗時,無論是排槍射擊也好,刺刀沖鋒也好,都盡可能展開成橫隊作戰。所謂法國人喜歡排縱隊端刺刀進攻,以及拿破侖的大縱隊都是連續的密集縱隊不過是誤解而已。
法軍確實有一些縱隊進攻結果被打垮的例子,但實際上經過現代軍事研究者的考證,這些例子很多都是因為將領對敵情的判斷出現失誤,士兵在縱隊行軍或搶占要點的過程中突然遇敵,來不及展開的不得已之舉。
至于方陣則純粹是為了抵御騎兵的沖擊而排成的隊形,通過形成一個四面向外的"刺刀叢",來抵御騎兵的沖擊。要想形成方陣涉及一系列復雜的部隊調動,因此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成。
至于法軍常用的橫縱隊混合序列進攻陣型,其實是法軍旅或團級單位所實行的戰術。通常法軍會分出一部分營排成橫隊組成及時線引導進攻。同時從及時線的各個營里抽調出獵兵連組成散兵群,他們在及時線之前負責偵察活動并用分散火力襲擊敵人。剩余的營排成縱隊組成第二線,隨后跟進。
這種作戰方法就是,用散兵群的行動和逐漸增加兵力以拖延戰斗的方法來疲憊成橫隊的敵人,并且大量地消耗他們,使他們不能再抵抗一直留作預備隊的生力軍的猛攻。如果之前的散兵群將敵人足夠削弱了,那么及時線的各營橫隊就用排槍或刺刀沖鋒擊敗敵人。如果敵人被削弱得不夠,那么整個及時線各營就都散成散兵群,一方面繼續削弱敵人,另一方面為第二線各營轉換成橫隊發動的排槍或刺刀攻擊提供掩護。
可以說,這種散兵群戰術才是拿破侖戰爭時代法軍的偉大創舉。法國一向擁有良好的散兵傳統,那些來自法國山地和森林地區的士兵們自小就擁有精準的槍法和矯健的體魄。
建立軍事傳奇,靠的不單是夢想與激情,更往往要訴諸理性的思考和對戰爭藝術的不倦探索。閱讀《拿破侖戰記:戰例、軍略、武備考略》,感受拿破侖的戰爭智慧與指揮藝術,穿越時空,希望數百年前的拿破侖能給今天的我們一點啟發,啟示。
——房兵 國防大學軍事教官,教授
拿破侖以個人非凡的軍事能力,叱咤歐洲戰場20余載。《拿破侖戰記:戰例、軍略、武備考略》這本書則展現了這位軍事天才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將革命戰爭與民族戰爭這些嶄新的戰爭理念擴展到整個歐洲,并讓拿破侖戰爭成為專有名詞的精彩歷程。
——周晨鳴 知遠防務研究所研究員、軍事評論家
拿破侖是頭獅子,在他那個年代,他往往站在高山上俯瞰被戰火籠罩的大地。現在,我們通過《拿破侖戰記:戰例、軍略、武備考略》這本書則能夠仔細端詳這頭創造無數勝利與傳奇的荒野雄獅。
——郭威 紀錄片導演
略顯單薄,但是質量還算可以,指文書入門都是好書但是有爭議。
雖然是戰記,就說戰記好了,完全看軍略、武略去買的,其實感覺相關性不大,體現不出拿破侖的戰略思維
從土倫到滑鐵盧,東擊俄普、南戰奧意、西征西葡、北拒英倫,五破反法聯盟,偉大的法蘭西**帝國皇
正在讀,全彩圖書,質量好,內容也很好,指文工作室設計的很好。
物流太給力!一天到!這是北朝戰史黨的名作,可以一看
幾個人分工,一人寫一段,我不認為是書,拼湊起來,像雜志,寫的戰例。不系統。
雖然講的戰役少,但是對那個時代軍事上介紹很全臉,很適合科普,讓人了解真正的歷史。
感覺略單薄了些,不知道能不能把這些戰爭都說的很詳細。
這是國內第一次也是最好的一次嚴謹的記錄拿破侖的軍事生涯 書籍很好啊
書真不錯,不過,作為資身拿戰迷,對這個書的內容有一點建議,那就是同樣很經典的1813年戰役,居然沒有單獨的章節,希望作者以后不要犯這種錯誤。
封皮和里頁紙都好,精裝幀印刷清晰,有地圖和人物畫像,戰役過程側重寫武器裝備排兵布陣行軍路線戰略戰術,只是好貴。
雖然對戰爭不怎么感興趣,但喜歡這個系列的書。
看得出來很用心,后來者請注意這不是拿破侖傳,只是選取了部分戰役加以講解的
還不錯,最好再詳細一點,埃及戰役沒有,形勢圖應該再多一點
很好看的一本關于拿破侖戰爭的書,背景,戰術,過程都較詳細。
還沒有看過,不過書的質感很好!建議與《圖解世界戰爭戰法-拿破侖戰爭》一起食用
拿破侖戰記:戰例、軍略、武備考略拿破侖戰記:戰例、S軍略、武備考略:戰例、軍略、武備考略》一書挖掘真實歷史,還原拿破侖親自指揮的一系列典型2會82戰,宛如一部再現拿破侖戰爭拿破侖戰記:8戰例、軍略、武備考略:戰例K、軍略、武備考略》一書挖掘真實歷史,還原拿破侖親自指揮的一系列PT典型會戰,宛如一部再現拿破T侖戰爭拿破侖戰記:戰例、軍略、武8備考略略8、武備考略》,感受拿破侖的戰爭智慧與指102揮藝術2,穿越時空,希望數百年前的拿破侖能給今天的我們一點啟發O拿破侖戰記:戰例、軍略、武備考10略略、武備考略》10,感受拿破侖的戰爭智慧與指揮藝術…
此系列是奇書,專門買來學習西方戰爭文化。拿破侖號稱大炮之神,打遍歐洲無敵手。
拿破侖,歐洲武神,其一生戰績非凡,值得仔細研究。
挺好的,看起來不錯。可以了解很多關于拿破侖的軍事事例。
此書印刷質量好,圖片美觀,對了解拿破侖時代歐洲戰爭有興趣者不妨一讀!
本冊《拿破侖戰記》裝幀精美,雖然沒有想象中的厚實,但是書后半部分關于拿破侖麾下元帥的戰略很有價值。
講述了拿破侖一生中主要的幾場著名戰役,包含了交戰雙發的主要將領和整個戰局進程。在本書隨后還簡單介紹了拿破侖的26名元帥人生經歷。
可能是拿破侖粉絲的作品吧,對于至關重要的萊比錫會戰,只字不提
以前看過一些國外的,如十九世紀英國約翰霍蘭爵士的,對大的方面描寫分析得多。這本書對選擇的戰例分析較細致,對當時的作戰技術描述較為詳細,對一些元帥的生平介紹也很好,對軍事愛好者來說是一本不錯的書。
內容詳細,可惜太少了。紙質不夠好,但是插圖比較豐富。對戰術的解釋不夠到位。
《拿破侖戰記:戰例、軍略、武備考略》通過20萬文字、200余張油畫及高清精美地圖,以戰爭實例為切入點,全面剖析戰略戰術、武器裝備、兵種特色、訓練后勤,呈現一部真實、詳盡的拿破侖戰史。聚焦為歐亞大陸帶來劃時代變革的拿破侖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