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及時次客觀、深度還原了國民黨抗日首席王牌七十四軍的真實面目!
在國民黨軍隊的五大主力中,有靠嫡系上位的,有靠美式先進裝備稱雄的。只有第七十四軍,是真正靠自己本事在抗日戰場上打出來的主力之首的名號。
在抗日戰爭中,第七十四軍曾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長沙會戰、常德會戰等多項戰役,在正面戰場參戰時間最長,殲敵最多,戰功。它多次挫敗日軍,曾有“抗日鐵軍”的稱號。這支部隊出現在哪里,哪里就能出現轉機,日軍因此稱之為“虎部隊”(虎の子),在戰場上畏之如虎。本書以抗戰時期的第七十四軍為主線,在揭秘這支赫赫有名的部隊的成長內幕的同時,用以點帶面的方式表現了正面抗日戰場的全景,在還原抗日戰場真實細節的同時,與眾不同的新寫法定會讓你大呼過癮!
關河五十州繼《戰神粟裕》后又一軍事題材力作!
再寫正面抗日戰場,重現《一寸河山一寸血》的蕩氣回腸!
一支讓日軍畏之如虎的中國部隊,
打出來的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首,
正面戰場參戰時間長,殲敵多,戰功。
本書深度還原七十四軍的真實面目!
相關推薦:
鐵血軍魂:一八〇師在朝鮮 在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戰役中,志愿軍一八〇師陷入重重圍困,“全師覆滅”“軍旗被繳”“師長被槍斃”……傳言不斷,迷霧重重,真相到底如何?
地獄絕殺:當關東軍遇上蘇聯紅軍 (增訂版 關東軍與蘇聯紅軍戰力大對決全記錄! 近百幅珍貴歷史圖片,走入真實戰場! 對于日本,打疼它,它才服你!) 點擊購買。
戰神粟裕(繼《一寸河山一寸血》《地獄絕殺:當關東軍遇上蘇聯紅軍》后,暢銷軍事作家關河五十州重磅作品!深度揭秘一代戰神粟裕的戎馬生涯,帶來震撼、過癮的閱讀體驗。)
精彩內容
日本人將七十四軍稱為“虎の子”。“虎の子”在日文中是指非常珍惜、不舍放棄的東西,戰爭期間成了王牌部隊的代稱,而按照中國人的習慣,也可以稱之為“虎部隊”。正好七十四軍被頒授的“青天白日飛虎錦旗”,上面繡著的就是一只白色飛虎。
有人說他(王耀武)是“燕頸熊背虎屁股”,王耀武聽了很高興,給全旅官兵訓話時,常常特意把兩腿張開,上身前傾,好像隨時要像猛虎一般撲出去的樣子。每逢講到帶勁處,他還會把右手抬起,食指指向自己的鼻子尖:“我王耀武要是貪生怕死,就是沒有父母的骨頭!”
七十四軍參謀指揮機構的完備程度,在國內軍隊里面首屈一指。各師設有參謀主任,并有、二、三、四總計四個參謀科的科長。師參謀處本身編制也很大,僅上校主任以下軍官就有二十余人,所有這些幕僚除享有參謀加薪外,還都享有軍事主官的加級待遇。
陳誠有一次視察七十四軍,曾對營以上軍官訓話時說:“三、六、九三個戰區發生戰爭,委員長(指)在地圖上先找七十四軍的駐地位置。為什么?必要時,要使用你們這支部隊!”
關河五十州,原名趙勁,暢銷軍事紀實文學作家,對中國近現代史研究頗深,代表作有《戰神粟?!贰兜鬲z絕殺:當關東軍遇上蘇聯紅軍》《一寸河山一寸血》《鐵血雄兵川軍團》《戰爭從未如此熱血》等,在讀者中引起極大轟動,擁有粉絲無數。
及時章 秘密到底在哪里(淞滬會戰) “敵人想霸占我們的家園,如果我們一齊努力,就能打敗他們!”
卡爾遜想,日本人肯定是弄錯了一件事,他們以為可以像過去那樣欺負中國,可以繼續蹬鼻子上臉地撈到無窮多的好處,卻沒想過這個民族一旦爆發出來,力量會有多大。
第二章 什么樣的人才是勇士 (蘭封會戰、萬家嶺大捷) 在三〇五團,誰要想在訓練中偷懶?;鸵欢ㄌ硬贿^張團長的軍棍。嚴抓訓練質量的同時,軍紀被著力強調,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吸取了潰退時軍紀廢弛,導致部隊戰斗力急劇下降的教訓。因此將“作戰怕死、學術落伍、逃病兵多、紀律廢弛”歸納為“軍人四恥”。
第三章 世界上最偉大的士兵 (南昌戰役) 越是戰斗力強的部隊,越是人才濟濟。上司如果不厲害一點,下面有的是跟你搗亂的人,你就等著被架空吧。當然要想真正在軍隊里立住腳,關鍵還是要有底氣。王耀武雖然也戰功赫赫,但他只是黃埔三期生,而七十四軍內部別說黃埔三四期的比比皆是,就是黃埔一二期的也不乏其人。在以黃埔學生為骨干的國民黨中央軍體系里,黃埔資歷可不是一般的重要。
第四章 最強者才有機會生存 (上高會戰) 在屢戰屢敗的情況下,中國軍隊謀略層窮極思變,開始絞盡腦汁地構思一些新穎的戰略方案。一些有識之士都不約而同地想到,如果換一種打法,不固守一線,而是逐次抵抗,后退至一定距離,待援軍到達后再與敵決戰,會不會不一樣?在這股大潮作用下,單純防御的固定模式逐漸被打破,“后退決戰”的戰略思想一點點浮出水面。
第五章 死神的樂園 (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 七十四軍在上高會戰中的表現,讓“抗日鐵軍”在日軍心目中牢牢扎下了根,日本第十一軍視之為“中央系最精銳的部隊,長久以來的宿敵”。在總結上高會戰教訓時,第十一軍曾專門告誡各部:“今后對王耀武將軍的第七十四軍作戰,要特別注意。”
第六章 人是靠希望活著的 (常德會戰) 沒有火炮,接下來的巷戰還能堅持多久,余程萬心知肚明。11月29日,他向第六戰區發去一份電報:“彈盡,援絕,城已破。職率副師長、指揮官、師附、政治部主任、參謀部主任等,固守中央銀行,各團長劃分區域,扼守一屋,作抵抗,誓死為止,并祝勝利。第七十四軍萬歲。” 第七章 把死字頂在頭上 (豫湘桂會戰、衡陽保衛戰) 人事的復雜程度,向來不低于指揮打仗。王耀武一升上去,七十四軍軍長的位置便空了出來。副軍長李天霞在抗戰前就擔任補充旅團長,無論資歷還是戰功,繼任軍長都是順理成章的一件事。可是當王耀武逐個征求師長們的意見時,五十八師師長卻在關鍵時候投了李天霞的反對票。
第八章 與命運相搏到底 (湘西會戰)
七連一名士兵的鞋子在行軍中被磨穿了底,他只好悄悄地走到老百姓家門口,懇求送他一雙鞋子。對方讓他進屋去挑選一雙合腳的,但七十四軍軍紀嚴格,官兵一律不準擅自進入民居。于是主人便將自己穿的一雙半新布鞋脫下來送給了他。士兵很感激,他說他馬上就要上火線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活著回來。 第九章 中國軍隊是好樣的 (湘西大捷)
防御有積極防御和消極防御之分,先發制人屬于積極防御。作為擅長防御的“虎賁師”,這一戰術經常被五十七師所采用,李中亮對部下的主動提議表示贊同,他語氣堅定地說:“對,出擊,打他個下馬威,顯示我們的厲害!”
及時章 秘密到底在哪里
當日歷翻到一九三七年八月中旬,有遠東及時都市之稱的上海正被重重的戰爭陰影所籠罩。
在黃浦江岸,陽光依舊燦爛,綠色的原野仍然充滿著生機和希望,但是混濁的江面上卻已經停滿了拋錨的軍艦,而且每艘軍艦的尾部都無一例外地懸掛著一面膏藥旗。
除了殺氣騰騰,將炮口正對岸邊的軍艦之外,從頭頂隆隆飛過的轟炸機的機翼下面,也同樣涂有紅色的膏藥標記。轟炸機的襲擊目標是上海市政府大樓,在排成縱隊的機群向大樓發起俯沖后,大樓圓頂瞬間升起了滾滾濃煙。
戰爭讓昔日的繁華都市變了樣,往常車來車往和人頭攢動的景象正在如同泡沫一樣消失,人們把賓館和辦公樓都打造成了堡壘,所有的低層窗戶都被堵得嚴嚴實實,門口的沙袋則堆得像柴火堆一般。
上海不是及時次經歷這樣激烈的戰爭,五年前已經爆發過一次,當時叫及時次淞滬會戰,時隔多年,第二次淞滬會戰又接踵而至。
八月二十三日,以第十一師團為主力的日本陸軍兩個師團在長江南岸登陸,此舉不僅減輕了正在市區作戰的日本海軍陸戰隊的壓力,并且對中國軍隊的防守左翼形成極大威脅。這一舉措與日軍在及時次淞滬會戰中使用過的戰術幾乎一模一樣,區別只是規模更大而已。
天降大任
第十一師團登陸后,即直撲羅店。位于淞滬側背的羅店鎮乃滬寧交通樞紐,日軍一旦予以控制,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掐斷中國軍隊與后方的交通聯絡線,如此至關重要的戰略要點,作戰雙方自然都會不惜血本地舍命相爭。
按照中國統帥部的命令,第十一師在羅店與日軍展開了不屈不撓的爭奪戰。他們多次奪回羅店,但很快又告失守,接著再奪再爭,有時一線陣地要反復易手七八次之多。
羅店附近有一座野戰救護所,每天從羅店送來的傷兵都絡繹不絕。常常發生這種情況,某擔架兵今天還在抬運傷員,第二天便在火線搶救傷員時被炮彈炸死了,連抬下來治傷的機會都沒有。
整個羅店尸橫遍野,血流成河,被稱作“血肉磨坊”。緊急時刻,統帥部決定派第五十一師增援羅店,以穩定該地區戰局。
這個當時還籍籍無名的第五十一師,就是日后被稱為“虎部隊”的第七十四軍的前身。第五十一師本身也有比較長的歷史,它的基礎是補充及時旅,一九三三年冬天,由保定編練處的三個補充團改編而成。
補充旅的士兵和下級軍官均為北方人,且大多為原西北軍。美國軍事觀察家、海軍陸戰隊情報軍官卡爾遜十年前曾來過中國,那時中國士兵給他的印象,就是一個個會打仗的商品,作戰時只根據軍餉拿多拿少選擇出力的程度,給的錢多,就起勁一些,若是給的錢少,坐地就給你耍賴。
卡爾遜所說的打仗拿錢的士兵,實際上就是募兵。西北軍全是募兵,而且是募兵中質量比較高的,當時凡由西北軍這個體系訓練出來的募兵,普遍都經過較為嚴格的訓練,具有一定的作戰技能和經驗。
補充旅的中高層軍官主要由黃埔軍校的學生充任。民國時有一個順口溜,叫做“保定的課堂,講武的操場,黃埔的戰場”,簡明扼要地概括了中國三大軍校的特點。一般來說,保定軍校的教育最完整、最正規也最扎實,早期的保定生需要七年才能畢業,所以保定生只要能夠混上去的,多是師、軍乃至是集團軍一級的高級指揮官。云南講武堂實施的則是殘酷訓練,學生在操場上不累死也得被扒層皮,這造成了有一段時間,云南滇軍曾稱霸西南,無人能敵。
與以上兩個老字號相比,黃埔軍校帶有速成班的性質和特點,不僅受訓期極短,而且所學課程也不過是團一級的軍事教育,但黃埔生因為一放下書本就進入了戰場,實戰經驗相對豐富。
以剽悍敢斗的北方老兵為底子,以接受過基本軍事教育的黃埔軍官為骨干,使得補充旅很快成為戰斗力較強的國民黨嫡系部隊,也就是所謂的中央軍。
卡爾遜對中國觀察了十年。在這十年中,一支軍隊能打仗,是嫡系,并不一定就能生存發展得下去,何況補充旅并不是一個正規番號,屬于中央軍里的雜牌,一不小心很容易被別人兼并補充。它能夠逐漸站穩腳跟,并且擴大規模,靠的不光是戰功,還有無窮無盡的中國式智慧,而這一智慧的集大成者,便是補充旅旅長王耀武。
據說王耀武在當旅長的前一年,曾經去看過相。算命先生量了他的左手五指,說他有文相武帥之像,走路虎行,必主大貴,而且最近就會有喬升之喜。
王耀武起初也許沒太當一回事,但沒想到第二年春天,相還真應驗了。這下子不僅算命先生的生意爆紅,連帶王耀武本人也隱隱然有了一種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感覺。
有人說他是“燕頸熊背虎屁股”,王耀武聽了很高興,給全旅官兵訓話時,常常特意把兩腿張開,上身前傾,好象隨時要像猛虎一般撲出去的樣子。每逢講到帶勁處,他還會把右手抬起,食指指向自己的鼻子尖:“我王耀武要是貪生怕死,就是沒有父母的骨頭!”
“文相武帥,走路虎行”那會,王耀武還不知道,自己的部隊日后真的會跟老虎這個名號沾上邊,他當時煩心的,是如何在具有中國國情的軍隊體系里,為部隊找到一個好的發展途徑。
關系學
王耀武原籍山東泰安。這個外表看上去略顯粗獷的山東大漢,卻有著一顆非常細膩的心,說白了,就是很會做人。就職旅長的第二天,他就大發通電和快郵代電,總計不下百余件。收到他電報的人,凡是學歷或官職比他高的,哪怕只是一面之交,他都要在電報抬頭上尊稱為老師、長官,自己則謙稱學生、部屬。
王耀武不是光嘴上客氣,逢年過節,都要給指揮他的機構人員送禮物和津貼,而且還要不辭勞苦地親自安排辦理,務求讓大家都妥妥貼貼,舒舒服服。長此以往,指揮機構里的大大小小、老老少少沒有對他不滿意的,遇到方便處也都盡量予以方便。
遍灑甘露只是為了廣積善緣,真遇到事,得另外有點過硬的路子才行。當時王耀武最忌諱和最害怕的,是被撥歸陳誠指揮。作為國民黨中央軍的及時“大鱷”,陳誠但凡看到雜牌或是中央軍中的雜牌,眼睛都是紅的,那真是見一個吃一個,見一雙吞一雙。陳誠曾在江西臨時指揮過一個地方師,結果處著處著,就想把人家給兼并掉,對方不肯,官司一度打到南京軍政部,弄得軍政部長何應欽都左右為難。
為了避開這個風險,王耀武決定跟中央軍的另一個實力派顧祝同搭上關系,他用以取得顧祝同信任的一個辦法,是提拔李天霞為代團長。
李天霞本人業務水平自然不賴,當團長是沒話說,同時他又是錢大鈞的親戚,而錢大鈞和顧祝同曾同為黃埔教官,乃是至交密友。通過山重水復的這么來回一轉悠,王耀武終于跟顧祝同牽上了線,他也就順理成章地把補充旅挪到了顧祝同的保護傘下。
被陳誠“補充”的危險是暫時沒有了,但樹挪死,人挪活,老是呆著不動,部隊也不會有多大前途。成立補充旅的第二年,恰逢紅軍北上先遣隊進抵江西東北地區,南昌行營急調部隊進行圍追堵截。
王耀武立刻發現這是一個機會,據他判斷,北上先遣隊脫離了江西蘇區這一老根據地,新根據地又沒有建立起來,在一路作戰都得不到補充的情況下,必然疲困不堪。補充旅若是能夠加入“追剿”隊伍,一定能夠從中撈到戰功。
要走,得先經過顧祝同這一關,但顧祝同已經對王耀武非常欣賞和認可,無論如何不肯答應放人。
凡是王耀武心問口、口問心地盤算許久才想好的主意,他是決不會輕易放棄的。你不是不同意嗎?那我就天天來請求,反正是冬瓜茄子、陳谷子爛芝麻地扯一通,既表明立場,也讓故主知道,我要出去決不是對你有什么意見,而純粹是出于公心。
孫大圣見了會嘮叨的唐長老都頭疼,何況是顧祝同。與此同時,王耀武又去找何應欽請命,加上俞濟時一再向南昌行營告急,顧祝同不得不接受行營命令,讓補充旅脫離了自己的掌握。后來顧祝同跟何應欽在一起閑談,還說王耀武真是很“調皮”。
“調皮”的王耀武獲得了他所想要得到的東西。“追剿”紅軍先遣隊的這段經歷不僅增加了補充旅的戰功戰史,還為他攀上俞濟時創造了機會。
俞濟時是黃埔一期生,曾以師長身份參加過及時次淞滬會戰,稱得上要資歷有資歷,要軍功有軍功,而且他還是的浙江同鄉,很早就被倚為心腹。當時俞濟時的職務是浙江省保安處處長,天子門生的光環和夠硬夠鐵的關系背景,讓他一度態度跋扈,但在被任命為“追剿軍”總指揮后,俞濟時的腦袋就昂不起來了:在與紅軍北上先遣隊的交鋒中,因屢次失利,他先后遭到了記大過和撤職留任的處分。
與這位沮喪的臨時上司相處,王耀武絲毫不敢怠慢,以前怎么給顧祝同牽馬墜蹬,現在還是給予一樣的待遇。哪怕俞濟時隨便講一句話,王耀武都要做為重要的上級指示,給部下們傳達一番。當俞濟時的指揮部隨同補充旅的旅部一同行進時,王耀武總是不離俞濟時的左右,他還特地從全旅挑選精壯士兵,編成警衛排,為俞濟時提供安全保衛。
補充旅既能打仗,旅長對上司又這么體貼入微兼謙虛謹慎,恐怕沒有哪個上司會不喜歡。很快,俞濟時就把王耀武看成了自己人,以后隨著“追剿”的結束,盡管兩人的上下級關系已經解除,但俞濟時一直罩著王耀武。要不然像補充旅這樣無正式番號的部隊,即便有“剿匪”的戰功,也很難逃脫消失的命運——不是在繼續追擊紅軍的路途中被消耗,就是一不小心被哪個“大鱷”給改編或兼并掉了。
憑著自己領悟出來的關系學,王耀武得以一路過關斬將,遇水疊橋,補充旅先是被擴編為新十一師,接著又升級為暫五十一師,后來 “暫”也拿掉了。到第二次淞滬會戰爆發前,第五十一師已成為三團制乙種師,并內定將擴編為兩旅四團制的甲種師。
要有主見
淞滬會戰爆發前,五十一師正在陜西漢中整訓。接到統帥部的征調令后,王耀武立即率部集結于寶雞火車站,通過軍用列車緊急輸送的方式,晝夜兼程趕往上海。
淞滬戰場有多么險惡,五十一師在行軍途中就感受到了。漢中有一個天主教堂,之前五十一師跟這個教堂從無接觸,官兵們也沒有信教的,但在部隊即將整隊出發時,教堂卻發來請帖,要給營以上官兵設宴送行。
出于禮貌,受邀軍官都赴了約。后來才知道主持教堂的是意大利神父,該教堂實際是一個潛伏的國際間諜組織,他們在想方設法搜集并向日方提供關于五十一師的情報。
由于日軍掌握著五十一師的出行情報,他們開始派飛機沿途進行跟蹤偵察。當部隊到達浦口時,列車必須換乘渡輪過江,日機趁勢進行轟炸,幸虧當時是晚上,沿江已實施燈火管制,日機飛行員看不清目標,炸彈才沒有落到船上。
使五十一師略受損傷的是在蘇州火車站。那里是軍火補給點,每列火車至少得停留兩個小時,以便換發新武器和新裝備,這么長時間的停留,終于還是給日機轟炸找到了機會。
行軍途中心驚肉跳的經歷,讓王耀武多長了心眼。接到統帥部的增援令后,他沒有貿貿然出擊,而是決定分兩步走,及時步是急行軍搜索前進,到達嘉定前線后稍事整頓,再聯系友軍。第二步才是加入作戰。
根據王耀武的指示,三〇六團作為先頭部隊向嘉定開去。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拂曉,經過三個半小時的急行軍,他們安全到達了嘉定縣。此時天還沒亮,團長邱維達在縣城里轉了轉,想找人了解點情況,但結果令他大失所望:全城已空無一人,老百姓早就跑光了。
這該怎么辦?王耀武事先并沒有給出答案。
邱維達素以冷靜有涵養著稱。有一次部隊出發,王耀武臨時安排宿營地點,官兵們遲遲沒能集結得起來。王耀武頓時就火了,對著當時擔任參謀主任的邱維達大發脾氣,罵他:“混蛋,小子,寡廉鮮恥!”
其實整件事并不一定是邱維達的責任,但他自始至終沒替自己辯解一句,臉上的表情也非常自然,過后還是該干啥就干啥,沒有受到一點影響或出現情緒波動。為此,邱維達得到了一個“橡皮氣袋”的綽號。
若是你據此認為邱維達是一個只會忍受吞聲的受氣包,那你就錯了。有些事,是可以不用理會的,比如對方沖動之下的氣話。難道邱維達可以這樣回答他的上司:“我不混蛋,我不小子,我不寡廉鮮恥……”
關鍵還是自己要有主見,事情做錯了,就認,下次記得改進;事情沒做錯,你罵了等于白罵,我當耳旁風。邱維達就是這樣一個人,所以他才可以從幕僚升到能夠獨負其任的軍事主官。
眼下就是需要邱維達獨自做出判斷和決策的時候。他首先登上城墻進行觀察,發現城墻還算堅固,可以用作臨時野戰工事。這也就說明部隊無需驚慌,就算日軍立馬殺到眼前,都能憑城固守。
接著邱維達派一個營向羅店方向進行戒備,其余部隊休息,以解除疲勞。到羅店聯系友軍的任務被交給了營長劉振武,邱維達讓他快去快回,查明情報后立即上報。
劉振武沿著公路走到了羅店以南的施相公廟,在那里,他碰到了十一師的一個營長,知道羅店又被日軍第十一師團第占領了,而十一師昨天發動的反擊戰沒有獲得成功,部隊傷亡很重。目前退守施相公廟的師主力正在加強防御工事,以應對日軍向南的進攻。
接到劉振武的報告,邱維達明白火速增援是必須的,只是如何增援頗有講究。
天亮之后,日機照舊還要前來騷擾,此外,江面上日軍遠程艦炮的威力也不可小覷,它們是可以打到嘉定來的。邱維達得到的信息是,有的友軍還在增援過程中就被炮彈給炸亂了,部隊損失嚴重。為了不致重蹈覆轍,他下令官兵一律進行偽裝,并利用公路兩側的排水溝向施相公廟隱蔽前進。
下午四點,各營報告陸續進入陣
縮封都磨破了,書也磨破了,雖然面積不大,宅急送太差了!
看來此書對于這支抗日鐵軍的歷史了解了80%,只差一個令人哀嘆的結尾。
買入了多套圖書,蠻好的,夠閑暇時翻閱一陣子了,以后需要時會再來選購。好評!
很好~當當網是夠買書的不二之選~價廉物美!快遞也速度!
好書、精彩。雖然國共交鋒,國民黨退到臺灣??僧斈晁麄兇蛐∪毡竟碜拥臅r候,也是不怕流血,不怕犧牲,堂堂中國熱血男兒。
真實反映了國民黨尤其是 74 軍的抗戰歷史,看過書后,對中國的抗戰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我家老公挺喜歡看這種類型的書價錢也很實惠比圖書店的要便宜
比較公正、客觀的在現了王牌部隊成長的歷史。
關河五十州的抗戰系列寫的太好了??催^一寸山河一寸血??陀^、真實。
七十四軍在抗戰中的戰績確實稱得上彪炳千秋,只不過被埋沒了很長時間,可以看看了解正面戰場的慘烈。
這是我以前所不了解的過往,向抗戰時期所有為國而戰、為民族而戰的英雄們致敬!
虎賁,中國抗戰中最能打的部隊,最后的謝幕讓人遺憾
全面了解那一段歷史和歲月,看歷史就是看時代看趨勢看人物。橫著看,側著看,看大局,看細節,總之看清楚看明白。
每一位在抗日戰爭中英勇殺敵的中國軍人都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敬禮!
喜歡!把用74軍戰史把正面戰場的故事說的很生動
早就該正視國民黨在抗日戰場上的作用啦~書的內容很好,故事性強。
七十四軍訓練有一套,怪不得稱虎部隊??雌饋磉€是平時訓練要緊抓。
抗日戰爭鍛煉了很多部隊,打出了很多部隊,尤其佩服王耀武,帶出了 74 軍這樣的虎部隊。
很不錯的,沒有多余煽情,了解了國民黨部隊的真正形象
不了解國軍正面戰場抗日的都應該看看這本書。
這本書很好地還原了七十四軍的抗戰歷程,一代雄獅的光輝事跡,理應被國人所知道。
之前看過關河五十州老師的《一寸河山一寸血》,對里面所描寫的印象深刻,難以忘懷。這次老師著筆詳述了七十四軍的故事,內容比《一寸河山一寸血》中關于虎部隊的描寫更全面。值得閱讀收藏。
74軍,王牌軍,毋庸置疑的是74軍在抗日戰場上的赫赫戰功。
關河五十州的書買了好幾本,比體制內的作者寫得好,但比起那些嚴謹考究歷史的作者還是有不少的差距,這本書只是摘取了七十四軍的一段歷史,也能讀得下去,不錯了。
從地方雜牌 到五大主力之首 一部74軍軍史 就是整個華北華中的正面抗戰史 一戰萬家嶺 二戰上高 三戰常德讓74軍與王耀武永遠名垂抗戰 值得推薦
作者是我喜歡的。他的這一系列散集也買了幾本。再進一步了解抗日戰爭的正面戰場吧。第一次買一個軍的傳記類書籍。以前都是買全景戰爭類型、或者將帥傳記。這個角度是第一次閱讀。
非常喜歡看關河五十州寫的《一寸河山一寸血》,在里面認識了血肉磨坊十八軍和英勇的七十四軍,常德會戰虎賁師慷慨赴死的精神讓我流淚,所以買了他寫的虎部隊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