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系統研究宋代社會生活各個側面的成果。研究的重點在下列四方面:一是對精神文化生活,如宋人公私觀,佛教、道教對禮法的滲透,僧人中忠于國家觀念的流行及南宋時期的觀音崇拜。二是對官員、宗室這兩個特殊群體生活狀況的考察,以及對宋代特有的婦女享受俸祿這一社會現象的考察。三是對社會醫療衛生、教育、文化娛樂等的分析,包括對醫官系統的存在狀況及對瘟疫的防范,對童子舉給社會造成的影響,其中還有對《神童詩》作者的考察。四是對社會經濟生活某些側面的考察,包括官府經商、財政對商品經濟發展的影響,交通設施,物價變化,偽鈔、有價證券、金銀錢對社會生活的影響等。
汪圣鐸,男,1948年生,現為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浙江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宋史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錢幣叢書》編委。主要從事宋史、中國古代經濟史、中國歷史文獻學研究,1993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宋儒的公私觀
公私對立問題的討論,在中國古代起源很早。《周書·周官》記載,周成王曾訓誡公卿們,要求他們應"以公滅私"。儒家經典《禮記·禮運》中把"天下為公"作為一種理想境界。戰國時期的法家代表作之一的《韓非子》一書中,討論或涉及公私問題者多達數百處。其中《五蠹》還記載:"古者倉頡之作書也,自環謂之私,背私謂之公。"如所記屬實,古代關于公私問題討論的歷史起點或許還可前移,秦以后的各朝各代,關于公私問題的討論時時見諸史冊。如漢代袁宏《后漢紀•光武皇帝紀》講過"統體之道在乎至公無私"的話。魏晉時名士嵇康撰《釋私論》討論公私問題。《貞觀政要》卷八載唐太宗曾講:"王者至公無私,故能服天下之心。"但是,同歷朝歷代相比,宋代人對公私問題的討論要更頻繁、更深入,似有必要專作一析論。
一、宋代國家管理方面關于公私的議論
在宋代政治生活中,關于公私問題的議論頗為經常化,其中最突出者,是包含有"公天下"理念的議論。
所謂"公天下",大抵是先秦儒家"天下為公"論的延伸,但卻因時代改變而產生了具體含義的變化。《禮記•禮運》中的"天下為公"論,是把"公天下"與"家天下"加以對立的,同時認為"公天下"優于"家天下",這種理念對于把"天下"視同自家私產的那些統治者來說,顯然是難以接受的。于是在《韓非子》那里,情況發生了質的變化,"公"與"國家"劃了等號,君主也就成了"公"的化身。凡是為國效勞、為君主效力,都是為公,凡是違背國家利益、君主利益的行為,都被納入"為私"的范圍。后代儒家學者,大抵吸收或部分吸收了《韓非子》中關于"公"的認識,力圖把古人兩種不同的公私理念融為一體。
宋初以來,國家政治發生了引人注目的變化,那就是中央集權制和君權的前所未有的加強。這導致國家命運與更多人的命運更緊密、更直接地聯系,人們對國家命運的關心程度前所未有的提高,人們對君主行為的關注也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于是"公天下"的問題也就受到前所未有的關心,其內涵也就充入了前所未有的新內容。
……
兩難,對專業的人淺,對普通人有點無趣。
一般
一向比較喜歡王老師的書
得確是本好書 值得一看
書很好,是作者多年的論文合集
嚴謹的歷史工作者才能寫出的作品
這個商品不錯~
挺好的一本書,就是太理論化了。。。。
這個商品還可以
這個商品不錯~
內容豐富,更全
這個商品還可以
這本書不錯,值得一讀!
整體感覺不錯
從點到面分析的及其全面,很配的上‘研究’這2個字。
王老師的書不錯,我想了解宋代官府的回易,所以購買了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