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以來,人類想出很多巧妙而殘忍的方法來對同類施加痛苦。這一可悲但似乎普遍的特征腐蝕著人類所追求的文明。盡管我們如今似乎對酷刑深惡痛絕,但是3000多年以來,它一直是整個歐洲和遠東的大部分法律的組成部分。
《人類酷刑史》探究了對各種各樣懲罰、酷刑、逼迫和折磨方式的有計劃使用。它帶領讀者走進古羅馬的競技場、中世紀地牢、宗教裁判所、宗教審判大會、女巫審判和最糟糕的監獄。這是一次令人震驚和使人信服的研究,揭露了拷打者和劊子手可恥的手段和動機,以及古往今來他們所干的令人發指的勾當。
歡迎點擊試讀內容,精彩這里呈現: 《人類酷刑史》
人文譯叢系列推薦
馬丁·路德桌邊談話錄(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創始人、第二偉大的德國人馬丁·路德為獨特的作品,一本不可多得的16世紀大眾文化、思想史研究著作。)
獵殺女巫(精美插圖版!歐洲中世紀黑暗的歷史!2005年歷史學羅倫培登獎獲得者!著名時評人曹保印作序!人類酷刑史同系列經典著作!引發徹底的人性追問!)
●《人類酷刑史》——重印數次,享譽國際!
●《人類酷刑史》——殘忍、罪惡與恐懼直襲你的內心!
●《人類酷刑史》?——你想了解的人性、文明、心理機密,都在這里!
●《人類酷刑史》——近3000多年世界各地曾存在過的地獄歷史,盡收眼底!
●《人類酷刑史》——全球著名"通俗史學"家巨作!
馬克?P?唐納利和丹尼爾?迪爾是有著深厚專業學術底蘊的著名美國"通俗史學"家。馬克?P.唐納利曾在約克大學和牛津大學攻讀中世紀考古學博士學位。他不僅勤于治史,出版了多部歷史著作,同時更熱衷于史學傳播的"大眾化",先后為《歷史頻道》、《發現頻道》、BBC等制作了近200個小時的歷史檔案類的電視節目。丹尼爾?迪爾是一位有進取心的文化史學者,尤以歷史敘事見長。他曾為多個出版社工作,編輯和撰寫了關于中世紀家具、美國海盜等不少著作。他自1995年以來就一直與馬克?P.唐納利合作,兩人不僅協同錄制歷史類電視節目,還合撰有《鄰人相食》(Eat Thy Neighbour: A History of Cannibalism)和《倫敦塔的傳說》(Tales From The Tower of London)和《中世紀慶典》(Medieval Celebrations)等著作?!多徣讼嗍常菏橙说臍v史》為眾多美國大學變態心理學課外必備圖書。這部《人類酷刑史》的問世,正是他們兩人在西方"通俗史學"領域中的新建樹。該著自2008年出版以來,聲譽鵲起,多次重印。
譯者簡介:
張恒杰,男,1986年生,河南許昌人,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2010級博士研究生,參譯、合譯著作兩部。
序作者簡介:
孟廣林,1955年生,江蘇濱海人,歷史學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世界古代中世紀史教研室主任,長期從事世界中世紀史的教學和西歐中世紀政治史與思想文化史的研究,撰有學術專著《英國封建王權論稿》、《歐洲文藝復興史(哲學卷)》、《戰爭巨人:查理曼》、《"東海"與"西海"——中西歷史比較的嘗試》,主編有學術論文集《歷史比較的新視野》。在《歷史研究》、《世界歷史》、《中國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輔仁大學學報》(臺灣)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致謝
作者序
及時部分 酷刑:動機、方式和瘋狂
第二部分 酷刑的歷史
第1章 古代與古典時代的酷刑
第2章 中世紀的酷刑
第3章 理性時代的酷刑
第4章 18和19世紀的改革
第5章 世界各地的酷刑
第三部分 酷刑大觀
第1章 烙刑與火刑
第2章 擠壓刑
第3章 砍刺刑
第4章 桎梏刑
第5章 示眾與恥辱刑
第6章 拉肢刑與吊刑
第7章 水刑
第8章 鞭刑
第四部分 結論:所有這一切意味著什么?
及時部分
酷刑:動機、方式和瘋狂
酷刑一詞使用的如此頻繁與不恰當,從而在詳細考察酷刑的使用之前,有必要地定義其含義:或者更具體地說,要廓清該詞的眾多定義所引發的混亂,從而恰如其分地確定我們所言之"酷刑"的含義。與通常的理解不同,所有形式的懲罰,甚至當它涉及身體虐待時,也不能被看做酷刑。第13版的《不列顛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Briannica)這樣解釋酷刑:"酷刑(Torture),源于拉丁語`torquere`(扭曲之意),是對變態的才智所設計的造成疼痛的眾多方式的一種統稱,尤其指被古代和現代的歐洲文明國家的法律所采用的。"按照這種觀點,酷刑常常適用于以下兩個目的:
1.定罪前抑或定罪后,從證人或者被告那里獲取證據的一種方法;
2.懲罰的一部分。
第二種使用較早,而作為一種搜集證據的方法,其功能則由法律專家在實踐中逐步完善?!俄f伯斯特新大學詞典》(Webster`s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對它的解釋更簡明扼要:
1.為懲罰、威逼或獲得施虐快感(通過火燒、碾壓或傷害)而施加劇烈的疼痛;
2.肉體或精神的極度痛苦;
3.通過制造令人難以忍受的苦痛來懲罰或威逼;
4.制造痛苦,折磨拷問。
用這些基本的前提作為開篇,我們立刻便知,肉體殘害,必須為達到一些特定的目標而施加時,才被當做酷刑。如果一個街頭犯罪團伙攻擊、毆打和有計劃地虐待某人,嚴格地說,他們沒有對受害者施以酷刑。誠然,他們毆打受害者,可能造成嚴重的身體傷害,但是因為他們的行動不是任何行政的、軍事的或者司法機構所授意,故而,這種毆打不是技術層面的酷刑。另一方面,做出同樣暴行的一伙革命游擊隊員實際上則是在施以酷刑。一個簡單的野蠻行為與的酷刑之間的主要區別,就是有無更高權力機構的授權。這個定義的一個內在的卻很少言明的含義是,當酷刑是國家機關授權進行的時候,它具有一定的合法性。通過把酷刑引入法律制裁中,那些實施政府所授意的酷刑的人有了開脫個人罪責的借口:"我只是執行命令而已。"
正如我們將會不斷看到的,那些認可使用酷刑的政府往往是虛弱的和心懷恐懼的(譬如最早期的原始社會與現代第三世界中的獨裁統治)。在后一種情況下,或出于忠誠,或只是為了讓民眾安分守己,通常存在這樣一種觀點,即社會上存在一心要毀滅這種"制度"的大陰謀,必須在它們顛覆社會之前將其制服。這些宣稱即將毀滅的聳人聽聞的種種言論時常是一種使人民處于長期恐懼狀態且更易受到控制的好辦法。它也是一種使領袖受民眾歡迎的有效手段:首先他會通過描述這種含糊的、莫可名狀的威脅來營造恐怖氣氛,然后著手逮捕、拷打和處決盡可能多的陰謀分子以摧毀威脅。當然這種威脅不可能真正地被消除:因為它自始至終就不存在,或者因為一旦"敵人"不復存在,那么領導人可能會失去對權力的掌控。
最早期的酷刑通常是一種懲治手段。在原始社會中,所有人都壽命短暫、野蠻、殘忍,所謂的法律其實就是施以懲罰。當一個罪犯或者違反公認的道德準則的人公開受到鞭笞、折磨,或者被殘忍地處死、摧殘,其結果是法律得到維護,社會安定有了保障,善良守法的人們能夠安然入睡。這些有法必依的生動范例通??梢匀偯癖?,使他們對事情的"正當性"有良好認知。它既是一種廉價的娛樂,同時也是清除政敵的有效手段。
幾千年以來,數以千計的文明潮起潮落、興衰更迭,但是酷刑的使用及其背后的深層原因幾乎沒有什么變化。對酷刑和懲罰最早的使用往往是心理層面的。受到懷疑的黨派或者被征服的群體被指控有罪,遭到逮捕和懲罰。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隨著酷刑的動機從簡單的懲罰變為榨取信息的手段,酷刑的實施過程也隨之完善。受刑者首先被送到酷刑室,施刑者向他們展示即將施加其身的刑具。為了吸引受害者的注意,他會夸大其詞地描述整個刑訊過程。隨后將犯人帶回牢房,留出時間讓他們好好思量一番。除非蠢笨如牛,多數人都能想象酷刑的嚴苛,因此的打算就是立即供出自己知道的一切事情以及不知道的很多事。但是,偶爾也有人意志非常堅定,也有一些人自知命運已定,即不論他們招供什么,都會受到嚴刑拷打。
1307年,法國國王菲利普四世(Phillip IV)在教皇的傾力支持下以異端罪名大肆搜捕圣殿騎士團(Knights Templar)成員。他真的相信他們是異端嗎?或許并非如此。他欠他們一大筆債務且有心賴賬嗎?正是如此。但是如果直接坦白自己的動機,國王的顏面何在?于是,菲利普把幾千名圣殿騎士逮捕,投入監獄,對他們嚴刑拷打、勸誘、禁食,他們被折磨得奄奄一息,招認了臆造的、無比荒誕的指控。他們一旦招認,菲利普就可以隨意地對他們定罪、審判、處以火刑,然后沒收他們的土地和財產。幾乎所有圣殿騎士隨后都拒認這些屈打成招的口供,但是木已成舟,大勢難以挽回。這個屈打成招的范例只是本書所考察的幾百個實例之一,這一事例可使酷刑利弊簡明易懂??嵝探洺S脕硖兹】诠┗蛘咂渌畔ⅰ獛缀趺總€人都會供出能夠使苦痛停止的任何事情。
需要指出的是,酷刑只有一個可能的結果——榨取信息或者施加制度所需要的懲罰。在及時種情況下,施刑人(Torture Master)將會持續使用酷刑,直到對方供出被要求坦白的內容,否則將被折磨致死。很容易看出,這一過程其實存在缺陷。事實上,如果審訊者真想知道實情,酷刑會適得其反。自古以來的立法者、哲學家和僧侶都意識到并承認了這一令人悲哀的事實,但是總體來說,他們贊成而且使用酷刑來獲取口供和懲罰。這是何故呢?因為酷刑的真實目的不是使真相大白,而是確保定罪??嵝讨碌拿總€人遲早會招認,但這并不代表他們真的違法犯罪,即使沒有做這些事,他們還是會承擔這些罪名,而真正的罪犯卻逍遙法外。偶爾也有受刑者能夠克服恐懼和長時間的疼痛,使迫害者的目的不能得逞。
在16世紀西班牙宗教裁判所(The Inquistion)恣意妄為的時候,一個名為瑪利亞?德?柯茜卡(Maria de Coceicao)的葡萄牙婦女被指控為異端,遭到逮捕,她被送至酷刑室拷打。為了避免四肢被拉斷,柯茜卡夫人很快招供,但是一從刑具上脫身就立刻反口。第2次受刑的時候也同樣如此。這種情況反復發生:為了使疼痛停止而招供一些東西,刑訊一停止就反悔。在這個案例中,柯茜卡非常聰明,也極其勇敢,她告訴施刑人:"一旦酷刑停止,我將否認拷打下所招認的所有事情。"與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其他數以萬計的受害者相比,瑪利亞?德?柯茜卡要幸運得多。她被公開鞭笞,判處流放10年,她堅定的勇氣使其免遭在火刑柱上燒死。那么她是否對審訊者坦白了什么事情嗎?也許不是。我們很容易推測到這位審訊官其實知道酷刑不能查明事實。可是像他們這樣的人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為什么還干這種勾當呢?因為它是現行制度的一部分,能夠幫助當權者鞏固地位,使民眾安分守己。
馬克·P·唐納利(Mark P. Donnelly)和丹尼爾·迪爾(Daniel Diehl)合著的《人類酷刑史》中譯本即將付梓,出版社邀請我為之撰寫中文導言。本人結合自己掌握的知識,樂意在此談點閱讀感受,以期對中文讀者的解讀有所裨益。
近半個世紀以來,西方的"通俗史學熱"逐漸濫觴、升溫,衍生出以滿足大眾需求為主旨的文字、圖像歷史敘事。歷史學開始走出"青燈黃卷"的"象牙塔",步入諸多的尋常百姓家。在西方,通俗史學之文字作品常被稱之為"敘事史學",所涉及的范疇十分寬泛,包括文化史、戰爭史、地方史、科學史、家族史、考古、歷史名人傳記等方面的內容。從事這類作品寫作的人既有新聞記者、民間學者、政治家、戲劇家、小說家,也有研究機構和大學中的專業史家。他們在作品中遠離深奧的學理闡發,擯棄枯燥的論證,以淺顯簡明、生動活潑的方式來書寫,贏得大眾的傾心關注。這部《人類酷刑史》正是當代西方通俗史學日益興起、廣泛流播的產兒。
本書的兩位作者,正是有著深厚專業學術底蘊的著名的美國"通俗史學"家。馬克·P·唐納利曾在約克大學和牛津大學攻讀中世紀考古學博士學位。他不僅勤于治史,出版了多部歷史著作,同時更熱衷于史學傳播的大眾化,先后為《歷史頻道》、《發現頻道》、 BBC等制作了近200個小時的歷史檔案類的電視節目。丹尼爾·迪爾是一位有進取心的文化史學者,尤以歷史敘事見長。他曾為多個出版社工作,編輯和撰寫了關于中世紀家具、美國海盜等不少著作。他自1995年以來就一直與馬克·P·唐納利合作,兩人不僅協同錄制歷史類電視節目,還合撰有《鄰人相食》(Eat Thy Neighbour: A History of Cannibalism)、《倫敦塔的傳說》(Tales From The Tower of London)和《中世紀慶典》(Medieval Celebrations)等著作。其中,《鄰人相食》甚至成為美國很多大學"變態心理學"課程的指定讀物?!度祟惪嵝淌贰返膯柺溃莾扇嗽谖鞣?通俗史學"領域中的新建樹。該著自2008年出版以來,聲譽鵲起,多次被重印。
《人類酷刑史》之所以受到社會大眾乃至學術界的廣泛青睞,依我之見,主要是在于它在如下幾個方面的突出優點:
首先,該著具有宏闊的歷史視野和厚重的知識基礎。本書以不長的篇幅,比較系統地考察了自古代到20世紀酷刑實施的社會根源和歷史嬗變,涵蓋了古代東方、古希臘羅馬、中世紀西歐、近現代西方以及前近代時期的中國、印度、日本、非洲等國家和地區,列舉了歷史上五花八門的讓人慘不忍睹乃至聞所未聞的酷刑。此外,書中附有很多有關刑具、刑場的插圖,如木刻畫和照片等,給讀者以一種直觀逼真的感受,讓人讀后印象深刻、心有余悸。作者的敘事并未停留在酷刑對受刑人的身體殘害和生命終結上,而且更進一步地通過一些特殊酷刑的剖析,揭示了其對受刑人的肆意的精神羞辱與獸性蹂躪,由此給他們的人格和心理帶來無以復加的重創。這樣的揭露,也給讀者帶來一種巨大的心靈震撼,讓人對酷刑的"獸性"有更深刻的體悟。
馬克·P·唐納利
丹尼爾·迪爾
中國的刑法才是最叼的好不,刑法已經上升為一種藝術,一種民族性。
印刷一般,還沒拜讀,內容很是驚人,看了介紹才買的此書,多了解一些人類歷史。人性難測!
殘忍 血腥 不太全面 尤其中國部分 太少了 掛一漏萬
加了不少心理學的東西,又讓我們重新認識了那個年代
書非常好,圖解詳細,不過看著看著就有點惡心了
很早就想買這本書了,終于找到,很不錯的書,很長見識
書的內容很豐富,配有彩頁和插圖,介紹的也比較詳細。看了一些讓人深思。
很真實很嚇人,就跟看鬼片一樣、、、、、想象力豐富哦
搞活動的時候買的,按這本書的紙張和印刷,比較值啊。翻譯的也挺好,讀起來不錯。
看過了,還不錯。脈絡清晰,語言練達,內容挺豐富,涉及到法制史,心理學的東西。挺震撼的。
前面有彩頁,后面是黑白的,介紹的多是西方的。內容詳實,大開眼界。不要在吃飯時候看。
畢竟是學心理的,需要看些極端書籍,這本還不錯
里面關于刑具的圖片很讓人毛骨悚然,實在無辦法想像人類是怎么可以如此對待人類。
新書,依然帶有包裝薄膜,打開以后無缺損,無錯誤,和在機場書店看到的實體書一模一樣,很正!!
天吶,這本書只是粗略的翻了翻我就感到渾身顫栗,引起了嚴重的生理反應。以前只是想象酷刑的時候,沒有這么嚴重的恐怖感,但是真正的讀了,看到實事求是的記錄描繪和實物、圖片,我才真正的認識到嚴酷刑法的可怕之處。這本書千萬不要讓未成年的孩子看到,建議放到書架最不起眼的角落里,不然對孩子的幼小心靈是荼毒。更深的是,生活在現代,是一件多么值得我們慶幸的事情,時代在進步,我們也應該心懷感恩的心。
原來人類歷史中還有如此黑暗血腥的刑罰,恐怖
增長知識了,當年歐洲的酷刑真的殘酷,當作業余了解很好
很殘忍。酷刑之王絕對是凌遲。能與之一拼的就是非洲對通奸者割肉互喂之刑,此刑勝在對人性的摧殘。
挺有意思的一本書,反映了人類在對待自己同類時的殘忍。遺憾的是未能對中國歷史上博大精深的酷刑進行研究。
書的裝訂和紙張,彩頁都不錯,很有感覺。看過本書,很有感受。內容令人震撼,含蘊也發人深思。看過之后,對歷史上甚至今天所存在的酷刑,方式和背后的心理,有了明晰的理解。人對人是如此殘忍,為了權,為了錢,無所不用其極。書中留給讀者思考的問題,“惡人得勝的唯一條件就是好人袖手旁觀”,希望在現代社會,用法制制度和公民的法制精神,杜絕酷刑和種種加諸在人們的不公。
人類酷刑史,鮮為人知的人性中的另一面,一部另類的人性史,很殘酷,很好看!
里面的各種酷刑令我大開眼界,讓我見識到以往的黑暗殘忍,。
看完《檀香刑》,覺得菊花發冷。這本書歷數了古往今來人類對于如何制造痛苦所做的各種探索,令人不寒而栗。作為佛教徒,我祈禱每個死于酷刑的眾生都能往生凈土。
面對人類的黑暗過去,讓人感覺很沉重,值得一看的書。
滿滿的都是血淚啊,想出那些酷刑的得多有想象力啊
不僅講酷刑的歷史,還能追溯酷刑背后的文化和心理,還是不錯的,的確,外國人這種批判精神值得肯定。翻譯的也很好。
作者不僅介紹酷刑,還論述了產生酷刑的社會機理以及人類的獨特心理,發人深思。
看了介紹和這么多評價,買回來看看,本書的印刷質量和內容,值得。在介紹酷刑種類和刑具時,圖文并茂,震撼血腥,令人驚嘆。重要的是,本書的主題還進行了升華,批評制度化的酷刑,批判酷刑(刑訊逼供)。這種書雖然有些血腥,不過能傳遞一些人道主義精神,批判社會的一些惡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