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上下冊)圖書
人氣:71

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上下冊)

《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是一部研究朝鮮戰爭的又精彩的綜合性著作。美國政論家約瑟夫 古爾登充分利用1970年代末開始解密的有關朝戰的官方檔案,收集到美國政府重要決策所依賴的原始情報數據,此后四年間...
  • 所屬分類:圖書 >政治/軍事>軍事>軍事史  
  • 作者:(美)[古爾登]著,[于濱]等譯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50229822
  •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08
  • 印刷時間:2014-08-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是一部研究朝鮮戰爭的又精彩的綜合性著作。美國政論家約瑟夫 古爾登充分利用1970年代末開始解密的有關朝戰的官方檔案,收集到美國政府重要決策所依賴的原始情報數據,此后四年間采訪眾多當事者和知情人,經過精準梳理和敏銳把握,完成了這部內幕之作。而這批“五角大樓朝戰文件”資料已經被小布什政府重新加密,這使得本書所揭示的真相更為難得可貴。

本書循著戰爭決策和實施的主線,從黨派政治、國際關系、軍事戰略、戰役以至戰術等角度,詳盡地描述和分析了朝鮮戰爭的起因、背景、發展和結局,全景式地再現了決策和作戰的真實進程。

書中更有很多美國較高決策當局的內幕情節,著力刻畫了諸多軍政要員的獨特性情和手段,如杜魯門的固執輕率、艾奇遜的聰明傲慢、麥克阿瑟的乖戾戲劇化等,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向讀者提供了一個觀察美國軍事政治決策出臺、運行的極佳視窗,以及理解政治、戰略和戰場“互動”的全新視角。

1953年的一紙協定,朝鮮半島分野依然。60多年后回頭再看這場戰爭,以及圍繞這場戰爭的種種國際間的縱橫捭闔,對于我們把握現實和預測未來,仍然具有現實和深遠的意義。

編輯推薦

上世紀90年代“內部發行”圖書,20年后首度公開出版,原班譯者重新校訂,

1990年,解放軍出版社內部發行《朝鮮戰爭:未透露的內情》;23年后首度公開出版。經原班譯者重新校訂,對全書理解更為。同時,保持原著生動的風格和觀點,增補文字逾5萬字,首次收入麥克阿瑟解職后國會質詢的兩章內容。還原大眾可以感知的生動細節,為再現朝戰歷史提供動態的社會和政治全景。

軍事研究的著作,一個觀察美國軍事政治決策出臺、運行的極佳視窗

本書向讀者提供了涵蓋政治、戰略和戰場“互動”的全新視角,書中的批評性論述,有別于西方和美國的“正統”觀念。運用的大量解密美方內部檔案,為中國的朝鮮戰爭史研究提供了原始素材。內部版本發行以后,即成為軍史研究作品,為國內學者大量引用,如著有《朝鮮戰爭》的王樹增,研究冷戰史的著名學者沈志華等;以及為國外后期研究、著述者所借鑒,如《寒冷的冬天》的大衛 哈伯斯塔姆。

像故事書一樣好看的軍事史書,可讀性極強

譯文流暢,傳神達意。作者筆下的歷史人物形象立體生動,各方軍事—政治斡旋緊張感強,戰爭場面既見宏大敘事,又見人性的細微刻畫,呈現歷史的偶然和必然。其敘述貫穿戰爭全程,讀來就如同小說一樣好看,在寫朝鮮戰爭的眾多書中是僅有的一本。

作者簡介

約瑟夫 古爾登,美國知名政治作家,曾長期從事情報分析工作,后投身新聞業,任《費城問訊報》華盛頓分社主管。古爾登在《朝鮮戰爭》前一部著作《黃金時代:1945-1950》涵蓋了從美國對日戰爭勝利到朝鮮戰爭的歷史,是美國最有的文化機構每月一書俱樂部力薦讀物。其另一著作《超級律師》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達24周之久。

譯者簡介:

于濱,美國斯坦福大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士。現任美國文博大學政治系教授 、美國陸軍戰爭學院訪問學者,兼上海美國學會博學研究員、北京《外交觀察》季刊策劃。有中、英文學術著作6本,論文百余篇。

談鋒,畢業于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任學者。多年從事翻譯出版、媒體、科技管理等工作,在美國生活工作20多年。翻譯校訂的其他圖書還包括《李普曼傳》(與于濱等合譯)、《硅谷優勢》、《硅谷百年史》等。

蔣偉明,畢業于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系,(英國)倫敦大學圖書館、信息和檔案研究生院。曾擔任國家圖書館國際交流處處長、中國駐印度和尼日利亞使館文化參贊。

目錄

譯者序

本書緣起

引言:一場苦澀的小戰爭

及時章 鯨斗殃蝦

第二章 戰爭爆發

第三章 “警察行動”

第四章 炫耀武力

第五章 先斬后奏

第六章 背水一戰

第七章 仁川賭勝

第八章 放手行事

第九章 “悠悠行動”

第十章 威島會談

第十一章 大軍待發

第十二章 中國介入

第十三章 暫時平靜

第十四章 走向深淵

第十五章 死里逃生

第十六章 陷入災難

第十七章 危難受命

第十八章 麥帥解職

第二十一章 和談密徑

第二十二章 爭持不下

第二十三章 政令之變

第二十四章 和平

資料來源和致謝

在線預覽

譯者序(節選)

20世紀中葉,中美朝韓在朝鮮半島惡戰三年,停火線卻重回38度線。進入21世紀,東北亞地區仍在為60年前那場惡戰所震撼、所支配,以至難以解脫。相比之下,20世紀其他熱戰、冷戰中的宿敵早已握手言和(日本也許是個例外)。唯獨在朝鮮半島,數百萬大軍仍虎視眈眈、枕戈待旦;大戰雖無,摩擦不斷。1953年的一紙協定,言為停戰,實為休戰,亦為再戰?!在這個意義上,63年前爆發的那場“苦澀的小戰爭”,算得上是一場真正的跨世紀之戰。

然而不管后人如何評說那場戰爭的得與失、勝與負、罪與罰,歷史在60年前中美朝(韓國除外)簽訂停戰協定時已經改寫:它是美國開國以來及時次戰而無勝之役,也是中國自鴉片戰爭百余年來境外戰爭中首次不敗紀錄。中國志愿軍將士憑借簡陋的裝備、頑強的意志和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應對擁有陸海空技術優勢的對手,硬是把逼近鴨綠江邊的聯軍一度推回37度線。朝鮮戰爭的結局是年輕共和國的開拓之舉,也是百年來我們多難民族歷史性崛起的及時步,更作為東北亞地緣政治的拐點而載入史冊。

30年前在美國問世的《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一書,從一位美國作者的視角,記錄了這一歷時三載、震撼世界,被美方刻意淡化但又難以割舍的“有限戰爭”。

美國的“集體遺忘”與“不依不饒”

60年來,美國朝野對待朝鮮戰爭(以下又簡稱“朝戰”)的觀念可用“集體遺忘癥”來概括。美國出版界有關越戰的出版物汗牛充棟,而朝戰的書籍卻寥寥無幾,其中又多以“遺忘”“未透露”等為主題。著名作家大衛 哈伯斯塔姆1972年以揭露越戰決策失誤的《出類拔萃之輩》而一舉成名,而他關于美陸戰1師在長津湖僥幸逃脫中方第九兵團毀滅性打擊的巨著《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直到他于2007年去世數月后才出版。出版界失語,好萊塢亦健忘。美國大小銀幕上充斥著二戰和越戰的鏡頭,唯獨朝戰作品鳳毛麟角。甚至首都華盛頓的朝戰雕塑群,也是在停戰42年之后的1995年才落成,比建于1982年的越戰紀念墻還晚12年,而后者在越戰結束7年后即完工。直至2009年底,美國國會才通過法案紀念朝鮮戰爭。

1982年出版的美國政論家約瑟夫 古爾登的《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一書,是美國研究朝鮮戰爭著述中少有的較早的綜合性著作。美國政府1967年頒布的《信息自由法》要求聯邦政府的記錄和檔案以25年、50年和75年為限,原則上向所有的人開放。古爾登充分利用了70年代末開始解密的美國政府有關朝戰的檔案,此后四年間采訪了眾多當事者和知情人,完成了這部“內幕”之作,對患有“集體遺忘癥”的美國公眾不失為一服清醒劑。

美國多年來對朝戰集體失憶,原因至少有三。其一,美國歷史上對外戰爭多多。三年朝戰,長度不及越戰的三分之一,輝煌不及數月的海灣戰爭,國民記憶中自然難有其位。其二,美國政府大事化小,當初把朝戰定義為“警察行動”,以繞過國會審理和宣戰的“麻煩”(無獨有偶,“9 11”事件后美國把本應是“警察行動”的“反恐”定性為“戰爭”,以無限擴大總統操控戰爭的權力)。然而越戰也定義為“警察行動”,美國人何以念念不忘?!

以筆者之見,朝戰在美國國民記憶中的“邊緣化”,似有更深層的原因。美國政治文化中的宗教色彩極濃,習慣于在敵我、黑白、是非、善惡、勝敗中擇取其一,不輸不贏的朝鮮停戰實屬另類——既不同于此前美國完勝對手、凱旋班師、重塑國際體系的一戰、二戰的記錄,也有別于美軍筋疲力盡、被迫撤出后徹底失敗的越南戰爭(1964—1975)。這也就是為何美國對朝戰的觀念多年來一直游離于兩個極端之間:既要“遺忘”,卻又難以割舍;千方百計地從記憶中抹除,也為當年不能“臨門一腳”而耿耿于懷,難以放棄與朝鮮現政權敵對的政策。2010年朝鮮戰爭爆發60周年時,奧巴馬突然宣稱美國贏得了朝鮮戰爭,并且不接受“平局”的說法。不管奧巴馬是為了嘩眾取寵還是安撫人心,這位哈佛高才生和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在對朝鮮戰爭的結局的認知方面,既違反歷史,也無視現實。

按美國歷史學家沃爾特 拉夫伯的話說,“美國人總是抱怨說,‘美國總是贏得戰爭,但卻失去和平’,這兩個說法其實都不甚。事實上,朝鮮戰爭是美國及時次被迫接受的僵局,而在10年后開始的越戰中,美國的敗局更是確鑿無疑”。

中國:與時俱進,面向未來

與西方中心主義相比,近年來中國的朝戰研究更具開放性,以軍事科學院2000年出版的《抗美援朝戰爭史》為例,它大量借鑒和使用了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使整部書比1988版的《戰史》更為豐富、更有深度,在相當程度上比起美國同行更為客觀。舉一個例子,90年代初在丹東落成的朝鮮戰爭紀念館中,把朝鮮戰爭爆發的根源定性為1948年爆發的內戰,這與美國朝戰修正派的主要觀點基本一致;而美國官方對朝戰爆發的定位仍延續冷戰的說法,即共產主義制度就意味著侵略。

與中國朝戰研究的開放性和包容性相呼應的是,中國對朝鮮半島的政策也在與時俱進。30年來,中國對朝鮮半島的政策已逐步擺脫了歷史的陰影。中朝同盟框架仍在,中國對朝鮮半島的政策則摒棄意識形態且日漸中立。80年代以來中國對朝鮮半島不偏不倚、與時俱進的政策,建立在對歷史深刻反思的基礎之上。朝戰對中國最深刻的教訓,乃是在戰略層面。1950年初,斯大林出于對獨立于蘇共的中共的戒心,最終同意由蘇聯扶植的金日成政權南進,維護以至擴展蘇聯在東北亞的利益;設法通過中蘇同盟關系使中方在美國出兵后援助朝方,避免蘇美直接對抗。朝方一意孤行和蘇方自私自利,使朝鮮內戰終于升級為中美歷史性對決。盡管中方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使戰線穩定在38度線,然而取得的戰果和付出的代價都是巨大的。戰爭期間,中蘇、中朝之間同盟關系的上、下限都多受沖擊,突顯了國家利益層面的矛盾和沖突,為未來中蘇分裂埋下了伏筆。

有鑒于此,堅持獨立自主、根據事物的是非曲直和國家根本利益制定半島政策,恐怕是朝戰給予中國最寶貴的經驗。80年代初,中國開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朝鮮問題上,中方反對破壞半島穩定的任何行為,不管是來自任何一方;與此同時,致力于發展與南北雙方的經貿和正常的國家關系。2003年以來,由中方主導的朝核六方會談早已超越了中國自身的利益,而是把地區穩定和防止核擴散作為更高的追求目標;同時創造條件,以和平協定取代停戰協定,促成美朝關系正常化。

21世紀的世界,兩極終結,一超稱霸,多極隱現,然而半島時局仍撲朔迷離,險象叢生。著眼現實、面向未來的中國,如何與仍生活在過去時態的美朝韓三方互動,如何在歷史、現實和未來中尋求一個既維護中國利益、又兼顧他國光榮與夢想的平衡點,仍是對中國政治和知識精英的智慧和能力的挑戰。

30年后再看《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

30年前,當我們開始翻譯約瑟夫 古爾登剛剛出版的《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一書時,國際社會還處在兩極體制,冷戰不僅仍在繼續,更有加劇之勢。而在東北亞,剛剛步入改革開放的中國,對朝鮮半島的態度則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中國致力于保持與平壤的政治和經濟關系,但1983年10月9日的仰光爆炸事件后,中方開始與朝鮮在類似“國際”問題上拉開距離。與此同時,中國開始注意韓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中韓轉口貿易也在1983年啟動。

在對朝鮮半島問題“向前看”的同時,中國的軍事史學界也開始回頭審視30年前結束的朝鮮戰爭。然而在整個80年代,無論是將帥的回憶錄,還是其他有關朝鮮戰爭的著作和譯本都少之又少;包括蘇聯在內的各國朝鮮戰爭檔案仍未公開。這一狀況在90年代出現根本改觀,大量的回憶錄和作品陸續問世。蘇聯解體后陸續公布了一些檔案,各國學者紛紛前往“淘金”,朝戰研究才步入黃金時期。

而古爾登的《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一書在1982年出版,恰是在中國和國際的朝戰研究蓄勢待發卻又青黃不接的時期,這也是我們立即著手翻譯的背景和動力。作為西方“修正學派”的早期作品,它向讀者提供了一個涵蓋政治、戰略和戰場“互動”的全新視角,而它所運用的大量剛剛解密的美方內部檔案,為中國的朝鮮戰爭史研究提供了一些原始素材。古爾登本人的批評性論述,也有別于西方和美國的“正統”觀念。30年后的今天,在美國朝戰史學界似又回歸“正統派”、對那場贏不了又放不下的戰爭開始歌功頌德(包括奧巴馬本人)的時候,古爾登的書更突顯其自身的價值。

60年前結束的朝鮮戰爭,畢竟漸行漸遠。如今南北分野仍在,物是而人非。然而,那些永遠長眠在朝鮮三千里江山和中國白山黑水間的18萬志愿軍英靈,那些以原始的裝備和血肉之軀,使美國強大的戰爭機器被迫停止在三八線的百萬壯士們,以及共和國的所有奠基者們,他們在60年前的那場“有限戰爭”中的巨大奉獻,卻是后輩們心中永存的豐碑。

于濱

美國文博大學(WittenbergUniversity)政治系教授

上海美國學會博學研究員

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訪問學者

媒體評論

《最寒冷的冬天》作者 大衛 哈伯斯塔姆:我要感謝我的老朋友約瑟夫 古爾登,他本人創作過一本介紹朝鮮戰爭的書,非常出色,而且極有影響力。

美國《陸軍雜志》:一部不可不讀的精彩著作,記敘美國從二戰后的歡欣鼓舞,轉而進入當今兩大陣營對壘的可怖時代。在這種對壘中,戰爭總是在伺機而動,一觸即發。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叢***(**的評論:

看看別人視角中的朝鮮戰爭,已經看過了王樹增版本。雙十二在當當上買書,基本上都是半價的正版本,非常劃算。

2016-12-26 12:09:01
來自***(匿**的評論:

朝鮮戰爭是一段不容忘卻的歷史,值得好好研讀。

2017-07-04 14:57:3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暑期去了韓國戰爭紀念館,需要對朝鮮戰爭的另一種詮釋。

2016-09-29 17:04:59
來自浮閑谷**的評論:

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還原歷史真像,從不同的視角再看朝鮮戰爭。

2015-07-12 22:13:0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喜歡了解朝鮮戰爭的人值得買,這是從高層解讀這場戰爭的歷史資料。不過朝鮮戰爭的書出版不少了,看多了也不會有更多新鮮的了。

2015-04-29 16:29:37
來自碧水長**的評論:

一個被蒙蔽很多年的真相,原來不是朝鮮自衛而是主動的侵略的,看來看歷史就不能從一個角度看,在這本書里也才知道解放東北是朝鮮出了力的,中國為朝鮮做的巨大犧牲是有前因后果的

2015-05-27 11:19:55
來自whb萬水**的評論:

從另一角度詮釋了朝鮮戰爭的真相——是三胖他爺爺發動的。再結合國內有關朝鮮戰爭的介紹,可以對這場戰爭有個更全面的了解。

2015-06-01 23:26:3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美國人難得寫一本關于朝鮮戰爭的書,研究朝鮮戰爭的必讀書。

2016-02-15 15:50:2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從一個外國人的角度來研究朝鮮戰爭的前前后后,雖然敘事風格有些不同于國人,但能從不同的角度解讀一個偉大的事件,本身就是有意義的!

2017-01-02 22:12:3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內容不錯,關于朝鮮戰爭,有不同版本,我看過沈志華寫的,還有其他人寫的,這個是外國人寫的,從不同人,不同角度看待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那場戰爭,能更好的更客觀的了解歷史。

2017-04-27 19:27:5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從美國人的角度看這場戰爭。結合李峰的《決戰朝鮮》、王樹增的《朝鮮戰爭》、雙石的《開國第一戰》、喬良王湘惠的《割裂世紀的戰爭》看,國內寫的這些書還是非常貼近歷史的。但美國人寫的書也可以忽略了美國進行的細菌戰(特別是還請了日本戰犯來幫助他們的事實)虐待戰俘的事實。當然從作者國籍的立場也夸大渲染了美軍的勇敢。

2016-09-25 15:24:3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蕩氣回腸啊,朝鮮戰爭,美國唯一一次沒有取勝的戰爭

2017-10-31 10:13:0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本書向讀者提供了涵蓋政治、戰略和戰場“互動”的全新視角,書中的批評性論述,有別于西方和美國的“正統”觀念。運用的大量解密美方內部檔案,為中國的朝鮮戰爭史研究提供了原始素材。

2014-07-18 22:42:44
來自樹上的**的評論:

那些永遠長眠在朝鮮三千里江山和中國白山黑水間的18萬志愿軍英靈,那些以原始的裝備和血肉之軀,使美國強大的戰爭機器被迫停止在三八線的百萬壯士們,以及共和國的所有奠基者們,他們在60年前的那場“有限戰爭”中的巨大奉獻,是后輩們心中永存的豐碑。

2014-07-15 23:46:00
來自天天小**的評論:

翻譯水平不錯。從美國人的視角來解讀朝鮮戰爭,有助于更客觀的了解歷史。和中國人寫的書描述志愿軍如何如何英勇相類似,美國人的書里經常會刻意描述美國兵如何如何英勇善戰不畏犧牲。

2015-07-18 11:43:10
來自輕輕走**的評論:

非常不錯的!來自“五角大樓”的朝鮮戰爭真相。上世紀“內部發行”,軍史研究權威作品,20年后國內首度公開出版。全景式再現美國軍方政界決策、實施和作戰的真實進程,比小說還要好看的軍事史

2014-09-19 21:32:20
來自njzmc04**的評論:

不多見的好書。即寫了普通士兵的英勇精神,也寫了軍事指揮官的戰略戰術,還寫了最高層的政治決策過程,及對美國政策的反思。面對幾十年前的戰爭,我們是否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呢?從經濟上,軍事上,國內政治及國際政治上?不要一味的只想聽贊歌,忠懇的批評更有價值。

2014-10-17 18:41:4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從美國的角度描述了朝鮮戰爭的整個歷程,主要著眼于政治層面,軍事方面僅僅是一帶而過。將戰爭不利的原因主要歸結于戰爭初期的準備不足,以及政府高層方面的政治掣肘和麥克阿瑟的個人原因。

2015-07-21 19:50:41
來自430126**的評論:

這本書上世紀作為“內部發行”,二十年后才公開出版,這本書中將過去許多未曾透露的真相公諸于世,使我們對朝鮮戰爭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過去這方面的書國內出版了不少,但都是我們自己寫的,現在看看一個美國作者是怎樣去看待和評價這場戰爭的,或許會更客觀一些吧!

2015-02-19 17:36:08
來自踏青賞**的評論:

閱讀此書后,對了解美國國內對發生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朝鮮那場戰爭博弈、態度等,非常具有啟發性意義和借鑒意義,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籍。發貨非常迅速,頭天下單第二天就收到了,值得贊一個。遺憾的是包裝過于簡陋了些。

2015-07-23 23:21:24
來自南***人**的評論:

向讀者提供了涵蓋政治、戰略和戰場“互動”的全新視角,書中的批評性論述,有別于西方和美國的“正統”觀念。運用的大量解密美方內部檔案,為中國的朝鮮戰爭史研究提供了原始素材。

2017-03-29 01:59:2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一直對朝鮮戰爭感興趣,但是以往看到的都是國內作者寫的書,而這本書是美國人寫的,而且這書很有名,從不同的視角來了解那場戰爭是很不錯的,有些東西從國內作者的書中是看不到的,關注那場戰爭的人,不要漏掉本書!!1!11

2015-05-03 19:15:3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以美方的角度來寫的,主要寫的是各方面決策和戰爭演化的進程,對我而言其實不怎么習慣這樣雜亂瑣碎的風格,不適合我的閱讀習慣。不過還是能看到美國人過于傲慢的搞笑的一面,明明被打得落荒而逃,可字里行間只有英勇的美國兵。

2015-10-28 10:55:45
來自片言百**的評論:

借用網友評論:那些永遠長眠在朝鮮三千里江山和中國白山黑水間的18萬志愿軍英靈,那些以原始的裝備和血肉之軀,使美國強大的戰爭機器被迫停止在三八線的百萬壯士們,以及共和國的所有奠基者們,他們在60年前的那場“有限戰爭”中的巨大奉獻,是后輩們心中永存的豐碑。

2015-03-06 22:45:44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