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全景式再現朝鮮戰爭歷史命運的經典作品,以恢宏的氣勢、凝練的語言、多維度的視角記述和分析了朝鮮戰爭成因、決策過程、五次戰役及板門店停戰談判等重大事件,包括戰前國際國內形勢、重要戰役戰況、雙方將帥決策過程及這場戰爭中涌現的堪稱“軍神”級人物,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
同時,本書通過翔實的史料揭開朝鮮戰爭臺前幕后的諸多歷史真相,如中美蘇朝領導層的博弈較量,朝鮮人民軍南征的真相,中國出兵朝鮮真相,中美軍戰力真實對比,蘇聯對華軍援、空軍參戰的內幕,志愿軍戰俘的真實境遇,板門店談判過程等等,破除了有關朝鮮戰爭的種種迷思與誤解,非常真實出彩。
本書曾被廣大軍迷譽為朝鮮戰爭題材國內品質扛鼎的作品,暢銷近30萬冊,本版在原有精彩內容基礎上,新增了百余幅朝鮮戰爭歷史照片,給讀者以極強的代入感。
文本經典:暢銷近30萬冊!全景式再現朝鮮戰爭歷史命運的經典作品,入選人大附中推薦書目!新增了百余幅朝鮮戰爭珍貴歷史照片。
名家力薦:軍事戰略專家喬良、王湘穗聯袂推薦!軍事戰略專家戴旭,軍事評論家、作家薩蘇,抗戰口述史研究者方軍,傾情作序!
軍迷熱捧:本書被譽為朝鮮戰爭題材國內品質的扛鼎史書,揭開朝鮮戰爭臺前幕后隱秘歷史的必讀書!
直擊真相:中美蘇朝領導層博弈較量 / 大寫意中國陸海空在朝鮮戰場的雷霆崛起 / 中美軍戰力真實對比 / 出兵朝鮮真相 / 朝鮮人民軍南征的歷史真相 / 板門店交鋒實錄 / 披露蘇聯對華軍援、空軍參戰的內幕 / 志愿軍戰俘的真實境遇
李峰,祖籍湖北紅安。作家,湖北省作協會員,居住武漢。在文史軍事領域研究頗有造詣。出版有《決戰朝鮮》《中國海魂》《空中騎兵營》《出巢狐貍》《決戰長空》等書。
序一尊嚴在勇者的劍鋒之上
序二尊嚴不是無代價的
序三《決戰朝鮮》是一本好書
自序不是我寫得好,是先輩們打得好
序幕 羅斯福的嘴角不禁露出一絲冷笑,他看透了斯大林的虛弱。
戰勝國中國的合法利益竟被美蘇盟國做了交易,中國對此卻毫不知情。
美蘇會議的內容還涉及朝鮮問題。是時,朝鮮已淪亡于日本三十年了。
及時章 風云之初 用魚雷艇充作登陸艇,查遍世界海軍史也僅此一例。斯大林瘋了嗎?,必要的時候,斯大林會毫不猶豫地命令部下即使是坐澡盆也得劃到朝鮮海岸的!
麥克阿瑟惡狠狠地瞪著蘇聯海軍中將:“假如有一名蘇軍士兵未經我同意開進日本,我就把包括你在內的整個蘇聯代表團投進監獄!”
“不行,如果受傷或被打死了怎么辦?全部燒了!”還一直看著他與斯大林的往來電報全部被師哲燒成灰燼才肯離開。
斯大林因為一個強大的中國即將屹立在俄羅斯南面而憂慮不已……他知道自己的手里又欠了中國不少新債……
麥克阿瑟要消滅日本人最多的中國將領、抗日名將孫立人當漢奸:“請孫將軍負起保衛臺灣的重任,而由美國全力支持……”
粟裕突然昏倒不起。
蔣經國高喊著瘋跑進來:“爸爸!韓戰爆發了!”“天父偉大!”罕有地失態,站起來脫口高呼。
第二章 勢如破竹 毫不猶豫地告訴駐朝武官柴成文:“蘇軍駐朝顧問團如何對待你們,你們就如何對待他們!”
南朝鮮軍一敗涂地,開戰三天就把首都漢城給丟了。
一次有同志告訴:“佩服主席涵養好,從不發脾氣。”則回答:“我不是不生氣,有時幾乎氣炸肺,但我知道該盡量克制容忍,切勿現于辭色。”
人民軍錯失了在朝鮮戰爭中一次取得戰爭全勝的機會。
聽著廣播中金日成洪亮自信、充滿喜悅的聲音,蘇聯人在狂喜,中國人憂心忡忡,而麥克阿瑟則站在東京司令部窗邊俯視著日本皇宮邊聽邊笑。這只老狐貍笑得開心極了。
第三章 硝煙滾滾 強中更有強中手,世界級的名將麥克阿瑟到死都不知道,就在他決策登陸仁川的同24小時,比他還高明的中國軍人已經算定他要在仁川登陸,而且登陸時間竟到了分鐘!
:“此人()打仗謹慎有余膽略不足,身為高級將領,如此缺乏戰略眼光臨陣怯陣,實屬不該!”從此蟄伏八年,直到1959 年廬山會議復出……
眼睛都氣紅了:“我們的戰士也是人生爹媽養的血肉之軀!炸彈落下來照樣血肉橫飛尸骨無存!……斯大林不出兵我也不出!叫回來!”
第四章 清長大捷 鼙鼓已動,統帥卻失蹤了,怎么得了!
馬歇爾充滿苦澀地說:“我們認為什么都知道,而實際上什么也不知道。然而,對方卻一切都知道,于是,戰爭開始了。”
長嘆一聲:“唉,為什么偏偏把岸英炸死了呢?”
三十八軍創造了世界步兵戰爭史上空前絕后的世界紀錄。
十萬來自中國江南水鄉的將士忍受著非人的痛苦,每天靠幾個凍得石頭一樣的土豆充饑,腳踏一層薄薄的膠底鞋,身穿一層空空的棉襖——許多人甚至是身著夏季單衣。這些身經百戰的將士靠著堅強的信念和無比的意志趴在零下四十五攝氏度的雪原中……
第五章 戰局轉旋 大鬧北京城,知道后只淡淡說了一句:“大將沖冠怒,驚醒夢里人,不是壞事!”
要通過決定性的第五次戰役把“聯合國軍”主力吃光,其中美軍達三個師。毫無疑問,的口張得太大了,他想吃的東西超過了他的消化能力。
中國軍隊已經認識到,后勤是現代化戰爭的瓶頸,后勤部隊的重要性和一線戰斗部隊的重要性是同等的。
一八○師的嚴重損失成了中國軍人心中永遠的痛,整整一代中國將領都為這件事遺恨不已。
蘇聯口口聲聲要中國保衛社會主義陣營,而作為這陣營的頭頭,斯大林不但不出兵朝鮮,還要叫出兵打仗、蒙受了巨大犧牲的中國付軍火錢。中國開始嘗到跟自私的蘇聯結盟的苦澀之處了。
第六章 虎躍鷹揚 “克農同志,我點了你的將,要你去坐鎮開城同美國人談判。”說。李克農,紅色諜報之王,中共情報界“前三杰”中的幸存者。
連劉亞樓都沒想到,這支在一年前還是陸軍獨立第二○九師的新部隊橫空出世,一上場就打了個滿堂紅,激戰八十六天竟擊落擊傷敵機六十四架。
沒有大規模的先進戰機參戰,人民軍空軍的這些勝利只能鼓舞一下士氣,但地面部隊和后勤線的上空是非掩護不可的,怎么辦?大批中國高射炮部隊入朝了。
三個日本細菌專家奉李奇微總部之命,攜帶進行細菌戰的一切必要裝備,離開東京到達朝鮮……
第七章 凱歌高奏 張桃芳有一種天生的“槍感”,據說他最討厭使用瞄準鏡,只喜歡用準星射擊,他由此成為世界戰史上最聞名的幾個不用“槍瞄”的神射手之一。他是中國軍隊在朝鮮戰場上的頭號殺手!
六十五名中國人民志愿軍人員歸來,其中絕大部分是軍官。他們還沒有下車的時候,就撕碎了印有國民黨旗幟的內衣,露出了刻滿全身標記的身體。在這個大廳里,只聽得見久久持續著的、漸漸變大的哭泣聲。
斯大林忽然靈感泉涌,對著耿直的說出了他一生在無數外交場合所說出的最真心的話,這句話坦率得讓都驚訝不已。
三十八軍敗走了麥城,全因出了個敗類。
秦基偉:“十五軍流血不流淚,誰也不許哭!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為了全局勝利,十五軍打完了在所不惜!國內十五軍這樣的部隊多的是,上甘嶺只有一個!”
中美兩國的空降兵及時次交手。
“我許和尚打仗素來是大膽的,可是你比我還要大膽!”
這十二名中國偵察兵竟在一個多小時內消滅了兩百多敵人,內含白虎團團部幾乎全部軍官七十余人,而他們自己竟無一傷亡。
余緒 黃鎮:“你們的裝備很好,但我們的人素質比你們強,所以你們打敗了。”
沃爾特斯很坦率:“在朝鮮時我們就已經意識到了,中國的志愿軍是我們美國兩次世界大戰以來所碰到的最強硬的對手。”
附錄一豐碑—— 抗美援朝戰爭全景掃描
附錄二軍魂的較量—— 與麥克阿瑟
附錄三歷史沒有忘記——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蘇聯對華軍事援助
附錄四朝鮮上空的鷹——米格-15 和F-86 的故事
附錄五抗美援朝逸聞錄—— 炒面的故事
參考書目
第七章
直到今天,比較正派的美國歷史學家們還是不愿提及朝鮮戰爭中美國是如何對待中朝戰俘這個問題,因為美國的行為不但是美國自己的恥辱,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恥辱。十多萬被解除了武裝的戰俘,不但沒有得到美國人也簽了字的《日內瓦公約》中規定的權利,而且其遭遇血腥到令人發指的地步。中國的許多報告文學家們都眼含熱淚記錄了中國戰俘們悲慘的命運和不屈的抗爭。坦率地說,當年,美國人在如何對待戰俘這個涉及人類良知與尊嚴的問題上的表現,確實是禽獸不如的,與以野蠻虐殺俘虜而聞名的日本人可以說是不分伯仲。
大部分人民軍戰俘和志愿軍戰俘被關在巨濟島上,這里已是人間地獄。
五層密密麻麻的鐵絲網將各個營區圍得嚴嚴實實,崗樓哨卡在營區四角林立,探照燈光將夜晚也照得亮如白晝。每當戰俘們走進收容所,美國士兵們便一哄而上,將俘虜們所有的東西搶個精光,然后每五十人推進一個帳篷。床是沒有的,統統躺在潮濕的泥地上。不準說話,甚至不準東張西望,連上廁所都要打報告。每天的糧食是四百克霉米,每天的工作是扛軍火等重體力活。這一切都嚴重違反了《日內瓦公約》必須給予戰俘人道主義待遇的規定。更悲慘的還在后頭。
除了大批美國軍隊和憲兵隨時準備鎮壓戰俘外,美、韓、蔣大批特務也進入戰俘營。他們挑選出俘虜中所謂“解放了的特務”,配合美國指揮與行政軍官,組成了一個極其血腥的統治網。在這張用子彈、刺刀、匕首和棍棒支撐起的統治網下,戰俘們開始了極其悲慘的生活。美國大兵以性欲強聞名世界,女戰俘的遭遇可想而知。一次,幾個美國兵撲進中國四個女兵的帳篷,光天化日之下對其強奸,一個受辱的中國女兵抓起一支美國兵放在地上的卡賓槍,向欺辱她的美兵猛掃,把其打成了馬蜂窩。大批美兵趕到,架起十多挺機槍,向帳篷里的四名中國女兵狂射,帳篷里“祖國萬歲”的高呼聲戛然而止……
男戰俘們稍有小傷就截肢。
更慘的是所謂“甄別”。因為杜魯門、李奇微、克拉克已經向世界撒謊:“有九萬共產黨的戰俘已表示戰爭也好,和平也好,他們永遠不愿回到共產黨那里去了,寧死也不愿回去。戰俘們不愿回去,我們不能不給予他們以庇護。如果硬是把他們送回去,那是不人道的,那就等于把他們送到火坑里去。”
杜魯門說:“這是具有根本性的原則,起碼不能用刺刀逼著他們回去。”
美國人的確沒有用刺刀逼著戰俘們回家,因為他們是在用刺刀逼著戰俘們不準回家。
九萬人寧死也不肯回家的牛已經吹了,那就得有個交代,但是明白人看看戰俘營里的待遇就知道,是否有那么多人傻到不肯回去。怎么辦呢?文章總得繼續做下去。戰俘是否愿意遣返的“甄別”儀式開始了。
一排排美國憲兵手持刺刀對著戰俘們的胸膛,美、李、蔣特務握著匕首、扛著大棒站在俘虜的身旁,逼著俘虜們逐個在已經寫好的“拒絕遣返”的請愿書上按手印,誰敢不從則棍棒交加,毒打一頓,讓你再“考慮一次”,或者干脆打暈,拉出毫無知覺的戰俘的手指按上手印。最重的是當場打死殺一儆百,如果戰俘群起反對,全副武裝的美國軍隊立刻武裝鎮壓。
一起起慘無人道的血案發生了……
2 月18 日,一支美國部隊將六十二號戰俘營包圍,由美、李、蔣特務對戰俘逐個“甄別”。中朝戰俘不甘受辱,群起拒絕,美國人立刻機槍狂射,坦克狠碾,連主要由西方人士組成的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事后也報告,三百七十三名戰俘在這次被稱為“巨濟島事件”的慘案中倒在血泊里……
這樣的慘案每天都在發生。
后來據不統計,僅1951 年美國人就槍殺了一萬七千名戰俘。
和中國臺灣的國民黨人在朝鮮戰俘問題上扮演了一個極其丑惡的角色。
為了配合美國的血腥“甄別”,大批臺灣特務來到戰俘營。臺灣特務李大安甚至還專門帶來了一個五十人的暗殺團。值得一提的是,我軍入朝部隊在解放戰爭后期都補充了大批國民黨俘虜,由于審查不嚴,一些壞分子到了朝鮮戰場主動投敵,比如在俘虜營中職務較高的聯隊長王順清是原國民黨營長,戰俘中及時任國民黨支部書記魏世喜是原國民黨中尉(這二人后來當特務,均被我軍捕獲嚴懲)。后來我方估計,確有三千人是不愿回國的所謂“反共戰俘”,這批人和美、李特務勾結后,殘害同胞的手段比特務還兇。
在被稱為“閻王殿”的七十“二戰”俘聯隊,有六十二名要求回國的戰俘被活活割肉,竟裝了滿滿三臉盆。特務們用刀尖挑著割下來的肉恐嚇還未表態的戰俘們,公開宣布這些肉要用來“包餃子”吃。著名的林學逋烈士就是在此時遇難的。當林學逋拒絕回答特務們的提問時,劊子手們割開了他的胸膛。在生命的時刻,林學逋目光炯炯地高喊“中國共產黨
萬歲”“萬歲”,雄壯的呼聲隨著林學逋烈士的心臟被活活挖出而停止……
張子龍烈士遭遇更慘。因為拒絕參加“示威游行”和呼喊反動口號,特務們一擁而上,先狠狠抽了張子龍一頓耳光,然后把他吊起來用皮鞭抽了六個小時。六小時后,特務們又將張子龍倒吊起來,用木棒猛擊他的頭部,用火燒他的肚子,用大鐵釘釘他的腦門兒,用刀子扎進他的太陽穴……
“還沒有死,他沒有死,割掉他的生殖器!”特務們發瘋地喊叫。
鮮血染紅了張子龍腳下的土地,這個不屈的戰士拼出的氣力抬起頭喃喃地罵著,特務們沖上去用鐵鍬鏟出了他的心臟,又掏出他的肝臟后開始分尸。國民黨特務陳福生把張子龍的心扔到鍋里煮,并威脅戰俘:“每人都吃一片,誰不吃就是同情張子龍,就是想回大陸,就是和他同樣的下場。”
接著,美國遠東軍事情報局的特務又給李、蔣特務出了個點子,在戰俘身上刺上“殺朱拔毛”“青天白日”“反共抗俄”等標語,看這些戰俘敢不敢回去!
更大規模的強迫“甄別”開始了。美國人在巨濟島上的空地上搭起一個高大的審查室,所有的戰俘都要在刺刀威逼下走進審查室聽候宣判。審查室的出口處由臺灣特務排成兩條窄窄的通路,一條鋪滿鮮花,這是到臺灣的“自由與光榮之路”;另外一條路兩側是握著刺刀、匕首的臺灣特務,這是“回國之路”。想回國就必須提著腦袋從這里往外沖,跑慢了不是刺傷就是刺死。及時個往外沖的志愿軍烈士石振青就被活活砍死在光天化日之下。
中朝戰俘地獄般的遭遇絕非中國人所杜撰,合眾社記者的電訊即透露,“巨濟島的集中營中心變成了一個恐怖之島”,“暴亂、酷刑、暗殺在這里的俘虜日常生活中交織成一幅恐怖的圖畫”。
兩位富有正義感的西方人士,英國人艾倫 溫寧頓、澳大利亞人威爾弗雷德作為新聞記者,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對前線、板門店談判會場、朝中方的戰俘收容所,以及被釋放的朝中被俘人員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和采訪,戰后,他們合著了一本《朝鮮戰爭俘虜問題內幕》。這是西方有關朝鮮戰爭的一本禁書,兩位記者提供了大量鮮為人知的材料:
根據停戰協定的有關條款,正在巨濟島和濟州島被扣押的大約八千名朝鮮俘虜和一點五萬名中國俘虜及在北朝鮮被扣押著的三百五十名“聯合國軍”俘虜在非武裝地帶內交換。
國際遣委會成立后的幾個星期之內,其成員每天都可以聽到從印度管理部隊的集中營內逃出來的俘虜們講的中世紀式的野蠻行為和令人發指的其他一些事情。最初這些委員們都是半信半疑。但是,即使是對此最抱懷疑態度的人也注意到,從不同的集中營、在不同的時間逃出來的人們—在他們之中有朝鮮人,也有中國人—所講的故事差不多毫無二致。而且他們剛從把人們自集中營運來的卡車上下來就講起來,并回答了很多記者們提出的問題,這樣就更顯得它有令人信服的力量。顯然沒有一個人得以在他講述之前命令他們如此這般。
給人以印象最深的一次記者招待會是在9 月27 日舉行的。那天六十五名中國人民志愿軍人員歸來,其中絕大部分是軍官。他們還沒有下車的時候,就撕碎了印有國民黨旗幟的內衣,露出了刻滿全身標記的身體。在這個大廳里,只聽得見久久持續著的、漸漸變大的哭泣聲。按照預先的安排,應該一人接一人地談自己所經歷過的事情。但剛開始不久,就不得不把一位在一兩天前遭到嚴刑拷打的歸俘帶到外面去進行搶救。還有一個人在敘述自己同胞們所遭受的痛苦時難過得昏厥過去,又不得不把他們背到外面。有一個被割掉了耳朵,同時他的腹部還有一條被國民黨刀子割開后留下的彎彎的大傷疤。他們中間有半數以上的人“犯有”拒絕刻上妨礙回到祖國的文身標記之“罪”,因此,他們四肢上的肉都被割爛了,留給人們看到的是一道道慘不忍睹的傷痕。
抗美援朝戰爭是終結中國近代史的一戰,不僅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也一掃近代史上中國屢敗于西方列強的屈辱紀錄。
尊嚴在勇者的劍鋒之上。一個真正的劍客,可以倒在對方的劍下,但決不能跪在對方的劍下。一個國家和民族也必須敢于亮劍,在這個叢林法則盛行的世界上贏得起碼的尊嚴和生存。
——著名軍事戰略專家、國防大學教授、空軍大校 戴旭
“尊嚴不是無代價的!”
這部《決戰朝鮮》,我以為,就是為這些犧牲在朝鮮的中國軍人,在我們心底樹立起這樣一座紀念碑。感謝作者的辛勤勞動。
——著名軍事評論家、作家 薩蘇
這是一場給美國人留下深刻歷史記憶的戰爭,正是這場戰爭使得此后半個世紀,中美之間不再兵戎相見。為什么?
《決戰朝鮮》同時從宏觀和微觀的雙重角度,給了世人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所以,《決戰朝鮮》可以成為回顧和認識這段歷史的必讀書。
——著名軍事戰略專家、國防大學教授、空軍少將 喬良
《決戰朝鮮》是一曲英雄之歌,它穿越60年時間隧道,依然令人熱血沸騰。
——著名軍事戰略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退役空軍大校王湘穗
原來,我對抗美援朝是有誤解的。看了李峰先生的著作,我改變了看法。李峰寫的《決戰朝鮮》一書以恢宏的氣勢,凝練的語言,飽滿的激情,翔實的史料,全景式再現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的歷史。
——著名抗戰口述歷史研究者 方軍
或許,在我們中的某些人嘲笑那些歷史硝煙里的偉岸身影時,他們也在云端冷冷鄙視我們這個時代的許多淺薄和低劣。正因為我深深理解那些云空中的英靈,所以我能寫好他們,這也就是《決戰朝鮮》得到廣大讀者認可的根本原因吧。
一個人,一個集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時代,要想被人看得起,總還是需要一點精神的。
真的,不是我寫得好,是先輩們打得好!
——本書作者 李峰
(朝戰語錄)◎以個人而論,中國士兵是一個頑強的敵人。中國軍人在駐北韓兩年半中,他們發動許多次進攻,并作長距離推進……
◎他們沒有防彈背心,沒有鋼盔……他們所攜帶的數枚制造粗劣的手榴彈,爆炸力不及美軍的一半。糧食是用米和雜糧磨成粉狀而成的,裝在一條長管形布袋里,必要時可維持十六天。中國軍隊醫療設備簡陋,萬不能和我們的醫療隊、前線救護站以及完善的后方醫院相比擬……但是,他們永遠是向前作戰的,奮不顧身……
——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官、四星上將 范弗里特
(朝戰語錄)◎聞到中國飯菜的味道就撤退。
◎中國軍隊肯定在一個什么地方等著我們。
——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官、四星上將 沃克
(朝戰語錄)◎敵人是非常狡猾的,他們很會運用戰術,以減低我們的火力優勢……當他們與我們緊纏在一起的時候,又會像鼬鼠一樣到處挖地洞,在許多地方掘開許多泥土,使我們根本不知道去哪里尋找他們……他們有無限的耐心和勤勞……
——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官、四星上將 泰勒
(朝戰語錄)◎在朝鮮時我們就已經意識到了,中國的志愿軍是我們美國兩次世界大戰以來所碰到的強硬的對手。
——美國中情局局長、準將 弗農 阿 沃爾特斯
(朝戰語錄)◎我當了一輩子步兵,同德國步兵、中國步兵打過仗,也看過美國步兵、蘇聯步兵打仗。德國兵很,但秀的我認為還是中國步兵。
——北約北歐軍隊總司令、朝鮮戰場上中國軍隊抓獲的英國俘虜 法勒 霍利克上將
從國內國際全面了解朝戰爆發背景。描寫戰爭過程中,前后對比,縱橫對比,表現志愿軍的作戰條件。真正第一次了解到當時志愿軍的艱苦條件,特別是凍死凍傷造成的人員和戰機損失!
人類的精神一旦被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上甘嶺上再一次展示了那一代中國人的沖天豪氣。
目前看到的最全面反映抗美援朝的作品,值得一讀。
這書記錄的挺詳細的,對照著另一本朝鮮戰爭一起看的
一直想全面了解朝鮮戰爭,看了開頭,越看越覺得熱淚盈眶,先輩們太不容易了,本書內容讀起來較為輕松,沒那么嚴肅的語氣,真實感也很強,值得一讀
關于朝鮮戰爭的書也看了好些了,希望本書能有新的內容,讓我們更好的了解那個年代的事。
中國近現代以來打得最艱難也最了不起的仗。這部書歷史感很強,內容很豐厚,暢銷不是沒有理由的。
仿佛回到了幾十年前的這場血與火的戰場,耐人尋味。
全景式再現朝鮮戰爭歷史命運的經典作品,全面揭開朝鮮戰爭臺前幕后隱秘歷史的必讀書
決戰朝鮮一書解讀透徹,內容很好,內涵豐富,直得一讀,很喜歡。
這部書還是很客觀的,尤其是講到了志愿軍戰俘的事情,真是不忍卒睹的真相,在其他地方不容易見到這樣的史料。
書是好書,但是包裝太差勁了,外包裝是很薄的塑料袋,收到時外包裝破了,有兩本書邊角受損了,讓人很不爽,百十元的圖書都值不得用好點的包裝嗎?希望下次改進。
朝鮮戰爭是一場非打不可的戰爭,打出了國威,打出了中國人的尊嚴,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們永遠不要忘記那些為國犧牲的先烈們。敬禮!
秦基偉作為后來的國防部長,其戰功積奠就是在朝鮮的上甘嶺,他對部下說,為了全局勝利,十五軍打完了在所不惜!國內十五軍這樣的部隊多的是,上甘嶺只有一個!
本書是一部全景式再現朝鮮戰爭歷史命運的經典作品,以恢宏的氣勢、凝練的語言、多維度的視角記述和分析了朝鮮戰爭成因、決策過程、五次戰役及板門店停戰談判等重大事件,包括戰前國際國內形勢、重要戰役戰況、雙方將帥決策過程及這場戰爭中涌現的堪稱“軍神”級人物,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
堅持打朝戰,他是對的。朝鮮戰爭的勝利,讓他的威望更為穩固了。書里一開篇就是斯大林、丘吉爾、的博弈,很精彩,人物刻畫很到位。是套有品質的好書。
李峰是個非常優秀的紀實作家,在戰爭紀實類題材有不少好書,比如《決戰長空》《中國海魂》等,《決戰朝鮮》是他最優秀的作品,也是代表作,老友這部力作時隔四年再度面試,為李兄賀!
買過不少的有關抗美援朝的書,每次看有新的書岀版,就情不自禁的購買,想發現新的內容,更全方面了解這場自二戰后的最大的一場大戰,也是重溫我英勇的志愿軍打敗美軍的經過
抗美援朝一戰,奠定新中國之國際地位,徹底扭轉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面對西方堅船利炮而屢戰屢敗之頹勢,徹底洗刷中國民族之所謂“東亞病夫”的稱號,贏得了民族尊嚴與民族自尊心。正所謂朝鮮戰爭本不應該打,而抗美援朝戰爭必定要打,朝鮮戰爭是平局,抗美援朝戰爭是勝利。
剛看完上冊,作者寫的很打動人心。有時不自覺的就眼睛模糊。還想起小時候的順口溜,12345,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光吃杜魯門。知道了這順口溜的出處。更可貴的是作者分析當時戰局時的負責而一針見血的深度!一本好書
分析的很好,但是還是帶有有色眼鏡,兵者,國之利器,不可不查。沒有利益的戰爭,誰打?縱觀美國歷史,就可以看出。美國所有的戰爭,如果利益大于損失,美國一定是打到底。朝鮮戰爭,中國的實際利益在哪里?好處在哪?作者壓根就不提。所以……
戰爭是殘酷的,內容豐富,書中彌漫著血型與辛酸,恐懼與激情,雖然有很多數據和情景,但是畢竟還是一部紀實小說!
看了40多頁朝戰還沒開打,我就可以評論——這是一本好書,從雅爾塔會議入手,介紹了朝鮮南北是如何被分開的,以及朝鮮南北勢力主要人物的履歷,周邊美蘇的博弈,國共的博弈,朝戰的爆發只是時間問題。五星好評
關于朝鮮戰爭的書看過不少,本書感覺不到太多新意和亮點。把紀錄片《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解說詞聽一聽,就是本書敘述的基本內容,把劇本變成書籍,大多識字的人都會。書名改為《朝鮮戰爭文摘》比較貼切,披露的所謂東西多是摘抄下來的,如蘇聯軍援數據來自《與朝鮮戰爭》一書,交戰雙方的傷亡數字多為引用,無權威一說,無研究判斷,人民軍到底傷亡多少,你不知,我不知,只有天知道。出兵的反復、180師、停戰談判、戰俘交換、上甘嶺、敵對雙方人物的介紹只是重復,有的甚至連作者都懶得去說了。最后想表達的是抗美援朝是正確的,它的政治意義甚至超過了軍事…
很棒的簽名書,很有典藏價值。我是李老師粉絲哈哈。
朝鮮戰爭是真正讓中國贏得大國尊嚴的一場戰役,很多人說不值得打,但是放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一掃百年頹氣。經典作品,熱血又理智客觀,值得一看。裝幀很大氣,用紙也是很好的。封面字摸起來也很有質感。
歷史是選擇呢?還是命運呢?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其實是有機會和美國交好的,但時勢使然讓他們成為對手,在戰場上一逐高下。這部書歷史感很強,內容很豐厚,暢銷不是沒有理由的。
一部好書啊,看得我熱血澎湃,犧牲后,他所在連隊改為連,點名的時候,第一個就是點:!然后全連戰士齊聲答道:到!眼淚不禁流下來了,這個時代要講理性,但熱血是不可以涼掉的。
對于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而言,1950年到1953年為期三年的抗美援朝戰爭意義非常重大。一方面,抗美援朝戰爭源于朝鮮戰爭的爆發,是因為美國糾結了包括美國在內而以美軍為主的十六個國家的軍隊,打著“聯合國軍”的名義實施了入侵行動,并一路打到了中朝邊境,嚴重威脅到了新中國的安全——按的話說就是:“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另一方面,對手擁有在朝鮮戰場上絕對的制海權和制空權,而新中國此前經歷十四年抗戰和三年解放戰爭,國內很大一片區域因剛解放不久形勢還不很平穩,國民經濟滿目瘡痍,自給自足尚且困難重重,能夠拿來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