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增訂中國史學史(中唐至清中期)(全二冊)圖書
人氣:116

增訂中國史學史(中唐至清中期)(全二冊)

序言《增訂中國史學史(中唐至清中期)》全二冊,敘述中國史學發展階段,主要標志是分支發展、各成系列、古典史學終結。以《通典》為發端的典志系列,以《資治通鑒》及影響形成的編年系列,連同程式化“正史&r...
  • 所屬分類:圖書 >歷史>專業史  
  • 作者:[謝保成] 主編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100125697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10
  • 印刷時間:2016-10-01
  • 版次:1
  • 開本:3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精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增訂中國史學史(中唐至清中期)》全二冊,敘述中國史學發展階段,主要標志是分支發展、各成系列、古典史學終結。以《通典》為發端的典志系列,以《資治通鑒》及影響形成的編年系列,連同程式化“正史”系列,構成中國史學三大主干,同時出現史部大宗——地理總志和方志系列。考異、金石、辨偽成為史學重要分支,各類反映社會風貌的專門之學應運而生,佛教史學、史學通俗化趨勢,進一步擴大史學范圍。清前中期總結傳統史學,以《文史通義》預示古典史學終結。

編輯推薦

唐宋變革及元明清時期中國史學研究之集成,中國古代史學研究之必備書目。

作者簡介

謝保成,男,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史學史、隋唐五代史、20世紀學術文化,主要代表作有《隋唐五代史學》、《貞觀政要集校》、《民國史學述論稿(1912—1949)》、《龍虎斗與馬牛風——論中國現代史學與史家》、《郭沫若學術思想評傳》。

目錄

目 錄

及時編《通典》展示的史學新趨勢

及時章“ 綱領宏大,考訂該洽”的《通典》 / 4

第二章會要、會典的興起與變異 / 33

第三章“融會錯綜,原始要終”的《文獻通考》 / 58

第二編修史制度演變與國史纂修

及時章宋代修史制度與國史纂修 / 83

第二章少數民族政權的修史制度與國史纂修 / 98

第三章明代修史制度與國史纂修 / 113

第三編纂修日趨程式化的紀傳史

及時章唐、五代四史的纂修與改寫 / 132

第二章“ 各與正統”的遼、金、宋史 / 185

第三章“ 國可滅,史不可滅”的元史 / 208

第四編編年史中興與《通鑒》系列

及時章《 資治通鑒》的編著與特點 / 222

第二章《 資治通鑒》的續編 / 264

第三章《 資治通鑒綱目》與綱目系列 / 280

第四章《 通鑒紀事本末》與紀事本末系列 / 293

第五編三大系列之外的史書編纂

及時章 私家修史的成就 / 312

第二章“總天下學術”的《通志》與宋明的私纂通史 / 367

第三章方域史系列的形成與范圍拓展 / 400

第六編史學領域進一步拓展

及時章考史、金石、辨偽、史評興起 / 450

第二章“ 文之將史”的趨勢 / 525

第三章史學的通俗化走勢 / 547

第四章佛教史學的形成與發展 / 582

第七編總結古典史學的清前中期史學

及時章 清初“以史經世”的三位代表 / 614

第二章修史制度與皇家修史 / 663

第三章三大系列史書的續修與改編 / 695

第四章順康雍三朝私史成就 / 742

第五章“稽古右文”下的“乾嘉史學” / 783

第六章預示古典史學終結的《文史通義》 / 850

在線預覽

分支系列發展,古典史學終結(中唐至清中期)

《史通》成書之后不到半個世紀,安史之亂起。潛藏在社會深處的種種矛盾一一顯露出來,各項制度開始發生相應的變化。

社會的深刻變化,使學術風氣為之一大變。經學上變義疏之學為直探經文,出現啖助《春秋》學,“有攘異端開正途之功”。文學上變駢文復古文,興起了古文運動。史學由于自身的特性,發展較經學、文學滯后,因而受到經學、文學的影響,出現復雜的情況。一方面,啖助等的“從宜救亂”主旨,為以史經世提供了思想準備;另一方面,新經學同韓愈的道統說有重要的結合點,形成以史治心的主張。

以史經世,杜佑為代表。其“既弊而思變”與啖助等的“救世之弊”的思想相通。《通典》之作,一則體現主通明變的趨向,二則從“禮法刑政”入手,通過反映客觀歷史過程的制度沿革探究“政理”,不再局限于對一朝一帝個人作為進行規諫,以其歷史編纂上的創舉,為史學發展開出新途,把中國史學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由于指責儒家經典“多記空言”、眾賢論著缺少“匡拯之方”,要從社會本身探尋救弊之道,長期以來對其“要訣”,或“知之者甚稀”,或“習焉不察”,而繼之者往往仿效其編纂形式,忽視其從社會結構探尋救弊之道的旨趣。

通史之風驟起,推進著各體通史的長足發展,形成中國史學演進的基本系列:以皇家纂修“正史”占據主導地位的紀傳史系列,以《通典》為發端形成的“三通”、“九通”(包括會要、會典)系列,以《資治通鑒》為代表出現的編年史及改編(包括紀事本末體、綱目體)系列。但應當看到,這三大史書系列,編纂形式都在不斷趨于程式化。

契丹、女真、蒙古族入主中原,極大地推進了少數民族史學發展。盡管“正統論”、“夷夏辨”喧鬧一時,終究擋不住少數民族史進入“正史”系列。

自《元和郡縣圖志》始,經元、明至清,皇家修“一統志”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總志系列,與各“正史”地理志構成中國方域史的基本骨干,展示著華夏民族“大一統”的風采。分述一方之志,自宋代開始發達起來,至明、清逐漸深入社會,成為史部分類中較大的一個門類。視野不斷拓展的記域外之作,反映出中華帝國認識外部世界的艱難歷程。

史學方法不斷進步,考異、金石、辨偽等逐漸成為史學的重要分支。各類反映社會風貌、記述專門之學的史著應運而生,更進一步擴大著史學的范圍。詔令、奏議開始獨立為目,伴著“文之將史”的趨勢,與文集一起愈益受到史家青睞。

以史治心,即以歷史進行倫理綱常教化,用以挽救日益腐朽的政治統治。啖助等主張“以史制經,以明王道”,即“尊王室、正陵僭、舉三綱、提五常”。韓愈提出“治心”為“正心”,“正心”是為治國、齊家、平天下進行個人修養。這種主張在“文以載道”的古文運動推動下,很快形成一股社會思潮,影響遠遠超過從社會制度探尋救弊之道的主張。史學由探討治亂興衰引以為戒,漸漸轉向注重倫理說教和個人內心自省,教育功用被空前強化。史家主體意識不斷增強,強調“合圣人之經者,以心不以跡”,“是非與圣人同辨”,出現“凡秉史筆者,皆準《春秋》,專事褒貶”的趨勢,史學的實錄原則進一步遭到破壞,以至出現“國史失誣,家史失諛,野史失臆”的種種亂象。

隨著皇家修史日益制度化和程式化,出現史學通俗化和平民化趨勢。以記述瑣聞軼事為主的歷史筆記的大量涌現,以話說故事為主的歷史小說的接連問世,是史學從殿堂走向市井的必然產物。

被皇家修史排斥的佛教傳播史逐漸形成獨特的系列—高僧傳,既是中國史學的一大奇特現象,又成為世界佛教史學中的一枝獨秀。

明末清初的社會變動,激起“經世”思想,影響清前期風氣。一項“稽古右文”之策遏制了“經世”思想的擴展,將業已開啟的風氣引向博古怯于通今、知人畏于論世的方向。皇家纂修史書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朝代,覆蓋了史部各個主要門類,成就了“乾嘉考史”的繁興,顯示出乾嘉時期史學的輝煌。《文史通義》既是對古典史學進行的總結,又預示著其后的“思想解放”,成為中國史學又一劃時代的標志。

為突顯中國史學分支發展的這一基本特點,凡成系列的史書基本上各依其先后分別進行敘述。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這本書很好,是全新正版,我非常滿意,當當自營就是不錯,下次一定再來!

2017-05-30 14:38:26
來自**(匿名**的評論:

非常滿意,很喜歡這個商品!

2017-06-03 15:47:53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