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北京,城市建筑與朝廷政治是如何聯系在一起的?我們能否把北京看成一座“政治的建筑”?這個“政治的建筑”是如何被設計和構筑而成的?中國人如何在構筑房屋、營造城池、貫徹大規模水利土木工程等各種尺度上設計空間布局?長城、大運河、帝國京城及紫禁城宮殿的建造之間,存在著何種關系?它揭示了權力的運行,美的形式,還是關于人的存在的世界觀?《中國空間策略:帝都北京(1420-1911)》以考察明清北京的建筑為基礎,試圖解答這些問題,并探討普遍的中國傳統的空間布局方法的某些方面。
《中國空間策略:帝都北京(1420-1911)》從以下多個層面考察了帝都北京的空間設計:
以亞洲為背景的中國地緣政治版圖的設計
作為皇帝意識形態表現的京城總體布局
作為聯系中央朝廷與地方社會的城市空間
作為權力裝置的紫禁城宮殿
貫穿京城的帝王宗教制度
表現傳統世界觀的明清北京的形式設計
與歐洲國家權力和視覺美學構圖等方面的比較
作者運用新近的社會科學理論,對紫禁城進行了空間和政治的分析,并對帝都北京提出了實際的、分析的和理論的描述。《中國空間策略:帝都北京(1420-1911)》跨越了建筑史通用的形式描寫的方法,從社會空間的角度研討建筑和城市,或許有益于各領域人士從多種角度關心城市建筑。
朱劍飛,天津大學學士,倫敦大學博士,墨爾本大學副教授。長期從事建筑理論、歷史、設計研究,已出版《中國空間策略》《現代中國建筑》兩本英文著作,并主編了中文文集《中國建筑60年(1949—2009):歷史理論研究》。
中文版序
“天朝沙場”十年——《中國空間戰略:帝都北京》譯序
插圖目錄
導言:北京,作為一個理論問題
尋找中國的空間設計傳統
關于本研究及其論點
關于方法
及時部分
社會的地理
1地緣政治的大型工程
2作為意識形態的城市平面
秦漢古典傳統
宋明理學
3城市的社會空間
城城相聯
國家的空間
社會的空間
社會與國家的關系
及時部分結語:城市與大地的建筑
第二部分
政治的建筑
4墻的世界:紫禁城宮殿
官城
5宮廷:政治景觀的框定
內廷——身體空間
外朝…制度空間
力的組合
6宮廷:天朝沙場
奏書與朱批的流動
防御
危機再現
7的構建
法家與兵家
與圓形監獄的比較:兩個理性的時代
第二部分結語:作為國家機器的建筑
第三部分
宗教與美學的構圖
8宗教話語
話語的建構
意識形態的演出
9形式構圖:視覺與存在
卷軸般的北京城
與“笛卡兒透視法”的比較:兩種觀看的方式
第三部分結語:地平線上的建筑
參考書目
索引
物流不錯哦
此訂單已評論25/28 件商品,完成評論將有機會獲得30積分
給單位圖書館買的書,不錯。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還是很不錯的
價格合適,包裝還行,感覺非常不錯。
不錯,喜歡
北京地控燕代,題目甚大。
資料翔實,考據嚴謹,內容豐富,適合收藏
帝都是中國近古城市布局的典范,對了解古代城市規劃很有幫助。
非常棒的書。從建筑格局談政治文化。典型的跨學科研究,對古代歷史材料和西方現代性理論的結合很巧妙,很明顯的海外中國學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