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說到底就是一部文明史;而文明史,根本繞不開醫學史。
本書運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豐富的配圖,以醫療技術的發展為主線,講述了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背后故事,論述了醫學怎樣改變人類歷史的進程。諸多鮮活的歷史細節,隨處可見:
①軍事醫學的應用:拿破侖時代,戰場上出現最早的救護車;美國內戰中,嗎啡被首次用于緩解疼痛;二戰期間,抗生素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等。
②理論知識的豐富:從古希臘的體液理論,到1878年的細菌理論,再到現代的基因理論等。
③醫學實踐的發展:從古代的放血、通便等峻猛療法,到18世紀的順勢療法,再到現代的"魔彈"藥物、疫苗和手術干預等。
④科技進步的便利:19世紀,注射器和針頭改進了注射技術、X射線為治療癌癥帶來了希望;20世紀末,手術機器人可實施復雜的外科手術等。
⑤衛生體制的健全:從19世紀50年代南丁格爾的護理改革,到1930年美國成立藥監局,再到1948年的世界衛生組織建立等。 世界史,說到底就是一部文明史;而文明史,根本繞不開醫學史。
本書運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豐富的配圖,以醫療技術的發展為主線,講述了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背后故事,論述了醫學怎樣改變人類歷史的進程。諸多鮮活的歷史細節,隨處可見:
①軍事醫學的應用:拿破侖時代,戰場上出現最早的救護車;美國內戰中,嗎啡被首次用于緩解疼痛;二戰期間,抗生素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等。
②理論知識的豐富:從古希臘的體液理論,到1878年的細菌理論,再到現代的基因理論等。
③醫學實踐的發展:從古代的放血、通便等峻猛療法,到18世紀的順勢療法,再到現代的"魔彈"藥物、疫苗和手術干預等。
④科技進步的便利:19世紀,注射器和針頭改進了注射技術、X射線為治療癌癥帶來了希望;20世紀末,手術機器人可實施復雜的外科手術等。
⑤衛生體制的健全:從19世紀50年代南丁格爾的護理改革,到1930年美國成立藥監局,再到1948年的世界衛生組織建立等。
……
本書收錄1張完整的歷史大事總表、50種知識小百科、近120幅特色圖片、300多份專業文獻,附有諾貝爾醫學獎總表,系統刻畫了人類7000年的醫學發展史,生動展示了世界文明進步的偉大歷程。它還用一定篇幅講述了中國醫學史,如中藥、針灸、青蒿素等。全書由牛津大學醫學史專家親筆撰寫,北京大學醫學史博士擔綱翻譯,力求、通俗、有趣。
編輯推薦1:①易讀:術語不多,通俗易懂;②多圖:圖片豐富,涵蓋古今;③趣史:拒絕枯燥,生動有趣;④深度:綜合分析,挖掘背景;⑤有序:系統分類,年表清晰。
編輯推薦2:1張歷史大事總表,50種知識小百科,近120幅特色圖片,300多份專業文獻,7000年世界文明史……從理論到實踐,一部關于醫學如何改變歷史的通俗讀物!
編輯推薦3:全書由牛津大學醫學史專家親筆撰寫,北京大學醫學史博士擔綱翻譯,力求、通俗、有趣。
編輯推薦4:從放血術到青蒿素,用圖片和文字講述醫學發展的故事。
瑪麗道布森(Mary Dobson),牛津大學博士,醫學史專家。牛津大學威康醫學史研究部(Wellcome Unit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前主任,劍橋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研究員,哈佛大學哈克尼斯獎學金(Harkness Fellowship)獲得者。除本書外,代表作還有《疾病圖文史》《牛津插圖西方醫學史》《現代英格蘭早期死亡和疾病概略》等。
序言
及時部分 疾病的概念和理論
第1章 壞血與壞氣
疾病的概念:從古埃及到東方
血、膽汁和體液論的"疾病"觀
當古希臘和古羅馬醫學遭遇中世紀的伊斯蘭世界和歐洲
瘟疫
傳染性痘癥和發熱
沼地熱 :瘴氣與瘧疾
罪惡的空氣與結核
霍亂流行——"接觸傳染論者"與"瘴氣論者"
斯諾的"幽靈地圖"
第2章 血肉之軀序言
及時部分 疾病的概念和理論
第1章 壞血與壞氣
疾病的概念:從古埃及到東方
血、膽汁和體液論的"疾病"觀
當古希臘和古羅馬醫學遭遇中世紀的伊斯蘭世界和歐洲
瘟疫
傳染性痘癥和發熱
沼地熱 :瘴氣與瘧疾
罪惡的空氣與結核
霍亂流行——"接觸傳染論者"與"瘴氣論者"
斯諾的"幽靈地圖"
第2章 血肉之軀
打開身體 :最早的解剖
血淋淋的絞刑架與維薩里的血肉軀體圖
威廉·哈維與血液循環理論
探索和命名人的內部結構
顯微鏡 ——但還沒有看到微生物
從床邊到停尸間 :"疾病的位置"
解剖學之于外科學的重要性
"偷尸人"
在解剖臺上——鮮血四濺、內臟四溢
伯克的躁狂
實驗室科學和細胞
第3章 從細菌到基因
早期的"細菌理論"
路易·巴斯德挑戰舊的醫學理論
羅伯特·科赫與細菌理論的發展
發現霍亂病因的競賽細菌學時代的黎明
熱帶病偵探
病毒"獵人"
揭開"生命的秘密":DNA 與人類基因組計劃
醫學之謎:朊病毒到蛋白質折疊異常疾病
第二部分從業者和病人
第4章 內科醫生與郎中
古代世界的醫生
從中世紀伊斯蘭到歐洲文藝復興的醫學教育
現代早期歐洲的庸醫
煉金術士、占星家與"皇家的觸摸"
床邊醫學 :觀察和傾聽病人
"傷寒瑪麗"
合格的女醫生
科學與醫學"安慰術"
現代醫學實踐的轉變
第5章 醫院與護理
古老的醫學神廟
伊斯蘭"穆斯林醫院"
中世紀和現代早期歐洲的保健、同情心與慈善機構
隔離感染者
收留被遺棄者的醫院
18和19世紀的醫院:走向死亡的通道?
分娩:洗手可救人一命
"南丁格爾護士"
倫敦的專科醫院
結核病療養院
從瘋人院到精神病院
"不眠之地"——現代醫院
第6章 理發師與外科醫生
古代的外科學
"鋸骨師"與刀工
想想有多疼
麻醉技術前的手術幸存者
讓病人入睡
從敗血癥到防腐術和無菌術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外科創新
及時例器官移植
換掉破碎的心
人造器官和干細胞
從鑰匙孔到未來:機器人和遠程外科手術
21 世紀的外科醫生
全球手術現狀:一些患者比另一些患者機會更多
第7章 拔牙者與牙醫
"牙蟲"與古代最早的"牙醫"
洗牙
糖、梅毒與壞血病:腐蝕牙齒
拔牙者與江湖郎中
從拔牙者到牙科醫生
"滑鐵盧牙齒":牙豁子
汞合金填充物
笑氣:疼痛的終結
牙科學的轉變
牙科專家
"讓孩子開口微笑":全球口腔衛生
第三部分醫學上的各種療法
第8章 放血與通便
放血和臨終前的場景
"讓血管呼吸":柳葉刀與水蛭
清洗身體系統
"一夜銷魂后,終生汞為伴"
食療
從民間治療到神奇療法
治愈之術與好奇之心
控制感染
不同療法的嘗試與交流
第9章 鴉片、嗎啡與海洛因
"罌粟汁"
外科手術的"催眠海綿"
帕拉塞爾蘇斯與止痛"秘藥"——鴉片酊
"一個鴉片吸食者"的自白
開在英格蘭沼澤地的罌粟花
吸食鴉片和鴉片館
從鴉片到嗎啡,再到其他
海洛因 :以"安全的家庭藥物"之名兜售
第10章 藥房與專利藥
草藥書與藥典
藥材園和植物園
"家庭醫療"和自助診斷手冊
藥房之中
云游商販和庸醫療法
專利和特許專賣藥物
從小藥房到大品牌
藥物造假和有毒藥物
第11章 補充與替代醫學
針灸和艾灸
歐洲和美國的順勢療法與自然治愈力
傳統的草藥療法——在東西方醫學中
補充與替代醫學
第 12 章 老藥方,新藥物
從古柯樹到可卡因
從柳樹皮到阿司匹林
抗瘧疾:從金雞納樹皮到奎寧
青蒿素——揭開另一種抗瘧靈藥的秘密
草木樨與華法林的發現
第四部分現代藥品和疫苗
第13章從"魔彈"到"重磅炸彈 "
及時種"魔彈"
青霉素的故事
鏈霉素和抗生素時代
補充治療——維生素、胰島素和"避孕藥"
放療和癌癥化療
治療革命:從安定到反應停
抗病毒藥物
癌癥化療的進展
"重磅炸彈"藥物和生物技術突破
從藥店到"大藥廠"
被忽視的熱帶病
繼續尋找"魔彈"
個體化醫學和定制藥品
第14章 試驗性治療與臨床試驗
詹姆斯·林德與壞血病
天花人痘接種的收益與風險
計數方法
首個隨機對照試驗
檢驗新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小白鼠"引發的爭議與更嚴格的管理
"神奇藥物"與頭條新聞
檢驗"傳統"療法
檢驗治療的考驗與磨難:21世紀安全和療效的評估
第15章 接種與預防醫學
"天花的消滅"
天花派對和人痘接種
愛德華·詹納:牛痘預防天花
瘋狗與路易·巴斯德的狂犬病疫苗
白喉與阿拉斯加諾姆的"仁慈接力賽"
傷寒和斑疹傷寒疫苗
卡介苗:結核疫苗
小兒麻痹癥疫苗——索爾克的針劑與沙賓的糖丸
麻疹與擴大免疫規劃
流感:季節漂移與世界流行性變遷
預防癌癥病毒的疫苗
"等待疫苗"——三巨頭和 NTDs
信息傳播 :從疫苗到衛生和"健康生活方式"
千年發展目標(2000—2015 年)
歷史大事表
延伸閱讀
致 謝
英漢詞匯對照
1901—2015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年表
第2章 血肉之軀
內部結構……大多是未知的 ;至少,人類的內部結構是這樣,因而我們不得不參考動物的內部結構,它們的自然結構與人類是相似的,應探查它們。
——亞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前 322 年)
"偷尸人"
很快,解剖或尸檢迫切地需要越來越多的尸體。以16世紀的英國為例,理發師—外科醫生的團體獲準每年有權解剖4個死刑犯的尸體;一個世紀后增加到6具。18世紀中期,法官判處謀殺罪死罪,之后也可用于解剖。即便如此,合法的尸體遠遠不能達到解剖學家的增加。那么該想點其他什么辦法呢?
從墳墓里偷剛剛掩埋的新鮮尸體似乎是一個選擇。他們會聚集一伙人趁夜深人靜之時挖墳掘墓,這其中往往會有醫學生。他們會用鐵楸把棺蓋撬開,然后小心地把尸體搬出來,以確保不會有衣物或其他物品被順走。因為如果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便會被視為"賊",而尸體卻不是"財產"(即使盜墓本身已經是違法行為)。這種團伙會將尸體放在口袋里,然后飛奔到某個解剖學校的后門,于是人們把他們叫做"偷尸人",解剖學家會把他們叫做"尸體復活者"。成人尸體叫做大號,小孩尸體或者小個子的尸體則是按照身高來出售。大衛·帕特森(David Paterson)是外科醫生兼解剖學家羅伯特·諾克斯私人解剖學校的門房,他的職責便包括:
看門、清洗和打掃屋子,生火看火,擦洗桌子,清除和掩埋解剖室里的內臟;將準備帶到教室的尸體清洗干凈;侍候學生,幫他們做一些零碎的工作,比如洗骨頭,刮骨,將解剖衣送洗(由帕特森的母親和姐姐來做),并時刻準備接收包裹(即尸體)以及去找尸體。
在解剖臺上——鮮血四濺、內臟四溢
外科醫生—解剖學家以及他們的學生們不得不身手敏捷地剖開解剖臺上的尸體。穿上圍裙(但沒有手套),解剖過程要有邏輯有順序,不過是按照不同身體部位腐爛的速度不同來定的。首先,打開腹部,把大腸、長長的小腸、脾臟、膽囊和胰臟拿出來;接著是肺臟,不過得先用鋼鋸鋸開胸廓。之后,要取出心臟,這在17世紀末被認識到是生理系統的中心,再者是剩下的重要器官:大腦、肝臟、膀胱、腎臟和生殖器官。是腐爛速度最慢的肌肉,需要從骨頭上剝下來,剩下的骨頭可以用線再串成一具彼此相連的骨骼。
器官通常要風干然后腌制,一般放在酒精中保存(19世紀晚期被福爾馬林取代)。有色樹脂和蠟被注入器官、血管和軟組織內。鼓勵醫學生觸摸和檢查每個器官,甚至品嘗體液的味道,比如胃液和尿道中的黏液。對于一些醫學生來說,解剖臺的惡臭和對解剖的恐懼是難以承受的,而對于另一些來說,知識的獲得以及最終對人體的理解意味著掌握了拯救他人性命的技能。正如一個頗具批判性的報紙記者所寫的,"24小時過去了,但幾乎沒有報告中會提到新的受難者為`科學興趣`所作出的理所當然的犧牲。"
對于很多人來說,一想到死后可能會被解剖就嚇得汗毛倒立,特別是對于那些深信在上帝審判日時必須保持身體的完整才能進入天堂的人來說。人們還發明了鐵籠子(尸體保險柜)來防止富人們的尸體被盜。約翰·亨特還是想方設法"購得"了查爾斯·伯恩(Charles Byrne, 1761—1783年)的尸體。伯恩身高近8英尺,是著名的"愛爾蘭巨人",并靠作為"世界上較高的人"謀生。有關他的故事有這樣一個版本,他說服他的朋友們,在他死后把他的尸首安置在海邊鉛制的棺材中,確保他不要被解剖掉。盡管他計劃周詳,但是他死后多年之后,他的骨架還是被裝在一個華麗的玻璃箱中,陳設在約翰·亨特的博物館中了。可以想見,肯定是亨特收買了看守尸體的人,花高價買了下來。亨特沒有解剖尸體,而很可能是將其煮熟后做成了骨架。"愛爾蘭巨人"的骨架,目前仍然可以在倫敦亨特博物館里看到,現在看來他的巨人癥是因為患有由一種罕見的基因突變引起的垂體腫瘤。
伯克的躁狂
伯克是屠夫,黑爾是賊。
諾克斯來買牛肉。
——無名氏
臭名遠揚的盜尸賊在1828年走到了盡頭。威廉·伯克和威廉·黑爾,住在蘇格蘭愛丁堡一個廉價的公寓里,二人發現如果把人體賣給當地的外科醫生兼解剖學家羅伯特·諾克斯可以發一筆橫財。尸體會送到諾克斯門房帕特森那里,由他負責接收,最初的尸體雖然多種多樣,但都是死于非命的窮苦的流浪漢或妓女。伯克和黑爾會給被害人灌酒,一旦喝醉失去意識,就把他們悶死。
,當他們在對第16個被害人年邁的愛爾蘭婦女瑪麗·多徹蒂(Mary Docherty)行兇后被捉,他們在1828年10月31日謀害了她。在將她的尸體運到諾克斯的解剖學校之前,伯克和黑爾舉行了一個萬圣節派對,他們用開玩笑的方式告訴客人們不要到伯克的床邊去。由于被吊起了胃口,客人們恰好這么做了。然后他們就發現了藏在一捆稻草底下的瑪麗·多徹蒂的死尸。伯克和黑爾趕緊把她送到了帕特森那里,但為時已晚,警察已經立案調查了。二人被捕:黑爾作為證人告發了同犯,而伯克被處以絞刑,之后他的身體也被解剖掉了。他的死亡面具、皮夾連同他的皮都被當作"念想"放在愛丁堡皇家外科學會外科大廳博物館展出,正如當時的地方法官所說,"這樣,后世子孫可以記住你犯下了怎樣的滔天罪惡。"黑爾后來便消失了,諾克斯則離開了蘇格蘭。
盜尸貿易依然存在于西方部分國家。英國于1832年通過了《解剖法案》,解剖學家可以合法地獲得"無人認領的"窮人尸體,以供"解剖檢查"之用。這意味著在原則上,任何死于醫院、工廠、監獄或其他慈善機構的人,只要沒有特別說明他們不想被解剖,或者是在24小時之內沒有親戚前來認領,那么就合法地成為解剖學家的"財產"了。
著名的醫學教科書《格式解剖學》(Gray`s Anatomy, 1858年)很可能就是基于"合法批準的尸體",插圖由亨利·范戴克·卡特(Henry Vandyke Carter, 1831—1897年)繪制,該書直到今天仍在再版。倫敦圣喬治醫院的亨利·格雷(Henry Gray, 1827—1861年)寫該書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和從業者對人體解剖有更的把握,尤其是將這門科學更多地應用到外科實踐中。"
幫朋友買的書,沒看。當是相信當當的書都是正版!
和書店一樣
不錯。。。。
不錯
下次還來買
正版書籍,信賴當當!
書很好,快遞員服務超贊
good。
好,長知識
圖文并茂,內容豐富,印刷精美,值得一讀。
不錯?
挺好慢慢看,物流挺快
打折時買的挺實惠!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非常不錯,,值得購買
12345
非常不錯的哦!
對于醫學有更近一部的理解
圖文并茂 通俗易懂 值得看看
包裝非常好,整體感覺不錯,性價比高,印刷很好,紙質摸上去不錯,排版也可以,值得推薦
內容挺好的,當故事看也行。
買的書太多太多了,導致積累了很多未評價的訂單,也因此失去很多積分的機會,很不公平。所以我統一用這段話作為評價內容,說明這款產品沒問題,至少優秀;精彩的書我會不吝贊揚,而比較垃.圾的產品,我也會用心的差評,以提醒其他讀者留意。
打開有股很大的味道,不知是不是剛印刷不久的還是怎么的,反正味很大!
內容很多,就是編輯的不是太好,讀起來有點不通順的感覺。不過還是推薦醫學人士看看的
圖文介紹醫學的發展,打折的時候買的,值得推薦
正版書籍,質量和內容都很棒,可全面了解一下醫學的發展歷史。
圖片清晰,步驟明了,操作簡單,有很強的實用性和觀賞性,印刷不錯,書的幅面不小,比普通的書寬一些,挺難學的慢慢學吧。
書比較詳細記錄了西方的醫學歷史,小朋友也可以看,比較有趣味性。只是這樣的書比較少。
醫生和醫學生應該會喜歡的一本書 讓我們了解醫學的發展歷史和許多或有趣或悲傷的故事
外觀非常精美,內容很刺激,文辭流暢,毫無晦澀難懂之處,是一本通俗易懂的人類醫學歷史書,閱讀有種讓人欲罷不能想一口氣看完的感覺。此書不僅增長知識,也令內心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