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人的一部宋金社會經濟史研究論文集,絕大部分是宋代的,只有很少量涉及遼金與前朝后代。
王曾瑜,漢族,1939年生,上海人,1962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等。著有《鄂國金佗仿編、續編校注》《盡忠報國——岳飛新傳》《荒淫無道宋高宗》《宋朝兵制初探》《金朝軍制》《宋朝階級結構》《岳飛和南
一、略論中國戰國至清代的糧食生產
二、宋代的復種制
三、宋代的綠色革命
四、中國古代的絲麻棉
五、中國古代的絲麻棉續編
六、宋代社會結構
七、宋朝戶口分類制度略論
八、宋朝階級結構概述
九、從"九品差調"到宋朝的五等戶
一○、宋朝劃分鄉村五等戶的財產標準
一一、宋朝的產錢
一二、宋朝的官戶
一三、宋朝的吏戶
一四、宋朝的差役和形勢戶
一五、宋衙前雜論
一六、宋朝的"三大戶"
一七、宋朝的坊郭戶
一八、關于南宋城鄉戶口的若干統計
一九、試論秦漢至兩宋的鄉村雇傭勞動
二○、宋朝的詭名挾戶
二一、宋朝的奴婢、人力、女使和金朝奴隸制
二二、宋代人口淺談
二三、宋代農戶平均家口數的估計
二四、金朝戶口分類制度和階級結構
一、略論中國戰國至清代的糧食生產
縱觀我國二千余年糧食的發展歷史,不難發現,糧食生產始終囿于小生產的手工勞動水平,發展速度相當緩慢。但也必須承認,由于歷代農民的辛勤勞動,在小生產手工勞動的范圍內,隨著生產經驗的積累,農民們逐步地實行精耕細作,擴大復種指數,提高畝產量,形成了一條獨特的中國糧食生產發展的道路,積累了相當豐富的農學遺產。我們應當珍視古代糧食生產的成就,并對其缺陷給予歷史的分析和科學的說明。
(一)作物品種的變化
二千多年來,我國各類糧食作物品種在糧食總產量中的比重,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早在周代,《詩經•大田、噫嘻、載芟》中提到"播厥百轂",可知當時糧食作物品種繁多。大致說,那時是以黍和稷為主。到戰國時代,菽(豆)和粟逐漸成為主要糧食作物。《墨子•尚賢中》說:"菽粟多,而民足乎食。"孟子、荀子等也往往以菽粟并稱,稻、麥則居于次要地位。《論語•陽貨》記孔子說:"食夫稻,衣夫錦,于女安乎?"稻與錦并稱,可知當時的稻還是比較稀有的作物。
……
不錯!
王先生是當代少數的宋史研究專家,為人正直耿介。師承宋史泰斗鄧廣銘先生,和漆俠同門,是漆俠的小師弟。此書立論嚴謹,切實可信。是質量上乘的論文集。另外河北大學宋史研究所是當代宋史研究重鎮。我準備考研選宋史方向。
好書
宋史專家的自選集,買齊了5本中的4本
內容尚未讀,書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王先生是宋史大家,內容非常好,匯集了多見的文章,好看
書很好,關于宋史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很多都是經常被引用的經典論文,王曾瑜先生的水平看宋史的人都知道的,這樣的論文集也是他治史的精華所在了吧。
王曾瑜先生的書,齊了。
松鼠病晚期患者,看到王大師的作品就不能放過啦。
這本書不錯
很好的論文集,趕打折買的,收藏了。
王曾瑜先生的論文集。
這本書真的很不錯,當當自營很好,下次再來!
這個商品不錯
很奇怪王曾瑜老師的另外2部書,錙銖編,點滴編現在總是沒有賣的,當當努力下啊
書不錯
王曾瑜先生的大作,不解釋
好書,一直都在等這部
真值。這么好的書算下來不到四折。當當夠意思。
好書!值得一讀!
不錯,值得推薦
不錯 我是當工具書用的 對了解宋朝歷史很有幫助
王先生是研究宋史的專家,這一系列的叢書正在慢慢收藏,趁著活動,趕緊的
是王曾瑜先生論文集之一,與《錙銖編》為姊妹編,對研究宋代經濟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值得購買。
王曾瑜先生的論文集,內容很充實,這個版本的性價比也很高
王曾瑜先生是宋史研究專家,本書是王先生的宋史研究論文集之一
河北大學出版社的宋史研究叢書之一,王曾瑜先生的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