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根據(jù)讀者在社會交往中經(jīng)常遇到的一些情況,從理論性和實用性的角度出發(fā),分別從一言可以成事,一言可以敗事——塑造口才;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表述——學會換位思考;看準對方的特性才能掌握溝通大局——甄別說話對象;巧妙地迎合能讓聊天的氣氛更熱烈——言談貴在情真;不要讓對方?jīng)]面子,否則你會更沒面子——注意嘴下留情;打動人心的話也要說到點子上——把握褒獎技巧;等十三個方面,對各種情況下如何"舌生蓮花"進行了具體介紹,為讀者在處理人際關系的過程中提供一部可資借鑒的寶典。
掌握了良好的說話技巧和智慧,并用這種技巧和智慧來指引你的談吐和思維,就會讓你在社交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語言是一種無形的財富,而掌握了這筆財富,你就能在社交場合中憑借著的談吐將你的個人魅力展現(xiàn)出來。本書為讀者在處理人際關系的過程中提供一部可資借鑒的寶典。
林汶奎,知名財經(jīng)圖書作家,中國商報新聞出版總社博學編輯,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主要從事財經(jīng)圖書策劃和創(chuàng)作。先后出版過《華爾街金融危機》、《終極幕后帝國》、《美國金融危機的幕后元兇》等書。
及時章一言可以成事,一言可以敗事——塑造口才
1.交際高手告誡:會說話走遍天下,不會說話寸步難行
2.會做不如會說,塑造口才才是王道
3.好人長在嘴上:好口才才能吃遍天下
4.聰明人用腦說話,智慧人善用口才
5."悶葫蘆"只會讓你遠離交際場
第二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表述——學會換位思考
1.自我解嘲,化解尷尬的大智慧
2.心理引導,讓對方做出肯定回答
第三章巧妙的迎合能讓聊天的氣氛更熱烈——言談貴在情真
1.為什么人們更愿意和言語隨和的人交朋友
2.風趣幽默的話可以調節(jié)氣氛
3.聊天禁忌:避免談及別人不感興趣的話題
4.真誠的表述遠比虛假的話語更具魅力
5.別讓人誤解了你的"真誠"
6.傾心的交流更能打動人心
第四章不要讓對方?jīng)]面子,否則你會更沒面子——注意嘴下留情
1.給人留后路就是給自己留出路
2.多贊揚,少批評
3.指出對方錯誤時,要顧及對方的面子
4.溫柔批評更藝術:委婉客觀不傷對方心
5.分清場合,做個"糊涂蟲"
第五章打動人心的話也要說到點子上——把握褒獎技巧
1.褒獎的話一定要具體而不要一概而論
2.言語褒獎自然能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
3.真心實意的贊美好比意外的禮物
4.期望一個人做什么,就贊揚他
第六章曲徑通幽,學會"繞彎子"——言辭委婉順耳
1.說出者少,不說出者多——含蓄委婉法
2.一味"直言以告"究竟有哪些危害
3.運用激將法,故意進行相反地勸告
4.話在明處,意在暗處——暗示委婉法
第七章評論最重要的是"不糾纏,不較真"——論辯點到為止
1.交際高手心得:評論他人言語不較真
2.點到為止,能讓人心生敬畏
3.批評講究藝術:良藥不苦口
4.給自己留余地,不要把話說得太絕
第八章悠揚的聲音往往能"提高身價"——妙言悅耳動聽
1.口吐蓮花,用動聽的聲音打動別人
2.柔和的言辭為何是拉近關系的"重磅炸彈"
3.妙用語調,為說話內容增色
4.巧用諧音,耐人回味
第九章噎人的話往往是阻礙人際關系的"利刃"——言語避免生硬
1.說話要學會變通,不能一味地直來直去
2.為什么人們不愿意聽噎人的話
3.忠言逆耳為何不受人歡迎
4.送人美名,抬高對方也是給自己鋪路
第十章讓別人對你說話的方式肅然起敬——學會巧言建議
1.就事論事,不要融入個人感情因素
2.善用金字塔原理:先說結論,再說原因
3.巧言建議,從別人喜歡的話入手,步步深入
4.效應:最易令人信服
5.一語雙關,巧妙建議
第十一章把話說到別人的心坎里——善用口舌之利
1.大打感情牌,瞬間沖破對方心理防線
2.首因效應:及時句話贏得對方好感
3.發(fā)送自己的熱情與活力——說話的感染性
第十二章讓別人跟著你的邏輯走——清晰地闡述
1.為什么簡單明了的表達更容易讓人接受
2.記住:清晰的表達才可以增進互信
3.跌宕起伏牢牢抓住對方心
4.把話說得恰到好處,減少人際關系的摩擦
第十三章看準對方的特性才能夠溝通大局——甄別說話對象
1.為什么"人前說人話,鬼前說鬼話"如此重要
2.若想成為受歡迎的人就需要學會有效甄別對方
3.把握好說話對象:燒香看神,說話看人
4看準對方特性:與不同知識水平的人說話
1.交際高手告誡:會說話走遍天下,不會說話寸步難行
西方現(xiàn)代人際關系教育奠基人戴爾·卡耐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取得成功,專業(yè)知識只占15%,剩下的85%是口才藝術。"
說話是一門講究技巧的藝術,它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將產生直接的影響。現(xiàn)代社會越來越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許多職業(yè)對口才的藝術性也越來越注重,譬如營銷、導游、記者、老師、播音主持等等,良好的口才已經(jīng)成為了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能力,也成為了通向成功的一塊敲門磚。良好的口才技巧:往往也是一個人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在社會交往中,人們在評判一個人的修養(yǎng)時,較大的倚仗就是這個人是否具備良好的談吐,對于每一個人來說,良好的口才就是他最為得力的競爭砝碼。
人際交往中,給別人留下及時印象時,你的言語談吐往往能發(fā)揮極大的作用——良好的談吐會讓對方對你留下良好的印象,而差勁的談吐則會讓對方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甚至心生厭惡,從而讓你四處碰壁。一言可以成事,一言也可以敗事,在一個時時刻刻都需要與別人進行交際的現(xiàn)實社會里,掌握不了說話的藝術,你就會寸步難行。
自然,良好的談吐不僅能讓對方對你有個好印象,對于你日后取得成功也會有很大的益處。社會交往中,掌握了高明的口才技巧:,你才有可能在各種場合游刃有余,對各種場景應付自如,得到別人的重視,最終成就自己的事業(yè)。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講究君子動口不動手。歷史上,孔子憑借自己的言語藝術來教導學生;蘇秦依靠自己的雄辯征服了六國帝王,最終獲得六國相印;張儀到處游說,最終破壞六國聯(lián)盟;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促成吳蜀聯(lián)盟……到了現(xiàn)代,還有孫中山巧言妙解女人,笑談《紅與黑》,巧言答記者等等。這些人的成功離不開他們高超的口才技術。
三國時期,曹操的勢力漸大,經(jīng)常對蜀國用兵,并且威脅到了吳國。于是諸葛亮向劉備提出"聯(lián)吳抗曹"的建議,劉備覺得可行,就將這件事全權交付給了諸葛亮。
剛來到吳國,諸葛亮就遭遇到了吳國一些主張投降官員的唇槍舌劍,諸葛亮就此與他們展開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論辯。
吳國重臣張昭首先發(fā)難道:"我聽說劉備三次于隆中拜訪您,將您奉為軍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些人原本以為劉備有了您的輔佐,要復興漢室應該是指日可待,滅了曹操也是易如反掌。但是,誰也沒有料到,曹操才剛派出軍隊,你們蜀國就開始四處逃竄,不敢正面迎敵,現(xiàn)在竟然還要求助我們吳國。從前,聽別人說,您自比管仲和樂毅這些賢能的人,那么敢問您,管仲和樂毅這些人的才能就僅限于此嗎?"
張昭這番話原本就是想給諸葛亮一個下馬威,正合了東吳那些反對派的心思,于是一個個等著看諸葛亮的笑話。
諸葛亮聽完了這番話,微微一笑,道:"鴻鵠志在千里,燕雀怎么能夠猜得出來呢?我主揭竿起兵的時候,兵士還不到一千人,將領也只有關云長、張翼德和趙子龍三個人。聚集在新野這個小小的縣城里,糧食短缺,人口稀少。但是卻先火燒博望坡,再火燒新野縣,兩場戰(zhàn)爭將夏侯惇和曹仁的二十萬大軍殺得軍心動亂,即使是管仲、樂毅這些人用兵,結果也就這樣吧!至于失去荊州,那是由于我軍寡不敵眾,勝負乃是兵家常事,這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諸葛亮頓了一頓,繼續(xù)道:"就連當初建立漢王朝的漢高祖劉邦也經(jīng)常在項羽手下吃敗仗,但是垓下一戰(zhàn)后,高祖劉邦還不是取得了至關重要的勝利。韓信乃高祖的得力謀臣,但是也不能保障高祖每戰(zhàn)必勝啊。對于關乎國家和人民存亡和安危的事情,應該考慮得周密一點,不能像那些只懂得在君主面前夸夸其談,仗著自己的一點虛名就到處高談闊論的人一樣,在面對危機的時候往往沒有絲毫能耐,這只能引來眾人的不屑和恥笑。"
諸葛亮這番辯解和挖苦諷刺之言,將張昭說得沒有了反駁之力。然而,虞翻卻不死心,高聲問道:"如今曹操帳下?lián)碛邪偃f雄兵,近千員英勇善戰(zhàn)的將領,況且他現(xiàn)在吞并了荊州,對江南地區(qū)虎視眈眈,那么,敢問先生您對曹操怎么看呢?"諸葛亮鎮(zhèn)定自若地回答道:"曹操雖然在戰(zhàn)后收服了袁紹、劉表所率領的士兵,但是那都是一些烏合之眾,縱然被稱為百萬之師,卻也不值得太過擔憂。"虞翻不以為然,道:"在與曹軍的較量中吃了敗仗,主意全無,跑來求救于我們東吳,現(xiàn)在還在這里說什么`不值得太過擔憂`,這不是騙人嗎?"
諸葛亮立刻辯駁道:"我們蜀軍雖然是一支仁義之師,但是在士兵和馬匹的數(shù)量上遠遠少于曹操的軍隊,我們怎么可能敵得過呢?現(xiàn)在我們退守到夏口這個地方,也是為了等待時機。但是東吳和我們的情況不同,你們兵強馬壯,糧草充足,還有長江作為你們的天然屏障,但是你們中有些人卻一再勸說自己的主公向曹軍投降,惹來天下人的恥笑。我想請問一下各位,劉備和這幫人相比,究竟誰更害怕曹操一些呢?"
虞翻被諸葛亮的反問弄得面紅耳赤,再也回答不上來,而此后相繼還有嚴峻、陸績等幾個人對諸葛亮發(fā)起非難,但是都被諸葛亮駁斥得面紅耳赤,啞口無言。在這場舌戰(zhàn)中,諸葛亮取得了的勝利,在為聯(lián)吳抗曹奠定基礎的同時,也將諸葛亮的名聲進一步宣揚開去。很明顯,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的勝利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口才技巧。
好
學習了,說話是們藝術。
看起來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