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語言自然流暢、通俗易懂,所選內容針對性強,包括“美國總統大多是場景講話的高手”、“社交場里:美國總統妙語連珠”、“談判桌上:美國總統巧舌如簧”等10章百余節。書中沒有玄妙高深的道理,而是選取了大量生動有趣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在某種特定場景中,如何說話、說什么話進行了而具體的闡釋。不論你是靜坐下來潛心研談,還是隨意翻閱,本書都會帶給你有益的啟迪。
孫朦,曾擔任中央電視臺3套經濟欄目組記者工作,現為北京瀚文錦繡國際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成功創作并出版了多部暢銷書作品,并在全國名列前茅。
及時章美國總統大多是場景講話的高手
讓忠言不再逆耳/
第三章談判桌上:美國總統巧舌如簧
談判應有目標/
開場就要抓住聽眾/
言談功在情深/
贏“理”不失“禮”/及時章美國總統大多是場景講話的高手
開口之前看對象/
分清場合,選準主題/
口才的較高境界是言簡意賅/
靈活運用各種語調/聲音甜美才能充滿魅力/
語速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說話有節奏,語言有美感/
語言越生動別人越愛聽/
精言妙語全在修飾/
口才 表情=成功表達/
奧巴馬的迷人微笑/
氣質優雅,舉止自然/
記住:言之有“禮”/
第二章社交場里:美國總統妙語連珠
讓忠言不再逆耳/
擺明利弊說服別人/動之以情,攻心為上/
旁征博引,巧妙說服/避輕就重,攻其要害/
欲擒故縱,反語激將/退得巧妙,進得有力/
以柔克剛,善于“智斗”/
“圈套”的妙用/順水推舟,因勢利導/
說話不能一味的單刀直入/
第三章談判桌上:美國總統巧舌如簧
談判應有目標/
擬定好談判策略/
使用談判語言的原則/
談判不要答非所問/
提問多些技巧/
心里裝著談判底線/
平衡好談判雙方的利益/
談的是事,說服的是心/
第四章當眾演講:美國總統語驚四座
開場就要抓住聽眾/
演講是口才的集中體現/
坦誠相待,拉近距離/
戰勝怯場,侃侃而談/
敢于出丑更顯從容/
尷尬并非都是壞事/
巧妙應對意外攪場/
調動熱情,避免冷場/
留下令人回味的結尾/
第五章公關場合:美國總統伶牙俐齒
言談功在情深/
懂得變通,巧妙圓場/
言簡意賅,耐人尋味/
少些拒絕,多些認同/
標榜的話語要恰如其分/
有時說話真得拐彎抹角/
沉著冷靜,巧解矛盾/
把握分寸,力求融洽/
消除誤解,打消顧慮/
游說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六章辯論場上:美國總統口若懸河
贏“理”不失“禮”/
說話要切中要害/
觀點明確,機智回應/
會用誘導,巧設陷阱/
“攻”得主動,“守”得巧妙/
辯的是事理,勝的是心理/
君子動口,也要“動手”/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順藤摸瓜,尋找破綻/
第七章領導崗位應懂管理、會溝通
命令不可隨便亂下/
人人都渴望贊揚/
批評也是一種藝術/
溫和的拒絕才能贏得尊重/
勸說要入情入理/
批評下屬要注意的原則/
贊美下屬別虛情假意/
……
及時章
美國總統大多是場景講話的高手英語有句諺語“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直譯成中文就是“在羅馬時,就像羅馬人一樣做事。”意譯過來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說的“入鄉隨俗”,或者“見什么人說什么話”“到什么山頭唱什么歌”等。這些古訓告訴我們,一個人無論講什么,都必須根據當時、當地的場景講話。作為美國總統,如克林頓、奧巴馬、林肯、尼克松等,他們大多是場景講話的高手,都十分善用切合場景的口才藝術與大眾溝通交流,這也是他們獲得國民支持的有效手段。
美國總統大多是場景講話的高手開口之前看對象人們常說:病急亂投醫。這是形容看病人的焦急心態的。很多人在說話的時候也容易犯這樣的毛病,不看對象,就急于開口,結果惹得對方不高興。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說話也一樣,在開口之前 ,必須先了解對方,然后針對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會談技巧,只有這樣才能把話說到別人心里去。2003年11月10日,克林頓訪問我國四川省成都市。在訪問過程中,有記者問道:“在1500年前,處于盛唐時期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劍南春酒是當時的宮廷御酒。而如今,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作為中國盛世文化的代言符號,我有一個夢想,希望劍南春酒有24小時能出現在白宮酒宴上。請問克林頓先生,我們需要做什么樣的努力,才能實現這一愿望?”克林頓說:“我想說的是,我和布什總統是兩種不同性格的人。他可能不會愿意讓我告訴他應該選擇什么酒擺在白宮宴席上。另外我有兩個建議:及時,如果你們的大使館每次上酒的時候都用劍南春,那么有可能在白宮宴席上也會出現劍南春;第二,如果我們重新當選的話,我也會將劍南春酒擺上白宮的宴會席。”四川是劍南春酒的出產地,當克林頓到此訪問的時候,人們希望可以通過他的名望和政治影響力將劍南春酒推向美國,擺在白宮的宴會席上。作為四川人有這樣的愿望并不過分。
但是,作為已經下野的克林頓來講,他卻沒有任何權利來滿足人們的這一愿望。面對著那么熱情的四川人,看著那一張張充滿期盼的臉孔,克林頓無法拒絕,也不能拒絕,可是又不能輕易保障什么。在這種兩難的情況下,他首先承認四川人對劍南春酒的高度評價,也承認它適合擺在白宮的宴會席上,但是這需要由現任總統布什的允許。當然,克林頓是用很委婉的方式告訴大家布什總統可能會不同意。不是劍南春酒不好,而是我和布什總統是兩種性格的人,所以喜好可能有所不同,這是合情合理的。所以,性格使然,布什總統不同意他把劍南春酒擺在白宮的宴會席上也是情有可原的。在這種情況下,克林頓巧妙地把這個棘手的問題轉給了布什總統,而且也沒有說布什總統不認可劍南春酒,只是因為性格的原因。四川人民當然也就心領神會了,也就無法再繼續追問下去,克林頓也避免了尷尬,為自己巧妙地圓了場。克林頓在這里就針對不同的說話對象以及人們的心理,采取了不同的說話策略。當眾講話面對的聽眾身份十分復雜,這就要求講話者有強烈的對象意識。如果不看對象,效果是肯定好不了的。你要傳播信息之前,一定要考慮接受者方面的態度及其條件,要讓聽眾能夠接受并認同。當克林頓面對一群希望把劍南春酒擺上白宮宴席上的普通百姓時,他不好直言拒絕,可又不能接受。所以,他睿智地把決定權拋給別人,又順理成章地提出了兩個很有參考價值卻又很難實現的意見,表面上是回答了問題,但卻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可是,它卻滿足了聽眾,也給自己解了圍。所以,無論是在演講還是在一些需要當眾發言的場合,一定要根據聽眾的情況發言。當今世界處于深刻的變化之中,與人交往也是如此,只有懂得“變”的法則,才能把握機會,逢兇化吉,轉難為易,若不知道應變,則往往會碰得鼻青臉腫,頭破血流。所以,在保持高尚人格的前提下,學會隨機應變,將會使自己在社會生活、工作中受益無窮。智者知道“變則通,通則久”的處世哲理,而愚者卻畫地為牢、墨守成規,束縛住了自己的手腳。兵法所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同人交往說話、辦事也是一樣。單單認識自己的能力、性格、好惡,很難同別人進行良好的溝通。
在交際中遇到不同的人要說不同的話,以便適合對方的心理,從而贏得對方的好感。只有贏得對方的好感,才有可能獲得所想獲得的東西。這也是成大事的一大技巧。跟人說話,先要明白對方的個性。對方喜歡婉轉,應該說含蓄的話;對方喜歡率直,應該說急切的話;對方崇尚學問,就說高深的話;對方喜談瑣事,就說淺顯的話。說話方式能與對方個性相符,自然能一拍即合。智者懂得“該文即文,該俗即俗”“到什么山頭唱什么歌”。根據對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言語方式,所以不會制造對立,產生麻煩;而愚者卻往往把這種靈活性說成是見風使舵、兩面三刀、曲意奉承,他說話不分對象,心里想什么,就直接說出來。常常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不知不覺中就得罪了許多人,給自己無形中制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甚至造成無可挽回的后果。想要擺脫這種尷尬的場面,就要學會與不同對象談話的技巧。生活中,人是各種各樣的,因此,他們的心理特點、脾氣秉性、語言習慣也各不相同,由于這個緣故,就決定了他們對語言信息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用統一的說話方式來交流。一般說來,辦事嚴謹、誠實、老練的人,最喜歡聽流利而穩重的話,這時,你要注意態度,既不能高談闊論,也不可巧舌如簧,而應以忠實見長,樸實無華,直而不曲。話語雖簡單,但言必中的,給人以老實、敦厚的印象。若對方性情豪放、粗獷,則他喜歡聽耿直、爽快的話,那么你就應忠誠、坦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對美丑、善惡的愛憎要強烈分明。若對方是學識淵博的高雅之士,他可能崇尚旁征博引而少蕪雜的言辯,你不妨從理論問題談起,引經據典,使談話富有哲理色彩,但言辭應表現出含蓄和文雅,顯得謙虛而又好學上進。總之,與不同的對象談話,就要采用不同的談話方式,“見什么人說什么話”“到什么山頭唱什么歌”。當然,智者認為見什么人說什么話,不是為了討好對方,而是尊重對方,為了與之更好地交流。以對方喜歡的方式與他交流,會讓對方有一種被人接受,被人承認的感覺,更重要的是能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愚者則不管對方喜惡,信口開河,甚至胡亂拉扯,會使對方產生不快,甚至厭煩,很難使雙方意見達成一致。在交往中能辨別風向,才能會掌好舵,也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