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法律科學文庫:世界貿易組織的邏輯》主要內容包括:世界貿易組織的制度基礎、爭端解決、邊境措施及相關義務、非歧視原則及一般例外、單邊措施及其規制、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美國的憲政結構及其國際貿易規制、世貿組織的一般職能與宗旨、世貿組織歷史簡述等。
陳衛國,法學博士,國際關系學院國經系副教授,牛津大學法律系訪問學者(2010~2011)。主要研究領域:比較合同法、公司法、國際貿易法、國際稅法。
導論
一、話題的源起
二、基本術語
三、國際經濟關系中的國際法:國際法作為"章法"
四、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
五、國際經濟交往中法律的淵源
六、國際經濟交往中的內在矛盾:政治在地性與經濟無界性
七、國際經濟交往法律中的基本原則
八、國際經濟法律基本原則的發展
九、國際經濟交往中的前提性操作原則
及時章 世界貿易組織的制度基礎
一、國際貿易的增長
二、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
三、美國的憲政結構及其國際貿易規制
四、世貿組織的一般職能與宗旨
五、世貿組織歷史簡述
六、世貿組織協議的結構
七、世貿組織的組織框架及決策機制
八、世貿組織的加入及其成員身份
九、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十、世貿組織框架中的操作性原則
第二章 爭端解決
一、爭端解決的思路選擇
二、世貿組織爭端的對象與主要種類
三、(舊)總協定項下的爭端解決
四、世貿組織"爭端解決諒解"
五、諒解程序(一):當事方之間的磋商
六、諒解程序(二):專家組程序
七、諒解程序(三):上訴機構
八、諒解程序(四):執行與"減讓暫停"
九、諒解程序(五):"變通"方式
十、諒解程序的已有實踐
第三章 邊境措施及相關義務
一、關貿總協定的基本法律構架
二、進出口限制措施概述
三、關稅及總協定項下的關稅保障
四、配額及其禁止
五、其他非關稅壁壘的處置
第四章 非歧視原則及一般例外
一、關貿總協定中的最惠國待遇
二、總協定項下國民待遇概述
三、國民待遇義務的一般規則
四、針對歧視性(境內)稅收的國民待遇要求
五、針對歧視性規制的國民待遇要求
六、總協定一般例外概述
七、總協定乙類一般例外:健康例外
八、總協定丁類一般例外:執法例外
九、總協定庚類一般例外:資源保護例外
十、總協定一般例外的實施前提:"船帽"
十一、關稅同盟和自由貿易區例外
第五章 單邊措施及其規制
一、技術性措施
二、保障措施
三、反傾銷措施
四、補貼及反補貼
五、貿易及經濟預警機制
結語:世貿組織的邏輯和中國的參與及貢獻
一、世貿組織運行的一般邏輯
二、中國對世貿組織活動的參與路徑和貢獻前景
主要引用文獻
后記
在世界經濟的相互依賴加深、世貿組織營造著多邊機制的背景下,有著不同經濟哲學的不同經濟體之間該如何相處?具體到國際貿易領域,世貿組織的指導哲學很大程度是對市場經濟原則的信任和信仰,因而其規則在適用于非市場經濟體時會有困難,甚至在同樣工業化的市場經濟體中,也會有對于政府涉人經濟的不同接受度。在這些不同哲學之間協調對國際貿易的規制,就好比讓兩臺不同廠商所造的計算機要并行運作:兩者的硬件配置以至運算程序有異,那如何對接?這就需要一種"界面"或稱"接口機制"了。這個接口問題在世貿組織框架內的一個明顯例子是有關傾銷與補貼者。比如,"傾銷"的界定是"低于國內市場價格或成本的出口銷售",但問題是,在非市場經濟體或日所謂的計劃經濟之下,有"有意義的成本和價格"么?再比如,在確定補貼時,對出口人的現金支付或許很容易辨認,但政府可以采取各種各樣的政策去作用于企業的競爭環境(像便宜原材料的供應,促進教育及研發以至整體產業政策制訂及實施等之類),這些算"補貼"么?而更復雜的是一些本來無意"不公平"的政策、做法,卻僅僅因為經濟周期的變化(景氣的循環)而有不同結果產生,并容易讓人引發"這不公平"的疑惑。于此應該有相關的方法和思路加以協調。這些方法和思路還需要有可落實的途徑比如相關的國際性規范等;這些途徑相當于提供了實務中的"接口"。
但是即使接口是必要的,是否意味著各個政府必須要采取一致的貿易政策?如果不必一致,那如何衡量這些差異政策的最終效果?此外,對發展中國家是否應有一定的"照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