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回顧那段歷史的通俗易懂的佳作。它清晰地描繪了大蕭條的可怕境況,用當代人熟諳的語句詳盡轉述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部針對大蕭條做出解釋、提出對策的經典著作)的基本論點,其間穿插凱恩斯生平的生動介紹。
李井奎,醉心于經濟思想史的學者。生平三事,亦三愿讀書、譯書、教書。意在脫心志于俗諦,培學術,固根基。譯有《經濟學中的事實與虛構》、《科斯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耱(帕金版,張軍主譯)等。于浙江財經學院教書三載之時,被學生評為"感動財院十大人物之一",其他浮名早已不記得,唯此深以為榮。
章 黑云壓域:《通論》寫作的年代
節 戰后的歲月
第二節 危機暗藏
第三節 黑色星期四
第四節 經濟大蕭條
第五節 羅斯福新政
第六節 根源大爭論
第二章 優籌生:凱恩斯的成長
節 幸福家庭
第二節 求學時光
第三節 劍橋文化
第四節 執著信仰
第五節 初入師門
第六節 職場生涯
第三章 《通論》思想的前世今生
節 和約的經濟后果
第二節 前半生的力作
第三節 "神圣"的定律
第四節 先知的軌跡
第五節 巨作的誕生
第六節 后的肖像
第四章 傳統與革命:走在理想與現實之間
節 質疑傳統
第二節 第三類失業
第三節 反對削減工資!
第四節 擊破魯濱遜世界的樂觀
第五節 有效需求原理
第六節 革命何在?
第五章 定義與觀念:科學即是概念的展開
節 單位上的統一
第二節 現代經濟的迂回性與預期的重要
第三節 收人首先是一種心理感覺
第四節 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概念
第五節 投資與儲蓄何以相等?
第六節 投資與儲蓄又何以不等?
第六章 物質主義:消費是生產的目的
節 解放象征"物欲"的消費
第二節 作為人類心理規律的消費傾向
第三節 影響消費的主觀因素
第四節 邊際消費傾向與乘數:國民收入的神奇創造
第五節 "捉迷藏"帶來財富?!
第七章 作為"動物精神"的投資沖動
節 資本邊際效率:引誘企業家投資的因素
第二節 影響資本邊際效率的其他因素
第三節 長期預期:經濟變化的引擎
第四節 作為"動物精神"的投資沖動
第五節 傳統的利息理論
第六節 凱恩斯的"利息理論"(上):貨幣供給
第七節 凱恩斯的"利息理論"(中):貨幣需求
第八節 凱恩斯的"利息理論"(下):供求平衡與流動性陷阱
第九節 古典學派與凱恩斯:誰笑在后?
第八章 工資與物價:揭開皇簾新農
節 古典學派眼中的"貨幣與物價"
第二節 凱恩斯眼中的"貨幣與物價"
第三節 降低工資為什么不可行
第四節 凱恩斯主義的工資理論
第五節 《通論》之"通"及其思想的傳播
第九章 截斷眾流:關于經;齊周期、節儉和重商主義的評論
節 徘徊在資本主義世界的幽靈——經濟危機
第二節 經濟危機是心理因素在作祟
第三節 自由放任的歷史淵源
第四節 自由放任的終結?
第五節 節儉是美德?
第六節 蜜蜂的寓言:關于節儉的另一種解讀
第十章 危機,契機?——新社會哲學
節 羅斯福新政與《通論》思想
第二節 納粹德國:另一種干預主義
第三節 鐵幕
第四節 締造全球新秩序,
第十一章 凱恩斯"天國談話"錄
一 我就是要推翻他們!
二 我當時的難言之隱
三 我并不反對用數學,我只是想說:數學不是這樣用的!
四 無法化解的就業危機:古典就業理論
五 作為解藥的有效需求
六 我的模型
七 預期
八 經濟政策
九 貨幣
十 開放經濟
十一 70多年過去了,我的意見仍然中肯!
附錄 凱恩斯年譜
參考書目
后記
經歷了次世界大戰的恐懼和混亂之后,西歐的許多知識分子對于當時主導世界的西方文明產生了懷疑,紛紛悲嘆文明的衰落和即將滅亡。這種迷惘、失望和焦慮的情緒籠罩在西歐,人們迫切地渴望回到過去的繁榮和理性之中。到了20世紀的20年代,世界經濟似乎重新走上了正軌,美國成了這一波世界經濟復興的發動機。 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繁榮的景象遍及各地。這一時期接連主持美國聯邦政府的是3位共和黨總統,因而他們的政策帶有明顯的保守主義色彩。他們自信如果政府盡力地促進私營工商業主的利益,那么繁榮將會緩緩地滲入社會的各個階層。 當時的美國政府努力為國內的工商業創造有利的環境。1922年通過的關稅法案使得高額的關稅壁壘足以確保美國的制造業壟斷國內市場。與此同時,政府還著手執行一項大規模的減稅計劃,避免征收高額的所得稅來妨礙對新興工業的投資。總統柯立芝曾經無比認真地說:"建起一座工廠的人就是建了一座神殿。政府通過對公共支出實行厲行節約的制度可以比任何其他措施能消除經濟弊病。"美國國會也通過了一系列的法律,同意把過高的利潤稅和公司稅大幅度削減。在整個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私營工商業主受到了很多政府的鼓勵和支持,包括建設貸款、允許承辦郵政事業以及其他間接補助。政府不僅將戰爭期間嚴格控制的全國鐵路交給私人經營,同時也把戰爭期間歸政府所有并由其經營的商船隊出售給私人。 另外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極大地促成了這種繁榮的景象。美國生育率的下降、移人人口的諸多限制以及科學方法在商業上的持續應用,極大地促成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在這短短的10年里,雖然美國的人口只增加了12%,但是工業生產量幾乎增加了1倍。其中科學方法的大量應用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經濟學家密契爾這樣寫道:"自從1921年以來,美國人民比以前能有效地把智慧應用于逐日的工作上面……把科學使用于工業的整個過程比以前為深入了。人們還作了不斷的試驗,把科學應用到管理、工會政策和政府的行政事務方面去,使效率為增加。" 私營工商業主從新機器和科學的企業管理方法中嘗到了甜頭,急速地開始擴張,其中以汽車制造、電氣設備和房地產業為龍頭。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等汽車業巨頭蓬勃發展,它們幾乎壟斷了全美國90%的小汽車和貨車市場。汽車業的興旺發展帶動了其他許多的行業,加速了整個經濟的運轉速度。尾隨汽車產業之后便是電氣設備制造業。當時電氣設備產品的使用范圍很廣。許多工廠都開始轉向電氣化,家庭主婦也十分樂意購買電熨斗、吸塵器等用具。在這10年里,美國電力的生產增加了1倍以上,而同時電氣產業的產值幾乎增長近3倍。經濟繁榮表現為顯著的一個方面便是房地產業的異常活躍。伴隨著現代建造技術的運用、房屋租金的高漲、個人財富增加所刺激的需求,紐約的大樓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建設速度驚人,有86層高聳如云際的摩天大樓也在1931年建成完工。許多民眾都以未來的收入為抵押,進行分期付款的購買。房屋貸款的戶數到1924年為止10年里從3103935戶增加到8554352戶。這同時又導致了金融業的異常繁榮。 在那位沉默寡言、惜字如金、嗜睡出名的柯立芝總統當政期間,美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史稱"柯立芝盛世"。自滿成為當時的一種社會風氣。1928年總統柯立芝向國會議員進行工作匯報時說:"我們可以滿意看待現在,樂觀展望未來。"然而在這種繁榮的局面下暗藏著巨大的危機,整個美國正處于搖搖欲墜之中。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