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文學經典"精裝書系,20世紀華文名家薈萃,讀者和專家共同評選,名作匯聚,學者作序,宜讀宜品宜藏。
汪國真以一顆"返璞歸真"的誠心,敏銳捕捉生活的真諦,寫下昂揚而又超脫,充滿睿智和哲思的文字,感動和慰藉所有年輕的心。
《汪國真精選集(世紀文學經典)(精)》萃取汪國真四大"年輕"詩集精華,集合具代表的《熱愛生命》《我微笑著走向生活》《山高路遠》《如果生活不夠慷慨》等百余首經典詩歌,精選優雅、清淺、睿智的《我喜歡出發》《走出孤獨》等散文作品,另收入詩人自選書畫。
汪國真(1956—2015),祖籍福建廈門,畢業于暨南大學中文系,當代著名詩人、書畫家、作曲家,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藝術創作中心主任。據北京零點調查公司1997年7月對"人們所欣賞的當代中國詩人"調查表明,在新中國成立后出生的詩人中,他名列;他的詩集發行量創有新詩以來詩集發行量之。他曾連續三次獲得全國圖書"金鑰匙"獎,多篇作品入選各地教材。他本人被多個大學聘為兼職教授,他的書畫作品也作為中央領導同志出訪的禮品贈送外國。他還出版過多部音樂作品。
談汪國真的詩 張同吾
赤誠之心 真摯之情 吳湘洲
詩歌編
思想者 世相
旗幟/問/是真將軍不佩劍/永不改變/望云際水流/只為想問候/畢業/有一顆心/把自己融入自然/我攜著色彩而來/給我一個答案/春日心語/思/思想者/向往/問遠方/海濱夜話/感覺/期望/生活片斷/倘若才華得不到承認/或許/一片向往/人不長大多好/誹謗/無題/不要總說"好吧"/世相/不想告別/背影/回憶/葉子黃的時候/生命的真實/遠點/自愛/那凋零的是花/那把傘/問琴什么做弦/風不能,雨也不……/歲月,別怪我太挑剔/孤獨/忍受/我已經長大了/我還是想/淚與旗/洞察/從前的歌謠/真的/風格/無題/世事望我卻依然/不是/緬懷/日子/選擇/但是,我更樂意/我把小船劃向月亮/應該打碎的是夢/如果生活不夠慷慨/留一顆心給尊嚴/這就是生活/不因小不忍/當我們不再那樣年輕/不要那么多"學問"/生活告訴我們/只比苦難多一點/心靈的天空/你就是你/在往事瀲滟的波光上/高傲不是高貴/生命中最可寶貴的/死去的生/我干嗎不快樂/希望是生命的天/汛期來了/渡河
心中的玫瑰 初戀
你就是我的夢/希望你活得瀟灑/恨有多少/月明星稀的晚上/我不是你的風景/我的心你可懂得/那會是一個永遠/思念是風是云是嬋娟/一個季節的變化/偶感/握住我的手/最初的湖蓮/分手以后/心中的玫瑰/無言的凝眸/生命之愛/白柵欄/贈我一只蒼鷺/只要彼此愛過一次/遠方的來信如銀箔/是否/永在一起/走向天涯/默默的情懷/悄悄話/我愿/黃昏的小路/原來那是一份思念/沉默就是我們的語言/不要急于相見/我能夠不流淚/淡淡的云彩悠悠地游/愛你,不需要理由/留言/愛的片段/初戀/虹/忘我的境界/我想
青春時節 去遠方
擋不住的青春/美麗的季節/青春不承認沙漠/跨越自己/看海去/雨夜/為了明天/讓生命和使命同行/想 象/別等/我微笑著走向生活/依然存在/讓我們把手臂挽起/青春時節/山高路遠/熱愛生命/春天的兒女/走,不必回頭/一夜/一個夢/致理想/妙齡時光/我喜歡自然/去遠方/學會等待/我乘著風兒遠游
江南雨 故園
海的溫柔/寂靜的山野/故園/秋/三月/故鄉/音樂/惜時如金/我喜歡傳說中的蘺草/更把琴聲撫向夕陽/夜雨敲窗/春天來了/蝴蝶/月光/青檀樹/酒/都市風景/冬天/晚歸/日晷/一葉秋黃/小城/江南雨/鏡子/春的請柬/你/咖啡與黃昏/悼三毛/線條/橋/向往的境界/真想/欣賞/請把那月光收藏/路燈/望海/天柱松/春到水鄉/南方和北方/落日山河/小鳥、大樹和土地
知音 秋日的思念
不問,是理解/母親的愛/給友人/感謝/思念/知音/紀念/有一種語言/疊不起的心緒/愿看你從容/我知道/傾聽/我不期望回報/秋日的思念/能夠認識你,真好/友情/友人
散文編
流行
毀謗
選擇
執著
勢利
貪婪
忠告
處世
偏見
美與風度
評論
真誠
個性
魅力
淡泊
純潔
眼光
等待
理智
微笑
修養
才華
詩歌
磨難
瀟灑
欣賞
秘密
清高
孤獨
忍耐
謙虛
寧靜
保障
感情
逆境
生活
真實
嫉妒
憂郁
憤怒
流言
沉默
自信
服飾
虛榮
失戀
態度
說愛
貧窮
崇拜
深沉
淺薄
美與愛情
寬容
高雅
教育
我喜歡出發
友情是相知
黃昏里的琴聲
有那么一個日子
走出喧囂
往事如昨
頭上是片湛藍的天
走出孤獨
早點回家
買書
我最初的文學生涯
創作要目
磨難
磨難有如一種鍛煉,一方面消耗了大量體能,一方面卻又強身健骨。
對待磨難有兩種態度,一種是主動迎接,一種是被動承受。古時的斯巴達青年,迫于風俗的,壓力,每年都要在神壇上承受笞刑,以增強忍受磨難的耐力。此舉同時具有主動和被動這兩種因素。
主動迎接磨難的人,在忍受磨難的痛苦時,內心多是坦然的,磨難使他好像刀劍愈見鋒芒;被動承受磨難的人,在為磨難所煎熬時,內心多充滿惶惑,磨難使他仿佛卵石愈見圓滑。
過多的磨難,對于一個英雄來說,或許是件幸事,誠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而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卻無論如何是一種不幸,國的近代史已把這一點昭示得清清楚楚。古人言:多難興邦。這只是一種狹義上的真理,而不是廣義上的真理。
英國作家希爾頓在他的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中,虛構了一個地名――香格里拉。后人多把香格里拉喻為世外桃源。
遺憾的是,人們命運中的香格里拉總成虛幻,而生命中坦塔羅斯式的磨難卻是百分之百的真實。
就人生而言,總是從平坦中獲得的教益少,從磨難中獲得的教益多;從平坦中獲得的教益淺,從磨難中獲得的教益深……因此,若想做一個常平凡的人,則是磨難少一些更好;若想做一個出類拔萃的人,則不妨多經歷些磨難。
人的容顏往往和磨難成反比,人的魅力往往和磨難成正比。
磨難能使人秀,也證明著這種秀。如果既想成為秀,又想遠避磨難,這樣的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的。
瀟灑
這個世界,真正瀟灑的人不多,故作瀟灑的人不少。
不過,瀟灑是對"故作"不出來的,否則,人人都會很瀟灑,世間也就沒有了瀟灑。
可悲復可嘆的是,一些故作瀟灑的人,往往自我感覺良好,以為自己真的很瀟灑。這時,他給人的感受,宛如重溫了西方人常說的一句話――我的上帝呵!
內心的瀟灑是一種境界,它的很好是無我――脫塵出世;
外表的瀟灑是一道風景,它的很好是有我――舍我其誰。
遺失了一件珍貴物品,只在心中懊惱片刻,便棄之腦后,這是一種瀟灑。
與戀人分手,在心中惋惜了幾天,便平靜如初,這卻不是瀟灑,而是從未真正愛過。 當你刻意模仿瀟灑的時候,是你離瀟灑遠的時候;當你無意瀟灑的時候,是瀟灑離你近的時候。
有人認為,那種一擲千金的派頭就很瀟灑,這真是對瀟灑的誤會和嘲弄。擺這種派頭,除了證明這錢八成不是他自己辛苦掙來的外,并不能更多地說明什么。
這樣的人一旦落難,不要說瀟灑,恐怕連自尊都不一定能保得住。有誰見過落難的闊少或暴發戶是如何表現瀟灑的嗎?
瀟灑,是一種本色。那些特別瀟灑的人,也就是把本色自然表現和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程度的人。
失去了本色,也就沒有了瀟灑。
不畏人言,也是一種瀟灑。
畏懼人言,必定常常裹足不前。
一個常常裹足不前、猶豫不決的人,是沒有瀟灑可言的。
誰不愛瀟灑?
誰又能瀟灑?
具有博大胸襟的人,才有可能在心靈上瀟灑;具有自信和實力的人,才有可能在外表上瀟灑。這樣的瀟灑,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瀟灑。生活當中,那種更多的只是接近于漂亮意義的瀟灑,與真正的瀟灑比較起來,實在不過是"雕蟲小技",它既無助于一項偉大的事業,也無助于一個崇高的人生。
P17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