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詳細介紹了引線鍵合互連工藝技術,從引線鍵合的材料、鍵合設備、加工工藝、質量和性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論述,介紹了引線鍵合的新工藝和新應用。在本書中,為了從材料、機器、方法學以及人力等觀點描述引線鍵合過程,采用了一個新的信息系統和知識處理手法,同時分析和探索了在引線鍵合過程中達到六西格瑪需要考慮的各種因素,這些因素包括設計、材料、加工處理、設備、品質測試和性工程以及操作培訓。
劉亞強,高級工程師,大學本科,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曾獲得飛利浦公司貼片機培訓。從事薄厚膜混合集成電路工藝技術的研究和生產應用,曾參與了多項國家重點項目中電子平臺和電子器件的研制生產和攻關,參與獲得國防科工委頒發的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十五”預研課題《板極電路模塊高精度、高密度組裝技術》項目的負責人,進行重點型號應用電子產品的高精度、高密度組裝工藝技術研究。主持完成了為兄弟部委配套電路的批量組裝工藝定型及生產,對批量生產專用電路有獨自的認識。
第1章
11引線鍵合工藝
111熱超聲球鍵合
112超聲楔形鍵合
12球楔鍵合的優點
121熱超聲球楔鍵合的缺點
13鋁楔形鍵合的優點
131鋁楔形鍵合的缺點
14熱壓鍵合
15三種鍵合工藝的比較
16超細間距引線鍵合
161超細間距鍵合中的挑戰第2章引線鍵合的材料
21鍵合引線材料的要求和性質
211鍵合引線的要求
212高電導率
213高電流負載能力
214高抗張強度和可控的延伸率
215應力應變曲線
216斷裂負載
217可控的延伸率
218摻雜元素及其在機械性質上的影響
219引線的晶粒尺寸
2110熱膨脹系數的兼容性
2111引線鍵合加工的生產率
2112氣密性封裝的鍵合引線
2113抗腐蝕性
2114器件鍵合焊盤的尺寸
22引線材料的選擇
221鍵合引線材料的選擇
222金合金對機械性能的改善
223適用于細小間距應用的金引線
224低拱絲高度應用的引線選擇
225作為鍵合引線材料的鋁和鋁合金
226添加1%硅的鋁
227鋁鎂引線
228金引線的替代品
229銅引線
23引線制造
231金和鋁鍵合引線的制造
232金屬精煉
233熔化和鑄造
234拉制
235靜液力擠壓
236退火
237纏繞和制軸
238高速自動引線鍵合機的繞軸
239鍵合引線的質量保障
2310引線的存儲
2311保存期限
24鍵合引線的質量
241拉制引線的化學分析和表面清潔
242鋁合金中硅分布的控制
25測試方法和規范
251機械性能測試
252SEM作為斷裂模式分析的一個診斷工具
253目檢
254線徑測量法第3章鍵合設備
31設備性能要求
311鍵合放置精度和可重復性
312焊球的控制
313拱絲的控制
314供料系統
315程序的傳遞或可移植性
316成品率
317鍵合的產量
318換能器技術
319離線編程(OLP)
32設備的選擇和采購
321定義需求
322市場調研
323編寫采購說明
324運行性能測試
325撰寫采購鍵合機的評估
326怎樣撰寫設備要求說明書?
327設備選擇的優先順序矩陣分析法
328怎樣使用優先順序矩陣分析法?
33物主成本
331引線鍵合設備成本效益選擇的標準
332什么是物主成本?
333CoO計算的參數
334物主成本軟件
335物主成本分析的實用性
34設備性能
341鍵合機的性能評價
342鍵合機評價隊伍
343鍵合機評價計劃
344引線鍵合機的性能評定
345現存封裝的加工能力
346未來封裝的加工能力
347機器能力
348機器功能
349供應商的潛力和服務
3410來自工廠各級職員的評價
3411得分調查表
3412決策
35設備維護
351建立一個維護計劃
352待機時間
353不定期停機時間
354定期停機時間
36預防性維修計劃第4章加工工藝
41工藝參數
411鍵合參數
412鍵合力
413鍵合期間的超聲能量
414鍵合溫度
415鍵合時間
416拱絲參數
417鍵合焊盤的金屬層
418鋁和鋁合金
419下層金屬層
4110鍵合焊盤金屬層的微結構
4111合金元素及其對鍵合能力的影響
4112鍵合焊盤金屬層的新型鋁合金
4113焊盤金屬層的替換
4114金屬層淀積技術
4115鈍化刻蝕
4116鍵合焊盤污染
4117芯片金屬層表面可鍵合性特征評價的方法
4118鋁鍵合焊盤的硬度測量
4119引線框架和基板的金屬層
4120基板金屬層的加工
4121鍍膜的形態
4122基板金屬層的替換
4123基板金屬層質量的特征
4124膜層性質對鍵合的影響
4125膜層缺陷的目檢
4126作為工藝參數的鍵合引線
4127引線類型
4128引線尺寸
4129引線直徑對結球的影響
4130引線直徑對剪切力的影響
4131引線直徑對斷裂負載的影響
4132引線直徑對頸部強度的影響
4133引線的一致性
4134引線線軸的影響
4135引線的表面狀況
4136第二貨源及其影響
4137焊球接觸直徑
4138鍵合工具
4139鍵合工具的選擇
4140劈刀尺寸
4141劈刀頂部直徑
4142劈刀孔及其作用
4143斜面直徑和斜面角度
4144表面角度
4145劈刀的外部半徑
4146劈刀的形狀
4147細長劈刀
4148劈刀材料
4149采用CNC加工的劈刀制造
4150陶瓷注模(CIM)加工
4151陶瓷注模加工的優點
4152劈刀材料選擇的標準
4153劈刀的表面加工
4154劈刀損傷
4155超聲鍵合的楔入工具
4156后緣半徑
4157楔形面
4158深腔鍵合
4159反向鍵合
4160引線喂料及其在鍵合位置上的影響
4161楔形工具用材料
4162最終表面
4163其他楔形工具
4164其他影響鍵合的因素
4165鍵合設備和工作臺
4166圖形識別系統
4167EFO一致性
4168引線喂料的一致性
4169的接觸探測和擠壓控制
4170同步
4171設置的穩定性
4172軟件相關的程序缺陷
4173鍵合缺失檢測器
4174加熱部件
4175引線框架夾具
4176工具諧振
4177專用鍵合工具的特點
4178熱壓鍵合
4179影響COB封裝的加工參數
4180操作人員技能
42工藝優化
421工藝優化的目的
422金球鍵合的化
423結球的化
424試驗的設計
425鋁楔形鍵合的化
426化第二鍵合
43工藝控制
431鍵合拉力
432控制圖表的使用
433作為可測量特征的鍵合拉力
434創建控制圖表
435計算X圖表和R圖表參數的步驟
436控制圖表的說明
437用鍵合剪切強度控制工藝
438目檢
439金屬間化合面積的測量
4310鍵合刻蝕
4311加工能力(Cpk)分析
44工藝監測
441監測鍵合響應
442超聲頻率控制和監測
443鍵合工具振動強度測量
444電容擴音技術
445阻抗測量系統
446使用激光干涉法的超聲波測試
447使用光學傳感器的楔形工具振動強度測量
448負載對工具振動模式的影響
449鍵合力監測
4410鍵合時間監測
4411其他鍵合監測技術
4412西門子過程監測法
4413溫度監測
45加工機理
451超聲波鍵合
452工具對焊接強度的影響
453熱壓的機理
46對可鍵合能力的設計
461芯片設計規則
462焊盤設計規則
463通過引線的較大容許電流
464封裝和組裝設計指南
465拱絲高度的設計
466交錯焊盤的布局設計
467引線交叉
468由于芯片位移的引線交叉
469引線長度規則
4610鍵合設計和封裝兼容性
4611鍵合直徑偏離焊盤的百分比
4612為鍵合考慮的引線框架設計
4613包括鍵合能力的封裝設計軟件
47加工問題和解決方法
471焊球在鍵合焊盤上不粘連(鍵合脫離)
472在引腳上焊接的不粘連(焊接脫離)
473焊球在焊盤上的位置
474楔形焊在引腳上的位置
475引線塌陷
476引線殘尾
477鍵合期間的引線斷裂
478拱絲緊繃
479焊球畸形
4710球心偏離(高爾夫球桿)
4711露底
4712金屬擠出
4713引線歪扭
4714線夾問題
4715低頻運動和鍵合形成
4716劈刀堵塞
4717劈刀去堵
4718鍵合工具清洗的化學方法
4719鍵合焊盤和引腳框架的污染物
4720有機污染物
4721等離子清洗
4722等離子機理
4723等離子設備
4724等離子工藝參數
4725DC氫等離子
4726化學和物理清洗的分析比較
4727等離子清洗的應用
4728等離子清洗的負面影響
4729紫外/臭氧清洗
4730紫外/臭氧的機理
4731紫外/臭氧設備
4732紫外/臭氧工藝參數
4733紫外/臭氧的影響
4734紫外/臭氧的負面影響第5章質量
51鍵合拉力技術
511鍵合拉力測試
512吊鉤位置對失效模式的影響
513吊鉤直徑的影響
514引線延伸率對鍵合拉力強度的影響
515引線長度對鍵合拉力強度的影響
516拱絲高度對鍵合拉力強度的影響
517拱絲參數的影響
518鍵合拉力數據分布的分析
519拉力角度和失效模式
5110推薦的拉力測試方法
5111非破壞拉力測試
5112利用鍵合拉力測試焊接強度
5113鍵合拉力設備
5114自動鍵合拉力測試
5115鍵合拉力測試規范
5116引線鍵合拉力測試的局限性
52焊球鍵合剪切測試
521測試的描述
522焊球剪切設備
523焊球剪切測試過程
524剪切測試的變量
525剪切測試干擾和測量誤差
526不同金屬層上的剪切強度
527未被污染焊盤上鍵合的剪切測試
528厚膜上的剪切測試
529剪切力和剪切強度
5210剪切測試規范
5211非破壞剪切測試
53鍵合質量的目檢
531鍵合前檢驗
532鍵合后檢驗
533目檢標準
534自動化視覺檢驗
535目檢設備性能
536拱絲高度測量
537用于引線缺陷分析的電子掃描顯微鏡
538三維視覺檢驗規范
54特殊質量測試
541鍵合刻蝕
542電測試
543烘焙測試
544表面分析
545聲波散射第6章性
61紫斑
611紫斑或金屬間化合物
612金屬間化合物的形成
613導致高電阻或電路開路的柯肯達爾空洞
614導致脆性斷裂的金屬間化合物
615Arrhenius(阿倫尼烏斯)方程
616金屬間化合物形成的分析方法
617電阻率測量
62尖刺
621鋁硅合金
63露底
631鍵合焊盤露底
632鍵合力的影響
633超聲波能量的影響
634硅節瘤誘發的露底
635引線硬度的影響
636金屬層厚度的影響
637在塑料封裝中濕氣吸收
638金屬間化合物的影響
64引線傾倒
641引線傾倒的不同原因
642鍵合引線的影響
643IC封裝設計
644注模化合物的影響
645對于注模朝向引線方位的影響
646引線傾倒的FEM
65腐蝕
651鋁銅鍵合焊盤金屬層的腐蝕
652氯引發的腐蝕
66踵裂
661熱和功率循環誘發踵失效
662功率循環和它的影響
663踵裂的原因
664鍵合引線疲勞性質的特征
665我們能通過目檢剔除踵裂嗎?
67其他性問題
671芯片粘接焊盤漂移失效
672過電流失效
673晶粒生長失效
674在鍍銀引腳框架上的鋁鍵合失效
675銀鋁腐蝕
676離心試驗時的鍵合失效
68由于引線傾倒引起的電性能退化
681引線跨距對電感值的影響第7章引線鍵合的新工藝和新應用
71光電子應用中的引線鍵合
711設計挑戰
712材料挑戰
713加工問題
714光學封裝引線鍵合的加工問題
715光學封裝引線鍵合的鍵合工具
716設備要求
72疊層芯片封裝中的引線鍵合
721零拱絲楔形鍵合
722低拱絲高度
73采用新的超聲換能器的低溫鍵合
74銅鍵合工藝
741銅鍵合引線材料技術
742設備問題和挑戰
743劈刀的選擇
75微BGA引腿鍵合加工
751引腿和引線鍵合之間的不同
752引腿鍵合加工綜觀
76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