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損害的民事責任》一書主要探討了侵權作為一種私法規制手段在環境保護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書特別關注了氣候變化的環境責任、海洋污染、核污染、轉基因生物污染,以及環境污染領域具有代表性、有跨國影響的案件,如深水地平線石油泄漏事件、福島核電站泄漏事件等,修正了關于侵權損害賠償范圍的觀點;采用比較法的視野,對美國及歐盟成員國關于環境侵權的實體法與普通法進行了比較分析;除了將侵權作為加強環境執法的規制手段外,更加注重侵權作為私法手段與公法監管之間的平衡。本書可作為研究世界范圍內環境法民事責任制度的重要參考書,既能為法學院教學提供豐富的案例材料,又能為環境侵權領域的律師提供環境訴訟方面的實戰指導。
本書根據環境法領域的發展,特別關注了氣候變化的環境責任、海洋污染、核污染、轉基因生物污染以及環境污染領域具有代表性、有跨國影響的案件,如深水地平線石油泄漏事件、福島核電站泄漏事件等,修正了關于侵權損害賠償范圍的觀點,采用比較法的視野,對歐盟成員國的實體法與普通法關于環境侵權方面的立法進行了比較分析,探討了侵權作為一種手段在環境保護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除了將侵權作為加強環境執法的規制手段以外,更加注重侵權作為私法手段與公法監管之間的平衡,是研究世界范圍內環境法民事責任制度的必備參考書。
馬克·韋爾德,英國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法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侵權法、環境法,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影響。他的一些研究成果被英國較高法院及教科書所引用和采納。
譯者簡介:張一心,內蒙古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副教授。2008年于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獲得理學博士學位。曾在美國、中國大陸及臺灣地區從事環境保護相關研究和實踐工作,累積了超過二十年的理論和實務經驗。主要研究領域:區域可持續發展、資源環境規劃與管理、生態補償機制、環境評價和公眾參與等。已30余篇,出版教材和專著4部。
吳婧,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2005年于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獲得理學博士學位,2015—2016年赴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訪學?,F任南開大學戰略環境評價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兼任南開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環境管理教席秘書。主要研究領域:環境管理、環境評價與環境規劃。已30余篇,出版教材和專著9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