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中國部系統研究戲曲發展史的專著﹐論述中國戲曲形成過程。共分為16章﹐以宋﹑元兩朝為重點﹐徵引歷代有關資料﹐說明其源流演變。介紹了古代巫者的裝神和娛神﹔春秋戰國時代倡優的戲謔和諷諫﹔漢代的角觝戲﹔唐代的歌舞戲﹑滑稽戲﹑參軍戲等。材料豐富﹐治學謹嚴﹐其中有些見解如關于雜劇的歷史分期更為研究界長期沿用。
專題史是對一個學科歷史的總結,是學科入門的必備和學科研究的基礎,也是對一個時代艱深新銳問題的解答,是學術研究的高點。 專題史著作中,既包含通論某一學科全部或一時代(區域、國別)的變化過程,又囊括對一時代或一問題作特殊研究的,還有少部分是對某一專題的史料進行收集的。原創與翻譯并重,翻譯的底本大多選擇該學科的代表著作或歐美大學普及教本,兼顧性和流行性,其中日本學者的論著占據了相當比重。日本與中國同屬東亞儒家文化圈,他們在接納西方學術思想和研究模式時,已作了某種消化與調適,從思維轉換的角度看,更便于中國借鑒和利用,他們的著作因而被時人廣泛引進。
王國維(1877-1927),近代杰出學者,著名史學家、文學評論家,甲骨文、敦煌學的奠基人之一。幼年時接受私墊教育,青年時受到康有為思想影響,曾在粱啟超的《時務報》中工作。后到日本留學,回國后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教授,從事美學、文學理論和戲曲藝術史的研究工作。著有《人閽詞話》和《宋元戲曲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