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嫦娥"巡天看中華》叢書之一。主要講述了"嫦娥一號"于2007年10月24號成功發射后,首先進入繞地軌道,經歷周期為16小時的運行軌道、遠地點變軌的過程。
同時,將中國古代關于月球的美麗傳說、月亮文化、名字上了月球的中國人、月球與歷法、《月球協議》、等關于月球的知識穿插于其間,集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
張傳軍,1969年生,山東人。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院碩士畢業。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講師團專家,南昌理工學院特聘教授。現就職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參與了中國"神舟一號"至"神舟六號"載人宇宙飛船及嫦娥工程的研制地面試驗及發射合
引言
及時章 未有定論的月球起源
及時節 太陽系的天體環境
第二節 月球——地球的衛星
第三節 月球起源的三種假說
第四節 月球成因假說——"大飛濺"理論
第二章 月亮的千古傳唱
及時節 月亮的神話
第二節 中國的古代傳說
第三節 關于嫦娥的傳說
第三章 月亮的節日
及時節 中秋的傳說
第二節 關于月亮的習俗
第三節 我國十大賞月景區
第四節 月亮的別名
第四章 月亮文化
及時節 西方的"月文化"
第二節 中國的月亮文化
第五章 千古尋月人
及時節 名字上了月球的中國人
第二節 縱橫數萬里的西方尋月人
第六章 月球與歷法
及時節 中國最早的歷法
第二節 歷法的演變
第三節 歷法的改革
第四節 農歷
第七章 關于《月球協定》
及時節 基礎的國際條約——《外空條約》
第二節 《月球協定》
結語 嫦娥一期工程的架構之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