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僅五千余言,但文約意豐、博大精深,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不僅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且對中華民族的性格鑄成、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道德經》作為中國歷史上一部完整的哲學著作,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及時部哲學巨著,可謂字字珠璣,句句玄妙。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影響了整個中華文化,乃至影響到全世界。
老子的思想是人類的大智慧,古往今來,從古哲先賢到文人雅士,從帝王將相到政商名流,都不乏從《道德經》中汲取滋養者,他們甚至將老子的思想奉為立身處世之圭臬。古者如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順治帝,均為《道德經》作過注;近者如曾國藩,四十歲后靠老子思想存身。
《道德經》博大精深,愛國者從中了解歷史;大志者從中建功垂名;淡泊者從中處世度命!
本書優勢:
《中華經典藏書系列》從立項到出版,歷時三年,花費大量精力財力,傾力打造。所收書目是傳統國學中很經典的著作,以經典版本為核校底本,進行注釋和翻譯,認真研究,精雕細琢。
[足本定本精心譯注]
本書為插圖珍藏版,參照國內的原版古籍書,能做足本的絕不刪除,盡量做到,,是一套不可多得的既能閱讀又適合收藏的版本。
[精美插圖名師描繪]
為了讓讀者更加清楚明了的閱讀,每本書根據內文,繪制了大量精美的插圖,使書增色不少。
[無障礙閱讀通俗易懂]
原版古籍書生澀難懂,對原文做了的翻譯,并對每一個難讀的字詞和難懂的語句做了通俗的譯注和點評。
[以史為鑒古為今用]
本書的特點是不但對原書做了譯注,還以史為鑒,延伸閱讀,古今結合,把很多觀點引用到現代的生活工作中,讓讀者豁然開朗,茅塞頓開。
[印刷精美高端大氣]
本書封面采用進口高端冰白紙,壓紋工藝;內文為了讓讀者閱讀更舒服,保護讀者視力,采用太陽高端純質紙;內文用環保大豆油墨印刷,無異味,又充滿書香。
老子(約前571年—約前471年),又稱老聃、李耳,春秋時期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中國古代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
一章 論道
"道"與"名" 002
"有"和"無" 003
眾妙之門 004
二章 有無相生
難易相成 007
功成不居 008
三章 不尚賢
使民不爭 010
虛心實腹 012
四章 道沖
和光同塵 013
五章 天地不仁
守虛執中 016
六章 谷神不死
玄牝之門 019
七章 天長地久
以退為進 021
八章 上善若水
利萬物而不爭 024
九章 持而盈之
功成身退 027
十章 抱元守一
修身養性 030
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
以無為用 033
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為腹不為目 036
十三章 寵辱若驚
寵辱皆驚 040
十四章 視之不見
參玄悟道 043
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
微妙玄通 046
濯足濁流 048
十六章 致虛守靜
歸根復命 050
十七章 不知有之
相處之道 052
十八章 大道廢
仁義智慧 055
十九章 絕圣棄智
內圣外王 057
二十章 唯之與阿
圣凡有別 061
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惟道是從 064
二十二章 曲則全
圣人抱一 067
全而歸之 069
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因果變滅 070
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道體自然 073
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天地之母 075
道法自然 077
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
不離根本 078
二十七章 善行無跡
不著痕跡 082
二十八章 知雄守雌
復歸于樸 085
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
圣人無為 088
去奢去泰 089
三十章 以道佐人
大軍之后 092
物壯則老 092
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
不戰而勝 095
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
知止不殆 097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自知自強 100
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道蘊萬物 102
三十五章 天地萬象
執象而求 105
三十六章 柔弱勝剛強
物極必反 108
三十七章 無為而無不為
道常無為 111
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德仁義禮 115
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一以貫之 118
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
有無相生 120
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
道隱無名 123
四十二章 負陰抱陽
沖氣以為和 127
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
無為之益 129
四十四章 名與身孰親
知足不辱 132
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清靜為天下正 135
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禍患起于多欲 137
四十七章 知天下
不行而知 140
四十八章 為學日益
"為學"與"求道" 142
無事能取天下 143
四十九章 圣人無常心
誠善為本 146
五十章 出生入死
生死之間 149
把握自我 149
五十一章 道生之
生而不有 152
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宇宙之源 156
五十三章 介然有知
唯施是畏 158
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以身觀身 161
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骨弱筋柔 164
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修養之道 166
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
清靜無為 169
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
無為之治 172
禍福相倚 173
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
長生久視 175
六十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
兩不相傷 178
六十一章 泱泱大國
低處可以成海 182
大小相處之道 183
六十二章 萬物之奧
善人之寶 185
六十三章 為無為
圖難于易 188
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
防微杜漸 191
慎終如始 192
六十五章 善為道者
不為智巧 194
六十六章 為百谷王
海納百川 197
六十七章 我有三寶
持而保之 200
六十八章 善為士者
不爭之德 202
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以退為進 205
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
知易行難 207
被褐懷玉 208
七十一章 知不知
反躬自省 210
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不壓不厭 213
自知自愛 214
七十三章 勇于敢則殺
利害相關 216
天網恢恢 217
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生死予奪 219
七十五章 民之饑
何以為生 222
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
剛柔相濟 225
七十七章 天之道
損有余而補不足 228
七十八章 柔弱于水
以柔克剛 231
七十九章 天道無親
不求至善盡美 233
八十章 小國寡民
老死不相往來 235
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為而不爭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