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鑄造(第2版)》系統敘述了熔模鑄造、陶瓷型鑄造、石膏型鑄造、金屬型鑄造、低壓鑄造、差壓鑄造、離心鑄造、擠壓鑄造和真空吸鑄這些特種鑄造方法的實質、基本原理、工藝特點、工藝專用材料、工藝裝備設計和一些工藝裝備的特殊制作方法。《特種鑄造(第2版)》還較廣泛地介紹實現這些鑄造方法時所使用的設備。
《特種鑄造(第2版)》為鑄造專業本科生教材,也可作培養鑄造專業的科研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教材,還可作為上述一些鑄造方法培訓人員的教材,并可供從事鑄造的人員在繼續教育和科研工作中參考,也可為材料工程專業的大學生和研究生學習作參考用。
林柏年,漢族,1931年生,浙江鎮海人,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1956年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鑄造專業本科,獲工程師學位。1960年在原蘇聯莫斯科汽車機械學院答辯通過學位論文,獲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同年開始在哈爾濱工業大學任教。曾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鑄造分會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中國金屬學會鑄鐵管委員會副主任。
長期講授"特種鑄造"和"鑄造流變學"課程。1962年起指導研究生。兩次參加編寫全國統編教材《特種鑄造》,任大型專業手冊《鑄造手冊第六卷(特種鑄造)》副主編,并參編有關章節。參編《機械工程手冊》的"鑄造篇"、《鑄造工程師手冊》,合編專著《大型鑄鋼件生產》。主編教材《金屬熱態成形傳輸原理》。譯著有《鑄鐵管生產》、《鑄鐵結構》。首建研究生課程"鑄造流變學",并編著出版了《鑄造流變學》教材。近兩年來參編的《材料工程大典(第10卷)材料鑄造成形工程》和翻譯的《強化塑性變形納米材料》,將出版。
進行過離心鑄造、熔模鑄造、壓力鑄造、金屬在壓力下結晶、球鐵結晶、鑄造缺陷流變學等方面的多個課題的研究,數十篇。曾獲全國科技大會獎、黑龍江科技大會獎、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等。1998年獲山西省晉城市科技功臣稱號。擁有發明專利"圓柱表面復合碳化鎢顆粒鑄造方法"。
緒論
第1章 熔模鑄造
概述
1.1 熔模的制造
1.1.1 模料
1.1.2 模料的配制和回收
1.1.3 熔模的制造和組裝
1.2 型殼的制造
1.2.1 對型殼服役性能的要求
1.2.2 制造型殼用耐火材料
1.2.3 制造型殼用黏結劑
1.2.4 制造型殼用涂料
1.2.5 制型殼工藝和制殼機械化、自動化
1.3 熔模鑄件的澆注和清理
1.3.1 熔模鑄件的澆注
1.3.2 熔模鑄件的清理
1.4 熔模鑄件工藝設計
1.4.1 鑄件結構工藝性分析
1.4.2 澆冒口系統的設計
1.5 壓型
1.5.1 易熔合金、塑料、石膏質壓型的制造
1.5.2 橡膠壓型的制造
1.5.3 壓型的主要結構組成
1.5.4 壓型型腔和型芯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的設計
第2章 陶瓷型鑄造
概述
2.1 陶瓷型鑄造的制型過程、特點和應用范圍
2.1.1 陶瓷型的制造過程
2.1.2 陶瓷型鑄造優缺點
2.1.3 陶瓷型鑄造應用范圍
2.2 陶瓷型鑄造工藝特點
2.2.1 制陶瓷型用模樣和分型劑
2.2.2 陶瓷漿料和灌漿
2.2.3 起模、噴燒和焙燒
第3章 石膏型鑄造
概述
3.1 制石膏型用材料及其組成
3.2 石膏漿料的配制和石膏型制造工藝
3.2.1 石膏漿料的配制
3.2.2 鑄型的灌漿和脫模
3.2.3 石膏型的干燥和焙燒
3.2.4 石膏型的澆注
第4章 金屬型鑄造
概述
4.1 金屬型鑄件的成形特點
4.1.1 由金屬型材料的導熱性特點引起的鑄件成形特點
4.1.2 由金屬型材料沒有透氣性引起的鑄件成形特點
4.1.3 由金屬型材料無退讓性引起的鑄件成形特點
4.2 金屬型設計
4.2.1 金屬型結構型式
4.2.2 金屬型分型面、型腔和型壁厚度的設計
4.2.3 金屬型上型芯的應用
4.2.4 金屬型排氣系統的設計
4.2.5 金屬型半型間的定位
4.2.6 金屬型的鎖緊機構
4.2.7 頂出鑄件機構
4.2.8 金屬型的加熱和冷卻裝置
4.2.9 制金屬型材料的選擇
4.2.10 金屬型的破壞原因
4.3 金屬型鑄造工藝
4.3.1 澆冒口系統的設計
4.3.2 金屬型用涂料
4.3.3 金屬型在澆注開始時的工作溫度
4.3.4 金屬型的澆注
4.3.5 覆砂金屬型鑄造
4.4 金屬型鑄造機
4.4.1 通用型手動金屬型鑄造機
4.4.2 非手動金屬型鑄造機
第5章 低壓鑄造和差壓鑄造
概述
5.1 低壓鑄造工藝
5.1.1 低壓鑄造金屬液充型工藝
5.1.2 低壓鑄造的升液管
5.1.3 低壓鑄造鑄型工藝特點
5.2 低壓鑄造裝置和低壓鑄造機
5.2.1 低壓鑄造裝置
5.2.2 低壓鑄造機的結構類型
5.2.3 低壓鑄造機上的液面加壓控制系統
5.3 差壓鑄造
第6章 壓力鑄造
概述
6.1 壓鑄時金屬流的特征
6.1.1 壓鑄時金屬所受壓力和活塞移動速度
6.1.2 壓鑄時金屬充填型腔的形態
6.2 壓鑄件工藝設計
6.2.1 壓鑄件分型面的選擇
6.2.2 壓鑄件澆注系統的設計
6.3 壓鑄型設計
6.3.1 壓鑄型的總體結構
6.3.2 型架部分設計
6.3.3 成形部分設計
6.3.4 抽芯機構設計
6.3.5 頂出鑄件機構設計
6.3.6 排溢系統設計
6.3.7 導向零件設計
6.3.8 溫度控制系統設計
6.3.9 用于生產具有嵌件壓鑄件的壓鑄型
6.3.10 壓鑄型零件用材料和熱處理要求
6.3.11 鑄型中澆道、型腔、溢流槽和排氣槽在垂直分型面方向上投影面積的檢驗
6.3.12 鑄型厚度的檢驗
6.4 壓力鑄造常規工藝
6.4.1 壓鑄壓力(比壓)
6.4.2 壓鑄時金屬液的充型線速度
6.4.3 壓鑄時金屬液的溫度(澆注溫度)
6.4.4 壓鑄型工作溫度
6.4.5 充型、持壓和留型時間
6.4.6 壓鑄涂料工藝
6.5 壓力鑄造特殊工藝
6.5.1 真空壓鑄
6.5.2 充氧壓鑄
6.5.3 精、速、密壓鑄
6.5.4 半固態金屬的壓力鑄造
6.6 壓鑄機和壓鑄輔助裝置
6.6.1 壓鑄機
6.6.2 壓鑄輔助裝置
第7章 離心鑄造
概述
7.1 鑄件在離心力場中的成形特點
7.1.1 離心力場
7.1.2 離心力場中液體金屬自由表面的形狀
7.1.3 離心壓力
7.1.4 離心力場中金屬液內異相質點的徑向移動
7.2 離心鑄件在金屬液相對運動下的凝固特點
7.2.1 離心鑄型橫斷面上金屬液的相對流動及其對鑄件結晶過程的影響
7.2.2 離心鑄型縱斷面上金屬液的相對流動及其對鑄件結晶的影響
7.3 離心鑄造機及其附屬組件
7.3.1 立式離心鑄造機及其附屬組件
7.3.2 臥式離心鑄造機及其附屬組件
7.4 離心鑄造工藝
7.4.1 離心鑄型轉速的選擇
7.4.2 離心鑄造時澆注金屬液的定量
7.4.3 離心鑄件的覆渣凝固
7.4.4 離心澆注金屬過濾
7.4.5 離心鑲鑄
7.4.6 離心鑄滲
7.4.7 離心金屬型涂料工藝
7.5 幾種鑄件的典型離心鑄造方法
7.5.1 鑄鐵管的離心鑄造
7.5.2 氣缸套的離心鑄造
7.5.3 鑄鐵軋輥的離心鑄造
7.5.4 鋼管(筒)的離心鑄造
7.5.5 鋼背軸套(軸瓦)的離心鑄造
第8章 連續鑄造
概述
8.1 連續鑄造鋼坯
8.1.1 鋼坯連續鑄造機
8.1.2 連續鑄造鋼坯的工藝要點
8.2 有色合金坯的連續鑄造
8.2.1 有色合金坯的半連續鑄造
8.2.2 有色合金坯的水平連續鑄造
8.2.3 銅合金坯的上引式連續鑄造
8.2.4 結晶輪連續鑄造有色合金
8.3 鑄鐵的連續鑄造
8.3.1 鑄鐵管的半連續鑄造
8.3.2 鐵坯的連續鑄造
第9章 擠壓鑄造
概述
9.1 鑄型垂直合型擠壓鑄造
9.1.1 垂直合型擠壓鑄造的工藝特點
9.1.2 垂直合型擠壓鑄造用液壓機
9.2 鑄型旋轉合型擠壓鑄造
9.2.1 旋轉合型擠壓鑄件的成形特點
9.2.2 旋轉合型擠壓鑄造機
9.2.3 旋轉合型擠壓鑄造的工藝特點
第10章 真空吸鑄
概述
10.1 真空吸鑄工藝
10.1.1 鑄型型腔真空度
10.1.2 柱狀鑄件真空吸鑄時結晶器下口浸入金屬液的深度
10.1.3 真空保持時間
10.1.4 吸鑄溫度
10.1.5 鑄型涂料
10.2 真空吸鑄機
10.2.1 柱狀鑄件真空吸鑄機
10.2.2 柱狀鑄件結晶器
10.2.3 成形鑄件真空吸鑄機
參考文獻
鑄造是一種直接把金屬液制成各種機械零件的方法。實際生產中存在有多種類型的鑄造方法,流傳得最為廣泛的是砂型鑄造,主要是因為這種鑄造方法適應性強,大多數金屬都可在砂型中成形;既可在簡陋的條件下生產,也可用先進技術裝備進行生產;既適用于大量成批生產,又適用于單件生產;另外鑄件的形狀、尺寸和重量幾乎不受限制等。
隨著生產、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生活需求越來越新穎和多樣化,對鑄造生產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多方面更高的要求,歸納起來,主要為如下幾個方面:
(1)要求鑄件的力學性能、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比砂型鑄造所能達到的更高。
(2)要求能大批量、高質量、穩定地進行鑄件的生產,所提供的鑄件形狀和服役性能越來越多樣化。
(3)要求生產工藝過程盡可能簡化,工人生產效率盡可能高,生產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越來越強,生產的勞動環境越來越好。
(4)要求生產鑄件所消耗的資源和能源越來越少,生產鑄件的成本越來越低。
在上述追求目標的推動下,長期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鑄造生產工藝的改進,以及人們勞動經驗的積累,為適應社會的需要,不斷地出現了與一般砂型鑄造工藝有本質不同的許多新的鑄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