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你也可以成為故事高手》中,南希 梅隆用生動的話語和各種實用的小技巧,使得給“孩子講故事”這回事變得非常簡單易行。在闡述了故事的重要性后,她分享了自己多年的社區支持經驗,用各種事例、游戲等等試圖喚醒父母的“靈感”,告訴她們如何創造性地講故事。此外她還提供了許多故事的范例,雖然只是個別的片段,卻能夠提醒作為父母和老師的你,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用自己的語言完成和表達屬于你和孩子的故事。
一位充滿智慧的“故事奶奶”帶來的美妙的故事世界
鼓勵你有勇氣去扮演故事講述者,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故事
南希 梅隆(Nancy Mellon),美國新罕布什爾州人,作家、教師和治療師,有多年的故事講述經驗,“講故事治療學校”(the School ofTherapeutic Storytelling)的創始人,擅長通過藝術的方式為家庭和社區提供支持。
前言
引言
及時章 編織故事的斗篷
第二章 故事寶盒——記憶和想象
第三章 故事寶盒——游戲
第四章 關于成長和改變的故事
第五章 四季的故事
第六章 在家庭和社區中講故事
第四章 關于成長和改變的故事 故事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脆弱的時刻是成長的時刻 在童年的特定時期,會有一種追求獨立的復雜驅動力,原有的安全模式會隨之打破。當孩子們推開成人,他們常常體驗到成人的排斥——而此時,他們恰恰需要感覺到我們對此是接納的。很多時候,成人的不安全感和無力感都來源于這樣的時刻。有一次我去拜訪一個朋友,他的兒子很快就滿七歲了。進入房間的時候,我感到屋子里洋溢著強烈的保護氛圍和嬰兒出生的氣氛。她用一張溫暖的毯子裹住兒子,一連幾個小時把他抱在懷里,給他講故事。原來,他試著把自己大大的身體蜷縮到媽媽的懷里,而媽媽敏感地覺察到這一點,并給予耐心的回應。他并沒有生病,卻想把自己裹在一張舊毯子里,讓媽媽長時間抱著,像在子宮里那樣,或者像新生兒那樣被呵護著。媽媽并沒有因此而讓他感到尷尬。他首先要求媽媽講一講自己出生的故事,然后希望聽到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包括他所做的一切好事和壞事,還讓媽媽回憶他小時候喜歡聽的故事——不是書上的故事,而是媽媽自己講給他聽的故事?,F在這個孩子已經成長為一個內心堅定的少年,在學校里他是天生的領導,善良又富有見解,能夠耐心地記住其他人忘掉的事情,對于未來懷著溫暖樂觀的態度。
對抗 成長可能是痛苦的。當孩子日漸成熟,開始尋求獨立和自我意識時,周圍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會感到棘手。然而對抗父母的是個性成長的標志,也是我們講故事的一個好題材。反對是道德的基礎。性格和意識就是在“是”和“不”之間成長起來的。很多古老而充滿智慧的童話故事都可以在這兩極之間起到調和作用。通過故事,我們可以滿足孩子相互沖突的不同需要,在堅持規則的同時認可他們內心的掙扎,認可他們的情感。故事里的人們屈服、抵抗,獲得安寧。故事讓心靈的力量與身體的肌肉相互滲透。孩子們需要用身體去想象。成長和對抗是一種矛盾現象,它考驗孩子的智慧,因為孩子要在家里做一個好人,一個被大家接受的人。對于那些通常愿意鼓勵和贊同孩子而不是壓制和責備孩子的成人來說,它也是一種考驗。
一連好幾天的晚餐時間,一位父親都在和小兒子斗爭,逼迫他吃東西,后來他有了一個靈感。盡管他是一位嚴厲的“監工”,他也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人。他設法表達出兒子內心相互沖突的能量,從中找到一個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從前有一頓飯,人們不想吃它。”他的故事這樣開始。在古老的故事里,矛盾比比皆是。
豌豆滾出了大門,烤土豆藏回到土豆皮下面,盤子里的魚跳出來,變成一只鳥,飛進閣樓。全家人都驚叫起來。現在他們的盤子都空了,他們沒有任何東西可吃了。第二天晚上,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了。全家人的肚子都餓得咕咕叫,爸爸大聲請求:“回來吧!”媽媽也大聲請求:“回來吧!”孩子輕輕地說:“請回來吧!”于是豌豆滾進了盤子、烤土豆的皮重新打開,魚跳回到盤子里。大家坐下來,美美地吃了一頓晚餐。
隨著故事的重復,有時候食物的名字會改變。這個別出心裁的故事使孩子不愿吃飯的行為獲得接受并帶來樂趣,父親和兒子不再處于對抗之中。
“南希 梅隆是給新老故事講述者帶來靈感的人。她的經歷、建議和意見非常精彩。它們是強有力的種子,給你創造的信心,讓你找到屬于自己的講故事的方式。”
——Ashley Ramsden(來自英國蘇塞克斯愛默生大學)
“對于老手和新手們來說,這都是意外的珍寶——這是一本承載著多年的經驗、從內心流淌出的震顫靈魂的書。讀著它,我感覺到一種驅動著我自己的孩子們更親密的力量,點燃一支蠟燭,開始了……南希 梅隆激勵我們所有人成了講故事的人……”
——Katrina Kenison,(《好的美國短篇小說》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