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與關節損傷(第5版)》內容鮮明的面向臨床,以實用性為先,詳細介紹了骨與關節損傷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新進展,內容翔實,要點敘述清楚。本版內容涵蓋全身各部位骨與關節損傷的治療、脊柱脊髓損傷手術及康復、軟組織缺損及手外傷等諸多方面。重點介紹了本領域的技術、理念,同時增加了骨與關節損傷的病理生理基礎知識、骨折內固定、骨外固定技術、功能鍛煉及康復治療、骨的自然重建理念、骨質疏松與骨折、創傷骨科的微創意識及微創術式、骨折愈合、交通傷、假體周圍骨折、影像學診斷等新的章節。強調了骨與關節各類損傷的應用解剖、生物力學、發生機制及損傷修復的整體化和骨與關節損傷修復的生物學理念。
姜保國教授,出生于1961年,1984年畢業于中國醫科大學,先后師從于著名的解剖學專家李吉教授、著名骨科學專家馮傳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澍寰教授,分別獲得醫學碩士(中國醫科大學)和醫學博士(北京醫科大學)學位。1990年作為中國首批中日聯合培養博士赴日本新□大學留學。現任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北京大學交通醫學中心主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傷骨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亦璁教授1927年出生于北平。1954年畢業于北京大學醫療系。后任職北大醫院外科住院醫師。1957年初北京積水潭醫院建立創傷骨科,北京市創傷骨科研究所。同年調人后,王教授先后任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創傷骨科副主任。在孟繼懋教授的科學領導和郭子恒教授的精心組織下,經過近十年的努力,使積水潭醫院創傷骨科逐漸發展成為全國的中心。期間,王教授曾被下放到甘肅山區,在艱苦的環境中,繼續從事骨科醫療工作達8年之久。1977年調返積水潭醫院,先后任骨科副主任、副院長、研究所所長,及北京醫科大學兼職教授。在學術界歷任中華醫學會創傷學會副主任委員,骨與關節損傷學組組長,中華骨科學會內固定學組組長,中國康復協會副理事長,中國醫學基金會理事及中華骨科雜志,中國創傷雜志副主編,中華外科雜志編委等。
上篇總論
及時章骨與關節損傷的病理生理
及時節骨軟骨與肌肉組織的結構
一、骨的結構與發育
二、骨的血液供應
三、軟骨的組成
四、關節軟骨的生物力學性質與損傷
五、肌肉的構成
六、肌肉損傷
第二節骨與關節的生物力學
一、基本概念
二、關節生物力學概論
三、髖關節生物力學
四、膝關節生物力學上篇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