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心》為九十高齡的夢參老和尚2007年2月至2008年6月于北京、臺北、香港和五臺山四地所作開示的記錄,開示的內容分別為"淺談發菩提心"、"談修行"和"念佛法門修學次第"等。面對對修行存有各種疑問的修學者,夢老一再強調發心的重要,他認為發心有三個過程:首先是發菩提心,也就是厭離世間的心;然后發大悲心,也就是救度眾生的心;發般若心,也就是智慧心,只有有了智慧才能普度眾生。因此對佛法是否有信心,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是否信佛,而是是否相信自己的心與佛無二無別,是否相信自己可以成佛。因此,夢老的開示,對廣大的佛學子堅定對佛法的信心,能產生極大的力量。
本書作者夢參老和尚曾師從倓虛老法師、慈舟老法師、弘一老法師和虛云老和尚,為當代少有的高僧大德,并以其傳奇的一生、畢生的修行和大慈大悲心被眾多弟子視為"地藏菩薩的化身"。
一本堪與《正見》媲美,能激發佛弟子信心的佛學入門讀物。
夢參老和尚,生于1915年,黑龍江省開通縣人。1931年于北京房山縣上方山兜率寺出家,法名為"覺醒",但是他認為自己沒有覺也沒有醒,再加上是做夢的因緣出家,給自己取名為"夢參"。出家后,先到虛云老和尚創辦的福建鼓山佛學院,依止慈舟老法師學習《華嚴經》
深山中的一盞明燈
北京開示
淺談發菩提心
臺北開示
談修行
念佛法門修學次第
念佛三問
香港開示
九旬禪者的心路歷程
夢參問答
五臺山開示
夢老九十三歲壽誕開示
對川北震災的省思
深山中的一盞明燈
夢參老和尚生于公元1915年,中國黑龍江省開通縣人。年少輕狂,個性機靈,特立獨行,年僅十三歲便踏入社會,加入東北講武堂軍校,自此展開浪漫又傳奇的修行生涯。
隨著九一八事變,東北講武堂退至北京,講武堂并入黃埔軍校第八期,但他未去學校,轉而出家。
他之所以發心出家是因為曾在做夢時夢見自己墜入大海,有一位老太太以小船救離困境。這位老太太向他指示兩條路,其中一條路是前往一棟宮殿般的地方,說這是他一生的歸宿。醒后,經過詢問,得知夢中的宮殿境界就是上房山的下院,遂于1931年,前往北京近郊上房山兜率寺,依止修林和尚出家;惟修林和尚的小廟位于海淀藥王廟,于是夢老就在藥王廟剃度落發,法名為"覺醒"。但是他認為自己沒有覺也沒有醒,再加上是做夢的因緣出的家,便給自己取名為"夢參"。
當時年僅十六歲的夢參法師,得知北京拈花寺將舉辦三壇大戒,遂前往依止全朗和尚受具足戒。受戒后,又因做夢的因緣,催促他南下九華山朝山。其時正適逢六十年舉行一次的開啟地藏菩薩肉身塔法會,他當時并不為意,但此次的參訪地藏菩薩肉身,卻為他日后平反出獄,弘揚《地藏三經》法門,種下了深遠的因緣。
在九華山這段時間,他看到慈舟老法師在鼓山開辦法界學苑的招生簡章,遂于1932年春天到了鼓山涌泉寺,入法界學苑,依止慈舟老法師學習《華嚴經》與戒律,時間長達五年之久。
在鼓山學習《華嚴經》期間,他在慈舟老法師的親自指點下,日夜禮拜《普賢行愿品》,開啟宿世學習經論的智慧;又在慈老的教導下,年僅二十歲,便以代座講課的機緣,逐步成長為獨當一面、12若懸河、暢演《彌陀經》等大小經論的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