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干預學生體質健康的理論與實踐》將視點集中在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運動干預方面,從文獻整理分析入手對我國青少年的體質健康狀況及其與社會環(huán)境影響因素的關系進行歸納總結;并對重慶市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以及體育鍛煉與其體質健康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和分析;還通過Meta分析,總結已有的運動干預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的效果及不足;后通過網球、形體訓練和各類不同形式運動組合來對運動干預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效果進行實證研究。
及時章 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情況及研究現(xiàn)狀
1.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監(jiān)測的情況
1.1 體質與健康概念
1.2 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監(jiān)測與學生體育鍛煉標準的歷史變遷
2.我國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與變化發(fā)展
3.影響青少年體質健康的主要因素
3.1 社會環(huán)境因素與體質健康關系
3.2 生活方式因素與體質健康關系
4.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分析
參考文獻
第二章 重慶市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實證研究
1.研究背景
1.1 重慶市青少年體質健康監(jiān)測工作開展情況
1.2 重慶市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研究
1.3 重慶市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動態(tài)變化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3.研究結果
3.1 身體形態(tài)發(fā)育水平
3.2 身體機能水平
3.3 身體素質水平
4.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2 建議
參考文獻
第三章 青少年體育鍛煉情況及其與體質健康關系的實證研究
1.研究背景
1.1 國內中小學生體育鍛煉的研究
1.2 國外中小學生體育鍛煉的研究
2.研究方法
2.1 問卷調查法
2.2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3.研究結果
3.1 重慶市7~18歲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情況
3.2 重慶市7~18歲學生參加兩操(早操、課間操)情況
3.3 重慶市7~18歲學生余暇時間支配方式
3.4 重慶市7~18歲學生體質健康與生活方式的關系
4.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2 建議
參考文獻
第四章 運動干預青少年體質健康文獻的Meta分析
1.研究背景
2.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2.2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3.研究結果
3.1 入選文獻情況
3.2 運動干預對中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
4.分析討論
4.1 現(xiàn)有研究在實驗設計與控制方面的問題與不足
4.2 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評價指標的選取問題
4.3 運動干預對中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
4.4 Meta分析處理大量同類研究的優(yōu)勢
5.研究小結
參考文獻
第五章 網球運動對中學生體質健康影響的實證研究
1.研究背景
1.1 運動干預中學生體質健康的已有研究
1.2 網球運動作為干預手段的依據(jù)與可行性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3.研究結果
3.1 中學生身體形態(tài)實驗結果
3.2 中學生身體機能實驗結果
3.3 中學生身體素質實驗結果
4.分析討論
4.1 實施網球運動干預措施對中學生身體形態(tài)的影響
4.2 實施網球運動干預措施對中學生身體機能的影響
4.3 實施網球運動干預措施對中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
5.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5.2 建議
參考文獻
第六章 形體訓練對女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
1.研究背景
1.1 我國女大學生體質健康的情況研究
1.2 運動干預女大學生體質健康的研究
1.3 形體訓練作為運動干預手段的依據(jù)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3.結果與分析
3.1 形體訓練對女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的影響
3.2 形體訓練對女大學生肺活量的影響
4.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2 建議
參考文獻
第七章 不同運動方式干預對青少年體質健康影響的對比研究
1.研究背景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3.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運動干預手段對7~9歲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
3.2 不同運動干預手段對10~12歲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
3.3 不同運動干預手段對13~15歲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
3.4 不同運動干預手段對16~18歲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
4.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2 建議
參考文獻
后記
《運動干預學生體質健康的理論與實踐》:
(2)確保《標準》順利實施。重慶市《標準》實施管理由市教委、市體育局統(tǒng)一領導;區(qū)縣(自治縣)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地區(qū)《標準》的實施和管理工作,體育行政部門負責指導《標準》實施工作;學校負責《標準》的具體實施工作。在《標準》實施過程中,各級教育、體育行政部門要加大監(jiān)控管理和指導的力度,細化職責,分解工作任務,層層落實。各級各類學校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按照國家課程標準要求,開齊開足體育課,并與課外體育活動、課余訓練等有機結合,確保《標準》順利實施。要把《標準》實施與學校體育常規(guī)工作緊密結合,予以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保障。要加強實施《標準》的宣傳,調動廣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推動班級和學校“達標爭優(yōu)”活動普遍開展,使全體學生(殘疾學生除外)達到體質健康標準要求。各級各類學校都要建立學生個體《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登記卡、公告制度和新生入學體質健康測試制度。針對學生身體素質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如耐力、柔韌和男生上肢力量等,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幫助學生順利達到《標準》及格以上等級。
(3)認真組織學生參加《標準》測試。《標準》的測試每學年進行一次,各區(qū)縣(自治縣)教育行政部門依照《標準》的要求,確定本地學校各年級的選測項目并于每年秋季開學予以公布。學校測試工作在教導(務)處統(tǒng)一安排下,由體育部(體育組)負責組織測試,校醫(yī)院(醫(yī)務室)負責現(xiàn)場醫(yī)務監(jiān)督和指導。各地各校要在發(fā)動學生經常鍛煉的基礎上,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有計劃地安排好項目測試,以檢查、鞏固和提高學生鍛煉的成果。測試工作要嚴肅、認真、、透明,不搞突擊測試,嚴禁弄虛作假。
(4)嚴格規(guī)范測試培訓和數(shù)據(jù)報送工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高校要按照《標準》實施工作和數(shù)據(jù)上報培訓的要求,對學校測試人員和數(shù)據(jù)管理人員進行的業(yè)務技術培訓。各級各類學校都要健全測試制度、質量把關制度、數(shù)據(jù)匯總統(tǒng)計上報制度、檔案資料管理制度及工作總結制度,促使《標準》實施工作逐步制度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標準》的實施工作應計入教師教學工作量。大學、中職學校、中小學每年每教學班應分別按6課時和4課時計入教師教學工作量。
各級各類學校要認真總結過去上報測試數(shù)據(jù)過程中的經驗,切實落實好測試數(shù)據(jù)的報送工作,確保報送數(shù)據(jù)的真實性和性。
(5)加強實施《標準》過程中的安全防范。各地、各校要牢固樹立“安全及時”的責任意識。在實施《標準》時,要健全各項安全保障制度,落實安全責任制;加強對場地、器材、設備的安全檢查,加強對學生安全教育,提出安全要求;測試前要檢查和了解學生身體健康情況,因病或身患殘疾的學生,可向學校提交免予執(zhí)行《標準》的申請,經醫(yī)療單位證明,體育教學部門核準后,可免予執(zhí)行《標準》,并填寫《免予執(zhí)行(標準)申請表》,存入學生檔案。在耐力項目測試前,醫(yī)務部門必須對學生進行體檢,嚴格把關。堅決杜絕平時不鍛煉,測驗時搞突擊的現(xiàn)象,謹防意外傷害事故發(fā)生。
(6)進一步明確實施時間和目標要求。各級各類學校自文件下發(fā)之日起實施新的《標準》,確有特殊困難不能如期實施《標準》的學校.須如實報告我委,在經重慶市教育委員會核準同意后,可延期至2008年秋季實行。各地教育行政部門須將延期實施的學校名單于8月30日前報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體衛(wèi)藝處。
各級各類學校要嚴格執(zhí)行《標準》,用3年時間使90%以上的身體正常學生達到《標準》及格等級以上,相當部分學生達到等級,掌握2項日常鍛煉的體育技能,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切實得到提高。
(7)加強對實施《標準》的督查。各級教育、體育行政部門要定期對學校實施《標準》情況進行認真檢查。各級政府教育督導機構要將《標準》實施情況納入中職學校、中小學綜合督導內容和評估指標體系,作為對各級各類學校評優(yōu)、表彰的基本依據(jù)。
2009年,為做好學生體質監(jiān)測工作,重慶市教育委員會研究制定了《重慶市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工作方案》(渝教體衛(wèi)藝[2009]15號),對重慶市學生體質監(jiān)測的目的、內容、對象及樣本等做出了明確界定。2015年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下發(fā)《關于加強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相關工作的通知》(渝教體衛(wèi)藝[2015]63號)。
當然重慶市學校學生體質測試也存在一些問題。2014年張又勻以一篇《重慶市高職院校學生體質測試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剖析了存在的問題:師資力量與儀器設備不足,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缺乏性;監(jiān)管機制缺失,并且學生體測成績與學校評估掛鉤,有些學校為了順利通過,隱瞞虛報,甚至人工改動成績,讓學生體測成績可信度不高;缺失測試后的反饋與指導。大多數(shù)體育老師沒有認識到體測的意義,體質測試完,數(shù)據(jù)上報就認為整個體質測試過程結束,沒有將測試結果反饋給學生及家長,更沒有根據(jù)成績指導學生改進鍛煉方法,開出運動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