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
踏上云端,俯瞰地球:這顆點綴著朵朵白云的藍色星球,在無盡的夜空中獨自運轉。跟隨本書的腳步,讀者可以在衛星搭載的全視眼視角下,在各個大陸、半球之間快速切換:既可以在層層疊疊的沉積層中閱讀地球的編年史,又可以圍繞水圈進行環球旅行;既可以追蹤沙塵在大風鼓動下跨海越洋的遷移,又可以歷覽人類繁衍、擴張留下的痕跡。本書融合了自然的宏觀巨變與人類文明足跡的細微延伸,在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從視覺出發,引導讀者重新思考人類與自然的相處之道。
本書由近 160 張精美絕倫的圖像構成,全部圖像經由近地軌道上的探測器、國際空間站、地球資源衛星和氣象衛星等拍攝,由其上搭載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多角度成像光譜儀與輻射能量系統測量儀等眾多儀器傳回海量數據,經計算機軟件篩選、細化,終生成無數道信息時代獨有的瑰麗風景。《地球》一書通過生動、專業、簡明的語言解讀了圖像中蘊含的豐富信息,帶領讀者認識各路山脈、河流、湖泊、大洋、城市、氣象等生息脈動。本書是幫助你重新欣賞地球奇景的絕佳導覽。
《行星》
太陽系中到底有多少行星?冥王星為何會遭降級?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面對日益枯竭的地球資源和可能到來的重大天文災難,人類是否還有選擇另一處避險場所的可能?這些或古老或新生的問題,一直激發著我們遠航星海的探索欲望。20世紀中葉,隨著太空時代的到來,天文學家終于得以更進一步地揭開各大行星的神秘面紗,而本書正是對這其中曲折歷程的精要記錄。
本書由近200張精美絕倫的圖像構成。通過數量眾多的衛星以及行星探測器,從簡單的飛掠到定點撞擊,再到后來的可控軟著陸以及從星球表面帶回的科學數據,一代又一代的工程師與科學家通過具有震撼力的視覺證據一次又一次地更新、完善,甚至重塑我們對行星的認識。《行星》一書通過生動、專業、簡明的語言解讀圖像中蘊含的豐富信息,帶領讀者以全新視角認識太陽、八大行星、月球、小行星,以及太陽系遙遠的外圍區域。在星際移民持續熱門的今天,本書是幫助讀者想象地球以外的生存空間的絕佳參考。
《宇宙》
跟隨本書的腳步,化身為一顆永不停歇的光子,向茫茫的宇宙深處飛去。在幾分鐘內遍歷太陽系中的各位友鄰,經過銀河系的核心地帶,轉而拜訪我們星系的鄰居大、小麥哲倫云,
歷覽星系們的演化、相互作用乃至并和,聆聽回蕩在宇宙深處的撞擊回響。繼續推進,我們將進入一個更為陌生而廣袤的王國,在大尺度的宇宙結構上觀看仿若微塵的星系團們。終,我們與光一起走向無盡的黑暗,觸摸可見宇宙的邊界。
本書由近200張精美絕倫的圖像構成,其中的近地空間圖像由眾多人造衛星和行星際探測器組成的龐大艦隊拍攝,更有哈勃空間望遠鏡、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斯必澤空間望遠鏡為我們帶來宇宙深處的瑰麗景象。這些圖像不僅僅是蒼穹的掠影,每一幅都在加深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宇宙》一書通過生動、專業、簡明的語言解讀了圖像中蘊含的豐富信息,帶領讀者認識行星、恒星、星云、白矮星、超新星、黑洞等眾多宇宙居民。在太空探索持續熱門的今天,本書是幫助你了解天文學與航天發展的絕佳入門導覽。
《地球》
飛向宇宙,人類關于時間的觀念會發生改變。那么,當我們放下注視天空的目光、回望地球,這顆孕育了億萬生命的星球又會通過怎樣的時間切片,向我們訴說她歷經滄海桑田的壯闊歷史?而視地球為家園的人類,又何曾完整見證過其變動不居的萬千面相?
從逐漸隱沒于叢林的吳哥窟到繁華不眠的拉斯維加斯,
從橫掃太平洋的厄爾尼諾現象到跨越大西洋的撒哈拉沙暴,
從沐浴在晨輝中的珠穆朗瑪峰到劇烈板塊運動造就的東非大裂谷,
從匯集巨大水量奔流入海的亞馬孫河到養育著全球十二分之一人口的恒河,
《地球》通過清晰簡明的科學解讀,既帶領讀者獲知這顆星球驚心動魄的過去,又輔助人類審思自己家園的未來。
高精技術拍攝、海量數據轉化、技術融合藝術,繼《宇宙》《行星》之后,《地球》為讀者們呈現又一部具有收藏價值的視覺盛宴,多樣化展露這顆星球不為人知的異域之美。
《行星》
海王星為何會被稱為“筆尖下發現的行星”?在飽受爭議的“行星”定義下,冥王星為何會遭到降級?在埃隆 馬斯克提出讓人類成為多星球物種的愿景之后,我們是否真的可以在太陽系內尋找到一片地球以外的宜居生境?
沒有艱深的物理公式,沒有復雜的數學推導,《行星》通過清晰簡明的科學解讀幫你掃除生僻天文概念。一部精彩紛呈的行星檔案,一場波瀾壯闊的天體發現之旅,科學與藝術的迷人結合為你呈現具有收藏價值的視覺盛宴。
讓我們和探測器一起,近距離看看行星吧!
《宇宙》
《宇宙》是一本具有收藏價值的天文視覺圖冊,全書近200張精美圖像全部由尖端技術拍攝,細致的后期處理更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帶領我們踏入茫茫的宇宙。
簡明、清晰的科學解讀向讀者傳遞了眾多有趣的天文資訊,同時,作者具有人文精神的語言向讀者展現了人類探索宇宙的不易,以及我們在拓展知識疆域時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宇宙》由新銳天文科普達人劉博洋執筆翻譯,通俗、流暢的文字為讀者掃除了通往天文圣殿的知識障礙,讓讀者盡情體驗天文學的魅力。讓我們化身光子,踏上奇妙的天文之旅,去宇宙深處目睹不同天體的興盛、爆炸、衰亡與新生,用指尖的翻動來模擬宇宙漫長的演化歷程。
《地球》
尼古拉斯 奇塔姆(Nicolas Cheetham),科普圖書編輯,自由科普作家。畢業于愛丁堡大學。著有多本廣受歡迎的科普書,其中包括《旅行者號》《宇宙》等。
譯者簡介
克留,多年天文愛好者,天津師范大學數學系畢業,“星空獵手”天文愛好者俱樂部創始人,“獵星奇談”科普播客主持人。
《行星》
著者簡介
賈爾斯•斯帕羅(Giles Sparrow),畢業于倫敦大學學院天文學專業與帝國理工學院科學傳播專業。著有多本廣受歡迎的科普讀物,其中包括《終極探索》《宇宙》《火星》等。
《宇宙》
尼古拉斯 奇塔姆(Nicolas Cheetham),英國科普圖書編輯,自由科普作家。畢業于愛丁堡大學。著有多本廣受歡迎的科普書,其中包括《旅行者號》《地球》等。
譯者簡介
劉博洋,北京大學天體物理學學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西澳大學國際射電天文研究中心在讀博士,NGO青年天文教師連線創始人,“天文八卦學”專欄作者,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